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7 总复习:统计初步 沪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7 总复习:统计初步 沪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3-06 19:59: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计复习(p99-101)
教学目标:
1、能够看懂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
2、能根据实际情况判断统计图表的适用类型
2、能够根据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
教学重点:能够看懂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并加以分析
教学难点:能合理适用适用的统计图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今天我们要复习的是统计方面的知识,在复习之前,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统计。(板书:统计)
介绍:
统计学是“关于收集和分析数据的科学和艺术”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
是一门“对数据进行收集、分类、分析和解释的科学”
—— 《兰登书屋大辞典》
师:由此可见,统计就是对数据进行收集、分类、分析的学科。
二、情境呈现,体验统计过程:
1、1-4月份宝山空气质量优良天气情况
师:想知道宝山空气质量优良天气情况,我们该做什么?
出示:
1月份环境空气状况
指 标 宝山 嘉定 虹口
可吸入颗粒浓度 0.076 0.081 0.079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 18 19 17
酸雨频率 (%) 26.0 74.9 73.9
(引导学生找到需要的数据)
师:在很多信息中找到你需要的数据,就是数据的筛选与收集的过程。
思考:这样一个数据能够说明问题吗?
该怎么办?(需要多个数据综合反映变化情况)
出示:
师:这里有1-4月份德尔环境空气状况,现在你可以做什么呢?
板书:数据收集
思考:怎样收集,收集后怎么办?(可以将收集后的数据写到统计表中)
板书:数据收集→数据整理
思考:数据整理到了统计表中后,我们还要做什么?
怎样才能够使大家看到你要呈现的分析情况呢?
板书: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呈现
条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平均数:
对比:这些数据的呈现形式各有什么区别?反映的情况有什么不同?
板书: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呈现→数据分析
小结:通常情况下,我们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各类数量的多少,比较各类数量的大小;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平均数是最常用的统计量,平均数不仅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也可以用来比较不同数量的几组同类数据。平均数的取值范围在该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
(书P99填空)
2、回顾统计过程:
3、介绍数据收集的其他手段:
师:刚才我们是从各类数据中收集到了我们需要的信息,可是生活中有些信息并不是这样文本化的。
例如:
如果要收集每天早高峰时段通过吴淞大桥的各类车辆的数量怎么办?
如果我们班要进行某项议案的表决,怎么办?
……
4、介绍数据整理的其他方法:
师;数据的整理也不一定是把数据写下来就可以了的,有时候我们会按需要进行进一步整理,例如成绩的分段整理。
5、数据呈现的不同适用方式:
师:在呈现数据情况的时候,我们也要根据情况不同,挑选更合适的方式:
6、思考:我们为什么需要统计?能说说统计有什么价值和作用吗?
(介绍课件中各种普查的例子与反应的情况,说明统计的实际作用)
三、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
统计有哪些步骤组成?
统计有什么存在价值呢?
补充思考:
如果想要统计小胖、小亚、小巧、小丁丁共4人进行羽毛球单打比赛,如果每两人之间都要比一场,那么总共要打多少场?
思考:这个情况该如何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