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命年的回想》同步练习(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本命年的回想》同步练习(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1-04 12:50: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并在括号内再抄写一遍词语。
tǒng 进( ) 糖nián 儿( ) hé 家( ) 鬼suì ( )
kōu 下( ) zì 酸菜 ( ) lào 饼( ) gē da ( )
二、填空。
1.本文作者________,________(流派)作家,所谓“本命年”,即是如子年出生的人属鼠,再遇子年,就是这个人的本命年。你能写出十二生肖中的几种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对旧年习俗信手拈来,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充满了浓浓的乡土气息。
三、想想你家乡过年的风俗,就其中一二种,试作介绍。
四、阅读语段,回答下列问题。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村风乡俗中,四时二十四节色彩缤纷,而最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郁乡土风味的,却是二十四节之外的春节。
春节是现在通行的官称,我却跟我的运河乡亲父老一般,守旧地尊称为过年,或曰大年。
想当年,我小的时候,家乡的大年从腊月初一就开始预热。一天比一天增温,一天比一天红火,发烧直到年根下。
腊月初一晚上,家家炒花生、炒瓜子、炒玉米花儿;炒完一锅又一锅,一捆捆柴禾捅进灶膛里,土炕烫得能烙饼。玉米粒儿在拌着热沙子的铁锅里毕剥毕剥响;我奶奶手拿着锅铲,口中念念有词:“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花生、瓜子、玉米花儿炒熟了,装在簸箕里,到院里晾脆,然后端进屋来,一家人团团围坐,大吃大嚼。……又该吃腊八粥了。小米、玉米糁儿、红豆、红薯、红枣、栗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舍不得吃。可是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不愿放下筷子。
1.注音。
晾( )脆 盛( )在碗里
2.解释。
缤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赏心悦目: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是一首关于
的诗歌?指出诗歌中加粗的词的含义。
惊( ) 清( ) 芒( )
处( ) 露( ) 小( )
4.“家乡的大年从腊月初一就开始预热。一天比一天增温,一天比一天红火,发烧直到年根下。”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作用?
五、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练习。
打春(节选)
打春,就是立春。
立春,是春回大地的节气。在24节气中,再没有比立春更让人这么喜气洋洋的了。立春带着温暖不声不响就扑进了千山万水,融入了千家万户。风变柔了,柔得像婴儿那绵绵的嫩手,拍打到哪儿,哪儿就有甜甜的声响;雨变酥了,酥得像是蓄满了养分的香油,落到哪儿,哪儿的禾苗就长了劲地生发;天变暖了,暖得屋外也像是农家冬日时烧热的大炕,娃儿们吆三喝四地翻跟斗,蹦高高。不光娃儿乐,苏醒了的青蛙也乐,乐得亮开嗓子唱上了。青蛙一唱,燕子就上场了,在天地间上下起舞……春天真好!
真好的春天,是从立春开的头、起的步。可为啥咱那父老乡亲要把立春喊成打春!乍一听,弄得人心里怪别扭的。打,打架、打闹、打仗……为啥要把一个慈眉善眼的春天和这么个“打”字撮合在一块,这不是乔太守乱点鸳鸯谱了吗?
仔细一想,满不是这么回事,这打春,比那立春,要形象得多,要生动得多,要活灵活现得多!和打字结伴的词不光是打架、打闹、打仗,还有很多很多,多得辞典上密密麻麻弄出了几页子。打春是闹春,闹腾个红红火火的春天,闹腾个威威风风的春天,闹腾个天遂人愿的春天。看来这春还是打着好!
打春,就是比立春好!老辈人说打春,咱这辈子也说打春,下一辈子,下下辈子千万千万也别忘了打春!
1.“打春,就是比立春好!”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请摘引文中原话回答。
2.品味下面句子,说说它好在哪里?
立春带着温暖不声不响就扑进了千山万水,融入了千家万户。
3.结合全文,简要说说作者在最后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和深刻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