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动物的一生
第一课
蚕宝宝出生了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我国劳动人民早在3000—4000年前就知道如何养蚕。
知道养蚕需要的一定的环境与条件。
知道蚕卵孵化与气温等条件密切相关,蚕卵孵化受温度的影响,蚕卵在适合的条件下会孵化成蚁蚕。
知道蚕的一生是从蚕卵开始的,描述蚕卵、蚁蚕的样子以及蚕卵孵化的过程。
2.科学探究
通过查阅资料或向他人请教怎样养蚕,根据所得到的信息,制定养蚕计划。
在养蚕的过程中,在放大镜、尺子等工具的帮助下,细心观察蚕卵和蚁蚕的外形特征,以及蚕卵的孵化过程,做好记录。
通过简单的对比实验,探究温度对蚕卵孵化的影响。
3.科学态度、STSE
善思考与爱提问,能够围绕养蚕的话题,提出一些科学问题。
了解中国养蚕悠久的历史文明,具有民族自豪感。
对于观察和饲养蚕有兴趣,愿意分享养蚕的收获。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蚕卵、放大镜、尺子、冰箱、盒子;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事先查阅的有关养蚕的资料卡,或者采访录、记录笔、活动手册。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1)课件展示单元页,读小诗:出生、成长、繁育……最终迈向死亡。每一个动物,都要奏响生命的华美乐章!
(2)教师讲述:今天我们将进入新的单元学习——动物的一生。首先我们从养蚕开始。
(3)介绍养蚕历史: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事历书《夏小正》中记载:“三月……摄桑,……妾子始蚕。”早在3000—4000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知道养蚕。
(4)引入:我们也来养蚕,观察蚕一生的变化。可是我们应该如何养蚕呢?
(二)新课学习
1.
了解怎样养蚕
(1)提问:我们应该如何养蚕呢?
(2)学生汇报课前任务的成果(老师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查阅资料或向他人请教怎样养蚕,并将信息记录下来)。
(3)教师列举养蚕采访示例并讲解:
采访时间:4月10日
采访对象:养蚕专业户徐姐姐
采访记录:
问:蚕宝宝吃什么?
答:蚕宝宝最爱吃桑叶。
问:蚕宝宝爱清洁吗?
答:蚕宝宝爱清洁,要经常打扫它们的家,桑叶也要新鲜干净。
(4)交流:怎样才能把蚕宝宝养好呢?
(5)小结:养蚕的环境:温暖、通风、干净、舒适。蚕的食物:新鲜桑叶。
(6)制定养蚕计划:根据自己的设想,制定一个养蚕计划并展示。
(7)教师展示计划示例:
养蚕计划
a.准备养蚕用具。
b.给蚕宝宝一个舒适的家。
c.每天为蚕宝宝准备好食物。
d.仔细观察蚕宝宝怎样长大。
e.做好观察日记。
(注:为了更好地观察记录蚕的生长变化,还可以准备放大镜、尺子……)
2.
布置养蚕任务
(1)分组:以小组为单位(最好按家庭住址就近分组),便于实验后续交流和观察。
(2)明确要求:
a.
密切关注蚕卵的孵化,探究温度对于蚕卵孵化速度的影响。
b.
观察和描述刚出生的蚁蚕,并将它的模样画下来。
c.
将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3)教师分发蚕卵,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蚕卵的外形特征。
(4)各组制定“探究温度对于蚕卵孵化速度的影响”的实验计划。
(三)整理,下课。
第二课时
(一)教学导入
(1)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的蚕卵孵出蚁蚕了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其中的发现吧!
(二)新课学习
1.
蚕宝宝出生记
(1)交流1:通过观察蚕卵,说一说蚕卵的外形特征。
(2)小结:卵的形状是鼓的,中间陷,有的卵白色,有的黑色。
(3)交流2:怎样的环境更适宜蚕卵孵化?
(4)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记录汇报结果。
(5)小结:蚕卵的孵化与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有关。
(6)交流3:孵化出来的蚁蚕是什么样子的?
(7)学生汇报并展示:蚁蚕整体黑色,有一道白色条,有好几截,每截下面有黑点。
(8)布置新任务:继续观察蚕的生长情况,写好观察日记。
(三)整理,下课。《蚕宝宝出生了》学习评价表
班级:
姓名:
项目
评价内容
自我评价
科学知识
知道我国劳动人民早在3000—4000年前就知道如何养蚕。
知道养蚕需要的一定的环境与条件。
知道蚕卵孵化与气温等条件密切相关,蚕卵孵化受温度的影响,蚕卵在适合的条件下会孵化成蚁蚕。
知道蚕的一生是从蚕卵开始的,描述蚕卵、蚁蚕的样子以及蚕卵孵化的过程。
科学探究
通过查阅资料或向他人请教怎样养蚕,根据所得到的信息,制定养蚕计划。
在养蚕的过程中,在放大镜、尺子等工具的帮助下,细心观察蚕卵和蚁蚕的外形特征,以及蚕卵的孵化过程,做好记录。
通过简单的对比实验,探究温度对蚕卵孵化的影响。
科学态度、STSE
善思考与爱提问,能够围绕养蚕的话题,提出一些科学问题。
了解中国养蚕悠久的历史文明,具有民族自豪感。
对于观察和饲养蚕有兴趣,愿意分享养蚕的收获。
老师给我的评价:
注:请小朋友们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在相应的栏目内画“√”,教师在最下面的一行中给出评价,用、、的符号表示。彩
蚕
“彩蚕”是蚕业研究所引进和吸收国内外最新科研成果并经过多年研究创新开发出的科研成果,采用最先进的香肠式人工饲料(不用桑叶)及彩蚕、彩茧技术,通过饲养“科普蚕宝宝”,能完整地观察到家蚕的生长发育、吐丝、结茧、化蛹、化蛾、产卵等蚕宝宝一生的完整过程,具有较高的知识性、科普性、趣味性,特别能丰富广大青少年的课外生活,增加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科学的兴趣和能力。“科普蚕宝宝”是最新的科技宠物。
彩蚕养殖跟普通蚕养殖在技术上差不多,但彩蚕的抗病性比较强,即使天气有些变化它也能适应。彩色蚕茧是通过转变蚕的基因,让蚕吐出多种颜色的彩丝,如橙色、粉红、浅黄、浅绿、锈色。彩色蚕茧抽取的天然彩色蚕丝色泽柔和艳丽,利用这种纯天然的彩丝做成纺织品,像天然彩棉一样环保且不脱色,省去了印染工序,减轻了丝绸印染的污染,可以避免织物加工处理中各种化学残留物对人体的危害,产品备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
彩蚕宝宝的生活状态:
1、彩蚕宝宝的适合温度是25℃~30℃。
2、彩蚕宝宝以饲料为生,不断吃桑叶后身体慢慢变成白色,一段时间后它便开始脱皮。脱皮时约有一天的时间,如睡眠般的不吃也不动,这叫休眠。经过一次脱皮后,就是二龄幼虫。它脱一次皮就算增加一岁,共要脱皮四次,成为五龄幼虫大概6-8天才开始吐丝结茧。
3、五龄幼虫的蚕宝宝需二天二夜的时间,才能结成一个茧,做茧的丝竟然可以抽到长达1.5公里长。并在茧中进行最后一次脱皮,成为蛹。约十天后,羽化成为蚕蛾,破茧而出。出茧后,雌蛾尾部发出一种气味引诱雄来交尾,交尾后雌蛾约花4-5个小时可产下约500个卵,然后慢慢死去。(共19张PPT)
1.蚕宝宝出生了
第一课时
出生、成长、繁育……
最终迈向死亡。
每一个动物,
都要奏响生命的华美乐章!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事历书《夏小正》中记载:“三月……摄桑,……妾(qiè)子始蚕。”早在3000—4000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知道养蚕。
我们也来养蚕,观察蚕一生的变化。
我们应该如何养蚕呢?
了解怎样养蚕
蚕宝宝喜欢什么环境?
蚕宝宝的家要温暖、通风。
养蚕采访录
采访时间:4月10日
采访对象:养蚕专业户徐姐姐
采访记录:
问:蚕宝宝吃什么?
答:蚕宝宝最爱吃桑叶。
问:蚕宝宝爱清洁吗?
答:蚕宝宝爱清洁,要经常打扫它们的家,桑叶也要新鲜干净。
示
例
怎样才能把蚕宝宝养好呢?
交
流
养蚕的环境:温暖、通风、干净、舒适。
蚕的食物:新鲜桑叶。
小
结
根据自己的设想,制定一个养蚕计划并展示。
养蚕计划
为了更好地观察记录蚕的生长变化,还可以准备放大镜、尺子……
养蚕任务
分
组
要
求
a.密切关注蚕卵的孵(fū)化,探究温度对于蚕卵孵化速度的影响。
b.观察和描述刚出生的蚁蚕,并将它的模样画下来。
c.将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按家庭住址就近分组。
养蚕任务
观
察
用放大镜观察蚕卵的外形特征。
制定计划
制定“探究温度对于蚕卵孵化速度的影响”的实验计划。
第二课时
蚕宝宝出生记
通过观察蚕卵,说一说蚕卵的外形特征。
卵的形状是鼓的,中间陷,有的卵白色,有的黑色。
怎样的环境更适宜蚕卵孵化?
听说它对温度很敏感,我们来做个实验吧!
怎样才能让蚕宝宝更快孵(fū)化出来呢?
将蚕卵分别放在自然条件下和放在冰箱冷藏室中,卵的孵化速度一样吗?
天气干燥时,别忘了给蚕卵喷点水。
蚕卵的孵化与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有关。
小
结
蚕宝宝是怎样孵化出来的?它们长什么样?像什么?
交
流
这样的蚕宝宝叫作蚁蚕。
蚁蚕整体黑色,有一道白色条,有好几截,每截下面有黑点。
小
结
课后任务
继续观察蚕的生长情况,写好观察日记。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