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false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表示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B.参加反应的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是false
C.反应前后氢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不变
D.参加反应的氧气分子与生成的水分子个数比为false
2.卫星运载火箭的动力由高氯酸铵(false)发生反应提供,化学方程式为:false,则false的化学式是( )
A.false B.false C.false D.false
3.在化学反应false中,生成物总质量是指( )
A.反应后物质false的质量 B.反应后物质false的质量
C.反应后物质false,false的总质量 D.反应后物质false,false增加质量的和
4.小冰将false硝酸银溶液倒入一定量铜粉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false只含一种溶质的滤液和false固体,所得滤液中含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A.false B.false C.false D.false
5.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false)
20
5
12
10
反应后质量(false)
待测
5
6
34
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A.物质丁一定不是单质 B.反应后容器中甲的质量是false
C.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false D.在该反应中,乙可能是催化剂
6.用false可以测定空气受false污染的程度,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false,根据生成false的多少,可以判定false的含量,关于这个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false的质量等于生成false的质量
B.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中的氧原子总数等于生成的false中氧原子的总数
C.参加反应的false和false的质量比等于生成false和false的质量比
D.反应物所含元素种类与生成物所含元素种类不同
7.false和false可发生如下反应:false,某学生做了3次该实验(每次均充分反应),反应前false和false的质量和都是false,有关实验数据见表:false的比值可能为( )
序号
反应前false的质量
反应前false的质量
反应后false的质量
1
false
false
false
2
false
false
false
3
false
false
false
A.false或false B.false或false C.false或false D.false或false
8.镁带在容器中密封(内含空气)加热,下图(横坐标表示总质量,纵坐标表示时间)能正确表示容器里所盛物质总质量变化的是( )
A. B.
C. D.
9.为探究物质燃烧条件,某同学做了如下图所示实验:已知白磷着火点false,红磷着火点false;发现水中白磷和铜片上红磷都没燃烧,铜片上白磷着火燃烧。对此实验的认识错误的是( )
A.物质燃烧必须要与氧气接触
B.物质燃烧温度必须要达到着火点
C.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既供热又使白磷Ⅱ与氧气隔绝
D.铜片上的红磷没燃烧,因为红磷不是可燃物
10.书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是( )
A.false B.false
C.false D.false
11.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false
B.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false
C.锌与稀硫酸反应:false
D.熟石灰与盐酸反应:false
12.工业上用氯气false和熟石灰false为原料制取漂白粉,则此反应中不可能生成的物质是( )
A.false B.false C.false D.false
二、填空题
13.某兴趣小组活动中,同学们按图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false,红磷的着火点是false,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false)。
交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2装置进行实验。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
现象
解释
a试管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
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
b试管中红磷、热水中白磷都没有燃烧的原因分别是________。
(1)改进后的图2装置与图1装置比较,优点是________。
(2)小林同学指出图2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3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
拓展与迁移:
实验小结时,小朱同学说:“待a试管冷却后,如果将试管倒立,试管口紧贴水面(室温下)。并取下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小晶问:“如果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会是多少呢?”大家争论后,出现两种预测。甲:接近试管容积的false;乙:不一定接近试管容积的false。
你赞同的预测是________(填“甲”或“乙”),理由是________。
14.写出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false________false________false________false
②________false________false________false。
15.有false、false两种元素,使falsefalse与false反应生成falsefals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alse,则false、false两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________。
三、解答题
16.某兴趣小组用false溶质质量分数为false的盐酸与足量锌粒反应,可制得氢气的质量是多少?
四、综合题
17.某化学实验小组要检测黄铜(铜、锌合金)中金属铜的纯度,同学们取false黄铜样品,向其中分三次共加入false盐酸溶液,充分反应后测得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次数
1
2
3
盐酸质量
false
false
false
氢气质量
false
false
false
(1)第二次实验产生氢气的质量false________false。
(2)黄铜(铜、锌合金)中金属铜的纯度?
18.某合作学习小组的同学们为测定某石灰石的质量分数,将溶质质量分数为false的稀盐酸加入false石灰石样品中,产生气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2所示(假设石灰石样品中的杂质不含钙元素,不与稀盐酸反应)。
(1)配制false溶质质量分数为false的稀盐酸,需图1所示盐酸的质量为________false。
(2)计算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反应结束后,烧杯内钙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
第五单元测试
答案解析
一、
1.【答案】B
【解析】A、该反应表示: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正确;A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false,错误;B符合题意;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正确;C不符合题意;
D、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可知,参加反应的氧气和生成的水的分子个数比false,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质的方面: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量的方面:①各物质间反应时的微粒个数比;②各物质间反应时的质量比。质量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乘积的比。所求质量比不用约分。
2.【答案】B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false,false,false,false,反应后false,false,false,false,false前有化学计量数4,故false的化学式为false。
故答案为:B。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也不变,生成物false中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每个false分子中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化学式为false。
3.【答案】D
【解析】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重量是指所有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如在化学反应false中,生成物的总重量即为增加的false的总重量。故答案为D。一是要考虑生成物的总重量是所有生成物质量的总和,二是要注意可能反应前含有生成物,所以生成物的总重量必须是生成物增加的总重量。
4.【答案】B
【解析】设反应生成硝酸铜的质量为false,
铜粉的质量为:false,
false,溶液质量差false
false
false
false,
所得滤液中含溶质的质量分数是:false,
故选:B。
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false只含一种溶质的滤液和false固体,说明硝酸银完全反应,得到的false滤液是硝酸铜溶液,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提供的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5.【答案】C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表格中的数字可知:false,故false克,则可推测反应物为甲、丙;生成物为丁;乙的质量反应前后不变,可能为催化剂:A、物质丁一定不是单质,反应物为两种,生成物为一种,则生成物一定为化合物,故A不符合题意;
B、反应后容器中甲的质量是false,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计算知,甲的待测值为2,故B不符合题意;
C、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false,说法不符合题意,无法确定其相对分子质量,故C符合题意;
D、在该反应中,乙物质可能是催化剂,说法符合题意,因为乙的质量反应前后不变,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解此类题目的方法是:先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未知的质量,然后根据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情况判断物质的类型:反应前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反应前后质量减小的是反应物,反应前后质量保持不变的可能是催化剂或反应中的杂质;并且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6.【答案】B
【解析】A、参加反应的false中的false元素质量与生成的false的质量相等,故A不正确;
B、化学反应前后,氧原子的个数不变。故B正确;
C、反应前后化学计量数之比与相应物质的质量比相等,但物质的质量比不一定相等,故C不正确;
D、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故D不正确。
这道题考查的是对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意义的理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化学方程式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来解答。
7.【答案】D
【解析】由题意和图示数据可知,①同学所用药品充分反应时,生成物质量为false,故A不可能完全反应,那么B完全反应,A有剩余,故参与反应的A的质量为:false;参与反应的false;所以乙同学所用药品充分反应时,A完全反应,B有剩余;
false,所以③学生如果B充分反应,则B的质量为:
false,解之得:false,
则反应的false的质量是false,则false
如果A完全反应,则A的质量为:
false,解之得:false,
则反应的false的质量是:false,则false;
答案:D。
根据第①次反应和第②次反应进行比较,发现生成物质量相同,每一次反应时有一种物质过量,分析出真正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再根据反应前A和B的质量和都是false,分析false的值;
8.【答案】B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反应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可判断镁带在耐高温的容器中密封(内含空气)加热时,反应前后密闭容器的质量不变,即随着加热的时间的延长,物质的总质量应该是一条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分析所给的选项可以知道选项B符合刚才的分析。故选:B。
由于在密封的容器内进行反应,外界的物质不能进入容器而容器内物质也不能逸出,因此整个容器内的质量总和在变化前后相等。
9.【答案】D
【解析】A、根据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来考虑本题;燃烧的条件是具有可燃物、温度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因为水中没有氧气,故A正确;
B、根据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来考虑;因为燃烧的条件是具有可燃物、温度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原因是红磷的着火点高,所以物质燃烧温度必须要达到着火点,故B正确;
C、根据水的作用考虑;烧杯中热水的作用一是提供热量使白磷达到着火点,而是隔绝空气,故C正确;
D、根据燃烧的条件考虑。铜片上的红磷没燃烧,因为红磷没有达到着火点,故D错误。
故选:D。
要掌握燃烧的条件,具有可燃物、温度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知道控制变量的实验的设计方法,只允许有一个变量。
10.【答案】A
【解析】A、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B、该化学方程式配平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false。
C、该化学方程式二氧化碳后面没有标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false。
D、该化学方程式缺少反应条件,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false。
故选:A。
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11.【答案】C
【解析】A、反应物中含有气体符号,A不符合题意;
B、没有注明反应条件,B不符合题意;
C、书写正确,C符合题意;
D、原子不守恒,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一般有四步:1.根据实验事实,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2.配平化学方程式,并检查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表示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3.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常用“△”号表示)、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等号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等号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4.注明生成物中气体或固体的状态符号(即“↑”、“↓”);一般标注在气体或固体生成物的化学式的右边。但是,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或固体时,其状态符号就不用标注了。
12.【答案】D
【解析】反应物是氯气false和熟石灰false其中含有false、false、false、false四种原子,生成物中的原子必须在这四种原子中选,D中的二氧化碳中出现了false原子,所以是错误的。故选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二、
13.【答案】①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②热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1)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扩散,污染环境和危害人体健康;
(2)避免橡皮塞因试管内气体热膨胀飞出,造成安全事故 乙 白磷的量不清楚,所以无法确定是否能够完全消耗氧气
【解析】因为b试管中的红磷虽然与氧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故b试管中的红磷不燃烧;水中的白磷,温度虽然已经达到其着火点,但是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故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故填:①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②热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1)因为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容易扩散,对环境和人体有危害,所以本题答案为: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扩散,污染环境和危害人体健康;
(2)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试管内的气体受热膨胀,橡皮塞有可能飞出,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白磷的量不清楚,所以无法确定是否能够完全消耗氧气因此支持乙同学的预测,所以本题答案为:避免橡皮塞因试管内气体热膨胀飞出,造成安全事故,乙,白磷的量不清楚,所以无法确定是否能够完全消耗氧气。
可燃物燃烧需同时具备三个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做实验时,在考虑药品和装置的同时,也要考虑安全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
14.【答案】①2 5 4 2
②4 3 2
【解析】解:①该反应采用定一法,则让前面的系数为1,则二氧化碳前面的数字为2,水前面的数字为1,氧气前面的数字为false,同时乘以2,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alse,故填:2,5,4,2;②采用最小公倍数法,以氧原子为配平的起点,最小公倍数为6,则氧气前面的数字为3,氧化铝前面的数字为2,故铝前面的数字为4,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alse。故填:4,3,2。
根据已有的化学反应的书写方法以及配平方法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15.【答案】false
【解析】设false、false两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false,false,
false
false
false
false
false
故该题答案为:false、false两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false。
该题要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利用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求解。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也就是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三、
16.【答案】解:设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false,
false
false,
false,
答:可制得氢气的质量是false。
【解析】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的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四、
17.【答案】(1)0.04
(2)解:设共生成(false)氢气,需金属锌的质量为false。
false
false,
解得false。
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false。
【解析】(1)第三次加入false盐酸仍有气体生成,说明第二次加入false盐酸完全反应了,通过第一次加入false盐酸完全反应生成false氢气,推出第二次实验产生的氢气仍为false。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考查的问题,然后结合表中的数据和反应的原理进行分析解答需要的数据,再进行进一步的计算。
18.【答案】(1)20
(2)设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false
false
false,
false,
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false
答: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false;
(3)false
【解析】(1)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设需要false的浓盐酸的质量为false,则false,false;故填:20;
(2)从图2可知,反应结束后生成气体的稀盐酸的质量为false,则false的质量为false,再用化学方程式即可计算出参与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进而可求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反应前后,烧杯内钙元素质量不变,故钙元素质量为:false;
故填:false。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反应前后,烧杯内钙元素没有损失,故反应后烧杯中钙元素的质量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