《速度、时间与路程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阶段数量关系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对路程、时间、速度已经有了一些生活经验,对它们的关系有了一些模糊的认识,但不明确。尤其是速度的概念很模糊,还需要上升到数学理解的层次。
二、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探索路程、时间、和速度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的过程,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速度的含义、了解速度的单位,培养数学思维的能力,在丰富的活动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运用
四、教学难点
理解速度的含义及速度单位。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天津大运会男子100米决赛场景问:谁得了冠军?为什么?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行程中的数量关系。
【这样设计既能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初步体会到路程相同,用时少的速度快,并体验到运动会中也有丰富的数学知识。】
(二)比较快慢,认识速度
1、路程相同,时间少的就快
课件出示:200米的路,欢欢走完用了50秒,乐乐用了40秒。谁跑得快些?
(1)200米是什么?(板书路程)
(2)谁跑得快些?为什么?
(3)概括:路程相同,时间少的就快
2、时间相同,路程远的就快
课件出示:10秒钟,笑笑走了85米,贝贝走了80秒。谁跑得快些?
(1)谁跑得快些?为什么?
(2)概括:时间相同,路程远的就快
3、路程、时间都不同,怎么比谁跑得快?
课件出示:轿车2小时行驶了140千米越野车?3小时行驶了180千米,哪辆车跑得快?
(1)路程、时间都不同,怎么比谁跑得快?
预设:比速度、化同时间比路程
(2)“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就是速度。(板书速度)
(3)学生尝试算出速度,指名板演。
(4)分析讲解:是怎样算的?求出的70和60表示什么?在此基础上概括出路程÷时间=速度,引导理解速度表示的意。
(5)认识速度的单位的读写。每小时行60千米,可以表示为60千米/时。
(6)展示生活中一些物体的速度,读读,说说含义。
人步行的速度是4千米/时,动车的速度是400千米/时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0万千米/秒
【从教学的难点速度入手,在比较“谁跑得快”的三个丰富的活动过程中,思考比较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速度的重要性,从而积极地去认识速度,掌握速度的求法。】
(三)解决问题,探索关系
课件出示
飞机每分钟飞行12千米
轮船每小时航行25千米
上海到广州的海上航线长度是1150千米。
上海到广州的空中航线长度约1200千米。
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请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巡视,指名板演)
汇报讲解。
提的问题是什么?要根据哪些信息来求?
怎么算的?算出的是什么?
已知路程和速度,怎样求时间?概括出路程÷速度=时间并板书。
如果已知速度和时间,怎样求路程?
自己举个例子说说。
(2)独立解答下面的问题(指名板演)
一艘轮船的航行速度是24千米/时,从甲港到乙港需要10小时。两个港口之间的航线有多长?
概括数量关系:速度×时间=路程
【在学生充分认识了速度的基础上,首先让学生看图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信息选择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出求时间的数量关系。再通过思考、举例、问题解决的过程,掌握求路程这一基础的数量关系,从而完善对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数量关系。】
(四)分层练习,巩固提升
1、基础练习
说出下面各题是已知什么,求什么,并列式解答。
石家庄到北京的高速公路全长约为276千米。
(1)李叔叔开小汽车从石家庄去北京,路上用了3小时。李叔叔开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王叔叔开高客大巴从石家庄去北京,平均速度是69千米/时,按这样计算,路上需用多长时间?
2、提高练习
课件出示郑州到青岛的铁路示意图
看图提问并列式
思考:为什么提的都是关于路程的问题?
增加“一列火车的速度是100千米/秒”,再提问解答。
3、挑战题。
小明上学时平均每分钟走60米,用了10分钟。放学时平均每分钟走75米,需要几分钟?
【三个层次的练习,形式多样,有填空、提问、解答,能全面考察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第二题的开放性提问,增加条件再提问,更能够让学生体验数量之间的变化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