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傅雷家书》 选择性阅读
[近7年未考查]教材出处:统编教材八下P71~P73
傅雷( 1908—1966 ),字怒安,号怒庵,我国著名翻译家、文艺评论家。20世纪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一生译著丰富,翻译作品共34部,主要有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和《名人传》;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欧也尼·葛朗台》《邦斯舅舅》等。译作约五百万字,全部收录于《傅雷译文集》。他的遗著《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傅雷家书》等深受读者喜爱,多次再版。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于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书信摘编,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曾荣获1986年“全国首届优秀青年读物”奖。
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多种作用:讨论艺术;激发青年人的感想;训练傅聪和傅敏的文笔和思想;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家书形式上篇篇独立,但在内容上有很多交织。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1.生活细节的关照
片段节选
你素来有两个习惯:一是到别人家里,进了屋子,脱了大衣,却留着丝围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是裤袋里。这两件都不合西洋的礼貌。围巾必须和大衣一同脱在衣帽间,不穿大衣时,也要除去围巾。
手插在上衣袋里比插在裤袋里更无礼貌,切忌切忌!何况还要使衣服走样,你所来往的圈子特别是有教育的圈子,一举一动务须特别留意。对客气的人,或是师长,或是老年人,手不要插在衣袋中,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立直。你这种规矩成了习惯,一辈子都有好处。
在饭桌上,两手不拿刀叉时,也要平放在桌面上,不能放在桌下,搁在自己腿上或膝盖上。你只要留心别的有教养的青年就可知道。刀叉尤其不要掉在盘下,叮叮当当的!
出台行礼或谢幕,面部表情要温和,切勿像过去那样太严肃。这与群众情绪大有关系,应及时注意。只要不急,心里放平静些,表情自然会和缓。
评 析
傅雷细致入微地观察儿子的生活习惯,在生活细节上进行指正。这封信从穿衣、形体到表情,都对儿子的礼仪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有件小事要和你谈谈。你写信封为什么老是这么不neat( 意为“整洁的,有条理的” )?
日常琐事要做得neat,等于弹琴要讲究干净是一样的。我始终认为做人的作风应当是一致的,否则就是不调和;而从事艺术的人应当最恨不调和……以此类推,一切小事养成这种neat的习惯,对你的艺术无形中也有好处。因为无论如何细小微不足道的事,都反映出一个人的意识与性情。修改小习惯,就等于修改自己的意识与性情。
片段节选
傅雷从“写信不neat”这件小事入手,告诉儿子,要重视细节,修养性情,好习惯使人终身受益。
评 析
2.人际交往的叮嘱
片段节选
说到骄傲,我细细分析之下,觉得你对人不够圆通固然是一个原因,人家见了你有自卑感也是一个原因;而你有时说话太直更是一个主要原因。例如你初见恩德,听了她弹琴,你说她简直不知所云。这说话方式当然有问题。倘能细细分析她的毛病,而不先用大帽子当头一压,听的人不是更好受些吗?
有一夜快十点多了,你还要练琴,她劝你明天再练,你回答说:像你那样,我还会有成绩吗?对待人家的好意,用反批评的办法,自然不行。……这些毛病,我自己也常犯,但愿与你共勉之!
从这些小事情上推而广之,你我无意之间伤害人的事一定不大少,也难怪别人都说我们骄傲了。我平心静气思索以后,有此感想,不知你以为如何?
傅雷通过分析,认为儿子说话太过耿直,会在无意中伤害别人。提醒儿子待人要谦和有礼,顾及对方感受。傅雷说话语气态度没有居高临下,而是就事论事指出错误,并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用商量的口吻,现身说法。
评 析
我认为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的;即使人家一时不了解,日后仍会了解的。……绕圈子,躲躲闪闪,反易叫人疑心;你耍手段,倒不如正大光明,实话实说,只要态度诚恳、谦卑、恭敬,无论如何人家不会对你怎么的。
片段节选
评 析
告诉儿子做人要真诚。
平日你不能太忙。人家拉你出去,你事后要补足功课,这个对你精力是有妨碍的。还是以练琴的理由,多推辞几次吧。……切勿一味重情,不好意思。工作时间不跟人出去,做成了习惯,也不会得罪人的。……你得向他们婉转说明。
片段节选
告诉儿子要学会拒绝。
评 析
3.读书求学的指导
凌霄一天天长大,你从他身上得到的教育只会一天天加多;人便是这样:活到老,学到老,学到老,学不了!可是你我都不会接下去想:学不了,不学了!相反,我们都是天生的求知欲强于一切。即如种月季,我也决不甘心以玩好为限,而是当作一门科学来研究;养病期间就做这方面的考据。
片段节选
傅雷践行活到老学到老,不服输不服老,以身作则。
评 析
理论与实践绝对不可分离,学习必须与现实生活结合,马列主义不是抽象的哲学,而是极现实具体的哲学,它不但是社会革命的指导理论,同时是人生哲学的基础。我常常有这么个印象,就是一般人的政治学习,完全是为学习而学习……所以谈起理论来头头是道,什么唯物主义,什么辩证法,什么批评与自我批评,等等,都能长篇大论发挥一大套;一遇到实际事情,一坐到办公桌前,或是到了工厂里,农村里,就把一切理论忘得干干净净。
片段节选
评 析
强调学习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4.情感经验的交流
片段节选
可是关于感情的问题,我还是要郑重告诫:无论如何要克制,以前途为重,以健康为重。
到了二十五岁也该理性坚强一些了,单凭一时冲动的行为也该能多克制一些了。……没有结果也不可能有结果的恋爱,只会使人变成唐·璜,使人变得轻薄。
评 析
对儿子情感的教育,不是粗暴反对,而是一再提醒要正确对待爱情,不可沉溺于轻浮的感情生活,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生命,要以前途和健康为重。
这一类的问题想必你考虑过不止一次。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本质的善良,天性的温厚,开阔的胸襟。有了这三样,其他都可以逐渐培养;并且有了这三样,将来即使遇到大大小小的风波也不致变成悲剧。
择偶注重品格,以过来人的经验给他提出建议。
片段节选
评 析
1.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是: 傅聪 ——著名钢琴大师; 傅敏 ——英语特级教师。(2分)
2.《傅雷家书》中,作者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做一个
“ 德艺俱备 、 人格卓越 ”的艺术家。(2分)
3.“音乐院院长说你的演奏像流水,像河;更令我想到克利斯朵夫的象征。天舅舅说你小时候常以克利斯朵夫自命,而你的个性居然和罗曼·罗兰的理想有些相像了。”
文段中的“你”指 傅聪 。(1分)
4.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真诚的“不懂”,比不真诚的“懂”,还叫人好受些。最可厌的莫如自以为是,自作解人。有了真诚,才会有虚心,有了虚心,才肯丢开自己去了解别人,也才能放下虚伪的自尊心去了解自己。建筑在了解自己了解别人上面的爱,才不是盲目的爱。
这封信的内容由 莫扎特 ( 人名 )乐曲的特点谈起,论及了艺术家要有一颗赤子之心,要真诚。(1分)
5.傅雷说,世界上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 A )(3分)
A.艺术 B.书籍 C.书法
6.“收到9月22日晚发的第六信,很高兴。我们并没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傅雷写这一封家书的目的是( B )(3分)
A.告之家里情况
B.劝慰儿子正确对待消沉情绪
C.提醒儿子加强学习
D.提醒儿子在取得成功时要保持谦卑、不惧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