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利用复式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的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有效地分析和预测。
??2.在统计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践操作,以及整理和分析数据等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具有初步的统计观念。根据统计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过程与方法:
经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和数据的整理分析过程,体验合作学习、观察思考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充分认识统计的现实意义,激发学习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理解复式统计图中图例的作用,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
?? 认识单、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区别,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教学准备:
? ?教师给学生提供空白统计图。学生每人准备一把尺子、一支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奥运会和亚运会图片导入。
2、出示第9——14届亚运会中,中国队和韩国队获得金牌数的情况。
96
65
63
54
93
28
韩国
150
129
137
183
94
61
中国
14
13
12
11
10
9
届数
枚数
国家
96
65
63
54
93
28
韩国
150
129
137
183
94
61
中国
14
13
12
11
10
9
届数
枚数
国家
观察统计表,你了解到那些信息?
3、问:如果要看出两个国家各届金牌数的增减变化情况,可以选择哪种统计图?为什么?
4、怎样绘制折线统计图?出示空白统计图。
5、同桌两人一人绘制中国队,一人绘制韩国队获金牌情况统计图。
6、课件演示。
7、同桌两人比较哪届亚运会中两国金牌数量相差最大?
问:怎样才能更方便地进行比较呢?
出示课题:复式折线统计图
理解新知,解决问题
1、你是怎样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
2、问:在一个统计图中怎样区别两条折线?
3、你能在统计图中再用一条折线对另一个国家的金牌数进行统计吗?
生画图。
4、展示学生作品。
5、课件演示。
6、读图:从这幅统计图中你发现了那些信息?
根据统计图简单分析两国在历界亚运会上的表现。
你能预测中国队在今后的成绩吗?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7、根据刚才的学习你发现单式统计图和复式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三、回归生活,实践运用
1、李欣和刘云为了参加学校运动会1分钟跳绳比赛,提前10天进行训练,每天测试成绩如下(单位:次)。
165
160
162
158
164
160
155
159
154
153
刘云
167
165
165
162
159
157
160
158
155
152
李欣
10
9
8
7
6
5
4
3
2
1
绩
成
姓名
第
几
天
165
160
162
158
164
160
155
159
154
153
刘云
167
165
165
162
159
157
160
158
155
152
李欣
10
9
8
7
6
5
4
3
2
1
绩
成
姓名
第
几
天
出示折线统计图。
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你能预测两人的成绩吗?
师:当我们的学习成绩有所下降时,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不气馁,最后还是会取得好成绩的。
2、出示华联超市A、B、C三种饼干2011年下半年月销售量情况统计图。
读图:这幅统计图与刚才学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如果你是这三种饼干的销售经理,下个月你准备怎样进货?
3、讨论:下面这两组数据分别用条形统计图还是折线统计图表示更合适?说说理由。
1、2011年五(1)班同学“十一”度假方式统计表。
685800-6350度假
方式
度假
方式
342900-6350
-95250191770 人数
092710性别
性别
探亲访友
在家休息
旅 游
其 他
男 生
5
6
9
5
女 生
6
8
6
4
2、2011年马鞍山市和海口市月平均气温统计表。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马 鞍 山
3
5
9
16
21
25
29
28
23
18
11
5
海 口
17
19
21
26
30
32
33
32
30
28
23
20
四、全课总结。举例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