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课件(32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课件(32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07 15:05:43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中古时期亚洲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认识这一时期亚洲文明的多元面貌(西亚、南亚、东亚)。
阿拉伯帝国
奥斯曼帝国
笈多帝国
德里苏丹
日本
越南
朝鲜
中华帝国
(唐宋元明)
唐代以来→大食国,
西欧→萨拉森帝国(在拉丁文中意指“东方人们的帝国”)
一、西亚
(一)阿拉伯帝国(632年—1258年)
政教合一
1.发展概况
-
多部落并存,相互混战
-
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
622年,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建立穆斯林公社
-
632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
632-661,四大哈里发时期(民主选举或推举,大规模对外扩张)
-
661-750,倭马亚王朝(白衣大食,世袭君主制,8世纪中期地跨欧亚非)
-
750-1258,阿拔斯王朝(黑衣大食,怛罗斯战役,百年翻译运动,蒙古西征)
默罕默德
时间
起源地区
创始人
经典
基本教义


众生平等;忍耐服从;因果论



耶稣就是救世主,
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十诫;原罪说;救赎论
伊斯兰教
要信仰唯一的神真主安拉;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五功(念、礼、斋、课、朝)
公元前
6世纪
古代
印度
乔达摩·悉达多
1世纪
巴勒
斯坦
耶稣
7世纪
阿拉伯半
岛-麦加
穆罕
默德
世界三大宗教
《大藏经》
《圣经》
《古兰经》
一、西亚
(一)阿拉伯帝国(632年—1258年)
政教合一
1.发展概况
-
多部落并存,相互混战
-
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
622年,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建立穆斯林公社
-
632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
632-661,四大哈里发时期(民主选举或推举,大规模对外扩张)
-
661-750,倭马亚王朝(白衣大食,世袭君主制,8世纪中期地跨欧亚非)
-
750-1258,阿拔斯王朝(黑衣大食,怛罗斯战役,百年翻译运动,蒙古西征)
默罕默德
我们(以部落为单位)以劫掠为业,劫掠我们的敌人和邻居,倘若无人可供我们劫掠,我们就劫掠自己的兄弟。
——阿拉伯民谣
须知每个穆斯林都是其他穆斯林的兄弟,现在你们都是同胞。
——《古兰经》
多部落并存,相互混战
教徒团结→阿拉伯半岛统一,对外扩张
伊斯兰教推动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促进了阿拉伯帝国的建立;
阿拉伯帝国的建立又推动了伊斯兰教的传播。
阿拉伯人一手拿古兰经,一手执剑,向外扩张,到8世纪中期,阿拉伯国家成为横跨亚、非、欧的洲际大帝国。
——
比鲁尼
伊斯兰教创立和传播的过程就是阿拉伯国家建立、扩张的过程。
一、西亚
(一)阿拉伯帝国(632年—1258年)
政教合一
1.发展概况
-
多部落并存,相互混战
-
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
622年,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建立穆斯林公社
-
632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
632-661,四大哈里发时期(民主选举或推举,大规模对外扩张)
-
661-750,倭马亚王朝(白衣大食,世袭君主制,8世纪中期地跨欧亚非)
-
750-1258,阿拔斯王朝(黑衣大食,怛罗斯战役,百年翻译运动,蒙古西征)
默罕默德
一、西亚
(一)阿拉伯帝国(632年—1258年)
2.统治
政教合一
政治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下设各部大臣
经济
经济繁荣,手工业和商业发展,阿拉伯商人从事陆上和海上贸易
城市繁多,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文化
信仰伊斯兰教
吸收被征服地区的文化:广译古代文献,融合东西方文化;
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阿拉伯数字
中国造纸术
P23学思之窗:阿拉伯帝国在沟通世界贸易中的作用。
P23思考点: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
寻求真理,哪怕远在中国!
——穆罕默德
智慧宫中的翻译者
①阿拉伯帝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
②阿拉伯人征服的都是有数千年文明的地区,文化已有深厚积淀;
③阿拉伯人善于学习,广泛吸收被征服地区的文化成就,加以融合和创造。
④统治者的重视。(比如:阿拔斯王朝的百年翻译运动)
花拉子密——“代数之父”
阿尔·拉齐斯的《医学集成》伊本?西那的《医典》
麦加大清真寺
P26学习拓展:运用地图,了解蒙古西征的大致范围。查阅相关资料说明蒙古西征的影响。
西亚、
东欧
影响:①蒙古西征的目的是征服更多土地,掠夺财富和人口,因此有很强的破坏性,许多城市如巴格达等都受到严重破坏,人口减少,生产衰退,负面作用明显。
②蒙古人三次西征,建立了空前庞大的帝国,客观上把欧亚大陆不同文明区联系起来,置于蒙古帝国的统治之下,有利于东西经济及文化的交流,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③部分蒙古部落放弃了游牧生活,逐渐转向农耕,进一步扩大了农耕文明的范围。
一、西亚
(二)奥斯曼帝国(1299年—1922年)
1.发展概况
-
1299年,奥斯曼一世建国
-
1453年,攻占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尔,定为都城。
-
16世纪后期,地跨亚非欧。
-
20世纪,参加一战战败,帝国分裂
-
1922年11月,帝国正式灭亡
奥斯曼一世
奥斯曼帝国徽章
影响:对人类及文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P24史料阅读:奥斯曼土耳其人对君士坦丁堡的劫掠对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所有的人都服从了他的命令”说明了什么?
说明:苏丹穆罕默德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
一、西亚
(二)奥斯曼帝国(1299年—1922年)
2.统治
政治
最高统治者苏丹掌握政治、军事、宗教大权。
(政教合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经济
苏丹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各级封建主也掌握土地,工商业者、农民承担沉重财税。
15-16世纪,经济繁荣,都城伊斯坦布尔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控制连接亚欧的商路,征收重税
文化
信仰伊斯兰教
伊斯坦布尔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留下买
路钱
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丝绸之路的咽喉,对过往商人征收重税,不利于东西方贸易的往来,推动了西欧开辟新航路,揭开了欧洲殖民扩张的序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