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艾青诗选》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九、《艾青诗选》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06 11:49: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艾青诗选》 如何读诗
[近7年未考查]教材出处:统编教材九上P14~P17
艾青,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金华人,中国现当代诗人。他的养母“大叶荷”给了他在冷漠的家庭中从未得到过的慈爱与温暖。1929年赴法国留学,1932年回国后,在上海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被捕入狱,遭受监禁三年之久。在狱中,他写下了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时,第一次使用“艾青”这一笔名。1985年,艾青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艾青的诗歌,以现实主义为主体,汲取了象征主义的养分,风格朴素清新、深沉隽永,明朗却不流于直露,时有含蓄却不至于晦涩,实践着“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 一 )20世纪30年代的主要作品及特征
这一时期,艾青的诗歌中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光明”。诗歌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黎明的通知》等。他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
( 二 )1978年以后的主要作品及特征
艾青这一时期的诗句变得更整齐,诗情变得更深沉,诗意变得更警策。多以充满哲理的小诗抒写对于生命的思考,同时,“歌颂人民,礼赞光明”还是其诗歌创作的主旋律。代表作有《鱼化石》《镜子》《光的赞歌》等。
篇目名称
主要内容
《大堰河——我的保姆》
( 1933年 )
全诗分为四部分,诗人通过对自己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抚养他的保姆——大堰河深深的挚爱和无尽的怀念、感激、赞美之情,从而激发人们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对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强烈仇恨。
《一个拿撒勒人的死》
( 1933年 )
是诗人创作的第一首叙事诗,讲的是耶稣十字架受难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不被理解的惋惜,以及由此延伸出的对真伪、善恶、美丑颠倒的黑暗世界的愤慨。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 1937年 )
通过描写大雪纷扬下的农夫、少妇、母亲的形象,表现中华民族的苦痛与灾难,展现了旧中国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深厚的爱国热情,诗人反复咏叹“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4次 ),悲悯下层人民的困苦,忧伤祖国的命运。
《复活的土地》
( 1937年 )
写了“腐朽的日子”“河岸上”“播种者”的意象,突出了诗人对新时代的憧憬与向往,预言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即将来临,也体现了诗人对解放的向往与爱国之情。
《生命》
( 1937年 )
诗人以“我”来现身说法,直接抒发了自己对生命的思考和理解,极其深刻地描绘出生命的价值、生命的伟大。
《太阳》
( 1937年 )
第一、二节写太阳到来时的悲壮场景;第三节暗示着光明的到来,将出现一个科学文明的新时代;第四节直接抒情,要振奋起来,去追求未来的真实的光明。
《煤的对话》
( 1937年 )
采用通篇对话的方式来展示中华民族不甘屈辱、自强不息的内在精神,表达诗人对祖国深沉而热烈的爱和对祖国再生的强烈愿望,显得新颖而又亲近。
《春》
( 1937年 )
为纪念左联五烈士而创作的一首新诗。这首诗把烈士的牺牲与春天的到来直接地联系起来,除了表现出作者对于反动派的疯狂屠杀的愤怒和仇恨之外,还表现出一种坚定的信念:任何疯狂的镇压和屠杀都无济于事,烈士们所付出的鲜血代价,是以迎来一个更美好的春天为报偿的。
《北方》
( 1938年 )
此诗中,诗人既悲叹北方的贫瘠落后以及战争给北方民众带来的苦难,又讴歌北国民众自古具有的不屈的生存意志和保家卫国的决心,具有浓郁的爱国主义情怀。
《我爱这土地》
( 1938年 )
这是一首在现代诗歌史上被广泛传诵的抒情名篇,以一只鸟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形象地抒发了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感。“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诗人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一句更能表现诗人为祖国前途、命运担忧,心力交瘁。
《向太阳》( 1938年 )
长四百余行,是20世纪30年代艾青最长的一首诗,由九个各自独立又前后呼应的章节组成。这首诗借助歌颂太阳,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以及对光明未来的追求和信心。全诗贯穿着一个总体的象征形象,那就是——太阳,以太阳来象征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希望;从“我”——一个饱经忧患的知识分子的角度,采用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抒发抗战高潮到来之时的激奋之情。
《他死在第二次》
( 1939年 )
写一个普通兵士在抗日战争中从受伤到第二次奔赴前线战死的经过,深层地剖解了这个兵士的心理活动和感情变化,以及对战争和生命意义的感悟。
《抬》
( 1940年 )
由描写一个牺牲的女同志开始,延伸到了为中国革命而负伤牺牲的千千万万的人民,讴歌了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同时表达了诗人对百姓和战士伤亡的沉痛悼念,对敌人的愤怒之情和复仇的决心。
《旷野》( 1940年 )
20世纪40年代,中国农村广大地区是荒凉、愚昧的,统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帝国主义对人们新的重压,诗人开篇描写旷野的凄怆,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焦虑和不平,希望广大农民群众可以奋起反抗。
《播种者》( 1940年 )
本诗写于鲁迅先生逝世四周年之时,字里行间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之情。
《火把》
( 1940年 )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唐尼这一女性形象,展现了她在火把游行夜思想情感的变化。借索求火把,表达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
《黎明的通知》
( 1941年 )
以“黎明”的口吻,呼唤“诗人啊/你起来吧”,让所有热爱生活的人们、所有的“城市和村庄”做好准备,迎接“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的到来。全诗自由铺陈,自由抒情,诗句仿佛从“黎明”的胸臆中直接飘出,散而有致,活而有序,给人以极大的美感,倾吐了诗人对新生活的向往之情,表达了诗人期待革命胜利的强烈愿望。
《雪里钻》
( 1944年 )
诗人以“雪里钻”这匹战马在战争中的经历来衬托激烈残酷的战争环境和战争氛围,同时衬托了在这场战争中抛头颅、洒热血的抗日英雄战士的形象。
《礁石》
( 1954年 )
诗人通过此诗表达了对这种坚韧顽强的生命存在的由衷赞美,亦是对正处在种种困扰和挤压中的祖国人民深切的鼓舞。
《镜子》
( 1978年 )
诗中写镜子“是一个平面,却又是深不可测”,因为它真实、直率,从不掩饰,所以“有人喜欢它”,“有人躲避它”,通过镜像来反观人生,充满哲理,饶有兴味。
《光的赞歌》( 1978年 )
诗人在监狱的黑暗之中度过三年之后,对光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诗中赞美“光”这一神奇的物质,赞美“光”带来的社会文明,以及“像光一样坚强”的社会主义,字里行间饱含着睿智哲思。
《鱼化石》( 1978年 )
是诗人“归来”之后吟唱出的一曲独具特色的歌。作为咏物诗,它借助对一种生物被无故尘埋的血淋淋事实的描述,抒发了对于逝去生命的祭奠与悼惜之情。
1.艾青,原名 蒋正涵 ,号 海澄 ,中国现代诗人。1933年,第一次以艾青为笔名发表长诗《 大堰河——我的保姆 》,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3分)
2.20世纪30年代,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是 土地 和 光明 。他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 太阳与火把 ”的歌手。这些诗歌也是自由体诗的代表。(3分)
3.“北方是悲哀的/而万里的黄河/汹涌着混浊的波涛/给广大的北方/倾泻着灾难与不幸;/而年代的风霜/刻画着/广大的北方的/贫穷与饥饿啊。”
诗歌选段出自艾青的《 北方 》。(1分)
4.艾青被人们称为“土地的歌者”,是因为创作了诗歌
《 我爱这土地 》。(1分)
5.在《冬天的池沼》一诗中,诗人是以 老人 的形象来比喻冬天的池沼的形象的。(1分)
6.《芦笛》一诗是艾青为纪念法国诗人 阿波里内尔 而作的。(1分)
7.被我国现代文学史和文学评论家一致誉为抗日战争时期重要的优秀诗篇的是艾青的《 向太阳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