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伟大的悲剧 课后作业——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2 伟大的悲剧 课后作业——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06 14:22:5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第六单元
22 伟大的悲剧茨威格
学习关键词:故事情节 细节描写 思想感情 科学精神
夯实基础巩固知识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qīn( )佩  战栗 )  胆怯( )
保yòu( ) gū( )负 zhěng( )救
海市shèn( )楼     语无lún( )次
2.选词填空。
(1)必需 必须
  储存在这里的煤油太少了,他们  精打细算地使用这最为   的用品——燃料。?
(2)储存 贮藏
  3月2日,他们到了下一个   点,但再次使他们感到可怕的绝望:那里   的燃料又是非常之少。?
3.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表达方式。
(1)那一天他们刚刚走到“屠宰场营地”,重新找到了上个月屠宰的矮种马,第一次吃上比较丰盛的一餐。 (  )
(2)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 (  )
(3)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
4.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课文一方面写了气候的恶劣、探险队员与严寒的搏斗,另一方面写探险队员牺牲的详情,不仅注重对典型环境的描写,也注重对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刻画。
B.作者之所以给失败者作传,是因为他们所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意志,勇于探索、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的科学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更具有悲剧的力量。
C.课文写的主要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奔向南极点,却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只好踏上归途,最后全部牺牲的事迹。全文重在记述过程,没有注重细节描写。
D.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是: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5.文学常识填空。
(1)茨威格,   (国籍)作家。他的主要文学成就是   和小说。代表作有《三位大师》《罗曼·罗兰》《象棋的故事》等。?
(2)   (国籍)小说家丹尼尔·笛福的长篇小说《   》,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在航海途中遇到风暴,漂流到无人的荒岛上,凭着坚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生存下来,最终得以返回家乡的故事。?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耀武扬威的挪威国旗使斯科特一行的希望成为泡影。返程途中,凛冽的寒风、刺骨的寒冷吞噬着他们已经疲bèi不堪的躯体。漫天大雪封住了他们的眼睛,每走一步都忧心仲仲。每当他们到达一个贮藏点时,就稍稍高兴一阵,日记的字里行间重新闪现出信心的火yàn。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吞噬( )  疲bèi( )  火yàn( )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
(3)“耀武扬威”中“耀”的意思是   ;“凛冽”中“冽”的意思是  。?
(4)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被动句。
7.班级准备开展以“我说探险”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请说出你喜欢的探险家及其主要事迹。
(2)斯科特一行的故事令人感动,他们面对厄运、面对死亡的悲壮精神和壮勇气魄让人久久难以忘却。请你为他们写一段颂词。(150字左右)
(3)小乔在《世界博览》杂志里看到这样一则广告,很感兴趣,想报名参加。请你帮小乔说服他的爸爸一起参加。
招 募
探险不冒险 一场梦境之旅
活动地域:河西走廊 祁连山(七一冰川 老虎沟冰川)
嘉峪关 敦煌(莫高窟、月牙泉、雅丹地貌)
库姆塔格沙漠、罗布泊、哈密、大海道
带队领导:李杰(中国科学探险协会秘书长)
随队科学家:屈建军(沙漠学家) 井哲帆(冰川学家)
活动费用:8700元/人
集合地点:嘉峪关
活动形式:汽车自驾(车辆自备,当地方便租车,费用自理)
报名及详情咨询请加客服微信:××××
注:报名截至6月20日,限额30名。
阅读探究拓展延伸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到“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回答下面的问题。
8.“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一句中,“这”指代  ;“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一句中,“这一事业”指代   。?
9.“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这句话是作者的观点,还是斯科特的观点?为什么?
10.知道阿蒙森团队先到达了南极点,斯科特一行还要继续前往南极点,这体现了什么?
11.“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扬扬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这句话有什么表达效果?
拓展阅读[分值:23分 建议用时:20分钟]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南极的初见
刘先琴
  ①“我先问你,去南极干啥?”往返三万公里的船票、机票全部订好,想不到出发前好友张宇把我问住了。
  ②当我与酷爱摄影的好友们辗转到达被称为“世界尽头”的乌斯怀亚,登上“前进号”邮轮的第二天,答案就犹如眼前没有边际的海水一样,不可阻挡地涌入脑海。
  ③碧绿、鹅黄、褐色……没想到第一次登上南极岛,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春天的画面。
  ④与想象中极地的万物肃杀相去甚远。那绿草、黄花簇拥成团,草看不到茎,花看不见叶,近前,才看清楚那大团的颜色都由细小花叶组成,花瓣极小,草叶细长;成片的红色是附着在岩石上的苔藓,它们紧紧拥抱在一起,给岛屿泼洒出亮色。岛上树木种类非常单一,没有一棵枝干笔挺,都是朝一个方向倾斜,许多被吹倒在地,依然顺势生长,与草地相连,在极地顽强地绽放着美丽。
  ⑤这就是立夏时节极地的春天,人们裹着厚厚的防寒服置身被冷风包围的春色中。
  ⑥沿着探险队员的路标,我们看到了又一片蓬勃的生命。通向海滩的山坡上,无数企鹅在岩石上集聚,它们灵活中透出的笨拙萌到了我们。为了把食物送给正在孵蛋的伴侣,它们在岩石上跳上跳下,一不小心就失足跌落,可肥胖的身躯瞬间敏捷翻起,又摇摇摆摆地决然前行。在旁边草丛里筑窝的白头信天翁,有的半眯着眼儿,有的露出一只脚丫,有的把尖嘴探进翅膀,安静地趴窝。它们毫无戒备的样子,让一位摄影师朋友哭笑不得:“我拍了一群瞎鸟,它们连眼睛都懒得睁开!”
  ⑦我却陷入了沉思。自然是什么,就是写在大地上的自由和平等,万物共享和适应这个星球的馈赠,生灵之间没有高贵卑贱,只有按照自然法则生存。接下来的航程中,我看到了追逐冲锋艇浪花的成群白海豚、与游轮齐头并进的座头鲸……我不再惊异,只有贪婪地去欣赏,拼命地去记忆。
  ⑧在采访这次航行的船长时,我呈上了两个问题:“许多人到南极是为了通过探险成为英雄,如今你带领我们普通乘客来到这里,你认为我们此行的意义是什么?你的船长生涯里,得到的最高奖赏是什么?”船长用一句话回答了我的两个问题:“我的最高奖赏是许多乘客来信,告诉我,他们体验到了一种不可言状的美。”
  ⑨奥莱·约翰·安德里亚森船长出生在挪威的一个航海世家,父亲当过船长,妻子和哥哥现在也在船长岗位上,“我有三个女儿,大女儿的理想是当船长,她正在学习和考试,准备将来和她的父亲一样。”他展示了自己腕上的一块金表,拥有50年航海经历的人,才能得到政府颁发的这一纪念品。
  ⑩南极特有的极昼现象,让24小时高悬的太阳发出不同的光芒。在海面,你会看到晶莹剔透的巨大冰块反射出的奇异色彩,蔚蓝、橘红、深紫、金黄,那些不知漂浮了多少日子、从哪座雪山崩坍下来的千年造化,在海浪冲击下形成人工无法锻造的形状,随着冰层的厚薄显现不同的色彩。于是,儿时玩具万花筒中的景象在眼前放大,各种色彩与我们乘坐的冲锋舟溅起的浪花交相辉映,却又转瞬即逝。梦幻?童话?比梦幻真实,比童话美丽!
  离开冲锋舟,在冰天雪地中安扎帐篷。躺在夜空下,一种无边无际的安静席卷着我,仿佛世界上只剩下了自己……
  想起这一路,真的让我体验到了“不可言状的美”,那种感觉无法描述,只能永远留在记忆里。
(选自2020年4月10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用好友对“我”南极之行的疑问作为开头,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⑤段中“厚厚的防寒服”与“春色”形成反差,衬托出极地的春天依然寒冷。
C.第⑩段“梦幻?童话?”中的两个问号,写出“我”看到冰块色彩变化时的茫然之感。
D.全文以时间为线索,叙述“我”初到南极的所见所感,写出初见南极的惊奇与欣喜。
1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6分)
(1)成片的红色是附着在岩石上的苔藓,它们紧紧拥抱在一起,给岛屿泼洒出亮色。(从修辞手法的角度)(3分)
(2)在旁边草丛里筑窝的白头信天翁,有的半眯着眼儿,有的露出一只脚丫,有的把尖嘴探进翅膀,安静地趴窝。(从词语运用的角度)(3分)
14.你如何理解第⑦段画波浪线句子的含意?请简要阐述。(4分)
15.文章第⑨段为什么要详细写船长的家庭情况?请简要阐述。(4分)
16.文章从哪些方面表现“我”南极行体验到的“不可言状的美”?请简要概括。(6分)
写法借鉴提升能力
  进行细节描写时,要抓住人物的核心品质,用典型的行动、语言、肖像、神态、心理描写来加以表现。如历尽艰险到达南极点,等待他们的却是先行者阿蒙森留下的国旗和信件,并要斯科特一行为他完成的业绩做证,而斯科特居然接受了这项任务!这段细节描写表现了作者非凡的文学想象力,感动了读者。
17.请你认真观察一位老师的神态和动作特征,运用细节描写记叙一个片段。(150字左右)
  第16题:筛选并整合信息。
【方法指导】
解答此类题目的一般步骤如下。
1.通读全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通读时,要注意通过开头句、结尾句、过渡句、照应句、总起句、总结句等标志性语句,来理清文章的脉络。
2.审清题意,锁定有效信息范围。初读全文后,再对题读文,弄清题目的要求,锁定有效信息的具体范围,即其在文中的具体位置,一般有三种情况:在某一段,在某几段和散见于全文。
3.确认承载所需信息的词语和句子。在有效信息区域内,需要进一步地筛选,通过理解、分析、排除,以确认承载答题信息的那些关键的词语和句子。
4.归纳整合,对信息进行重组。对原文中能够表现题意的有关词语或句子,尤其是重点词句进行整合。整合方式有两种:一是合并同类项,二是分点列写(看分答题)。
第六单元
22 伟大的悲剧茨威格
学习关键词:故事情节 细节描写 思想感情 科学精神
夯实基础巩固知识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qīn(钦)佩  战栗(lì)  胆怯(qiè)
保yòu(佑) gū(辜)负 zhěng(拯)救
海市shèn(蜃)楼     语无lún(伦)次
2.选词填空。
(1)必需 必须
  储存在这里的煤油太少了,他们 必须 精打细算地使用这最为 必需 的用品——燃料。?
(2)储存 贮藏
  3月2日,他们到了下一个 贮藏 点,但再次使他们感到可怕的绝望:那里 储存 的燃料又是非常之少。?
3.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表达方式。
(1)那一天他们刚刚走到“屠宰场营地”,重新找到了上个月屠宰的矮种马,第一次吃上比较丰盛的一餐。 ( 记叙 )
(2)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 ( 描写 )
(3)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议论、抒情 )
4.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课文一方面写了气候的恶劣、探险队员与严寒的搏斗,另一方面写探险队员牺牲的详情,不仅注重对典型环境的描写,也注重对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刻画。
B.作者之所以给失败者作传,是因为他们所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意志,勇于探索、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的科学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更具有悲剧的力量。
C.课文写的主要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奔向南极点,却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只好踏上归途,最后全部牺牲的事迹。全文重在记述过程,没有注重细节描写。
D.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是: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解析】C项“没有注重细节描写”表述不正确,课文中有多处细节描写,如: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博士,在离死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他还在继续进行着自己的科学观察。他的雪橇上,除了一切必需的载重外,还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
5.文学常识填空。
(1)茨威格, 奥地利 (国籍)作家。他的主要文学成就是 传记 和小说。代表作有《三位大师》《罗曼·罗兰》《象棋的故事》等。?
(2) 英国 (国籍)小说家丹尼尔·笛福的长篇小说《 鲁滨逊漂游记 》,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在航海途中遇到风暴,漂流到无人的荒岛上,凭着坚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生存下来,最终得以返回家乡的故事。?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耀武扬威的挪威国旗使斯科特一行的希望成为泡影。返程途中,凛冽的寒风、刺骨的寒冷吞噬着他们已经疲bèi不堪的躯体。漫天大雪封住了他们的眼睛,每走一步都忧心仲仲。每当他们到达一个贮藏点时,就稍稍高兴一阵,日记的字里行间重新闪现出信心的火yàn。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吞噬(shì)  疲bèi(惫)  火yàn(焰)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忧心仲仲 ”,正确写法是“ 忧心忡忡 ”。?
(3)“耀武扬威”中“耀”的意思是 炫耀 ;“凛冽”中“冽”的意思是 冷 。?
(4)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被动句。
他们的眼睛被漫天大雪封住了。
7.班级准备开展以“我说探险”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请说出你喜欢的探险家及其主要事迹。
示例:麦哲伦。他完成第一次环球航行,用实践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2)斯科特一行的故事令人感动,他们面对厄运、面对死亡的悲壮精神和壮勇气魄让人久久难以忘却。请你为他们写一段颂词。(150字左右)
示例:荣耀是生者的,留给他们的只有用生命献祭出的悲凉;胜利是别人的,陪伴他们的只有用血泪勾勒出的遗憾。上帝赐予了他们一种悲壮,而他们用这种悲壮书写出堪比高山的巍峨,反射出堪比阳光的炽热。南极熠熠发光的不是冰川,而是他们的精神;天上照耀道路的不是星辰,而是他们的灵魂。斯科特探险队,有着失败仍不放弃的信仰,有着牺牲亦无悔的执着!
(3)小乔在《世界博览》杂志里看到这样一则广告,很感兴趣,想报名参加。请你帮小乔说服他的爸爸一起参加。
招 募
探险不冒险 一场梦境之旅
活动地域:河西走廊 祁连山(七一冰川 老虎沟冰川)
嘉峪关 敦煌(莫高窟、月牙泉、雅丹地貌)
库姆塔格沙漠、罗布泊、哈密、大海道
带队领导:李杰(中国科学探险协会秘书长)
随队科学家:屈建军(沙漠学家) 井哲帆(冰川学家)
活动费用:8700元/人
集合地点:嘉峪关
活动形式:汽车自驾(车辆自备,当地方便租车,费用自理)
报名及详情咨询请加客服微信:××××
注:报名截至6月20日,限额30名。
示例:叔叔,这趟旅行值得一去。它是由专业的机构组织、专业人士带队的,能在不冒险的情况下满足人们的探险欲望。而且它是一项科普活动,在行程中有沙漠学家和冰川学家随行,他们能结合活动地的冰川、沙漠作科学而专业的讲解,可以让人学到很多知识,很值得参加。
阅读探究拓展延伸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到“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回答下面的问题。
8.“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一句中,“这”指代 千万年来人迹未至的南极点,在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 ;“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一句中,“这一事业”指代 第一个到达南极点 。?
9.“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这句话是作者的观点,还是斯科特的观点?为什么?
这是斯科特的观点。作者是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达了角逐失败后的一种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但事实上作者并不这么认为,从作者为斯科特这个“失败者”立传就可以看出。
10.知道阿蒙森团队先到达了南极点,斯科特一行还要继续前往南极点,这体现了什么?
他们明知结局是失败,但还是怀着绝望的心情走完全程,体现了他们坚毅、执着、绝不半途而废的高尚品质与坦然面对失败的勇者风度。
11.“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扬扬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这句话有什么表达效果?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斯科特眼中代表胜利的挪威国旗飘扬的状态,反衬出他和队友们失败后万分痛苦的心情。
拓展阅读[分值:23分 建议用时:20分钟]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南极的初见
刘先琴
  ①“我先问你,去南极干啥?”往返三万公里的船票、机票全部订好,想不到出发前好友张宇把我问住了。
  ②当我与酷爱摄影的好友们辗转到达被称为“世界尽头”的乌斯怀亚,登上“前进号”邮轮的第二天,答案就犹如眼前没有边际的海水一样,不可阻挡地涌入脑海。
  ③碧绿、鹅黄、褐色……没想到第一次登上南极岛,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春天的画面。
  ④与想象中极地的万物肃杀相去甚远。那绿草、黄花簇拥成团,草看不到茎,花看不见叶,近前,才看清楚那大团的颜色都由细小花叶组成,花瓣极小,草叶细长;成片的红色是附着在岩石上的苔藓,它们紧紧拥抱在一起,给岛屿泼洒出亮色。岛上树木种类非常单一,没有一棵枝干笔挺,都是朝一个方向倾斜,许多被吹倒在地,依然顺势生长,与草地相连,在极地顽强地绽放着美丽。
  ⑤这就是立夏时节极地的春天,人们裹着厚厚的防寒服置身被冷风包围的春色中。
  ⑥沿着探险队员的路标,我们看到了又一片蓬勃的生命。通向海滩的山坡上,无数企鹅在岩石上集聚,它们灵活中透出的笨拙萌到了我们。为了把食物送给正在孵蛋的伴侣,它们在岩石上跳上跳下,一不小心就失足跌落,可肥胖的身躯瞬间敏捷翻起,又摇摇摆摆地决然前行。在旁边草丛里筑窝的白头信天翁,有的半眯着眼儿,有的露出一只脚丫,有的把尖嘴探进翅膀,安静地趴窝。它们毫无戒备的样子,让一位摄影师朋友哭笑不得:“我拍了一群瞎鸟,它们连眼睛都懒得睁开!”
  ⑦我却陷入了沉思。自然是什么,就是写在大地上的自由和平等,万物共享和适应这个星球的馈赠,生灵之间没有高贵卑贱,只有按照自然法则生存。接下来的航程中,我看到了追逐冲锋艇浪花的成群白海豚、与游轮齐头并进的座头鲸……我不再惊异,只有贪婪地去欣赏,拼命地去记忆。
  ⑧在采访这次航行的船长时,我呈上了两个问题:“许多人到南极是为了通过探险成为英雄,如今你带领我们普通乘客来到这里,你认为我们此行的意义是什么?你的船长生涯里,得到的最高奖赏是什么?”船长用一句话回答了我的两个问题:“我的最高奖赏是许多乘客来信,告诉我,他们体验到了一种不可言状的美。”
  ⑨奥莱·约翰·安德里亚森船长出生在挪威的一个航海世家,父亲当过船长,妻子和哥哥现在也在船长岗位上,“我有三个女儿,大女儿的理想是当船长,她正在学习和考试,准备将来和她的父亲一样。”他展示了自己腕上的一块金表,拥有50年航海经历的人,才能得到政府颁发的这一纪念品。
  ⑩南极特有的极昼现象,让24小时高悬的太阳发出不同的光芒。在海面,你会看到晶莹剔透的巨大冰块反射出的奇异色彩,蔚蓝、橘红、深紫、金黄,那些不知漂浮了多少日子、从哪座雪山崩坍下来的千年造化,在海浪冲击下形成人工无法锻造的形状,随着冰层的厚薄显现不同的色彩。于是,儿时玩具万花筒中的景象在眼前放大,各种色彩与我们乘坐的冲锋舟溅起的浪花交相辉映,却又转瞬即逝。梦幻?童话?比梦幻真实,比童话美丽!
  离开冲锋舟,在冰天雪地中安扎帐篷。躺在夜空下,一种无边无际的安静席卷着我,仿佛世界上只剩下了自己……
  想起这一路,真的让我体验到了“不可言状的美”,那种感觉无法描述,只能永远留在记忆里。
(选自2020年4月10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3分)
A.文章用好友对“我”南极之行的疑问作为开头,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⑤段中“厚厚的防寒服”与“春色”形成反差,衬托出极地的春天依然寒冷。
C.第⑩段“梦幻?童话?”中的两个问号,写出“我”看到冰块色彩变化时的茫然之感。
D.全文以时间为线索,叙述“我”初到南极的所见所感,写出初见南极的惊奇与欣喜。
【解析】C项“茫然之感”理解不正确,两个问号表现了“我”看到巨大冰块反射出的奇异色彩与浪花交相辉映时的惊奇与欣喜。
1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6分)
(1)成片的红色是附着在岩石上的苔藓,它们紧紧拥抱在一起,给岛屿泼洒出亮色。(从修辞手法的角度)(3分)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地写出了红色苔藓的繁茂浓密以及颜色的鲜亮,突出了南极春天的勃勃生机。(2分)
(2)在旁边草丛里筑窝的白头信天翁,有的半眯着眼儿,有的露出一只脚丫,有的把尖嘴探进翅膀,安静地趴窝。(从词语运用的角度)(3分)
连用“半眯”“露出”“探进”三个动词,写出了白头信天翁的多种情态,表现了其对人毫无防备,安闲自得、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2分)突出了南极的自然之美。(1分)
14.你如何理解第⑦段画波浪线句子的含意?请简要阐述。(4分)
①大自然中的万物是自由的,我们要与大自然和谐共处;②大自然中的万物是平等的,我们要尊重自然万物。(每点2分,共4分)
15.文章第⑨段为什么要详细写船长的家庭情况?请简要阐述。(4分)
①通过交代船长一家对航海事业的传承,表现船长一家对航海事业的热爱;②表达了“我”对船长的敬佩,从人文方面体现南极之美。(每点2分,共4分)
16.文章从哪些方面表现“我”南极行体验到的“不可言状的美”?请简要概括。(6分)
①美丽的南极春色;②南极富有蓬勃生命力的动物;③南极自然万物的和谐共处;④船长对航海事业的执着与坚持;⑤南极极昼带来的梦幻般的色彩;⑥远离喧嚣的静谧。(答出三点即可;每点2分,共6分)
写法借鉴提升能力
  进行细节描写时,要抓住人物的核心品质,用典型的行动、语言、肖像、神态、心理描写来加以表现。如历尽艰险到达南极点,等待他们的却是先行者阿蒙森留下的国旗和信件,并要斯科特一行为他完成的业绩做证,而斯科特居然接受了这项任务!这段细节描写表现了作者非凡的文学想象力,感动了读者。
17.请你认真观察一位老师的神态和动作特征,运用细节描写记叙一个片段。(150字左右)
【片段示例】
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提问同学,总是静静地伫立在讲台一侧,细细聆听。倘若同学回答得正确、深刻,她便微仰着头,眯着眼睛,面露微笑,仿佛沉浸在一首美妙的乐曲中;倘若同学回答得不佳,她就吃惊地睁大眼睛,关切地瞧着同学,一边轻声地说“别紧张,再好好想想”,一边不住地点头以示鼓励。有这样温柔、有耐心的老师真好!
  第16题:筛选并整合信息。
【方法指导】
解答此类题目的一般步骤如下。
1.通读全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通读时,要注意通过开头句、结尾句、过渡句、照应句、总起句、总结句等标志性语句,来理清文章的脉络。
2.审清题意,锁定有效信息范围。初读全文后,再对题读文,弄清题目的要求,锁定有效信息的具体范围,即其在文中的具体位置,一般有三种情况:在某一段,在某几段和散见于全文。
3.确认承载所需信息的词语和句子。在有效信息区域内,需要进一步地筛选,通过理解、分析、排除,以确认承载答题信息的那些关键的词语和句子。
4.归纳整合,对信息进行重组。对原文中能够表现题意的有关词语或句子,尤其是重点词句进行整合。整合方式有两种:一是合并同类项,二是分点列写(看分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