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章 燃料综合测试(含解析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章 燃料综合测试(含解析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3-05 17:41: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章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不属于化石能源的是( )
A.石油 B.天然气 C.地热能 D.煤
2.一定条件下,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是( )
A.木炭 B.一氧化碳 C.氧化铜 D.氧气
3.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中“墨”的主要成分是( )
A.碳 B.硅 C.磷 D.碘
4.用氢气流吹起的肥皂泡在空气中上升,这一事实说明( )
A.氢气难溶于水 B.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C.氢气是气体 D.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false可用作超导材料 B.木炭可用作电池电极
C.石墨可用于制铅笔 D.金刚石可用于裁割玻璃
6.下列物质在点燃前不需验纯的是( )
A.氢气 B.硫磺 C.一氧化碳 D.甲烷
7.关于下列装置使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甲装置制取氧气 B.用乙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C.用丙装置收集氢气 D.用丁装置收集氧气
8.低碳生活倡导我们在生活中注重环保,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
A.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B.使用乙醇汽油
C.多使用一次性木筷 D.多使用私家车出行
9.以下有关描述中属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
①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②密度比空气大
③可溶于水(体积比1:1)
④部分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⑤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⑥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常用作灭火剂
⑦二氧化碳沸点false
⑧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常用作制冷剂。
A.①②③ B.①②③⑦ C.①②③⑦⑧ D.②③⑦⑧
10.近几十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使全球变暖。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因素是( )
A.人和动物的呼吸
B.植物的光合作用
C.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和森林遭到破坏
D.淡水不断减少
11.下列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false的水溶液使石蕊显红色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紧闭门窗用木炭烤火易使人中毒 D.金刚石导电性能良好
12.如图是汞元素部分信息和汞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汞为金属元素
B.汞元素位于第6周期
C.汞原子容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稳定的结构
D.汞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0.6
13.属于新能源的是( )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氢气
14.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微粒观: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B.转化观:氧气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结构观: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故二者的性质相同
D.守恒观:false硫在false氧气中燃烧生成false二氧化硫
15.下列关于false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制false的药品
B.发生装置
C.收集装置
D.比较false与空气的密度
二、填空题(本题6个小题,共43分)
16.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物质。请从①一氧化碳;②活性炭;③尿素;④氢气;⑤氦气;⑥氧气中,选取相应物质的序号填空(每种物质限选一次)。
(1)用于急救病人的气体是________;
(2)可用于冰箱除异味的是________;
(3)极难发生化学反应的是________;
(4)用于工业炼铁且有毒的气体是________。
17.倡导“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的理念,防止全球气候变暖,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异常。
(1)其中“减排”是指减少________的排放(填化学式);
(2)科学家致力于研究将false与false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false和false,把过多的false转化为有益于人类的物质,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②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 ③优化建筑设计,推广节能建筑
18.化学使人类能够物尽其用,如图是石油综合利用的示意图。
(1)将石油加热炼制,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________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不同产品。
(2)城镇家庭经常用罐装液化石油气做燃料,烹调食物时观察到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需要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目的是________。烹调结束,关闭燃气灶阀门利用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
(3)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写出乙醇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19.选择正确的操作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请填写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的空格:
(1)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物质要放在托盘天平的________;
(2)点燃可燃性气体时,都要先________,再点燃;
(3)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应预先________;
(4)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填“俯视”、“仰视”或“保持水平”)。
20.书写化学术语时一定要注意规范,如图:false不能写成false
(1)“false”表示________元素(填名称),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
(2)木炭燃烧时生成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
①木炭和一氧化碳虽然是两种不同的物质,但它们的化学性质有许多相似,例如:它们都能与________反应,请写出木炭与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②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如“孪生兄弟”但它们的化学性质差异很大,因为________。
21.氢气、氧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碳灭火器是用加压的方法将气态false压缩在钢瓶中制成的。灭火时,再将液态false喷出,具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起隔绝空气的作用是因为________,附着在物体表面;起降温的作用是因为液态false在气化时________。
(2)被誉为清洁能源的物质是________,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2个小题,12分)
22.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用石灰石和稀盐酸来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气体,他应选用的实验装置是________。(选填字母)
(2)乙同学用加热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实验过程中发现装置A的试管口有少量水滴。这些水不是生成物的理由是高锰酸钾不含________。
(3)丙同学在选用B装置探究“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实验时,老师要求他补充“在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的实验,增补该对照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23.请根据如图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A中进入集气瓶的水偏多,可能的原因是弹簧夹没夹紧和________。
(2)实验B的现象说明false具有________的物理性质。
(3)实验C后所得固体的质量和原镁带的质量相等,则原因是________。
第五章综合测试
答案解析
一、
1.【答案】C
【解析】化石能源是指远古时代的动植物的尸体在地壳中经过高温、高压、几亿年甚至几十亿年转化而成的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其中地热能不是化石能源。故选C。
2.【答案】A
【解析】A、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可以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正确;
B、一氧化碳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故错误;
C、二氧化碳不能与氧化铜反应,故错误;
D、氧气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故错误。故选A。
3.【答案】A
【解析】古代的墨是由砚台加水研磨而成,而砚台是石墨矿雕刻而成,故主要成分是碳,故选A。
4.【答案】D
【解析】用氢气流吹起的肥皂泡在空气中上升,直接说明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如果密度比空气大,肥皂泡会在空气中下降。故选D。
5.【答案】B
【解析】A、false具有金属光泽,有许多优异性能,如超导、强磁性、耐高压、抗化学腐蚀、在光、电、磁等领域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故A正确。
B、石墨用作电池的电极,是因为石墨具有导电性,木炭导电性较差,故B错误;
C、石墨很软且在纸上划过会留下痕迹,故可用于制作铅笔芯,故C正确;
D、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可用于裁割玻璃,故D正确。故选B。
6.【答案】B
【解析】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性气体,在点燃前需要验纯,防止混入空气或者氧气爆炸。固体不需要验纯。故选B。
可燃性气体点燃前需要验纯。
7.【答案】C
【解析】A、甲装置属于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可以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正确,不符合题意;
B、乙装置属于固液混合常温型发生装置,可以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不能用丙装置收集氢气,错误,符合题意;
D、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丁装置收集氧气,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8.【答案】A
【解析】A、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A正确;
B、使用乙醇汽油可以生成二氧化碳,不能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故B不符合;
C、多使用一次性筷子,可以增加树木的砍伐,减少二氧化碳的吸收,使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故C不符合;
D、多使用私家车,可以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故D不符合。故选A。
9.【答案】C
【解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是物理性质;
②密度比空气大是物理性质;
③可溶于水是物理性质;
④部分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是化学性质;
⑤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是化学性质;
⑥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是化学性质,常用作灭火剂是用途;
⑦二氧化碳沸点false是物理性质;
⑧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常用作制冷剂是物理性质;
故选C。
10.【答案】C
【解析】A、人和动物的呼吸,是正常的生理活动,不会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故选项错误;
B、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不会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故选项错误;
C、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因素是: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和森林遭到破坏;故选项正确;
D、淡水不断减少,说明水资源不丰富,不会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故选项错误。故选C。
11.【答案】D
【解析】A、false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石蕊显红色,说法正确;
B、干冰升华吸热,可以用于人工降雨,说法正确;
C、用木炭烤火易生成一氧化碳,紧闭门窗易使人中毒,说法正确;
D、金刚石不具有导电性,石墨导的电性能良好,可以用作电极,说法错误。故选D。
12.【答案】C
【解析】A、汞是常温下,唯一呈液态的金属,所以汞属于金属元素,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汞原子的核外有6个电子层,所以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6周期,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汞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所以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稳定的结构,故错误,符合题意;
D、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汞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0.6,故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13.【答案】D
【解析】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空气污染物或温室气体而氢气燃烧后仅生成水、属于新能源,故选D。
14.【答案】B
【解析】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A错误;
B、氧气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例如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故B正确;
C、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碳原子的排列顺序不同,故二者的物理性质不同,故C错误;
D、根据化学方程式false可知,每32份质量的硫能与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二氧化硫,false硫在false氧气中燃烧不能恰好完全反应,生成小于false的二氧化硫,故D错误。故选B。
15.【答案】A
【解析】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稀盐酸和大理石,故符合题意;
B、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是固液不加热型装置,故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故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故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可以像倒水一样倾倒二氧化碳,故不符合题意。
二、
16.【答案】(1)⑥
(2)②
(3)⑤
(4)①
【解析】(1)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急救病人;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冰箱除异味;
(3)氦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极难发生化学反应;
(4)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可用于工业炼铁且有毒;
故答案为:(1)⑥;(2)②;(3)⑤;(4)①。
17.【答案】(1)false
(2)false
(3)②③
【解析】(1)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会造成全球气候变暖,“减排”是指减少false的排放;
(2)false与false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false和fals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alse;
(3)①大力发展火力发电,造成二氧化碳的排放过量,不符合“低碳经济”理念;
②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经济”理念;
③优化建筑设计,推广节能建筑,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经济”理念;
故填②③。
18.【答案】(1)沸点
(2)提供充足的空气,使其充分燃烧 清除可燃物
(3)false
【解析】(1)将石油加热炼制,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不同产品。
(2)城镇家庭经常用罐装液化石油气做燃料,烹调食物时观察到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这是空气不足造成的,需要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目的是:提供充足的空气,使其充分燃烧。烹调结束,关闭燃气灶阀门利用的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3)乙醇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是:false。
19.【答案】(1)左边
(2)验纯
(3)放少量的水或细砂
(4)保持水平
【解析】(1)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要左物右码,物质要放在托盘天平的左边;
(2)点燃可燃性气体时,都要先验纯,再点燃;
(3)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应预先放少量的水或细砂,防止生成的高温熔化物炸裂集气瓶底部;
(4)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的位置关系是保持水平。
20.【答案】(1)钴 58.93
(2)①氧气 false等
②分子构成不同
【解析】解:(1)“false”表示钴元素(填名称),由元素周期表中一个格的含义可知,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8.93;
(2)①木炭和一氧化碳虽然是两种不同的物质,但它们的化学性质有许多相似,例如:它们都能与氧气 反应,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false;
②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如“孪生兄弟”但它们的化学性质差异很大,因为分子的构成不同;
故答为:(1)钴,58.93;(2)①氧气,false等,②分子构成不同。
21.【答案】(1)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吸热
(2)氢气 false
【解析】(1)二氧化碳灭火器是在加压时将液态二氧化碳压缩在小钢瓶中,灭火时使其喷出。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会覆盖在可燃物的表面,由于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液态二氧化碳气化时需要获得能量,需要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所以起到降温作用。故填: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吸热;
(2)氢气燃烧只生成水,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所以被誉为清洁能源,氢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故填:氢气;false。
三、
22.【答案】(1)BD
(2)氢元素
(3)排除水中加入二氧化锰也会产生氧气
【解析】(1)实验室制取false,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答案为:BD;
(2)乙同学用加热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实验过程中发现装置A的试管口有少量水滴。这些水不是生成物的理由是高锰酸钾不含氢元素;
(3)增补该对照实验的目的是:排除水中加入二氧化锰也会产生氧气。
23.【答案】(1)燃着的红磷伸入瓶内太慢
(2)密度比空气大
(3)逸散的白烟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
【解析】(1)实验A中进入集气瓶的水偏多,可能的原因是弹簧夹没夹紧和燃着的红磷伸入瓶内太慢,造成部分空气受热体积膨胀而逸出;
(2)实验B中,观察到低处的蜡烛先熄灭,高处的蜡烛后熄灭,这一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以及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
(3)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镁与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白烟,这是反应生成的氧化镁的固体小颗粒,若逸散的白烟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时,实验C后所得固体的质量和原镁带的质量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