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时 找因数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7~38页。
?教学目标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
2.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学习如何归纳学习数学的基本思想,提高基本活动经验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难点:提高有序思考的能力。
?教具学具
12个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做拼图的游戏吗?
以小组为单位,拿出准备好的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试一试共有哪几种拼法。
也可以使用自己喜欢的拼摆或涂画的方式独立操作,边摆边做好记录。然后,把你拼摆的过程和你的伙伴说说。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学生:用12个小正方形自由拼(画)长方形。
(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问题的学生,搜集学生中出现的问题)
学生汇报,引导学生一边汇报,一边将所拼的图在黑板上进行演示(注意让学生指图说明)。
2.师:那么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找出一个数的因数的呢?小组内交流一下。
生1:长是12厘米,宽是1厘米。1×12=12
长是6厘米,宽是2厘米。2×6=12
生2:……
师:同学们用12个小正方形摆出了各种各样的长方形,你能用算式表示出你一共摆了多少个吗?
学生回答,老师同时板演:
1×12=12 2×6=12 12×1=12 6×2=12 3×4=12 4×3=12
师:现在请同学们观察一下黑板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这6个算式最少能用几种算式表示出来?
生:3种,算式一样的可选择其中的一种说出来。
及时板书:1×12=12 2×6=12 3×4=12 或12=1×12=2×6=3×4
师:由黑板上整理出的算式可见,12的因数有哪些呢?
(1,12,2,6,3,4)
引导思考:找一个数的因数怎样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呢?
3.小结:找一个数的因数,可以用乘法依次一对一对地找,两个因数相同的取一个。这样有顺序地给一个数找因数,好处就是不重复、不遗漏。
4.还可以怎样找12的因数呢?学生讨论,相互交流想法。
12÷1=12 12÷2=6
12÷3=4 12÷4=3
12÷6=2 12÷12=1
12的因数有:1、2、3、4、6、12。
观察上组除法算式你想到了什么?与同伴交流。
从1除起除到12为止,能整除的是因数,不能整除的不是因数。
5.指名学生找18的全部因数。
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指导,发现解法不同的学生。
18÷1=18
18÷2=9
18÷3=6
18÷6=3
18÷9=2
18÷18=11
18的因数有:1、2、3、6、9、18。
6.引导学生小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是1,最大是它本身。
三、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第1题。
(1)怎样画?有哪几种画法?与同伴交流。
(2)16的全部因数你是怎样写出来的,把你的方法与同伴交流。
2.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第2题。
24的全部因数有1、2、3、4、6、8、12、24。
集体校正答案。
3.指导学生完成练一练第3题。
15的因数:1、3、5、15
21的因数:1、3、7、21
4.指导学生完成练一练第4题。
1×48 2×24 3×16 4×12 6×8
2个盒子每个盒子装24块。24个盒子每个盒子装2块。
指导学生照样子说下去。(共10种)
5.合作完成第5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用学到的方法都可解决哪些问题?与同伴交流。
?板书设计
找因数
1×12=12 2×6=12 3×4=12
所以12的因数有:1、12、2、6、3、4
?教师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