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_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3.4升华和凝华课件含素材 教案 学案 练习(答案试题未分开) 打包4套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20_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3.4升华和凝华课件含素材 教案 学案 练习(答案试题未分开) 打包4套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3-07 11:01:27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中物理
第三章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八年级上)
1
课堂导入
观察思考
北方寒冷的冬天,常看到植物上有一层白霜;一场大雪过后,整个世界“银装素裹”;吉林自然景观“雾凇”;美丽的冰花,它们是怎样形成的?


冰花
雾凇
物质能不能从气态(固态)直接变为固态(气态)?
2
课堂活动
想想做做
一、升华和凝华
锤型试管中有少量碘颗粒,放入盛热水的烧杯中加热,观察碘的状态变化。当试管中充满某种气体后,将试管取出放入凉水中,观察有什么现象。
在热水中
在冷水中
碘颗粒
碘颗粒
(1)未加热前,观察到玻璃管中的碘是一种
色的
体。

紫黑
(2)将玻璃管放入热水中加热,会观察到固态的碘变成了
态的碘蒸气,且
(有或无)液态碘生成。
加热时,碘从
态直接变成
态。这个过程要
热。
冷却时,碘从
态直接变成
态。这个过程要
热。
(3)将玻璃管放入冷水中一会,观察到紫色的碘蒸气变成了
态的碘颗粒附着在试管的内壁上。


现象:
结论:







2.凝华:物质直接由气态变成固态的现象,凝华需要放热。
1.升华:物质直接由固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升华需要吸热。
科学世界
罗布沙漠出现罕见气象:积雪转眼就不见
据新华社报道,从2001年1月4日凌晨3时左右,罗布沙漠中开始下雪,直到第二天中午12时,沙丘上均匀地覆盖着约5-10厘米的积雪.然而.过了20分钟左右,就在科考队手忙脚乱地从沙漠车上卸下器材设备,却惊奇地发现脚下踩的不再是雪地,而是干爽的沙地.再远望四周,一眼望不到边的沙漠中哪有雪的影子?气温一直在零下十四五度左右,雪不会熔化,雪到哪儿去了?
从当时的气温很低,以及干爽的沙地可以判断雪不可能熔化.只能是雪直接变成水蒸气跑掉了,这就是升华现象。
3.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
固态樟脑
为气态
衣柜里的樟脑球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
玻璃上的冰花
冬天,一直冰冻着的衣服也可以晾干

成水蒸气
冰棒上的白粉末
水蒸气
成冰颗粒
水蒸气
成冰

成钨蒸气,再
成钨颗粒
用久了的灯泡,灯丝变细,内壁变黑
升华
升华
升华
凝华
凝华
凝华
二、升华吸热和凝华放热的应用?
1.升华需要吸热,凝华过程放热。
2.应用:
(1)干冰
干冰是在一个大气压下以-78.5oC存在的固体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可以直接变成二氧化碳气体。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可用干冰能进行人工降雨、制造舞台烟雾、为食物保鲜等.
人们利用干冰人工降雨的过程是,将干冰“喷入”冷空气层,干冰会很快________,同时_______大量的热量,使其周围冷空气层的温度急剧_______,从而使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
成小滴或者直接_______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后下落,在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会______而形成雨。
吸收
下降
凝华
熔化
升华
液化
(2)人工降雨:
(3)舞台烟雾:
舞台上喷出的粉状干冰瞬间
,从周围吸热,导致温度下降,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成小水珠,即我们所见到白雾。
升华
液化
舞台上的“云雾”
舞台烟雾机
(4)制冷防腐
当用火车运载鲜鱼时,干冰守卫在鲜鱼的旁边,起制冷防腐的作用.干冰外表像冰,作为防腐剂,它比冰优越得多。干冰不会像冰那样变成液体,它全部
,四周干干净净。干冰冷却的温度比冰低得多,而且干冰升华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能抑制细菌的繁殖生长。
升华
三、水的三态变化
水的三种状态分别是冰、水和水蒸气.给图填字,说明它们三者之间转化过程的名称以及吸热、放热的关系
.
想想议议
云、雨、雾、露、霜、雪、雹、雾凇的成因
这些自然现象都是随着温度变化,水的三态之间的物态变化形成的。
云: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天空中的云就是由大量的小水滴和小冰晶组成的。
雨: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放热凝华成小冰晶及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小冰晶遇到暖湿气流熔化成小水滴,即形成雨。
雾: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这就是雾。
露:初秋季节,空气比较潮湿,在夜间温度下降,地面附近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植物枝叶表面放热液化成小水滴,这就是露。
雪: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在一起,形成雪片,这就是雪。
霜:夜晚,气温很低,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小冰晶附在物体上,这就是霜。
“雾凇”(树挂):在严寒的天气里,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物体表面直接凝华而成的小冰晶或小冰粒。
冰雹
:小水滴和小冰晶组成的云,遇到上升气流,在上升过程中水滴凝固在冰晶上变大,而后下落,经历上升和下落反复几次越来越大,就从云中落下来,就是冰雹。
水循环
自然界中水的循环是通过物态变化实现的。地面上水汽化形成水蒸气升入空中,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形成云。在不同条件下形成雨、露、雪、雾、霜等重回湖泊和大海,经过蒸发重新回到空气中。由此可知:水循环三个环节是:蒸发、液化和凝华、降水。
地球表面的70%以上是海洋。虽然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水覆盖,但是其中海水约占97%,江河湖泊、土壤、岩层和冰川中的淡水仅占约3%,而能够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更是仅占淡水资源的0.3%。水资源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是维持人类生活的源泉。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类对水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但是随着人口的膨胀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水资源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危机。
我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是世界平均值的25%,是世界上人均水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全国有一半以上的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因此,我们不仅要在技术上使用节水器具、优化用水系统的运行,更需要每个人提高节水意识、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共同保卫我们的蓝色家园。
3
课堂小结
本堂重点:知道升华、凝华现象及它们各自的吸放热情况。
本堂难点:会分析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4
典例分析
考点一: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典型例题1】
B
(2020四川
自贡)
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雾的形成
B.
霜的形成
C.
水结成冰
D.
露的形成
【迁移训练1】
(2020牡丹江、鸡西地区朝鲜族学校)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的是(

初春,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B.
深秋,清晨草叶上出现白霜
C.
夏天,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瓶“出汗”
D.
冬天,背阴处的雪没熔化却变少
B
考点二: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典型例题2】
C
(2020
抚顺葫芦岛)下列现象形成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  )
A.
晶莹
露珠
B.
林立的冰川
C.
变小的干冰
D.
洁白的雾凇
C.
变小的干冰
D.
洁白的雾凇
【迁移训练2】
A
(2020黑龙江龙东地区)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不是放热的是(

A.冬天衣服冻干
B.冬天窗上冰花
C.冬天草上白霜
D.压缩乙醚成液体第4节升华和凝华
主备人
学科
物理
时间
课题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4节升华和凝华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让学生体会物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物理学的价值;
2.乐于探究生活中有关升华和凝华的现象,节约用水,注重环保,崇尚科学。
3.使学生感受事物间相互联系、转化的辨证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1.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教学难点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条件,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会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
教具准备
铁架台、棉线、碘、樟脑丸、锥形瓶、酒精灯、旧灯泡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设计




【观察思考】
早上,植物上有一层白霜;寒冬,一场漫天大雪;美丽的冰花和“雾凇”是怎样形成的?


冰花
雾凇
问:它们是什么物质,是由什么变化而来的?
水蒸气是否可以直接变成固体?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新课学习
一、升华和凝华???
【想想做做】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并盖紧塞子,烧杯中加入热水,将试管放入烧杯中加热。当试管中充满某种气体后将试管取出放入冷水中。
(1)在试管中放少量的碘,塞紧盖子后放入热水中。
(2)碘变成碘蒸气后,再放入冷水中。
(3)仔细观察:
①加热前,碘是什么状态的?②加热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③停止加热并冷却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
(4)现象:①碘颗粒在热水中由固态的碘直接变成紫色碘蒸气;
②碘蒸气在冷水中直接变成固态的碘粒。
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条件:一般在任意温度下,任何固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升华现象。某些干燥的固体物质如香皂发出气味这就是固体表面发生升华。
2.凝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条件:凝华需要该物质的蒸气达到一定的浓度,以及温度要降到该物质的凝固点以下才能发生。
在这两种物态变化中并不存在液态这一环节,即升华和凝华的过程中,物质存在的状态只有固态和气态。
3.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
(1)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球(卫生球),过一段时间就会变小,最后不见了,这是一种什么现象?
卫生球的初状态是固态,末状态是气态,所以这个是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
(2)冬天,室外湿衣服中的水会结成冰,但冰冻的衣服也会干,这是因为什么?
湿衣服中的水会结成冰。部分的冰会直接升华为水蒸气,俗称“冻干”
(3)寒冷的冬天,早晨玻璃上出现冰花,这些冰花是怎么形成的?
在寒冷的冬夜,室内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窗玻璃,直接凝华成冰晶。
(4)冬天寒冷的早晨,室外物体上常常挂着一层霜,它是怎样形成的?
寒冷的冬天,夜间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附着在植物叶子或其他物体上,凝华成固态的冰晶。
(5)白炽灯的灯丝用久后为什么会变细.?灯泡的玻璃壁为什么会变暗、变黑?
钨丝受热升华为钨蒸气,冷却后又凝华成固态的小钨粒附着在灯泡壁上。
(6)冰棍外表的“白粉”。
刚从冷冻室拿出的冰糕温度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糕,凝华成冰晶颗粒在冰糕表面上。
樟脑球会变小
冰冻的衣服也会干玻璃上的冰花
寒冷的早晨树上一层霜
旧灯泡的玻璃壁变黑
冰棍外表的“白粉”
二、升华吸热
凝华放热?
1.升华需要吸热,凝华过程放热。
2.应用
(1)干冰
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它是将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压缩、冷却而成的,温度可达-78.5
℃,如果将它放在空气中,会长出如图所示的冰状“胡须”。其形成的原因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发生升华现象时,吸收了周围空气中的热量,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热量被吸收后,就发生了凝华现象。干冰具有良好的制冷作用,可以用来保鲜食品、人工降雨、制造舞台上的雾景等。
(2)人工降雨:
干冰到雨经历了三个物态变化的过程,一是干冰的升华降温;二是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三是小冰晶下落遇到热的气流熔化成小水珠,小水珠越结越大,小水珠的重力大于上升气流产生的浮力时,水珠下落到地面就形成雨。
(3)舞台烟雾:
  舞台“白雾”:舞台上喷撒的干冰升华需从周围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从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悬浮在空中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所谓“白雾”。广泛用于舞台、剧场、影视、庆典等制作放“烟”效果。
(4)储藏食物、医学手术:
制冷防腐:固态二氧化碳可以直接升华为气态的二氧化碳,同时吸收大量的热,还没有残留物。利用该特点,可以用来作制冷剂,用来储藏食物.当用火车运载鲜鱼时,它就守卫在鲜鱼的旁边,起制冷防腐的作用。干冰外表像冰,可作为防腐剂,它比冰优越得多。干冰熔化时不会像冰那样变成液体,它全部升华,四周干干净净。干冰冷却的温度比冰低得多,而且干冰升华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能抑制细菌的繁殖生长。
在医学研究上,现代医学中的“冷冻疗法”就是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在部分组织上,利用干冰升华吸热迅速降温,使其组织坏死。
三、水的三态变化
【想想议议】
水的三种状态分别是冰、水和水蒸气。给图填字,说明它们三者之间转化过程的名称以及吸热、放热的关系。
自然界中的雾、露、云、霜、雪、雹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它们是水的三态之间的变化形成的,分别发生了怎样的物态变化呢?
1.云
陆地和海洋中的水不断蒸发,地面附近的水蒸气上升,越往高空温度越低,到了一定高度,如果高空的温度高于0℃,水蒸气就液化成小水滴,如果高空温度低于0℃,水蒸气就凝华为小冰晶。这些小水滴和小冰晶逐渐增多就形成了云。云涉及的物态变化有液化和凝华。
物态变化过程:
2.雨
我们已经知道,云是由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如果云中的水滴增大到一定的程度,在重力作用下就会下落形成降雨;如果小冰晶增大后下落,当到0℃以上的空气层时就会熔化形成降雨。雨涉及的物态变化有液化、凝华和熔化。
物态变化过程:
3.雾:在夜间,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较低,如果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较多,气温足够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会液化,在空中形成很多小水滴,这就是雾。
物态变化过程:
4.露
初秋季节,空气比较潮湿,在夜间温度下降,地面附近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植物枝叶表面放热液化成小水滴,这就是露。
物态变化过程:
5.霜
到深秋和初冬季节,晚上气温可降到0℃以下,这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植物的茎叶上放热凝华成小冰晶,这就是霜。
物态变化过程:
6.雪
在冬季,当气温降到0℃以下时,云中的水蒸气凝华为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周围的水蒸气与其接触而结晶,当其所受的重力足够大时,就下落到地面,这就是雪。
物态变化过程:
7.雾凇
雾淞,俗称树挂,是严冬时节出现在吉林松花江畔十里长堤的自然现象,与桂林山水、长江三峡、云南石林并称为中国四大奇观。经常一夜间松花江畔长堤上的大柳树成了“白发三千丈”的雪柳,苍松则成了“玉菊怒放”的雪松。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呢?夜间温度下降,江面上方的水蒸气凝华附着在草木和其他物体上便形成了雾凇。雾凇涉及的物态变化是凝华。
物态变化过程:
8.冰雹
小水滴和小冰晶组成的云,遇到上升气流,在上升过程中水滴凝固在冰晶上变大,而后下落,经历上升和下落反复几次越来越大,最后当上升气流支撑不住冰雹时,它就从云中落了下来,成为我们所看到的冰雹了。冰雹涉及的物态变化是凝固。
物态变化过程:
【拓展】冰花形成窗户的内侧,夏天车窗玻璃上的水雾在外侧,冬天车窗上的水雾在内侧,哪侧温度高吗,在哪侧。因为都是温度高那一侧的水蒸气遇冷形成。
水循环
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熔化成了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落回海洋、陆地。如此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水的物态变化形成了海洋、陆地、大气间的水循环。
水的这种循环过程不仅是水的气态、液态、固态之间的物态变化,更重要的是使陆地上的淡水不断得到补充。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1.(2020年北京).隆冬,滴水成冰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熔化
B.
凝固
C.
液化
D.
升华
【答案】B
【解析】滴水成冰的过程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选B.
2.(2020河北省)江、河、湖、海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升入高空的水蒸气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悬浮在空中,这就是云。两个“凝成”所指的物态变化分别是(  )
A.汽化
升华
B.液化
凝华
C.凝固
凝华
D.升华
熔化
【答案】B
【解析】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是液化;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冰晶是凝华;故B正确。故选:B。
3.(2020牡丹江、鸡西地区朝鲜族学校).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的是()
A.
初春,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B.
深秋,清晨草叶上出现白霜
C.
夏天,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瓶“出汗”
D.
冬天,背阴处的雪没熔化却变少
【答案】D
【解析】A.冰雪融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熔化过程,故A项不符合题意;
B.清晨草叶上出现白霜是水蒸气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的凝华现象,故B项不符合题意;
C.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瓶“出汗”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饮料瓶壁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项不符合题意;
D.背阴处的雪没熔化却变少是因为固态冰直接变为气态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故D项符合题意。故选D。
4.(2020恩施州)夏季,我们吃雪糕感到凉爽。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是()
A.
熔化吸热
B.
熔化放热
C.
汽化吸热
D.
升华吸热
【答案】A
【解析】夏季,我们吃雪糕时,雪糕由固态变为液体需要吸收热量,发生熔化现象;同时雪糕温度较低,周围的水蒸气越冷液化,放出热量。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湖北鄂州2020)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
湿衣服晾干
B.
冰棒周围冒白气
C.
冰雪消融
D.
用久的灯泡内壁发黑
【答案】B
【解析】A.湿衣服晾干是水汽化成了水蒸气,故A错误;
B.冰棒周围冒白气是冰棒周围的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故B正确;
C.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故C错误;
D.灯泡内壁发黑是灯的钨丝先升华再凝华造成的,故D错误。故选B。
6.(2020湖南常德市)列物理现象及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A.
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这个过程要吸热
B.
湿衣服被太阳晒干是升华现象
C.
抗疫值班医护人员眼罩的玻璃片常常模糊不清,这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
冬天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水蒸气发生了凝华
【答案】B
【解析】A.冰雪消融,是固体变为液体,是熔化现象,熔化过程是吸热的,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湿衣服被太阳晒干是液体变为气体,是汽化现象,故B错误,B符合题意;
C.抗疫值班医护人员眼罩的玻璃片常常模糊不清,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液滴附着在玻璃片上,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冬天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是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的固体冰花,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故选B。
7.(2020江苏淮安市)如图所示,冬天早晨窗户玻璃内侧常会附着一层冰花,冰花形成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汽化
B.
液化
C.
升华
D.
凝华
【答案】D
【解析】冰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选D。
8.(2020
江苏连云港)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冬天司机往水箱里加点酒精是为了提高液体的凝固点
B.
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是因为酒精蒸发时放热
C.
冻豆腐里面的小孔是由于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形成的
D.
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外壁会出现小水滴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答案】C
【解析】A.司机向水箱里加酒精是为了降低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箱中的水结冰,故A错误;
B.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是因为酒精蒸发时吸热,故B错误;
C.冻豆腐里的小孔是因为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形成的小孔,故C正确;
D.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外壁会出现小水滴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D错误。故选C。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1.升华:物质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叫升华。升华吸热
升华现象:樟脑片变小了、冰冻的衣服变干了、灯泡的灯丝变细了。
2.凝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叫凝华。凝华放热
凝华现象:雾凇、霜、雪的形成,窗玻璃上的冰花,灯泡变黑。
3.
升华过程吸热,凝华过程放热
4.
干冰升华的应用:
(1)人造舞台云雾
(2)人工降雨
(3)冷藏食物




【必做题】 
教材第66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的1、2、3题.。
【选做题】 
教材第66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的4、5题.




1.升华和凝华是物态变化,但不易被学生注意,而且气体不易看见,难以直接观察到。本节课力求从生活和实验出发,利用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辅以多媒体课件呈现一些不太常见的现象,为学生创设了多种多样的情境,实验激趣,问题驱动,首尾相互照应。充分让学生观察、实践、思考、动口,能够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
2.实验的过程怎样进行观察? 每个过程主要观察什么?
让学生在实验中带着目标去观察,避免了观察的盲目性,观察的过程中让学生做好记录、把结果与同学进行交流,培养同学们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在充分理解概念的基础上,从物理走向社会,了解生活中的现象升华凝华现象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解释中培养学生用物理语言解释实际现象的能力.
1第4节《升华和凝华》
【学习目标】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
【学习重点】
1.通过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2.判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学习难点】
1.利用升华和凝华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2.通过日常生活中实例的解释,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64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物质从

态直接变成

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需要
吸(填“吸”或“放”)热.
2.物质从
气态直接变成固
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需要向外

(填“吸”或“放”)热.
3.樟脑球放在衣柜内,平时我们能闻到气味,过一段时间体积会变小,这是
升华
现象。严寒的冬天,我们会看到窗口玻璃上形成美丽的冰花,这是凝华
现象。
4.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物态变化实现的。
【合作探究】
探究一:
升华和凝华
1.升华和凝华是特殊的物理现象,是指气态、固态物质,不经过液态而直接相互转化的现象.
想想做做:
如图所示,锤型试管中有少量碘颗粒,放入盛热水的烧杯中加热,观察碘的状态变化,当试管中充满某种气体后,将试管取出放入凉水中,观察有什么现象。
加热前
在热水中
在冷水中
取出后
(1)放入热水前碘是什么状态的?答:_固态;
(2)把装有碘的碘锤加热后,密封玻璃管内发生什么现象?
现象:固态的碘变成了紫色的碘蒸气;
(3)该过程有没有出现液态的碘?答:没有_;
(4)由固态的碘直接变成气态,这个过程需要
吸热;
(5).把碘锤从热水中取出,放入装有冷水的烧杯中,密封玻璃管内发生什么现象?这个过程是需要吸热还是需要放热?
现象:碘蒸气变成了固态碘,需要放热。
3.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4.凝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5.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
樟脑球变小
冰冻的衣服会干
玻璃上的冰花
植物上的一层霜
旧灯泡壁变黑
冰棍外上的“白粉”
(1)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球(卫生球),过一段时间就会变小,最后不见了,这是一种什么现象?
卫生球的初状态是固态,末状态是气态,所以这个是固态直接升华为气态的过程。
(2)冬天,室外湿衣服中的水会结成冰,但冰冻的衣服也会干,这是因为什么?
湿衣服中的水会结成冰。部分的冰会直接升华为水蒸气,俗称“冻干”
(3)寒冷的冬天,早晨玻璃上出现冰花,这些冰花是怎么形成的?
在寒冷的冬夜,室内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窗玻璃,直接凝华成冰晶。
(4)冬天寒冷的早晨,室外物体上常常挂着一层霜,它是怎样形成的?
寒冷的冬天,夜间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附着在植物叶子或其他物体上,凝华成固态的冰晶。
(5)白炽灯的灯丝用久后为什么会变细.?灯泡的玻璃壁为什么会变暗、变黑?
钨丝受热升华为钨蒸气,冷却后又凝华成固态的小钨粒附着在灯泡壁上。
(6)冰棍外表的“白粉”。
刚从冷冻室拿出的冰糕温度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糕,凝华成冰晶颗粒在冰糕表面上。
探究二: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1.从碘的升华和凝华过程看
,升华过程需要吸热;凝华过程需要放热。升华和凝华是互逆过程。
2.应用:
(1)干冰
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它是将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压缩、冷却而成的,温度可达-78.5
℃,如果将它放在常温空气中时,发生升华现象时,吸收了周围空气中的热量,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热量被吸收后,就发生了凝华现象。所以干冰具有良好的制冷作用,可以用来保鲜食品、人工降雨、制造舞台上的雾景等。
(2)人工降雨:
干冰到雨经历了三个物态变化的过程,一是干冰的升华降温;二是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三是小冰晶下落遇到热的气流熔化成小水珠,小水珠越结越大,小水珠的重力大于上升气流产生的浮力时,水珠下落到地面就形成雨。
(3)舞台“白雾”:
舞台上喷撒的干冰升华需从周围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从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悬浮在空中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所谓“白雾”。广泛用于舞台、剧场、影视、庆典等制作放“烟”效果。
(3)制冷防腐:
干冰外表像冰,可作为防腐剂,它比冰优越得多。干冰熔化时不会像冰那样变成液体,它全部升华,四周干干净净。干冰冷却的温度比冰低得多,而且干冰升华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能抑制细菌的繁殖生长。
探究三:
水的三态变化
1.想想议议:水的三种状态分别是冰、水和水蒸气。给图填字,说明它们三者之间转化过程的名称以及吸热、放热的关系。
2.自然界中的雾、露、云、霜、雪、雹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它们是水的三态之间的物态变化形成的,分别发生了怎样的物态变化呢?
(1)云:陆地和海洋中的水不断蒸发,地面附近的水蒸气上升,越往高空温度越低,到了一定高度,如果高空的温度高于0℃,水蒸气就液化成小水滴,如果高空温度低于0℃,水蒸气就凝华为小冰晶。这些小水滴和小冰晶逐渐增多就形成了云。
(2)雨:我们已经知道,云是由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如果云中的水滴增大到一定的程度,在重力作用下就会下落形成降雨;如果小冰晶增大后下落,当到0℃以上的空气层时就会熔化形成降雨。
(3)雾:在夜间,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较低,如果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较多,气温足够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会液化,在空中形成很多小水滴,这就是雾。
(4)露:初秋季节,空气比较潮湿,在夜间温度下降,地面附近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植物枝叶表面放热液化成小水滴,这就是露。
(5)霜
到深秋和初冬季节,晚上气温可降到0℃以下,这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植物的茎叶上放热凝华成小冰晶,这就是霜。
(6)雪
在冬季,当气温降到0℃以下时,云中的水蒸气凝华为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周围的水蒸气与其接触而结晶,当其所受的重力足够大时,就下落到地面,这就是雪。
(7)雾凇
雾淞,俗称树挂,是严冬时节出现在吉林松花江畔十里长堤的自然现象,与桂林山水、长江三峡、云南石林并称为中国四大奇观。经常一夜间松花江畔长堤上的大柳树成了“白发三千丈”的雪柳,苍松则成了“玉菊怒放”的雪松。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呢?夜间温度下降,江面上方的水蒸气凝华附着在草木和其他物体上便形成了雾凇。
(8)冰雹
小水滴和小冰晶组成的云,遇到上升气流,在上升过程中水滴凝固在冰晶上变大,而后下落,经历上升和下落反复几次越来越大,最后当上升气流支撑不住冰雹时,它就从云中落了下来,成为我们所看到的冰雹了。
探究四:
水循环
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熔化成了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落回海洋、陆地。如此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水的物态变化形成了海洋、陆地、大气间的水循环。
【精讲点拨】
1.判断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物态变化现象是否属于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关键是看固态和气态变化过程中有无液态出现,若有,则不是升华或凝华现象;若无,则是升华或凝华现象。一般在任意温度下,任何固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升华现象。某些干燥的固体物质如香皂发出气味这就是固体表面发生升华;凝华是温度相对较高的气体遇到温度较低的物体发生的,关键是弄清哪里的气体温度较高.
2.判断物态变化时一般采用三步骤:①物质的初始状态是属于固态、液态还是气态;②物质经历了物态变化后最终属于什么状态;③由初始状态与终端状态确定物质中间的物态变化.
【归纳整理】
【当堂练习】
1.(2020年北京).隆冬,滴水成冰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熔化
B.
凝固
C.
液化
D.
升华
【答案】B
【解析】滴水成冰的过程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选B.
2.(2020河北省)江、河、湖、海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升入高空的水蒸气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悬浮在空中,这就是云。两个“凝成”所指的物态变化分别是(  )
A.汽化
升华
B.液化
凝华
C.凝固
凝华
D.升华
熔化
【答案】B
【解析】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是液化;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冰晶是凝华;故B正确。故选:B。
3.(2020牡丹江、鸡西地区朝鲜族学校).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的是()
A.
初春,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B.
深秋,清晨草叶上出现白霜
C.
夏天,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瓶“出汗”
D.
冬天,背阴处的雪没熔化却变少
【答案】D
【解析】A.冰雪融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熔化过程,故A项不符合题意;
B.清晨草叶上出现白霜是水蒸气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的凝华现象,故B项不符合题意;
C.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瓶“出汗”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饮料瓶壁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项不符合题意;
D.背阴处的雪没熔化却变少是因为固态冰直接变为气态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故D项符合题意。故选D。
4.(2020
恩施州)夏季,我们吃雪糕感到凉爽。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是()
A.
熔化吸热
B.
熔化放热
C.
汽化吸热
D.
升华吸热
【答案】A
【解析】夏季,我们吃雪糕时,雪糕由固态变为液体需要吸收热量,发生熔化现象;同时雪糕温度较低,周围的水蒸气越冷液化,放出热量。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5.(湖北鄂州2020)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
湿衣服晾干
B.
冰棒周围冒白气
C.
冰雪消融
D.
用久的灯泡内壁发黑
【答案】B
【解析】A.湿衣服晾干是水汽化成了水蒸气,故A错误;
B.冰棒周围冒白气是冰棒周围的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故B正确;
C.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故C错误;
D.灯泡内壁发黑是灯的钨丝先升华再凝华造成的,故D错误。故选B。
6.(2020
湖南常德市)列物理现象及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A.
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这个过程要吸热
B.
湿衣服被太阳晒干是升华现象
C.
抗疫值班医护人员眼罩的玻璃片常常模糊不清,这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
冬天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水蒸气发生了凝华
【答案】B
【解析】A.冰雪消融,是固体变为液体,是熔化现象,熔化过程是吸热的,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湿衣服被太阳晒干是液体变为气体,是汽化现象,故B错误,B符合题意;
C.抗疫值班医护人员眼罩的玻璃片常常模糊不清,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液滴附着在玻璃片上,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冬天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是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的固体冰花,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故选B。
7.(2020江苏淮安市)如图所示,冬天早晨窗户玻璃内侧常会附着一层冰花,冰花形成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汽化
B.
液化
C.
升华
D.
凝华
【答案】D
【解析】冰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选D。
8.(2020
江苏连云港)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冬天司机往水箱里加点酒精是为了提高液体的凝固点
B.
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是因为酒精蒸发时放热
C.
冻豆腐里面的小孔是由于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形成的
D.
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外壁会出现小水滴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答案】C
【解析】A.司机向水箱里加酒精是为了降低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箱中的水结冰,故A错误;
B.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是因为酒精蒸发时吸热,故B错误;
C.冻豆腐里的小孔是因为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形成的小孔,故C正确;
D.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外壁会出现小水滴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D错误。故选C。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不足,有什么体会。
1第4节升华和凝华
精选练习
一、夯实基础
1.(2020海南省)风把汗水吹干的过程中,汗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熔化
B.
汽化
C.
液化
D.
升华
【答案】B
【解析】风把汗水吹干是液态水变为气体水蒸气的过程,属于汽化现象,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2020河南省)“霜降”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霜的形成属于()
A.
凝固
B.
液化
C.
凝华
D.
升华
【答案】C
【解析】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3.(2020
黑龙江齐齐哈尔)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
A.天气热的时候,从冰柜中拿出的冰,一会儿就变成了水
B.夏天在教室地面上洒的水,过一会儿就会变干
C.北方的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
D.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
【答案】A
【解析】A、天气热的时候,从冰柜中拿出的冰,一会儿就变成了水,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符合题意;
B、夏天在教室地面上洒的水,过一会儿就会变干,属于汽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北方的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白气”,故C不符合题意;
D、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是樟脑片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属于升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4.(2020绥化市)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
A.
夏天,晾在阳光下的湿衣服变干
B.
冬天,窗玻璃内表面出现冰花
C.
清晨,路边草叶上结有露珠
D.
衣橱里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
【答案】C
【解析】A.夏天,湿的衣服被晾干这是衣服上的水分蒸发了,是汽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B.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冰晶,是凝华现象,不符合题意;
C.路边草叶上出现露珠,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液化现象,符合题意;
D.衣橱里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不符合题意。故选C。
5.(2020
湘潭市)医生长时间配戴护目镜时,护目镜的镜片会蒙上一层小水珠形成小水珠的物态变化(  )
A.汽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华
【答案】B
【解析】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液化是放热过程。
护目镜的镜片上的小水珠是医生呼出气流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故选:B。
6.(2020株洲市)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斗争中,医务人员所戴的护目镜上经常起了一层水雾,影响视线。这些水雾的的产生属于下列哪种物理现象(  )
A.
升华
B.
凝华
C.
液化
D.
汽化
【答案】C
【解析】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斗争中,医务人员所戴的护目镜上经常起了一层水雾,水雾的形成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7.(2020江苏淮安市)如图所示,冬天早晨窗户玻璃内侧常会附着一层冰花,冰花形成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汽化
B.
液化
C.
升华
D.
凝华
【答案】D
【解析】冰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选D。
8.(2020辽宁省朝阳市)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
烧水时壶嘴冒出“白气”是液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
B.
用铁水浇铸工件是凝固现象,要放出热量
C.
“窗花”是水在寒冷的玻璃上凝华形成的,要放出热量
D.
冰块液化为水,需要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答案】B
【解析】A.烧水时壶嘴冒出“白气”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A错误;
B.用铁水浇铸工件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故B正确;
C.“窗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寒冷的玻璃上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故C错误;
D.冰块熔化为水,需要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故D错误。故选B。
9.(2020南宁市)诗句“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雪在形成过程中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答案】
放热
【解析】雪是气态水蒸气变成固态的凝华过程,这个过程要放热。
10.(2020四川自贡市)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
雾的形成
B.
霜的形成C.
水结成冰D.
露的形成
【答案】B
【解析】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A错误;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故B正确;
C、水结成冰,是凝固现象;故C错误;
D、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故D错误;故选B.
二、提升训练
1.(2020河北省)江、河、湖、海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升入高空的水蒸气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悬浮在空中,这就是云。两个“凝成”所指的物态变化分别是(  )
A.汽化
升华
B.液化
凝华
C.凝固
凝华
D.升华
熔化
【答案】B
【解析】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是液化;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冰晶是凝华;故B正确。故选:B。
2.(2020湖北省咸宁市)医护人员所戴的护目镜容易起水雾。护目镜上水雾的形成与下列现象成因相同的是
A.
玻璃上的“冰花”
B.
嘴里呼出“白气”
C.
湿衣服变干了
D.
雪人直接变小
【答案】B
【解析】水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水雾的形成是液化;
A.玻璃上的“冰花”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A不符合题意;
B.嘴里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符合题意;
C.湿衣服变干是水蒸发,属于气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雪人直接变小是固态的雪直接变为水蒸气,是升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2020湖北荆州)歌曲(云在飞)唱道∶“水是流淌的云,云是飞翔的水”“水是前世的云,云是来生的水”歌词描绘了大自然美丽的轮回。下列关于“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B.
云中的小水滴是水蒸气上升到高空遇冷液化形成的
C.
小水滴如果在高空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就会凝固成小冰珠,有可能形成冰雹落到地上
D.
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从而凝固成微小的冰晶,这些冰晶聚集起来形成雪花飘落大地
【答案】D
【解析】A.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云中的小水滴是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小水滴如果在高空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就会凝固成小冰珠,有可能形成冰雹落到地上,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从而凝华成微小的冰晶,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4.(2020随州市)以下有关现象及应用说法正确的是(  )
A.
夏天,景区用喷雾来降温是利用蒸发吸热
B.
夏天,凉爽的空调房间的窗户玻璃上会形成一层水雾,它的形成过程属于汽化
C.
冬天,“下雪不冷化雪冷”这句俗语蕴含着“液化放热”的物理道理
D.
冬天,北方常出现雾凇的美景,它的形成过程是升华
【答案】A
【解析】A.夏天,景区用喷雾车喷雾降温,是利用水蒸发时吸热的特点,故A正确;
B.湖面上出现的白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B错误;
C.下雪是水蒸气的凝华过程,凝华是放热过程,放出热量使空气的温度升高,人感觉不冷;化雪是熔化过程,熔化是吸热过程,从周围的空气吸热,导致空气温度降低,人们感到寒冷,故C错误;
D.雾凇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直接变成的固态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D错误。故选A。
5.(2020南京市)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  )
①冰袋降温
②冰冻的衣服晾干
③干冰变小
④冰花的形成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①冰袋降温,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
②冰冻的衣服晾干,是冰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
③干冰变小,是干冰由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属于升华现象;
④冰花的形成,是水蒸气变成冰晶,属于凝华现象;
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②③。故选C。
6.(2020本溪铁岭辽阳)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中蕴含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
“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华,需要吸热
B.
“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需要吸热
C.
“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液化,需要放热
D.
“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固,需要放热
【答案】C
【解析】A.冰是水凝固形成的,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故A错误;
B.露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液化放热,故B错误;
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C正确;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D错误。故选C
7.(2020日照)人工降雨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而形成的,干冰在空中迅速______,吸热变为干冰的蒸气,使空气温度急速下降,同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为小冰粒,这是______过程,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降过程中冰粒又变成水滴,这是______过程,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
【答案】
(1).
升华
(2).
凝华
(3).
熔化
【解析】[1][2][3]干冰在空中由固体直接变为气体,是升华现象;干冰吸热,同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由气体变为小冰粒,是凝华现象;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降过程中冰粒又变成液态水滴,是熔化过程。
8.(2020广西河池市)下列物态变化实例,属于吸热的是(  )
A.
初春,河面上冰化成水
B.
盛夏,河面上形成雾
C.
深秋,草地上形成霜
D.
严冬,窗玻璃上出现冰花
【答案】A
【解析】A.冰化成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A符合题意;
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液化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凝华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
D.冰花是固态冰晶,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9.(2020甘孜州)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是升华现象
B.
夏天会看到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C.
深秋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是液化现象
D.
寒冷的冬天室外飘起了雪花,是凝固现象
【答案】C
【解析】A.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故A错误;
B.夏天会看到冰棒周围冒“白气”,是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白气”是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
C.深秋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是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故C正确;
D.寒冷的冬天室外飘起了雪花,是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故选C。
10.(2020山东枣庄)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凝华过程
B.
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汽化过程
C.
丙为气态,由丙到甲是液化过程
D.
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熔化过程
【答案】C
【解析】由图像可知,丙放热变为甲,甲放热为乙,故甲是液态、乙是固态、丙是气态,所以甲到乙是凝固,乙到丙是升华,丙到甲是液化。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