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统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统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07 23:10: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单元课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商路,深入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1.了解近代以来全球贸易网发展的阶段特征,解释上述特征形成的原因。
2.利用图文史料实证茶、服饰、钟表等商品的世界性流动,解释其与文化交流国际化的关系,从唯物史观的视角认识经济与文化发展的辩证关系。
学习目标:
时空观念
1947
1870
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基本形成
1840
1500
1918
1939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978
1991
1995
世界贸易受挫
世界贸易虽有曲折但迅猛发展
1945
1765
1914
据教材第一子目“全球贸易网的形成”,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促成世界贸易网形成及演变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哪些?
新航路开辟
殖民扩张和掠夺
两次工业革命
两次世界大战
关贸总协定签署
改革开放
冷战结束
世贸组织成立
15世纪以前:世界贸易主要局限于各洲内部和亚欧大陆之间。通过丝绸之路,欧洲人认识了瓷器、丝绸等中国商品,但是和中国的直接往来非常少。
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①国际流通中的商品种类与数量大大增加
②贸易的扩大促进了股份公司的出现和发展
15世纪后至工业革命前的世界贸易
(1)发展原因:
(2)表现:
(3)影响:
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各国的殖民扩张,各洲之间的贸易随之扩展。
西欧列强在美洲、非洲、亚洲等地的殖民扩张,客观上推动了洲与洲之间的贸易,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史料一 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播洒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摘自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学》
思考:(1)史料一中伊比利亚半岛国家远航通常被称作什么 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伊比利亚半岛国家远航对世界市场的影响。(史料实证)
名称:新航路开辟。
影响: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汇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工业革命后的世界市场
(1)发展原因:
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使欧美国家需要寻求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2)表现:
类型丰富的工业产品,通过更快速的交通工具输送到世界各地。
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世界贸易
(1)因冷战的发生,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贸易受到极大影响。
(2)战后签署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以及各国围绕贸易、关税的谈判,仍推动着世界贸易的发展。
(3)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冷战的结束以及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世界贸易突飞猛进。
(4)生产的国际分工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一些产品往往由众多国家的公司合作完成。
思考点:推动全球贸易网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①新航路的开辟;
②殖民扩张和掠夺;
③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⑤国际贸易协调机制的建立。
概况:
以下是某班研究性学习小组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贸易发展”提出的探究课题。
序号 课题方向 补充两则史实 问题探讨
① 美苏冷战对峙与世界贸易 美苏冷战对世界贸易的影响
② 世界贸易的体系化、制度化 世界贸易体系化、制度化的作用
③ 新时期的中国与世界贸易 中国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的意义
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苏联与东欧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造成两个对立的经济贸易体系,客观上推动了区域内的贸易联系
有利于世界贸易自由化,促进了世界贸易发展,推动了经济全球化
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也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繁荣
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课堂探究
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的国际化:
阅读教材p57第二子目第一段,归纳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的国际化的关系。
随着商品的流动,各国文化也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同时在相互借鉴中向前发展。
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的国际化:
1、茶叶(饮茶习俗)
饮茶习俗蕴含了含蓄内敛的东方哲学和娴静淡雅的东方美学
在中国周边传播
广泛传播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区。
16
万里茶道又称茶叶之道(习近平主席2013年访问俄罗斯时称之为17世纪时连通中俄两国的“世纪动脉”),盛行于17世纪至20世纪初,从福建武夷山起,经江西、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山西、内蒙古向北延伸,穿越戈壁草原,抵达蒙俄边境的通商口岸恰克图,再往西到达圣彼得堡和欧洲其他国家,全长1.3万公里。
茶到俄国
万里茶香飘古道,
一杯佳饮写传奇。
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的国际化:
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王查理二世,她的嫁妆中有中国茶具和茶叶。品茶从此成为英国宫廷时尚。英国诗人沃勒作诗赞美这位饮茶王后:
花神宠秋色,嫦娥矜月桂。月桂与秋色,美难与茶比。一为后中英,一为群芳最。物阜称东土,携来感勇士。助我清明思,湛然祛烦累。欣逢后诞辰,祝寿介以此。
——[美]梅维恒、[瑞典]郝也麟著, 高文海译《茶的真实历史》
史料阅读
你从这则材料中能得出哪些信息?
(1)出现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锥形
(2) 作为宫廷贵族们享用的奢侈品。
(3) 很受社会上层的欢迎。
(4) 抒发自己对茶叶的感情和对王后的歌颂与祝福。
荷兰茶室
英国下午茶
日本茶道
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的国际化:
从维多利亚时代一直到今天,英国已形成一种优雅自在的下午茶文化,也成为正统的“英国红茶文化”。
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的国际化:
中西茶文化的不同:
(1)中国人泡茶均以水为主,而西方却以牛奶、咖啡等混合物为主,两者品茗过程生成的精神情趣截然不同。
(2)西方人从中国引入了茶,却更多是引入了茶的形式,以及喝茶所带来的闲暇逸致,而非茶的深厚文化内涵,而中国人将茶文化跟儒释道三家精神糅合在一起所产生的茶道,西方人更是无法领会、贯通。
(3)西方人没有在品茶中参悟人生,将茶非物质化为某种修养、某种精神、某种审美情趣,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17世纪,回到法国的传教士身着中国服饰参加舞会,获得全场喝彩。东方元素融入欧洲服装设计之中。欧洲丝织厂的丝绸画师们,手里都还有一本《中国图谱》作为模仿的蓝本。
穿着丝绸服饰的欧洲贵族
中国产丝绸折扇
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的国际化:
2、服饰
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的国际化:
知识拓展:18世纪法国服装设计——洛可可服装艺术
(1)原因
(2)特点
①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而封建专制制度日趋腐朽。
②封建统治阶级的奢华生活。
③文化交流中吸收外来服饰文化,并且加以改造和创新。
④服饰制作技术的进步。
①服装具有女性化、柔美、浪漫的主题个性,突出了女性纤美、动人的整体形象。
②对线条、光泽、花纹等方面的洗练感觉,对服装设计的影响巨大而深远。
③突出特点是轻松、优美、高尚、风雅。
波烈(1879——1944)设计的名为“孔子”的服装
“孔 子”渗透了女性解放思想
波烈希望将女性的躯体从束缚中解放出来,而当时欧洲女性流行穿紧身服装。他受东方民族服饰启发,设计出一种新时装。他推出的一种中国大袍式宽松女外套很快获得巴黎女性的欢迎,他将它命名为“孔子”。
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的国际化:
波烈设计“孔子”等宽松简洁服装的文化背景是什么?
工业革命发展;
一战后生产建设的需要和社会上的自由浪潮
法国设计师设计的女装
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的国际化:
民国早期设计的中山装兼具中西服装的特点,穿着方便,同时体现一定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
[思考探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山装产生的社会背景。
(1)“西学东渐”思潮的影响,中国服饰文化呈现出中西并存、中西交汇的局面。
(2)辛亥革命为中国服饰的变革扫清了障碍。辛亥革命不但推翻了中国封建专制制度,同时也推翻了在中国几千年以来的以等级标志为核心的服饰体系,使近代服装发生了质的变化,是中国服饰从传统向近现代变章的重要历史进程。
自鸣钟、时辰表皆来自西洋。钟能按时自鸣,表则有针随晷刻指十二时,皆绝技也……西洋远在十万里之外,乃其法更胜。可知天地之大,到处有开创之圣人,固不仅羲、轩、巢、燧已也。 ——赵翼《檐曝杂记》
设问:根据所学概述钟表传入我国的情况,并指出这段材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文化观念
观念:①承认西洋文化的优秀成果,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②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③比较早地表达了各国之间文化交流的理念。
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的国际化:
情况:①钟表诞生于欧洲,大约在16世纪中期经由澳门传入中国内地。
②到18世纪,中国进口钟表的数量已经很多。钟表在社会中下层中逐渐流行,一些公共场所也安装有钟表。中国人制作的钟表,其外观多体现了中国自身的文化特色。
3、钟表(时间观念)
在商贸活动中探究文化交流的影响
根据材料及提供的关键词,结合所学知识,探究文化交流的影响。
欲求超胜,必须会通。
文化搭台,经贸唱戏。
全世界各地的人通过李子柒的视频开始了解“有趣好看”的中国传统文化,并纷纷夸赞中国人的勤奋、聪慧,进而开始喜欢中国人,喜欢这个国家。不得不说,李子柒是个奇迹,一颗平常心做出了国际文化传播的奇迹。 ——摘编自2019年12月10日央视新闻评论
2020年12月入选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界女性(未来榜)
①促进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如文化产品贸易,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世界文化传播到中国)
②促进文化交融与发展(如吸收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博采众长,可以更好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
③促进经贸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经济发展)
提示:先明确对话主题,注意理解类题目答题规范。
口语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的文化交流媒介。结合近代以来世界贸易发展的历史,任选以下1个情境,以对话形式谈谈你对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重要角色的理解。
①1750年,英国商人进行黑奴贸易
②2020年11月,深圳举办云上文博会
(参考示例)场景一 黑奴贸易促进了非洲和欧美文化交流。
甲:从地理大发现后我们运送了越来越多的黑奴到达了美洲。西班牙和葡萄牙都不如我们了。
乙:现在拉美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混血人种,人文地理环境出现很大改变。在新英格兰这些黑奴也带来了非洲的文化。
甲:这样说来新大陆有了非洲文化、我们带来的欧洲文化以及当地的土著文化,说不定以后会形成一种新的美洲文化。
乙:看来得益于我们的商业活动,不同类型的文化得以传播、交流并发展,希望这种文化的交流也会更好促进我们的商业贸易发展。
在商贸活动中探究文化交流的影响
本课小结
问题探究:学完本课后,你对贸易与文化交流的关系有什么认识?
交流是世界历史文化发展的总趋势(苏秉琦)
全球贸易网的形成,并非总是由经济主导,有时文化的因素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国际贸易 商品交流 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