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红星照耀中国》 纪实作品的阅读
[近7年未考查]教材出处:统编教材八上P66~P69
埃德加·斯诺( 1905—1972 ),美国著名记者。他于1928年来华。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根据采访和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完成了《红星照耀中国》( 又名《西行漫记》 )的写作,第一次向全世界介绍了中共领导的革命斗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曾三次来华访问。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告文学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 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 )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战士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讲述作者对红色世界的好奇,开始深入苏维埃红区的冒险,去探究苏维埃共和国、红军、共产党的秘密,并且讲述了张学良和杨虎城与共产党达成抗日协议的原因和经过。
第二篇
去红都的道路
讲述在进入红区的路途上被白匪追逐的经历,并讲述了国民党通过“民团”这一组织对地方的统治和镇压政策。介绍了周恩来及贺龙的人生经历以及他们独特的个人魅力。介绍了许多年轻的红军战士们因为被剥削被压迫的命运而参加红军、热爱红军的故事。
第三篇
在保安
讲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给作者的初步印象:健康、质朴纯真,有幽默感、精明、精力过人,是一个颇有天赋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谈到了共产党的基本政策是反帝反封建,红军大学开展的各项课程以及红军剧社开展的宣传工作。
第四篇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讲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的人生经历、思想变化以及成长为红军领导人的过程。
第五篇
长 征
讲述了红军长征的艰难过程。着重记叙了第五次大围剿以及长征中强渡大渡河、过大草原等艰难英勇的事迹。
第六篇
红星在西北
讲述了刘志丹开创西北苏区的历程,西北大灾荒和苛捐杂税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苏维埃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货币各方面政策。
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
讲述了普通农民对红军的拥护,苏区工业的繁荣以及苏区工人身上具有的乐观活泼的社会主义工业精神。
第八篇
同红军在一起
讲述了作者深入真正的红军内部,了解到他们年轻、精神饱满、训练严格、纪律严明、装备出色、政治觉悟高,才使得他们成为铁打的军队。并且讲述了促使司令员彭德怀走上革命道路的悲惨童年经历以及他独特的个人魅力,红军采用游击战术的原因和策略,红军战士健康丰富的生活。
第九篇
同红军在一起( 续 )
讲述了共产党军事领导人徐海东的人生历程以及中国残酷的阶级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杀戮和苦难。讲述共产党团结回族人民抵抗压迫者的策略。
第十篇
战争与和平
讲述红色中国的少年们耐心、勤劳、聪明、努力学习,代表着中国的希望,讲述共产党为建立统一战线所做的努力以及革命领导人朱德极其杰出的领导才能和个人魅力。
第十一篇
回到保安
讲述了在敌人封锁下的保安地区,红军丰富多彩的生活。讲述了俄国对于红色中国的影响以及德国顾问李德指挥作战时出现的失误及其原因。
第十二篇
又是白色世界
详细记述了“西安事变”的具体经过、结果,以及对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影响,并分析了中国社会革命运动的复杂社会背景、面临的挑战及其终将取得胜利的原因。
毛泽东
人物形象
精力过人,生活简朴,博览群书,有演讲和写作才能,记忆力异乎常人,对工作事无巨细、一丝不苟。
主要经历
就读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长沙组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苏维埃革命政权—参加长征。
作者评论
农民出身的知识分子,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认真研究哲学的人,有相当深邃感情的人。
周恩来
人物形象
头脑冷静,温和文雅,平易近人,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
主要经历
出身官僚家庭—就读南开中学、南开大学—领导学生运动—帮助创建共产党—任职黄埔军校—组织大罢工—组织“八一”起义—在南方艰苦斗争—参加长征。
作者评论
纯粹的知识分子、书生出身的造反者。
彭德怀
人物形象
富有才智,吃苦耐劳,乐观爱笑,言谈举止直截了当,喜欢孩子。
主要经历
出生于湘潭县的一个农村—在当地私塾念书揍了老师—9岁离家出走闯世界—在湖南军校学习—参加共产党—发展游击战。
作者评论
爱惜部下,善于作战的杰出军事家。
朱 德
人物形象
沉默谦虚,说话轻声,饱经沧桑,爱护部下,与士兵同甘共苦,天性极端温和,喜欢运动,喜欢读书。
主要经历
出生在穷苦的佃农家庭—在地主家的私塾读书—过继给伯父,念了六七年古书—加入孙中山的同盟会—随蔡锷参加推翻清朝的革命—寻找共产党—成为中国共产党最老的党员之一。
作者评论
创建了中国革命化军队,在游击战中有着不可轻侮的战斗力。
1.《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又名《 西行漫记 》,作者是 美 国的著名记者 埃德加·斯诺 。(3分)
2.在陕北,作者采访的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除毛泽东外,还有 周恩来 、 彭德怀 、林伯渠、邓发、刘志丹、徐海东等。他描述了他们的言谈举止,追溯他们的家庭环境和少年时代,试图从中找寻他们成为共产党人的原因。(2分)
3.毛泽东认为中国人民能够消耗和打败日本军队的三个条件是:① 中国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② 全世界结成反日统一战线 ;③目前在日本帝国主义势力下受苦的被压迫的各国人民采取革命行动。(2分)
4.作者所说的“总司令被逮这一惊人事件”实际上指的就是历史上有名的“ 西安事变 ”,是当时在西北“围剿”红军的国民党将领 张学良 和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 蒋介石 ,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促成了第 二 次国共合作。(4分)
5.《红星照耀中国》第二篇《去红都的道路》中,直到遇到大胡子青年军官 周恩来 ,作者的接待问题才最终解决。作者在书中称他为“ 造反者 ”。(2分)
6.《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 D )(3分)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B.工农革命军进军井冈山
C.北方少数民族南迁
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