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儒林外史》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十一、《儒林外史》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06 11:48: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十一、《儒林外史》 讽刺作品的阅读
[近7年未考查]教材出处:统编教材九下P64~P67
吴敬梓( 1701—1754 ),清代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安徽全椒人。自称秦淮寓客,因书斋署“文木山房”,晚年又自号“文木老人”。雍正诸生,早年生活豪纵,后家业衰落,移居江宁( 今江苏南京 )。乾隆初,被荐举参加博学鸿词科廷试,因病未赴,穷困以终。工诗词散文,尤以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成就最高。又有《文木山房诗文集》《文木山房诗说》等。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长篇小说,是典型的讽刺小说。小说描写了一些深受八股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反映了当时世俗风气的败坏。全书共五十六回,约成书于乾隆十四年( 1749 ),起初以抄本传世,后于嘉庆八年( 1803 )初刻。
《儒林外史》以写实主义的手法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地揭示了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另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完成对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
独特的讽刺艺术
1.不同人物的讽刺程度不同,方式不同。
①对王惠、汤奉、严氏兄弟、王德、王仁等贪官污吏、土豪劣绅无情揭露和严厉鞭挞。
②对马二先生讽刺其迂腐庸俗,迷信科举;肯定其不吝钱财,诚笃善良。
③对王玉辉、范进、匡超人都既有讽刺,又有同情。

2.借喜剧性情节,揭示悲剧性内容,具有悲喜交融的美学风格,显示出作品讽刺的深刻性。
如严监生因“两茎灯草”不肯断气。
?
3.含蓄婉转,冷静自然,不动声色,婉而多讽。
①让人物用自己的行动去否定自己的谎言,使冠冕堂皇的言辞与卑鄙行为形成对照,将其卑鄙心理揭示出来,形成强烈讽刺效果。如“严贡生自夸”“范进吃大虾元子”。
②人情世态强烈对比,产生喜剧效果。如梅玖对周进的态度,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
③细节夸张描写,以揭示人物的真实面目。如胡屠户打范进的手隐隐作疼。
1.正面的典型( 这类人物是作者心目中非常尊重的“真儒”。体现了作者对八股取士、理学教育造成的儒林学术空疏、歪曲儒学真典现象的思考 )
主要人物
相关情节
人物形象
王冕
( 第一回 )
王冕十岁时辍学放牛,自学画荷花,拒绝危素召见。他不愿结交乡绅,于是远走山东。后回乡奉养母亲,与吴王促膝长谈。最后归隐会稽山。
才华卓越、磊落洒脱、不慕名利。
杜少卿
( 第三十一~
三十三回 )
①好酒好菜招待客人,给门客抓药治病,精心伺候。
②在自身没钱的情况下,当了自己新做的衣服让杨裁缝给死去的母亲买棺材。
③在知县得意时拒不拜见,知县丢官没有房子可住时,腾出房子让知县搬来住。
④让管家卖地,大方资助他人。
⑤拉着妻子的手游山饮酒,赞美沈琼枝的反抗行为。
⑥淡泊功名,讲究“文行出处”。朝廷征辟,他装病拒绝应征出仕。
尊重妇女,为人单纯,淡泊名利,慷慨大方,有点离经叛道,思想中有民主成分。
庄尚志
( 庄绍光 )
( 第三十五回 )
①不肯做官,不懂官场世故,得罪了太保。
②回乡途中借宿老农家,不幸老农夫妇双亡,他花费银子安葬了他们。
③不堪官僚乡绅的打扰,与妻子连夜搬到元武湖上。
有才华,恬淡悠然。
  2.儒生形象( 深刻揭示了科举制度对士人的腐蚀和毒害 )
(1)腐儒的典型
主要人物
相关情节
人物形象
周进
( 第二~三回 )
①刚出场时,六十多岁,依然是个老童生。饱受秀才梅玖和王举人的嘲弄和冷遇。
②在贡院里受刺激过度,一头撞在号板上,苏醒后满地打滚,放声大哭。
③任广东学道后,为了照顾范进,将范进取为第一。
生活穷困潦倒,却皓首穷经、迷信经典、沉迷于制艺难以自拔,坚信科举是自己唯一的救命稻草,成功后也照顾了范进等人。
范进
( 第三~四回 )
①名利熏心,热衷做官。到了晚年,仍以童生资格去考秀才。当他骤闻中了举人,喜极而疯。
②穷困并未使他那腐儒的呆气和酸气减退。即使在急需卖鸡买米时,依然是“一步一踱”“东张西望”,并不着急。
③见了地主豪绅,就竭力拉拢巴结。见了张乡绅,满口是“久仰老先生”。
表面上呆头笨脑,穷困愚陋,逆来顺受,酸气十足;内心热衷功名,追求利禄,圆滑世故,卑怯懦弱。
(2)道德败坏,招摇过市的骗子
主要人物
相关情节
人物形象
匡超人
( 第十六~二十回 )
①得到马二先生( 马纯上 )的资助回家悉心照顾父亲。刻苦读书,被知县赏识。
②跟潘三一起假刻公章,帮别人考试。潘三有难后,怕自己被牵连,坚决不去狱里看望。
③谎称未婚,再次成亲,得知原配妻子已死,却用莫须有的“诰命夫人”的头衔和荣华富贵来糊弄和打发自己的哥哥去安排后事。
开始时孝顺、勤奋好学;认识潘三后堕落成虚伪、自私冷漠、忘恩负义、好吹牛的人。
牛浦郎
( 第二十一~
二十四回 )
①私自撬开老和尚的锁,偷看牛布衣留下的诗集,并改名字冒充牛布衣。
②冒充牛布衣与董瑛相会,为显出气势,让舅丈端茶倒水,还当面取笑。
③被牛玉圃说了几句就设计陷害牛玉圃,让他惹得万雪斋不快。
心胸狭隘、皮厚心狠、喜欢骗人、阴险狡诈。
  3.贪官污吏的典型( 揭露科举制度的腐败 )
主要人物
相关情节
人物形象
汤奉( 汤知县 )
( 第四回 )
为了表示自己为政清廉,对朝廷各项法令严加执行。朝廷有禁杀耕牛的禁令,汤奉不问因由,竟然将做牛肉生意的回民老师傅活活枷死,闹得群众义愤填膺,鸣锣罢市。一年下来居然搜刮了八千两银子。
贪财、作威作福。
王惠
( 第七~八回 )
①上任的第一件事,不是询问当地的治安、黎民生计和案件冤情,而是查询地方人情,了解当地有什么特产,各种案件中有什么地方可以通融。
②定做了一把头号的库戥,将衙门中的六房书办统统传齐,问明了各项差事的余利,让大家将钱财归公。
③他本人的信条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典型的封建官僚中的庸官。
为人贪狠、蛮横,没有立场。
  4.市井中人( 通过其中肯定性的人物形象,寄托作者的理想,这些都是作者对士子人生道路、人格范式的新设计 )
市井高人
鲍文卿
虽为一戏子,却有礼有节,矫矫自好,为人端正。
市井小人
胡屠户
范进不得志时,常抱怨自己瞎了眼,错选了女婿,在范进中举后却说“我小老这一双眼睛,却是认得人的……我自己觉得女儿像有些福气的,毕竟要嫁与个老爷,今日果然不错!”“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鲍廷玺
被鲍文卿收养,读过几年书。自养父和长兄相继去世后,他便开始“堕落”。他结识了季苇萧等人,“效劳”杜慎卿,又讨好王胡子,跟杜少卿借钱。自此,他朴实正直的本性已经消亡了。
市井奇人
( 第五十五回 )
季遐年
靠写字为生,不慕荣利,高兴了才给写字,不高兴时,王侯将相要求或给大把的银子都不写。怒斥御史的孙子。
王太
卖火纸筒子为生,下棋很厉害。
盖宽
开茶馆,书画做得好,爱财,慷慨资助别人,散尽家财,穷困潦倒,最后被人请去教馆。
荆元
做裁缝,学弹琴写字,也学作诗,朋友都不与他亲热。
1.《儒林外史》的作者 吴敬梓 是 清 代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晚号 文木老人 、秦淮寓客。(3分)
2.《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长篇 讽刺 小说,全书共 56 回。(2分)
3.《儒林外史》开首以 王冕 “视功名如粪土”为引子“敷陈大义”,塑造了一个高人的形象。(1分)
4.《儒林外史》塑造了 周进 、 范进 等一批醉心于功名的八股学士。(2分)
5.《儒林外史》中,临死时还因为灯盏里多点了一根灯草,迟迟不肯断气的人是 严监生( 或:严致和 ) 。(1分)
6.《儒林外史》中,年过六十的徽州府穷秀才 王玉辉 ,年年科举,屡试不中,却恪守礼教纲常。他的三女婿死了,女儿要殉夫,公婆不肯,他反而劝亲家让女儿殉节。(1分)
7.《儒林外史》中,以作者为原型塑造的正面人物是
 杜少卿 ,他不热衷功名,反对八股科举,不愿做官,被视为“自古及今难得的一个奇人”。(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