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利用学生计算长方形面积的经验设置悬念,整个过程引导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结论→推广应用→拓展等过程,充分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的全新教学理念。全程层层推进,环环相扣。 
教学内容:西师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P79—8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能应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领会割补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课件、平行四边形卡片、剪刀、三角板、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巧设情境,铺垫导入。 
师:(出示长方形)这是一个什么图形?如何求它的面积? 
师:如果捏住这个长方形的一组对角,向外这样拉,同学们看看,现在变成了什么图形? 
师:这样一拉,形状变了,面积变了吗? 
师:(对认为面积不变的同学质疑)你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 
这些猜想一定正确吗?下一步该怎么办呢?老师给大家一点提示,能不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会计算面积的图形呢?小组内说说。 
全班交流。 
二、 动手操作,验证猜想 
1、师:在动手验证之前,先听老师把要求说完,叫开始的时候,孩子们再行动,好吗? 
出示合作要求。 
(学生活动) 
2、反馈,全班交流。 
(1)张贴学生作品并请作者说明是怎样验证的。 
(2)小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3、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三、层层递进,拓展深化 
1、计算方格纸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出示平行四边形,计算面积。独立完成,集体评议。 
3、求花圃的面积。 
4、选择合适的条件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5、体会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6、拉动平行四边形框架,观察面积的变化。体会底不变,高越来越短,面积就越来越小。 
四、 课堂小结 
师:看黑板回顾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在这节课中,同学们借助转化的方法,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不仅学会了知识,而且经历了猜想——验证——结论——应用的过程,还体会到了“转化”这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真棒! 
五、拓展 
 课件出示习题:已知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菜地两条边分别是6厘米、10厘米,高为8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去做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