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自主学习
基础锤炼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
归省( ) 行辈( )
惮( ) 撺掇( )( )
凫水( ) chà港( )
旺相( ) 撮 ( )
jiù树( ) zhào着( )
偏僻( ) 潺潺( )
踊跃( ) 家juàn( )
jiǎo洁(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五十岁以后,他急流勇退,弃官务农,躲进偏僻的山庄,闭关却扫,落个安静自在。
B. 到了上海,你可别丢开我不管,我比不得你们,有亲戚熟人,好歹要替我找个落脚处!
C. 全城的人心好像再也不能安放在腔子里了,都在突突地撺掇着。
D. 今天的来宾十分重要,大家要打起精神,热情接待,千万不能怠慢。
3. 选出对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 )
A. 经文化和旅游部综合测算,得出2019年国庆七天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82亿人次。(删去“得出”)
B. 腾讯体育宣布暂停火箭队的比赛直播与资讯报道,随后有不少购买了火箭队特权包会员的网友追问能否可以退款。(将“比赛直播”与“资讯报道”对调)
C. 通过提前对5G套餐进行促销,让三大运营商已经展开了5G时代的竞争。(删去“让”)
D. 这是中国电影第一次在全欧范围内同步发行,创造了中国影片在欧洲的最高预售。(在“预售”后面加上“记录”)
4. 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以下选文的内容,20字以内。
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民俗传统的国家,在中国境内土生土长的各民族中,都有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各类民俗文化,代代传承。这些民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还增加了民族凝聚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习俗文化底蕴深厚,其中对联里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祝愿,请你把以下词语排列成一副祝福对联。
天增 岁月 春满 乾坤 增寿 人 福 满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精读
5. 用四字短语,概括本文所写的八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品味下列人物描写。
(1)到下午,我的朋友都去了,戏已经开场了,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
(被人偷了豆,六一公公为什么还要“感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从修辞的角度品析下列景物描写。
(1)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你怎样看待“偷豆”的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怎样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家乡的皮影戏
□ 心斋北窗
(1)童年、少年时期是在农村度过的,那时没有电视,也很少有电影,一到夏秋两季的晚上,皮影戏倒是到处有看的。
(2)皮影戏是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四张大桌子一并,再在上面搭个棚子就成了舞台。表演时,一般由二到三个艺人在白色的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表演故事,并配以打击乐器、管乐、弦乐伴唱。演员贴近幕布熟练地操纵皮人或纸人,让皮影紧贴屏幕活动,那镂空的人影和五彩缤纷的颜色真切动人。表演神话或武打故事时,人物可以腾云驾雾、升天遁地,其变幻莫测之奇,不亚于现在影视的特技设计。皮影戏是一种轻便的艺术形式,行装简单,接送方便,人们亲切地称为“一担挑”。在文化生活十分贫乏的年代,深受群众喜爱,特别是儿童,皮影戏一进村,奔走相告,百看不厌。
(3)在我的记忆里,家乡有个迷信的风俗习惯,每当哪个村出现鸡瘟、猪瘟时,是非唱皮影戏不可的,而且必须把《封神演义》作为第一个剧目,为的是请回姜子牙的英灵。据说是因为姜子牙封神时没有封他老婆的神,他老婆又急又气,以种种手段要挟老公。姜子牙无奈,生气地顺口说:封,封,封你个鬼,封你个瘟鸡瘟猪神。他老婆讨了封,竟耍起了神威,每到一个地方,当地的鸡呀、猪呀必定遭瘟。姜子牙知道后,后悔莫及,忙告示天下养鸡养猪的人们:一旦遇上鸡瘟、猪瘟,可用石灰水在鸡圈、猪栏上打五个手印,并且写上“姜太公在此”,便可驱瘟。而要请来姜太公的英灵,就必须演出《封神演义》,于是就衍生出了这样一个迷信的风俗习惯。
(4)故事是真是假,小时候无从考证也懒得去考证,只要有皮影戏看就行。因此,为了看皮影戏,倒希望村子里谁家死几只鸡或头把猪。也不知什么原因,那时一到夏秋季节,你希望也好,不希望也罢,似乎没有断过鸡猪的瘟疫,也就没有断过皮影戏。唱皮影戏的“担子”一接来,不管大人高兴不高兴,孩子们总是欢呼雀跃的。戏台刚一搭成,就忙着往台前搬凳子,抢前排。争斗往往是难免的,最后起决定作用的当然是个头、是力气。在我们村里,少不了我坐前排,因为我是有名的“打不怕”“打不死”,谁也不想、不屑与我争。
(5)坐前排除了看得、听得最真切外,重要的是可以窥视师傅们幕后的操作。看得多了,我才知道一个皮影少则有两根、多则有七八根竹棍,前台师傅把竹棍夹在手指间,根据剧情的需要灵活操纵,得心应手。后台师傅左手打鼓,右手打锣,脚还要在下面打钹,旁边放着唢呐、笛子、二胡、三弦、月琴等乐器,需要什么拿什么,有条不紊。稍大的时候,不只是偷看了,还偷着学了起来。真得感谢皮影戏的师傅们,是他们启迪了我爱好民乐的兴趣,成了我学习民乐的启蒙老师。到十一二岁时,我会吹笛子、拉二胡,再大些时,连唢呐也会吹、月琴也会弹了。
(6)初中毕业时,受师傅们的怂恿,竟然想放弃考高中的机会去学习皮影戏的表演。父亲出于对皮影戏的热衷,不置可否;无奈母亲强烈反对,只得作罢。现在回想起来,也多亏母亲当年极力劝阻,不然成了唱皮影戏的民间艺人,即使德艺双馨,现在也难逃失业的厄运,因为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皮影戏已在家乡的土地上自生自灭,无影无踪了。
(7)我对皮影戏的怀念之情不是一篇两篇文章能表达完的。现在,每当“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夏夜,每当“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的秋夜,我总会拉起二胡,吹起唢呐,来几段家乡皮影戏的清唱,聊以寄托对它深切怀念的怅惘之情。
10. 本文围绕皮影戏写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
(温馨提示:先分层次,然后提炼各段的关键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第(3)段写家乡迷信的风俗习惯,有何作用?
(温馨提示:看看这个段落里描写了怎样的民俗,传达了人们怎样的感情,展现了怎样的民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品析下列句子。
(温馨提示:品析句子要抓住关键词,分析事物的特点和表达的感情。)
(1)皮影戏是一种轻便的艺术形式,行装简单,接送方便,人们亲切地称为“一担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得多了,我才知道一个皮影少则有两根、多则有七八根竹棍,前台师傅把竹棍夹在手指间,根据剧情的需要灵活操纵,得心应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说说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温馨提示: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社戏》自主学习
1. xǐng háng dàn
cuān duo fú 叉 xiàng cuō 桕 棹 pì chán yǒng 眷 皎
2.C(“撺掇”指从旁鼓动人做某事,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3.B(删去“可以”。)
4.(1)民俗是民间风尚、习俗,中国民俗传统悠久。(2)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5.示例:平桥概况 伙伴游戏 无船出行 夏夜行船 赵庄看戏 停船吃豆 深夜返回 再谈吃豆
6.(1)心理描写,“我”非常想去看社戏,但又不能去,于是想象社戏表演的情景,以及看戏人喝豆浆的情景,表现了一个孩子的悲伤与失落的情绪。
(2)动作、语言描写,因为在城里读过书的“我”夸奖了六一公公的豆子,他就“非常感激”,可见他的纯朴厚道。
7.(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起伏的连山”比作“踊跃的铁的兽脊”,抓住两者颜色、形状的共同点,写出山的漆黑、连绵,“踊跃”原意是争先恐后,化静为动,突出了船行的速度快,衬托了孩子们驾船技艺的高超,衬托了“我”急于看戏的心情。
(2)将戏台比作“仙山楼阁”,表现了戏台如梦如幻的情景,和“我”依依不舍的心情。
8.“偷”反映了小伙伴们诚恳待客的热情;“偷”显示了小伙伴们纯洁无私的心;“偷”反映了小伙伴们周到细致,天真纯朴的天性。
9.那夜的豆好吃,戏好看,并不在于豆、戏本身,而是那时特定的条件:自由的天地,江南水乡的清新优美,平桥村老人的热情朴实,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和谐关系。这一切都是“我”童年时在城镇未曾见到过的,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也很少再见到的。“我”对这段往事的回忆,表达了“我”对它们的怀念之情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10.(1)皮影戏的表演形式。(2)为了驱瘟村里请演皮影戏。(3)“我”偷学皮影戏。(4)“我”要学皮影戏被母亲劝阻。(5)清唱皮影戏聊表怀念。
11.本段写了家乡迷信姜子牙驱瘟神的风俗,表现了人们对皮影戏的喜爱、对神话人物的崇拜,为下文写一到夏秋季节没有断过皮影戏做铺垫,突出了民风的淳朴。
12.(1)从行装、接送、人们的称呼三个角度强调了皮影戏的轻便,“一担挑”的昵称也表达了人们对皮影戏的喜爱。
(2)竹棍无论少和多,都能被前台师傅灵活操纵,强调了前台师傅技艺的高超。
13.最后一段写了“我”在夏秋夜里表演皮影戏清唱,与第一段写童年、少年时期夏秋夜里看皮影戏首尾呼应,突出了皮影戏对“我”人生的影响,以及“我”对皮影戏深切怀念的怅惘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