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树林里 教案+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11 树林里 教案+说课稿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桂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1-03-05 13:46: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美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树林里》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桂美版义务教育课程四年级下册《树林里》,是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首先我想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树林里一课主要是通过用彩墨画艺术和剪贴艺术相结合的方式表现学生对树林里活动认识。彩墨画是中国画这一画种的一种形式,通过这一形式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画的特殊表现形式,对中国画的笔墨语言有基本的了解,感知祖国民族独特艺术表现形式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热爱优秀传统文化意识,让民族艺术瑰宝薪火相传,弘扬壮大。剪贴艺术通过学生的剪贴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形象表达能力。彩墨艺术和剪贴艺术相结合是本课的特色,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的艺术表现能力。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学龄的特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①通过体验、感受、了解彩墨画和剪贴艺术相结合的表现能力,培养学生水墨表现造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②引导学生在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审美能力。 ③通过欣赏活动,培养学生对彩墨画和剪贴艺术相结合活动的兴趣和热爱美术的情感。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教学重点是: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了解学习运用彩墨画和剪贴艺术相结合表现特点。 教学难点是:彩墨画和剪贴艺术相结合的表现及疏密的组织。
二、说教法 本课通过教师对教材的再处理,根据本课是彩墨艺术和剪贴艺术相结合的特点,我通过学生对树林里活动的直观认识,启发引导学生提炼这一认识,从而结合两种艺术形式相结合的表现形式,使学生初步形成基本的表达意识。再进一步通过两种表达形式相结合的师范,使学生直观形象的了解基本技法语言,再通过学生对方法步骤的回顾阐述,学生对这一表现方法已经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学生通过练习已经能较好的掌握本课教学基本要求。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发现和探究的实践中,师生在此过程中共同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和展示美。从导入到拓展,从欣赏生活中的照片、现代美术家的名作、国外艺术家的名作,再到分析作品,各个教学环节以“彩墨艺术和剪贴艺术相结合”为主线,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开展教学。具体教学程序由情景导入——感受新知——探究方法——创作表现——评价展示——课后拓展六个环节组成。
三、说学法 彩墨艺术和剪贴艺术相结合是绘画艺术领域中的一种尝试。理解它们的节奏与情感是比较抽象的,需要全面的知识技能和创造思维,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运用不同的彩墨艺术和剪贴艺术相结合来表达各种不同的情绪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此我利用实例和课件的演示,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感性地认识彩墨艺术和剪贴艺术相结合。在课堂中我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参与有趣的美术游戏,增加了直观性,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的教学程序如下: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先在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观察,对比,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课题——《树林里》 (二)感受新知 出示图片:让学生了解彩墨艺术和剪贴艺术相结合的表现形式。精彩的图片一下就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从贴近学生生活入手,图片的直观欣赏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了彩墨艺术和剪贴艺术相结合。直观性教学能显示事物的内容结构、发展过程,有利于学生充分观察和思考事物的变化。 (三)探究方法 1、(树林里)在课堂教学中我随意使用彩墨艺术和剪贴艺术相结合来表现树林和人物,让学生说一说、彩墨艺术和剪贴艺术相结合的方法,紧接着,我运用“启发——引导法”,以实例为线索,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具,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交替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做到面向全体。
桂美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树林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掌握一些水墨知识,了解一些水墨画技法,能用新的技法创作别具一格的作品。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创作一幅树林里的作品。
三、教学难点:如何构图,使树林变化有致。
四、教学具:卡纸、毛笔、颜料、宣纸、水、剪刀、调色盒、画毡、胶水
五、教学过程:
1、组织课堂。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向学生出示有关树林资料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幽美树林的风光。
3、师生互动。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树林里吗?谁能说一说家乡的树林有什么特点吗?我们能用什么绘画技法来描绘自己喜爱的树林风景呢?
4、教师展示一些风景画作品,让学生对不同的树林有不同的感受,并在脑海里形成作品的构思。
4、教师作示范讲解。构图知识根据透视知识画出树林远近、粗细、大小、高低、斜直,人物组合有聚有散。
5、感知体验,动手尝试。练习要求,可选择多种形式作画。
6、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组织学生完成练习。
展示作品
7、评价习作:同学出示画作,请其他同学作简单评价,指出不足。师作总评。
8、教师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