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件(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件(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06 08:30: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在第1课,我们已经学习了隋炀帝在位时,统治残暴,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在隋朝统治土崩瓦解之际,群雄并起,其中就有出身于北周关陇贵族家庭的李渊。李渊在晋阳起兵,他的起兵是否成功了?
新课导入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程标准
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
2
1
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
3
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女皇帝武则天

“开元盛世”

隋炀帝死后天下局势更加混乱,当时群雄割据、战争频繁、人民困苦。那么最终又是谁结束了这一局面?历史的走向又是如何?
隋末农民起义
课时回顾
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宇文化及在江都发动政变,弑杀隋炀帝,拥立秦王杨俊之子杨浩为傀儡皇帝
隋炀帝陵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建立
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杀死太原副留守王威、高君雅,起兵于晋阳,后占领长安,拥立代王杨侑为帝,被加封为唐王,尊在江都的隋炀帝为太上皇
公元 ,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随后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 ,史称唐高祖;唐朝最终消灭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提示:李渊起兵之时,隋炀帝还在位
唐朝建立后所面临的局势
618年
长安
玄武门之变
李 渊
李建成
(太子)
李元吉
(齐王)
李世民
(秦王)
武德(李渊年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李建成、李元吉。
626年唐高祖李渊退位,李世民即位称帝,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唐初朝堂政治局势
在唐朝统一过程中,李世民的功劳很大,这造成了秦王集团与太子、齐王集团之间的矛盾,最终导致玄武门事变的爆发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材料二: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魏徵逝,一鉴亡矣。
——《贞观政要》
贞观之治
结合课文思考:材料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思想?
吸取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
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房谋杜断雕像图(房玄龄、杜如晦都是贞观时期的名相)
魏征,唐朝政治家、思想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魏征
(580-643)
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轻刑罚 ;严格考察各级官员的政绩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政治:
经济:
文化:
军事
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措施
出兵反击东、西突厥,加强西域的统治。
(贞观初期,洛阳以东直至沿海)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资治通鉴》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被称为“贞观之治”
唐太宗继承唐高祖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并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唐太宗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并采取了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并大力平定外患,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最终取得天下大治的贞观之治局面。
贞观之治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封建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贞观之治
知识拓展
舟所以比人君,
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
民贵君轻思想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始于隋朝五省六曹制,确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
孟子提出的社会政治思想。意为从天下国家的立场来看,民是基础,是根本,民比君更加重要。这是唐太宗治理国家的重要思想依据
二、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名武曌,祖籍并州文水县(现山西文水县东),生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中国历史上唯一得到普遍承认和众人皆知的女皇帝。
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655年-683年),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683年-690年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后相继废掉两个儿子,自立为武周皇帝(690年10月16日-705年2月22日在位),705年退位以后,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性太上皇。武周一朝结束,唐朝复辟,恢复以神都为东都。神龙元年农历十一月二十六日(705年),武氏在上阳宫病死,年八十二,后与高宗合葬乾陵,留无字碑。
人物介绍
武则天
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 ——毛泽东
思考:武则天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评价
政治: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文教: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 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经济: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影响: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殿试
治国措施
武则天死后,她的陵墓所立的石碑,未刻一个字,被称为“无字碑”。对此有几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用以夸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
第二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为自知罪孽重大,感到还是不写碑文为好;
第三种说法认为,武则天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立“无字碑”是聪明之举,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说,这是最好的办法。
无字碑
治宏贞观
政启开元
功过是非
三、开元盛世
背景
太宗至玄宗时期唐朝皇帝变更图
玄宗即位后,唐朝政治局面终于稳定,大唐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1)唐玄宗即位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任用贤能姚崇和宋璟。
(2)实行改革: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唐玄宗(685—762年)名李隆基,又称唐明皇,712一756年在位。
前期年号:开元(713-741)
后期年号:天宝(742-756)
措施
唐代夜市复原图
唐代长安城模型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杜甫的诗句纪实地反应了开元年间人民生活的富足
思考:唐朝前期兴盛的原因是什么?在当今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唐朝兴盛又带给我们哪些启示呢?
原因:国家统一;统治者励精图治;善于用人;重视农业生产,发展经济等
启示:重视维护国家统一;重视农业生产,重视经济的发展;重视教育,重视人才的作用等。
借古启今
{BC89EF96-8CEA-46FF-86C4-4CE0E7609802}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政治
完善三省六部制;减轻刑罚
抑制旧士族,打击敌对官僚贵族
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经济
减轻人民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继续推行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措施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用人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重用贤能;重视官吏考核
形成局面
“贞观之治”
贞观遗风
“开元盛世”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
2.《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小明却说:“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小明得出该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 )
A. 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B. 在位期间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
C. 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D. 发展农业生产,推动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1.《贞观政要》记载太宗对侍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尤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这体现了唐太宗的治国理念是(  )
A.虚心纳谏 B.无为而治 C.以民为本 D.知人善任
D
C
课堂训练
3.“姚崇宋璟作相公,劝谏上皇言语切”、“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该诗句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C
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