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测评(二)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西周时期诸侯对周王的义务的是
①交纳贡赋 ②交纳租赋 ③派兵作战 ④服从命令
⑤治理诸侯国 ⑥朝觐与服役 ⑦保卫周王
A.①②③④⑤⑥ B ②④⑤⑥⑦① C ①③④⑤⑥⑦ D ①②④⑤⑥⑦
2.如果你要去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建立的地点旅游观光,你将到
A.河南登封 B.河南商丘
C.河南安阳 D.浙江绍兴
3.下列属于历史上的暴君的是
①夏桀 ②商纣王 ③周文王 ④周厉王 ⑤齐桓公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4.武王伐纣的性质属于
A.民族间的相互征战
B.国家之间的争霸战争
C.平民和奴隶的反抗斗争
D.奴隶主贵族领导的推翻暴君的战争
5.在夏商西周时期,王和大小贵族拥有很多奴隶。奴隶的主要来源是
A.战俘和罪徒 B.平民
C.没落的贵族 D.士
6.齐桓公发展齐国势力的口号是
A 改革内政 B 发展生产 C 尊王攘夷 D 改革军制
7.我国农业发展历史上的一次革命,指的是
A.铁器工具的使用 B.牛耕技术 C.耧车发明 D.水排出现
8.夏商西周时期,处在社会最底层的是
A.庶人 B.奴隶 C.士 D.民
9.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巨大影响的学派是
A.道家 B.法家 C.墨家 D.儒家
10.周武王联合其它部落打败商朝军队,是在
A.阳城 B.殷 C.牧野 D.镐京
11.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A.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B.王室得到霸主的支持而中兴
C.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
D.争霸战争激烈,分裂趋势加强
12.史书《左传》中记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表明在夏商西周时,国家的大事主要是
A.祭祀与发展农业 B.农业与打仗
C.对外征战和对内镇压 D.祭祀与打仗
13.史书上记载春秋时期“公作则迟”,“分地则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被极少数人占有 B.个体农耕已经取代了集体耕作
C.奴隶消极殆工 D.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14.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的大思想家是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庄子
15.夏商西周时期,奴隶主维护等级制度所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军队 B.刑法 C.迁都 D.礼仪教化
16.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战役
①牧野之战 ②长平之战 ③城濮之战 ④桂陵之战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①③④② D.①④③②
17.下列成语典故,能够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的是
①“道路以目” ②烽火戏诸侯 ③退避三舍 ④围魏救赵 ⑤纸上谈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18.我国文字的演变过程,正确的是
A.甲骨文—金文—竹帛书
B.金文—甲骨文—竹帛书
C.竹帛书—甲骨文—金文
D.甲骨文—竹帛书—金文
19.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全套编钟的历史年代在
A.西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20.都江堰中水利工程中使江水分流的工程是
A.分水鱼嘴 B.分洪区 C.内江 D.宝瓶口
二.材料题
21.阅读材料。
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七年级《中国历史》
回答以下问题
(1)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哪项政治制度? 实行在什么时候? 在历史上起到怎样的作用?
(2)根据这项制度规定,诸侯必须履行哪些义务?
(3)这项制度瓦解在什么时候,被哪种制度取代?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评(二)
一.选择题
1————5 CAADA
6————10 CABDC
11————15 ADDBC
16————20 DDACA
二.材料题
21. (1)分封制,西周,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2) 交纳贡赋,派兵作战,服从命令,治理诸侯国,朝觐与服役,保卫周王。
(3)秦统一中国后废除分封制,采取郡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