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黄河颂[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6-03-02 22:3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黄河颂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能总体把握诗歌内容(特别是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2.在反复的朗读中提高朗诵能力,理解诗歌内涵。
3.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内涵:学习本诗,朗读是关键,诗歌内涵的把握、主旨的理解和学生的情感都在朗读中形成。反复地朗读,是诗歌的教学目标,更是提高学生学习诗歌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的黄河形象,感受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与坚强不屈的意志。
教学准备:录音机
教学设计(过程):
一、导入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黄河孕育了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哺育了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它是中华民族荣辱兴衰、抗敌卫国的历史见证。在1938年,诗人随军队行进在黄河岸边,面对壮丽的黄河和英勇抗敌的战士,令他感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在1939年到延安后,他就创作了一组诗《黄河大合唱》。而我们今天学习的《黄河颂》就选自这组诗《黄河大合唱》。
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下录音机播放的朗读形式来表达黄河的感情的?
二、学生朗诵诗歌。(现在大家看看题目《黄河颂》,颂黄河的什么精神呢?先朗读一遍诗歌)
1.自读感知。(了解诗歌内容)
2.揣摩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感情。
朗读了一遍黄河颂,在诗歌里的内容都呈现出来了。先看看诗歌里的内容有什么?(朗读词,歌词)。 望黄河
主体
颂黄河
板书:朗诵词(序曲)→歌词
尾声:要学习黄河精神。
(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感情?)
表达的情感:借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激励中华儿女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3.教师范读.(学生听读、跟读、体悟)
4.自由朗读,要求学生读出感情,语音清晰、准确。
5.齐读并评价
(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能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加强。)
三、全件探究:
思考:①主体部分由望黄河、颂黄河两部分组成,望到黄河景色可用哪个词语来概括?
                             “雄奇瑰丽”
②颂黄河又可划分成哪几个层次,分别从哪些方面赞颂的?
三个层次
③在这三个层次里,分别找出一句话来表达这个层次的内容。
层次的标志是“啊!黄河!”
第一层:黄河的历史贡献——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你…摇篮”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哺育了世代的炎黄子孙。)
第二层:黄河的地理特征——黄河代表了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筑成”、“屏障”黄河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上的城防,是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法宝。)
第三层:黄河的自然特点——激发了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向…臂膀”把黄河比喻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黄河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最后几名的作用是作者向中华儿女发出的呼告,也是全诗感情的最高峰,诗人借歌颂黄河来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四、齐读并小结
小结:我们现在的幸福的和平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的祖国正在日益强大,但世界上的一些发达作家仍然轻视,侮辱我们。今天,我们学习了《黄河颂》,学习黄河精神的伟大坚强以及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坚强仍有现实意义,让我们以一颗真诚的报国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