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 土地改革 课件(共30张ppt+3个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 土地改革 课件(共30张ppt+3个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05 21:43:00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桑登分到了土地》
1959年西藏,一个名叫桑登的农奴翻身做主人,分到了自己的田地,他紧紧地把木牌抱在怀里。木牌上写着“桑登田”。
新课导入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1、为什么要对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背景)
2、如何进行土地改革?(内容)
3、土地改革的完成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1.抗日战争时期: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历史背景与回顾
回顾: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商鞅变法)确立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2000年来历代农民起义都要求实现耕种有其田的目标。近代辛亥革命提出了民生主义目标,但没有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中共不同时期土地政策:
3.土地改革时期:在农村革命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
2.在解放战争时期: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1947年。中共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在解放区(东北、华北)进行土地改革运动。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1.土地改革的原因
请你结合材料和课文内容,谈谈解放后进行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材料一:
就旧中国一般的土地情况来说,大体是这样:即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和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他们借此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的贫农、雇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占有约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他们终年劳动,不得温饱…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是我们国家民主化、工业化、独立、统一及富强的基本障碍。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1950)
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地主
农民
土地
农民交地租后被迫逃荒要饭
农民被迫卖儿卖女
农民长期遭受地主剥削的根源是什么?
封建土地所有制
农民最希望实现的愿望是什么?
??????????????????????????????????????????????????????????????????????????????????????????????????????????????????????????????????????????????????????
解放区(1947年土地改革)
在中国遭受日本侵略之时,身为当时执政党的中国国民党联手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长达8年的顽强的抵抗。中国共产党在敌后的根据地被称作“解放区”,即从日寇手中解放出来的区域。如:陕甘宁边区、山东解放区、晋察冀解放区等。
新解放区(1950年土地改革)
特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从敌伪统治和国民党反动统治下解放出来的地区。如东北解放区、华北解放区等
历史链接
(1)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农村存在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封建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根本原因)
(2)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直接原因)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为何又要进行土地改革?(改革原因)
2.土地改革的经过
(1)时间:1950—1952年底基本完成
(2)地点:广大新解放区(华东、长江中下游、华南等)
(4)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
土地所有制
(6)具体措施: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5)特点:经济上保护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
(3)法律:1950年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0年6月30日
《中国土地法大纲》
1947年10月
斗争地主
新中国成立后发放的土地证
土地改革中农民埋界桩
土改纪念邮票
迎来土改后第一个丰收年
解放区
(旧)
新解放区
未完成区
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3.土地改革的结果
具体表现
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
免除每年需向地主缴纳的300多亿千克粮食地租;
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当做一个阶级来说,就是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
二、土地改革的意义
?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但是并没有彻底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二、土地改革的意义
产品分配
地主阶级
农民
剥削与被剥削
平等
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劳动成果
农民自己占有劳动成果
土地归私人所有
不同点
相同点
土地
占有者
类别
地主阶级
与农民关系
封建土地所有制
农民土地
所有制
比较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异同
1949年与1951年粮食产量对比
迎来土改后第一个丰收年
?巩固人民政权,解放农村生产力。
二、土地改革的意义
“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
—毛泽东
④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条件
二、土地改革的意义
土地改革的意义
1.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2.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3.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4.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时间
历史事件
意义
1949年
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
国家赢得独立
1952年
土地改革
基本完成
彻底废除封建
土地制度
1953年
抗美援朝
战争胜利
提高了
国际地位
新中国成立初期重大历史事件回眸
课堂小结
原因
封建土地制度阻碍经济发展
时间
1950—1952年底
法律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内容
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意义
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随堂训练
1.下列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农村的确立
B.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所有制
C.到1952年底,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D.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
C
2.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废除了(

A.资本主义剥削土地制度
B.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C.土地私有制
D.封建剥削制度
B
3.下列事件中,既巩固了政权,又促进了经济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创造了条件的是(

A.和平解放西藏
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
D.制定宪法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