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三亚华侨学校(丹湖校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返校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海南省三亚华侨学校(丹湖校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返校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07 11:07:20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亚华侨学校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二年级返校考试历史答题卡
(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选择题:(共60分,每题2分,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为答
答案
32题题
题号

材料题(每小题20分,共计40分)
31题题目
第1页,共绝密★启用前
注意事项:
三亚华侨学校
2020-2021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返校考试
历史卷
(考试时间:
60
分钟
,试卷满分:
100
分)
①燕赵——河北省
②齐鲁——山东省
③荆楚——湖南省
④三秦——陕西省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5.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实行新学制,确立学堂选官制度是在
A.1902

B.1903

C.1904

D.1905

6.下列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途径不包括(
)
A.民族迁徙
B.友好往来
C.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
D.士族发展7.政治民主化是近现代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大势所趋。饮水思源,民主发源于
(

2
页,共
4

)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本试卷自行保管好,试卷讲评时使用。)
一.选择题:
元朝路府州县在行省督办下征集赋税,再由行省汇总并将其中七成解运至京师,留三成供地方支用;行省严格管束路府州县的经费,有权批准金额在一千锭以内的开销。材料反映了元朝(

A.出现内重外轻局面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结合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路府州县的独立性有所增强
下列国际组织中,倡导“睦邻互信、平等互利、团结协作、共同发展的新型国家关系准则、安全观和区域合作模式”,并朝着“具有明确纲领和宗旨、严格运作规则”方向发展的是
A.
B.
C.
D.
废除丞相后的朱元璋“躬览庶政”,
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力不从心。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是(

A.设置参知政事
B.由宦官充任机要助理
C.设殿阁大学士
D.由六部长官组成内阁4.下列各组古今地名对应正确的是
A.斯巴达城邦
B.雅典城邦
C.罗马城邦
D.美国8.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政权的民主建设主要体现为
A.人民民主专政
B.制定宪法大纲
C.采用三三制"原则
D.开展整风运动9.下列哪一种农作物是由西亚地区的居民最早培植出来的
A.花生
B.小麦
C.玉米
D.


10.人类发展史上一次巨大的飞跃是食物生产的革命,即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
其标志是
A.农业的出现
B.小农经济的产生C.手工业的产生
D.火的使用11.根据中国古代宗法制,能够继承周王王位的人首先是
A.周王最聪明的儿子
B.周王王后所生的大儿子
C.周王最宠爱的儿子
D.周王妃子所生的大儿子12.康熙时期,我国民族关系的主要特点是
A.西方殖民者联合挑起民族矛盾支持分裂叛乱活动
B.中央开始设置专门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
C.通过册封少数民族首领加强边疆地区的管辖
D.维护祖国统一与反对外来侵略相结合
13.一位航海家在他的日记里记载,“我在
1492
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在此之后,
我回到长勒提尔,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航行以求新的发现”。据此判断,这位航海家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14.在美国,处于决策中心的是
A.总统
B.最高法院
C.国会
D.众议院15.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我国(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16.秦朝北筑长城,防备游牧民族的南下袭扰。当时长城防御的主要少数民族是A.羌、氐
B.匈奴
C.夷、越
D.夫余、乌桓
17.隋朝在创新选官制度方面做出的贡献有
A.正式确立三省六
B.开始分科考试
C.任用高官主持考试
D.首创殿试武举18.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
A.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制
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C.龙生龙,凤生凤
D.举孝廉,父别居
19.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

A.《秦律》
B.《唐律疏议》
C.《大明律》
D.《大清律例》
20、在中古时期的西欧,封建主的领地采取庄园制的经营方式。庄园制的本质内容除了主要使用农奴的无偿劳役耕种领主自营地外,就是设有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这说明


A、庄园实行封君封臣制度
B、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体制C、庄园是农村基本的社会组织
D、庄园中农奴受到沉重的剥削
1518

7
月,教皇传马丁●路德到罗马受审。路德得到了德意志萨克森选侯的支持,教会不得不让步。1519
年,教皇派代表到菜比锡与路德公开辩论,路德的英勇斗争得到了德意志广大民众的支持。这反映了(

A.天主教会干预世俗政治权力
B.教会成为世俗力量的反对目标C.民族主义在德意志蓬勃兴起
D.民族教会与罗马教廷的决裂
有学者认为,从维也纳会议召开到体系运转前期,大国的行为方式背离了传统的“权力政治”原则。大国在该体系中,并没有追求本国权力最大化,也没有经常利用他国的暂时脆弱。相反,大国做出了更多的退让,而没有选择通过战争或者武力威胁的方式来处理危机。该学者意在说明维也纳体系的特点是(

A.大国主导、利益优先
B.保持克制、寻求共识C.集体安全、欧洲均势
D.协调矛盾、强权政治
23、1953
年以后,我国政府依据民族特征和民族意愿,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民族识别工作,组织专家学者深人各地对各民族的历史来源和实际情况进行了科学的考察和鉴别。据此可推知,
当时的民族识别工作
A.维护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B.推动了民主政治建设的法制化
C.完善了基层民主政权建设
D.促进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确立
24.2018

3
月,十三届全国人大第-次会议将宪法中“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表述,修改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这体现了我国
A.国家宪法是民族地区自治的前提
B.
政府重视发展和完善民族关系C.明确提出了民族平等与团结原则
D.以立法形式确保民族自治的实施
25.1956

11
月,毛泽东公开指出,忽视各国平等的错误,“就其性质来说,是资产阶级沙文主义的错误。这种错误,特别是大国沙文主义的错误,对于社会主义各国的团结和共同事业,必然会带来严重的损害”。这表明,当时我国(

A.贯彻“求同存异”的方针
B.开始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方针C.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摆脱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2020

6

7
日,中国发布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泊皮书指出,中国积极开展对外医疗援助,截至
5

31
日,中国地方政府企业和民间机构、个人通过各种渠道,已向150
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捐赠抗疫物资。中国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的中国方案是(

A.可持续发展理念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合作共赢
春秋战国时期,子产在郑国铸刑书,临终前对他的继任者说:“惟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儒弱,民狮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由此最有可能得出的结论是,子产(

A.主张德政,宣扬儒家思想
B.主张严刑峻法以维护统治C.治国理念违背时代潮流
D.最早提出了民本的思想
董仲舒以《春秋》中的事例补充汉代法律,长孙无忌用经义解释法律,编成《唐律疏与自由议》,
后来其被唐高宗赋予同等的法律效力。据此可知(

A.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主流思想
B.儒家思想属于法治思想C.儒学理念影响古代法制建设
D.
古代法律比较注重亲情
(







































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线









)
育现在
予未来
公元前
536
年,郑国把刑书刻在青铜鼎上;公元前
449
年,古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将
法律刻写于
12
块铜牌之上。这表明
A.中国比西方更早进人法治社会
B.中西方开启了法治文明的交流C.成文法体现了文明发展的诉求
D.法律文献保证了社会稳定发展
公元
6
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亲自主持编纂了由《查士丁尼法典》法学阶梯》等组成的《民法大全》。这部法典完整、系统地保留了罗马法的精华,被恩格斯称为“第个世界性法律”。
恩格斯的判断依据是,该法
A.是罗马法走向成熟、完备的重要标志
B.由皇帝亲自主持编纂,意义重大
C.
保留了罗马法的精华,系统全面
D.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司法影响重大

II
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31

20
分,32

20
分,共计
40
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
分)
材料
人类历史上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度都经历了产生、发展和不断完易的发展过程。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法律的发展过程表现出不同的轨迹和特色,每一个民族或国家的法律制度伴随着社会发展进程,也会显示出阶段性的特点。
从世界范围看,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度是在相互关联中向前发展的,
这种关联主要表现为:其一,任何一个法律制度都会或多或少地吸纳、继承在它之前的法律制度体系中的有益成分,或者说任何一个法律文明都会影响在它之后的法律。其二,同一时期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度或多或少地会表现出相互借鉴和相互渗透。外国法制史研究不仅应该客观地描绘各不同历史传统下的不同国家法律发展的脉络、准确把握不同民族和国家法律的特质,而且应该探讨包含在这一历史中的基本原理和一般知识、探讨法律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和规律。
——摘编
自郑祝君主编《外国法制史》
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就西方“法律制度”谈谈自己的理解。(要求:(1)表述成文(即历史小论文)
,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2)“论文”主题:古代近代现代可自由选择;“法律制度”的背景、内容影响等可自由选择。)
32、阅读材料,完成下了要求。(20
分)
材料
中国近代史,是悠久的中国历史的一段,是为时甚短的一段。它不同于唐史、宋史那样的断代史,而是代表一个社会形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却远没有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那么长,比起唐、宋一个王朝的历史也要短得多。然而它是刚刚逝去不久的历史,无论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国内生活到的国外关系,变化的广度和深度,都是过去所有王朝所不可比拟的。
——编自陈旭麓《漫谈学习中国近代史》
根据材料,围绕“近代中国”,自拟论题,并结合具体史实进行论述。(
要求:论题明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B
C
D
C
D
B
C
B
A
B
D
C
C
D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B
A
B
C
C
B
A
B
C
C
B
C
C
D
31

24.本题要求就西方的“法律制度”写作一篇历史小论文:
明确论题。(2
分)譬如,西方法律制度源远流长、内容丰富。(不成句的短语、不契合题目要求、离题均不得分)
对拟定的论题展开论述。(11
分,紧扣主题,举
3
个恰当史实
9
分,论证严谨,逻辑清晰,表述成

2
分)譬如,选择“西方法律制度源远流长”作为论题。
结合公元前
7
世纪希腊克里特岛文明中的习惯法、成文法,公元前
5
世纪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十二铜表法》、公民法,3
世纪罗马帝国时期的万民法,6
世纪东罗马帝国时期的《罗马民法大全》等史实,论述西方法律制度的“源远流长”;
对论题总结升华。(2
分)譬如,古希腊、罗马时代的法律制度经历了产生、发展和不断完善的历程,表现出鲜明的阶级性、时代性和阶段性特征,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评分说明:上述答案仅作参考,不作为唯一答案。提供其他几个小论文主题以供参考:
①罗马法影响了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
②结合中世纪“日耳曼法”“教会法”等史实,论述罗马法的传播与发展;
③结合
11
世纪诺曼王朝习惯法,12
世纪前后英国普通法,13
世纪英国《大宪章》,17
世纪《权利法案》等史实,论述“英美法系”的形成及历史演变;
④结合
1804
年拿破仑颁布《法国民法典》等史实,论述“大陆法系”或“民法系”的形成;
⑤联系西方法律制度演变历程、内容,谈自己对西方法律制度的整体认识。
⑥英国推动了世界法律制度的构建;
⑦论法国大革命对法律建设的贡献;
⑧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建立有力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32
题评分说明:
明确论题。(2
分)譬如,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部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抗争史。(不成句的短语、不契合题目要求、离题均不得分)
结合史实,对论题展开论述。(11
分,紧扣论题,举恰当史实至少
3

9
分;逻辑清晰,论证严谨,
表述成文
2
分)譬如,选择“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部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抗争史”作为论题:1840-1949年,为了本国资本主义发展,列强先后发动五次大规模殖民侵华战争,中国主权逐步丧失,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不断加深,中国人民承担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使命。鸦片战争中中国军民抗击英国侵略者;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军和各地民众抵抗英法侵略军;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对洋枪队的抵抗;左宗棠收复新疆,
粉碎俄国分裂中国阴谋;中法战争中中国军民对法国痛击;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英勇作战;台湾人民武装抗日斗争;义和团和清军对八国联军侵华的抗争;1931-1945
年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百余年来,中国近代各阶级阶层,如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不断进行救亡图存的斗争。
对论题加以小结升华。(2
分)譬如:近代中国历史上一系列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抗争,即沉重打击西方资本主义列强殖民奴役中国的野心,更促进民族意识觉醒,推动中国历史的进步和社会转型。
另提供其他论题,供参考评卷:
论题:反侵略、求民主是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论题:洋务运动开启了近代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论题: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部中华民族寻求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史。
论题: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是近代中国没有完全沦为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论题: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是一个不断深化和不断壮大的过程。
(







































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线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