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案
科目:美术 年级:三年级下学期 授课人:
课 题
为同学塑个脸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泥塑来表现人的脸部特征,培养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和艺术想象力。
2、过程与方法:学习用超轻粘土塑造人物脸部造型,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体验大胆创作的乐趣,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共享快乐的情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学会用超轻粘土制作一个头像。
教学难点:五官及脸部表情的表现。
多媒体使用
课件
教具及材料
多媒体电教设备、超轻粘土、牛皮纸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 学 程 序
组织教学
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
激趣导入
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给同学们猜谜语,(打一卡通形象)
师:他像黄色小胶囊,呆萌,爱大笑,
刺头,中分,冲天一小撮,
还有单眼、双眼的大眼罩——(小黄人)
(2)探索新知
观察思考,体验感受
比一比,观察对比不同的脸型。
师:同学们,如果你注意观察会发现我们身边有好多特别的脸值得我们把他们记录下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引出课题)——为同学塑个脸
师:除了脸型你还能通过什么来区分四位同学的脸?
(五官: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眉毛;表情:喜怒哀乐)
面色:喜(粉嘟嘟的), 怒(火气十足红彤彤的)
可爱的表情还能用一种特殊的材料把它们塑造出来,它叫超轻粘土。同学们自己尝试着捏一捏,塑造出一种表情来。
给学生1分钟的时间探索尝试。时间到,请小组长回收材料。
师:哪位同学来与同学们分享一下你的实验成果?(请3名学生,发现问题,圆场鼓励学生)
简单点评……
师:同学们你们真善于感受,其实在我国京剧脸谱中也是用不同色彩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的,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师:怎样塑造一个你觉得特别的脸呢?看看梁老师是怎么做的。
(播放微课小视频)
(意图:在学习制作中,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作设计,实践体验
教师出示作业任务:使用超轻黏土,大胆夸张地给同学塑个你觉得最特别的脸。听好梁老师的任务要求(ppt翻页读作业要求)请同学们(1人创作 / 2人合作)大胆夸张地给同学塑个你认为最特别的脸。如果你忘记了同学的长相,也可以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卫生、珍惜材料。(注意创作时间是15分钟)。
(意图:体验美术创作的愉悦,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制作的过程中进行巡堂指导,并拍下学生们的精彩瞬间
表达感受,审美评价。
组织“作品发布会”,让学生互评进行欣赏学习。
教师简评作业情况,肯定学生的成绩。
(意图:通过小组互评,让学生快乐地表达参加造型活动的体会与感受,体会成功的乐趣)
师:请谈一谈创作感想。灵感来源于什么?表情如何?为什么用这样的配色?6个小组各选出2幅优秀作品上台展示(共12幅)
提问:你最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哪里吸引你呢?
可以镶在画框里挂在家里做装饰;
可以卷起来做半立体的笔筒;
还可以塑成立体的小礼物。
知识拓展
拓展欣赏各式各样的粘土作品。
师:这些作品我们可以送给你亲爱的同学,感谢同学对你的照顾,今天我们初步学习了粘土塑形的基本方法,粘土还可以塑造许许多多有趣的东西,我们一起上网搜一下。你们看,……
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但生活的空间是无限大的,同学们可以运用我们所学的方法,大胆创意,制作更多更有趣的作品,与大家一起分享。
板
书
设
计
为同学塑个脸
喜怒哀乐表情
塑形技法:1、捏 2、揉 3、搓 4、刻 5、挖 6、盘
7、压 8、印
教
后
反
思
通过对全年级实践本节课的教学,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完善和整理,美术课对于培养学生感受、理解、评价各种美的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特殊的作用。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美术教学活动要富有趣味性,学生才能更主动更积极的上好美术课。课业重,课余时间有限,所以我尽量让美术课内容当场完成。课上40分钟要充分利用好,要从课堂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对美术各方面的兴趣就须让精彩纷呈的各类艺术互相渗化,保持课堂内容的新鲜感。融音乐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游戏,本课设计了课堂表演的环节让师生互动更能激发学生的激情,以及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让他们在愉悦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使美术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从而使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课堂教学方法多样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除常规类型教学方法外,还可以采用一些特殊的教学方法,如:教师与学生互换角色,让学生体验做“小老师”,能为学生创造开放思维、自主表现和创新表演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优势,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造性地学习,自主的探索和实践,在艺术体验中获得知识,提高综合素质。运用多种方法与学生一起动手玩泥塑活动并体验其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在“玩”中探索出泥塑的技法捏、揉、搓、刻、挖、盘、压、印......
二、改变传统的教研形式和内容
在与教师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对新课程理念都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但是在教学行为上却又无法充分体现出来。最关键的原因是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所以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研形式,变单纯的理论学习为“解决问题”的教研形式。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不针对问题的研究是没有实效的教研活动,因此提高问题的针对性是教研由形式走向实效的前提。进行科学的课堂观察,以“案例”为载体,找出问题的症结,表达活动实施中的困惑与成功、活动中的疑难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借此来引发更多的教师相互学习、分享经验、反思、探讨与教育实践有关的问题,提升教师将新理念融于教学行为的能力和教育教学的实践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