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同步训练
山东 毛衍雷
基础“百草园”
1.给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
缥碧( ) 轩邈( ) 泠泠( ) 成韵( )
嘤嘤( ) 急湍( ) 鸢飞戾天( )( ) 经纶 ( )
2.结合课文请找出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A.“竞”,争,争着 B. 比赛,互相争胜 C. 小心谨慎
(2)急湍甚箭
A. 过分 B. 很,副词 C. 厉害,严重
(3)窥谷忘反
A. 伺机图谋;觊觎 B. 暗中察看 C. 一般的看
3.根据提示,默写句子。
①描写富春江整体面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表现水的清澈透明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用比喻手法描写江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运用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夹岸高树,皆生寒树,负势竞上
C.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D.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填空。
(1)吴均(469—520),字____,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___朝著名文学家。做过奉朝请(一种闲职文官)诗文多以描写_________为主,风格挺拔,有一定艺术成就。时人仿效他的文体,叫做“_______”。代表作有_________ __________等。
(2)骈体文又称“______”,是和散文相对的一种文体,起源于_____,形成与魏晋,盛行于_____。骈体文的最大特点就是______,即所谓“骈偶”。全篇以_____为主,构成字数相等的上下联,句法结构相互_____,词性、词义相互配对,句子通常是四字句、六字句相互交替。所以这种文体,晚唐时被称为_______,以后历代相沿,到清代才叫做骈体文。
乐读在“书屋”
通篇全解
请大家通读《与朱元思书》,回答下列问题。
6.文中的哪一句话是对山水景色的概括,在文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通过课文阅读我们可以发现作者是从什么地方来欣赏山光水色的?表现了他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本文中作者写出了山水怎样的特点?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写出了水流怎样的特点,它与《三峡》一课中哪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第三自然段写景的句子中,作者都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 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中使用了议论表达方式的是哪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段小试
请大家仔细阅读《与朱元思书》(节选),回答下列问题。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4.用简洁的语句概括文段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你能说说这一段在语言上的特点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翻译“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一句,做到准确严密。
课外延伸
(一)《秋寻草》(节选)
夫秋也,草木疏而不积,山川澹而不媚。比之春,如舍佳人而逢高僧于浣衣洗钵也;比之夏,如辞贵游而侣韵士干清泉白石也;比之冬又如耻孤寒而露英雄于夜雨疏灯也。天以此时新其位置,洗其烦秽,待游人之至,而游人者不能自清其胸中以求秋之所在,而动曰“悲秋”。予尝言宋玉有悲,是以悲秋。后人未尝有悲而悲之。不信胸中而信纸上,予悲夫悲秋者也。
17.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⑴草木疏而不积 积:
⑵山川澹而不媚 澹:
⑶辞贵游而侣韵士 侣:
⑷耻孤寒而露英雄 耻:
18.理列各项中“而”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如舍佳人而逢高僧
A.学而时习之 B.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C.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19.文章拿秋天与其他几种季节做了对比,意在说明什么?请作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游东山记(节选)
[明]杨士奇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旁有盘石,客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本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声。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20.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①是岁三月朔 是:
②穿小径可十里 可:
③时风日和畅 和畅:
④草本之葩烂然 烂:
21.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请分析和概括本文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苑竞技台
23.《与朱元思书》一课是一篇写景的骈体文,在描写景物的过程中做到了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其实写景的文章那个就是用语言文字把人们看到的、听到的和接触到的各种自然景物具体地、生动地描绘出来,以此来表现环境,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衬托人物的心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是美景,请仔细观察,并把你观察到的内容写下来,做到语言优美,有思想,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1. piǎo Xuān miǎo líng yùn yīng tuān yuān lì lún
2.(1)A(“竞”,争,动词,这里用作“上”的状语,争着) (2) B (3)
3.①奇山异水,天下独绝。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③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4.A、B中没有运用修辞方法。C项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D项中“猛浪”好像飞奔的马。
5. (1)叔庠 南 山水自然美景 吴均体 《与朱元思书》《与施从事书》(2) 骈文 汉末 南北朝 讲究对仗 偶句 对称 四六句
6.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在文中起着总领全文的作用。
7.从船上来欣赏的,表现了作者纵情山水、热爱生活的情怀。
8.作者写山写出了山之奇,写水写出了水之异;写山在动态比拟中写出了山的整体形象奇和山中情趣奇,写水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水的清澈和水流的湍急。
9.写出了水流的湍急,与《三峡》中的“有时王命急宣,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10.作者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来写的,这样做可以加深读者的感受,使人如同亲临其境。
1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达了作者鄙弃名利、厌弃尘俗,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14.写了山的奇特。
15.这一段的语言避免了骈文刻板划一的弊病,使语言显得活泼洒脱;做到了骈散结合、疏密相间,使语言灵活多变,更具韵律美,景物描写做到了准确传神,使文章显得清新自然,生动流畅,在当时以绮丽浮靡为主流的骈文中显得卓尔不群,超凡脱俗。
16.两岸的高山,都长满了苍翠的树木,看上去使人顿生寒意,这些山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长,这些山峦仿佛互相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的山峰。
17.⑴茂盛 ⑵清淡 ⑶和……作伴 ⑷以……为耻
18.B(例句的“而”字时表示转折的连词,A项表示递进关系 B项表示转折关系 C项表示修饰关系 D项表示并列关系)
19.作者做这几种对比主要是突出秋天的特点,说明秋天脱离了烦恼浊秽,已经做到了超尘脱俗。为批判人们动辄“悲秋”做准备。
20. ①这 ②大约 ③柔和舒缓 ④盛开的样子
21.①带着四五个童仆,携带酒食,出门远游。②翻过一道山冈,只见田野平坦广阔,近处有十几间茅舍。
22.隐溪隐匿避世,在交友方面非常谨慎,乐观旷达,对生死也很淡然;虽然年事已高,还能怡情山水。
23.略
附:(一)译文:秋天这个时节,草木萧疏而不茂盛,山川清淡而不妩媚。和春天相比,好像是舍弃美人却遇着高僧穿着破衣在洗饭钵;和夏天相比,好像离开无官职的王公贵族而和高雅人士在清泉白石上作伴;和冬天相比,又好像是耻于贫寒无依靠而和英雄露宿在夜雨疏灯下。上天在时改变了他的位置,洗尽了他的烦恼浊秽,等待游人的到来,但是游人却不能自己清洗心胸来求得秋的所在,却动辄说“悲愁”,我曾经说宋玉有悲伤的事情,所以悲愁。后人不曾有悲却为悲愁,不相信自己的内心而相信纸上的东西,我为那些悲愁的人感到悲伤。
(二)译文:这年三月初一,我们三人带着四五个童仆,携带酒食,出门远游。天还没有亮,朝东走,走过洪山寺二里左右,向北拐,走小路大约十里,穿松林,趟水过山涧。涧水清澈,深处可以泛小舟。溪边一块大圆石,能坐十几个人。青松翠竹,绿阴掩映,十分茂密。这时风和日丽,野草与树木的花朵盛开,香气飘拂沾染衣裳袭人,百鸟争鸣。于是动手清扫石面,坐在上面。
坐了许久,听见鸡叫声和狗吠声。我招呼立恭起身,向东走了几十步,翻过一道山冈,只见田野平坦广阔,近处有十几间茅舍。于是前去拜访。一位约有七十多岁的老者,长长的头发像雪一样白,披落在双肩,面容红润光泽,好像是会饮酒的人。老者邀请我们两人坐下。窗下有几套书。立恭抽出一册《列子》,我拿起一部《白虎通》,都想把书带走却不便开口索取。老人看出了我们的心思,说:“这两部书我没有用处。”于是,我们两人各自将书揣在怀里,告辞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