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等积变形”的转化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学生在动手操作、探索思考的过程中,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
自主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1理解沿任意一条高剪开都能转化成长方形,2理解为什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相对应的高
教学准备:不同大小的平行四边形3个,学习报告单,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初步体会转化思想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面积的知识(板书:面积)
(课件出示两个组合图形)
怎样很快求出下面两个图形的面积?
学生观察,思考,汇报,在交流中学生认识到第一个图形可以转化成正方形,第二个图形可以将左下角的三角形平移到右边,转化成长方形,这样就能很快求出两个图形的面积。
根据学生的汇报,老师总结:同学们刚才通过切割、平移,把不熟悉的图形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正方形和长方形,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真好!(板书:转化)
(这时课件演示两个组合图形的转化过程)
接着,老师提问:你们还记得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么?
学生回答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长方形面积=长×宽(板书:长方形面积=长×宽)
二、平行四边形转化长方形的方法(课件出示平行四边形)
老师问“这是”——学生齐答“平行四边形”,提问:这又是平行四边形,你能借助你刚才的经验很快求出它的面积吗?拿出①号平行四边形,动手试一试,先独立思考,有困难的可以小组讨论或求助老师,使用剪刀时要注意安全。
在学生动手操作后,如何让学生演示剪、拼过程,放大有代表性的思考方法,在全体学生中形成正面影响?实物投影显得十分重要。
学生呈现:
1:把左边的三角形剪下来移到右边,组成长方形,再计算。
2:剪成直角梯形再拼成长方形。
抓住生成,提问:这些方法有什么共同点?
引导学生把思路集中在转化后的长方形,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明白,沿着高剪,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
老师追问:为什么沿着高剪呢?
启发学生在讨论中理解:只有沿着高剪开,才能使拼成的图形出现直角,从而符合长方形的特征。
老师二次追问:沿着哪条高剪?
从刚才的活动中,学生充分体会到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有紧密的联系。
师:长方形面积=长×宽,那么平行四边形该怎么计算呢?
引发学生二次动手实践
师:四人小组,拼一拼、填一填,边研究,边记录。
(课件出示表格)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表格,小组讨论,寻求联系,推出结论,
(课件出示三个问题)
1.转化成的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么?
2.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3.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结论,转化成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形状虽然变了,但是面积没变,转化后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
(板书:
长
方
形
面
积=长×宽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师: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a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h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高,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可以写成
S=ah。
三、巩固练习
师:我们学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接下来,我们挑战一下自己。(课件出示练一练)
师:我们要找准每个题的底和高,然后准确的计算,那么接下来这道题该怎么办呢?(课件出示第2题)
选择合适的数据算出这块草坪的面积。
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不同算法。
师:是啊,同一个平行四边形算出的面积应该是一样的,第一位同学的方法如果用9×12或8×6的话,结果不相同了,所以我们应该向第二位同学一样,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应该选取相对应的底和高。
四、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行四边形的面积,谁来说说你的收获。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