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写作手法
表现手法
对比是指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比较。
类比是指将两种或几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放在一起比较。
对比、类比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对比、类比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岳阳楼记》三、四两段一悲一喜,一暗一明,传达出景与情互相感应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第五段传达出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古仁人之心,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
对比、类比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亦,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对比、类比
映衬(衬托)、烘托
映衬指为了突出主体事物,用类似的或相反的、或相异的事物作为陪衬,也叫“衬托”。
烘托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也即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
烘云托月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底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映衬(衬托)、烘托
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营造意境。
白描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渲染、白描
象 征
象征,就是以具体事物去表现某种抽象意义或不便表达意义的一种文学手法。
象征要求象征之物与被象征之物之间有某种相似的特点,从而可以让人引起由此及彼的联想。
象征,是变平凡为深刻的催化剂。
象征,是一种深入浅出、寄意深远的构思方式。
象 征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海燕
英勇善战、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海鸥
海鸭
企鹅
害怕革命会破坏他们安乐窝的形形色色怯于革命、不革命和假革命者。
乌云
狂风
反革命势力和黑暗的社会环境。
大海
波浪
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
递 进
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连用结构相似、内容递升或递降的语句,表达层层递进的事理。
递进多次强调,给人深刻印象;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递 进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联想、想象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而想象则是在头脑中创造出未曾有过的新的形象。
联想和想象在概念上有区别,但在实际写作中往往又交织在一起,结合着用。
联想、想象
天 上 的 街 市
远远的街灯
相似性
天上的明星
相似性
天上的街灯
相关性
美丽的街市
牛郎织女起着牛,提着灯笼,涉过天河,自由逛街。
铺垫、伏笔
铺垫是指主要人物或主要事件发生或高潮来临之际,先对次要人物、事件、环境等进行描述,使行文构思更加严谨。有利于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人物形象、主题等。
伏笔是指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进行隐性提示或者暗示,以求前后呼应,前有伏笔,后有应笔,情节严丝合缝。。
家境贫穷,父亲差使交卸了,父亲变卖典质,安葬了祖母。
亲自到车站送别,和车夫讲价钱,上车给“我”挑选座位,并帮我铺好大衣。
父亲蹒跚过铁道,爬上爬下去买橘子给“我”解渴时,“我”感激父亲、理解父爱这种激动的心情就一发而不可收拾。
铺垫、伏笔
家境贫穷,父亲作为一家之主生活压力巨大,但是对“我”却关怀备至,作者情感继续酝酿直至高潮。
铺垫、伏笔
许多人在布告牌前看什么,并且最近一些坏消息都是从那儿传出来。
最后一堂法语课。
情节发展
原来如此
照 应
照应是一种前有呼应,后有所应的结构手段。常见的照应有以下几种形式:开头结尾相照应、正文标题相照应、行文中互相照应。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
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来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
照 应
设置悬念
设置悬念是在文章的某一部分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冲突,以造成读者某种急切期待心理的一种写法。
开头——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中间——承上启下过渡效果;
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
本文构思巧妙,层层设置悬念和误会,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这种写法,说说其表达效果。(《驿路梨花》)
设置悬念
先抑后扬
先抑后扬,又叫欲扬先抑,是指从反面入手,反向入笔,极力渲染刻画对象的反面形象,然后笔墨突转,转入正面刻画,在叙述的曲折变化中,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本文写法有扬有抑,富于变化。试找出相关的段落,体会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白杨礼赞》)
先抑后扬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对物品的描述来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借景抒情是指借助客观外界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讽 刺
讽刺是用讥刺和嘲讽来揭露挖苦丑陋的落后事物和荒谬行为。是喜剧的重要构成因素之一,具有惩戒丑恶的力量。
作家应用这种表现手法抨击生活中消极落后以至腐朽反动的事物,突出它的矛盾所在或荒唐之处,使其无可隐蔽。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按照常理,文明人应该有文明的样子,但是自称文明人的英法两国却对中国进行了最不文明的行动——侵略,对圆明园这个人类文明的典范进行了最不文明的行径——劫掠和焚毁,这里作者用讽刺辛辣的语言道出了英法侵略者野蛮、无耻的实质。
讽 刺
以小见大
由平凡细微的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散步》:选取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反映的却是古朴的尊老爱幼的家庭伦理道德之美和人性之美。
详写是指对能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略写是指对虽与表现中心意思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进行概括式的叙述。
详 略
熟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个什么样的人?结合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人。
详 略
远近、动静、感觉、虚实
动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写动等。
感觉:嗅觉、味觉、视觉、听觉、触觉等。
远近:由远及近、由近及远、远近结合等。
虚实:虚实结合、虚实相映等。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远近、动静、感觉、虚实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远近、动静、感觉、虚实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对称是指语言的排列、组合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反复、照应等均包含语言的对称。
对称的语句,把事物的两个方面并列、对举这说,从语义表达上看,增加了思想内涵的张力,引人注意,耐人寻味;从语音美感上看,句式整齐,富有对称之美,两句互相映衬,很有情趣。
对 称
对 称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