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1299年 -1922年)
波斯帝国(前550~前330 )
亚历山大帝国(前334年-前323年)
罗马帝国(前27年—395年)
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395年—1453年)
阿拉伯帝国(632年—1258年)
世界历史上曾经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统编版 高一
课程标准:了解中古时期亚洲地区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的变化。认识中古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1、扩张过程
时间 概 况
622 年 穆罕默德在_______建立政权
7世纪中期起 向外扩张,先后征服的地区有_________
①叙利亚②两河流域③伊朗④北非
8 世纪中期 建立起地跨___________________
麦地那
①②③④
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7 世纪初
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人一手拿古兰经,一手执剑,向外扩张,到8世纪中期,阿拉伯国家成为横跨亚、非、欧的洲际大帝国。
我们的宗教和我们的帝国是一对阿拉伯孪生兄弟 。
——古代穆斯林作家 比鲁尼
2、帝国的统治
政治 ①最高统治者称_______,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
②下设各部大臣,辅助哈里发分掌行政、财政和宗教等方面
的事务,其中以掌管财政和税务的部门最为重要
经济 ①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贸易范围东到_____、西到西欧、南
至非洲
②帝国境内有很多城市,都城_______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
城市之一
文化 ①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融合东西方文化。
②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文献。
③中国的_______和印度的数字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
哈里发
东亚
巴格达
造纸术
阿拉伯商人
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文学
感受阿拉伯
材料二:巴格达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有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燃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
——[美] 菲利浦·希提著,马坚译《阿拉伯通史》
材料一
根据材料一,说一说阿拉伯人商业活动的范围。结合材料一、二,说说阿拉伯帝国在沟通世界贸易中的作用。
范围:阿拉伯商人在东到东亚、西到西欧,南至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陆上和海上贸易
作用:阿拉伯帝国对外贸易范围广阔,商品种类丰富,首都巴格达时世界范围的商业大都会,是沟通当时世界亚非欧贸易的桥梁。
麦加大清真寺克尔白古庙
天阙即朝堂,又曰天房,盖造物设之以作万方朝向者也。
---(清)刘智《天方典礼》
穆罕默德的确实是一位智慧者、能言善辩者,他以《古兰经》的绝文,战胜了一般知识分子,以宝剑战胜了一般敌人,以往、现在、将来。
——(德)歌德
如果以对事态发展的影响为标准,那么,穆罕默德无疑是历史上的一位巨人. ——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
1.帝国的发展:
时间 概 况
13世纪 不断攻击拜占庭帝国,逐步征服_________
14世纪中期 跨过今黑海海峡向欧洲进军,逐渐征服巴尔干和东
南欧部分地区
1453 年 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___________,将君士坦丁堡
改名伊斯坦布尔,定为首都
16世纪后期 征服西亚和_____部分地区,建立起地跨
___________________
小亚细亚
拜占庭帝国
北非
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知识点二 奥斯曼帝国
1299年
奥斯曼一世建立帝国
阿拔斯王朝 定都巴格达
1258年
蒙古骑兵攻陷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灭亡
奥斯曼帝国
定都伊斯坦布尔
16世纪中叶
18世纪
崛起
鼎盛
衰落
16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成为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
2.帝国的统治:
(1)_____是最高统治者,既是宗教领袖,也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还是全国土地的
最高所有者。
(2)阶级分化:_________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工商业者和农民承担各种苛捐杂
税。
(3)经济发展:15—16 世纪,帝国一度经济繁荣。
3.帝国的地位:
(1)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2)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并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影响东西方之间的贸易。
苏丹
宗教上层
1.印度:(1)笈多帝国
兴起 4 世纪初,兴起于_________,几乎征服了北印度
统治 措施 ①政局稳定,经济繁荣
②政令不够统一。国王直接控制恒河中下游,其余大
部分地区保留原来的_____
③_______教演变而来的印度教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恒河中游
藩王
婆罗门
知识点三 南亚与东亚的国家
(2)德里苏丹国
建立 背景 ①___世纪,突厥人入侵印度
②___世纪初,突厥人建立德里苏丹国
统治 措施 ①以伊斯兰教为国教
②最高统治者称苏丹,握有最高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权力
③地方划分为行省,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
④政府重要职位由穆斯林担任
11
13
印度教的基本教义与婆罗门教类同,主要经典有《吠陀》《奥义书》《往世书》《摩诃婆罗多》《摩罗衍那》等。印度教恪守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同时吸收佛教的“轮回”“业报”的教义,鼓吹人生有轮回,善恶有因果。印度教的主神是相互关联而各具一相的“三相神”,即婆罗摩、毗湿奴和湿婆三大主神。(如图从左至右)
◎三大主神
婆罗摩(大梵天):创造之神,是宇宙和天地万物(包括神、人)的创造者,被称为始祖。
毗湿奴(遍入天):赐福于人类的保护神。
湿婆(大自在天):苦行神和舞蹈之神。
印度教
2、日本(1)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背景 ①秦汉之际中国移民,带入_____和水稻种植技术,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
②6—7 世纪, 日本出现严重社会危机
建立 646 年进行“大化改新”,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
冶铁
(2)中央集权制的衰落。
①时间:___世纪开始瓦解。
②原因:
a.经济上:贵族、佛寺和神社广占土地,形成_____。
b.政治上:贵族及庄园领主豢养武士,武士集团的重要性日益增强。
10
庄园
③标志:_____体制的建立。
建立 12世纪末,_______在镰仓建立
概况 a.幕府获得了镇压叛乱、征收赋税等权力,掌握了国家实权
b.以_____为首的朝廷只保有名义上的中央政府称号
c.将军与武士结成_________,武士成为将军家臣
d.将军赐予武士官职和俸禄,武士效忠将军,承担纳贡和兵役等义务
影响 17 世纪,_________以锁国加强统治,抵御外来影响
幕府
源赖朝
天皇
主从关系
德川幕府
(2)中央集权制的衰落
①时间:___世纪开始瓦解。
②原因:a.经济上:贵族、佛寺和神社广占土地,形成_____。
b.政治上:贵族及庄园领主豢养武士,武士集团的重要性日益增强。
10
庄园
9世纪中叶以后的300余年间,日本政局极其腐败动荡,社会秩序混乱不堪……地方上豪强肆意横行,相互间为掠夺土地而不断火并,公然抗命朝廷的事例时有耳闻。……各地庄园主为了保护财产,统治庄民,扩充势力,竞相武装自己的家庭成员和仆从,从而形成一种基于血缘关系和主从关系的军事集团——武士团,其成员称为武士。武士团的首领大多来自庄园主、郡司土豪和部分因失势而流落地方的中央贵族的后代,他们有责任保护和豢养下级武士,下级武士必须绝对服从、效忠首领。——王斯德主编,沈坚,金志霖著《世界通史·前工业文明与地域性历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
德川家康
3.朝鲜
时间 概 况
7世纪末 _____初步统一了朝鲜半岛,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10世纪初 _____建立高丽王朝,具体统治措施有:
①仿效中国唐朝制度,中央设_________,地方划分为十道;②推行_________;③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④传播中国的儒家经典和辞章之学
14世纪末 _______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为朝鲜
16世纪末 联合中国取得了抗击_____侵略的胜利
新罗
王建
三省六部
土地国有
李成桂
日本
高丽田制,大抵仿唐制;括垦田数,分膏瘠;自文武百官,至府兵、闲人,莫不科授;又随科给樵采地,“田柴科”。
——周一良、吴于廑总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在公元634年到公元750年,阿拉伯人建立起一个西起比利牛斯山脉,东至中国边境的帝国…帝国建立后的经济繁荣又使阿拉伯商人的足迹踏遍了亚、非、欧三洲。商业贸易频繁交往的同时,科学文化的交流也大大加强了。阿拉伯的统治者对异族文化的宽容态度促成了中世纪阿拉伯科学的进步。在地理上,阿拉伯联系了东方和西方;在文化上,阿拉伯在东西方之间承当了科学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印度的科学文化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阿拉伯传入欧洲的;在历史上,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科学的发展也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阿拉伯的文化是在同时吸收了古希腊和古东方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阿拉伯科学形成的过程本身就是东西方文化的一次大融合。 -----张帅《阿拉伯文明的起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阿拉伯文化的特点,并概括阿拉伯人在促进东西文化交流中作出的贡献。
主题探究
1、阿拉伯国家对世界文化传播的贡献
阿拉伯国家对世界文化传播的贡献
阿拉伯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阿拉伯文化的特点:
多元性;开放性;包容性
阿拉伯人不但善于吸收其他文化,而且还在钻研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在数学、天文学、医学、物理学、化学、建筑学、文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保存并传播了古代文化
许多希腊、罗马古典作品通过拜占庭流传到阿拉伯帝国。阿拉伯学者们将许多古代作品译成阿拉伯文。西欧人后来是通过阿拉伯文译本オ又重新认识希腊、罗马文化成就的。
东西方文化沟通的媒介
阿拉伯人足迹遍及亚、欧、非三大洲,成为东西方文化沟通的媒介。他们把古代印度、中国文化成就介绍到西方;又把阿拉伯的科学成就和伊斯兰教传播到东方
融合并发展古代文化
材料1:古代朝鲜文化打上了中国文化影响深刻的烙印,如提倡儒学,实行科举制,派贵族子弟到唐朝留学,培养国王所需要的各种人才;另外,中国的汉字、汉文和儒家思想早就传入朝鲜,新罗统一朝鲜后与唐朝密切交往,注重借鉴中国文化来发展本国文化,如朝鲜的文字、史学等,同时朝鲜人民又推陈出新,在借鉴中国胶泥活字印刷的基础上,发明铜活字印刷,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属活字。——孟广林 《世界中世纪史》
材料2:有关锁国的利弊,历来议论纷纭。但它确实是加强和巩固幕府封建统治的有效政策,长达二百余年的江户时代,能在国内保持和平,幕府政权得以维持,锁国无疑是个有利因素。在经济方面,国内产业得到发展,在文化方面,日本独特文化得到昌盛等等,可以说都是由于锁国的影响。但是另一方面,它缩小了人民刚刚开展的、面向世界的目光,扼杀了不断探索的精神。——坂本太郎《日本史》
1、儒家文明如何影响了朝鲜和日本的发展
10世纪初
14世纪末
高丽王朝
朝鲜建国
7世纪末
新罗统一朝鲜半岛
地方分十道、十二州,各道设立节度使,各州设牧总管军民行政,下设府郡县村等行政单位
12世纪末
镰仓幕府
646年
大化改新
神祗宫
16世纪末
日本入侵朝鲜
儒家文明如何影响了朝鲜和日本的发展?
探寻亚洲多彩文明 体味交流多元共生
印度佛教影响遍及世界;
中国儒学影响各国治国理政;
伊斯兰文明辐射亚洲影响世界;
古丝绸之路跨越了尼罗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跨越古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跨越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信众的汇集地,跨越不同国度和肤色人民的聚居地。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类别 政教合一的西亚 多种宗教的南亚 中央集权的东亚
政治
经济
文化
君主中央集权体制
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较快,对外贸易兴盛
以中国儒学文化为中心,相互影响、相互借鉴
政教合一的专制统治
农业、手工业、商业繁荣,对外贸易发达
农业、手工业、商业繁荣,对外贸易发达
多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对世界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多种宗教文化并存,在相互借鉴中发展
政教合一的君主集权体制,但由于宗教冲突仍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
课堂小结
1.“这是个独特的民族:它是战争狂徒,用战车传播宗教,从此其教徒的足迹遍及四方;它又是文明使者,用嘴巴将东西方文化传承、传播,某种数字因此冠上它的大名。”这个“独特民族”是
A.大和民族 B.中华民族
C.阿拉伯民族 D.日耳曼民族
2.中世纪后期位于东之间的西方某个军事强国,占据了重要的地理位置,控制了亚欧商路。这个国家是( )
A.西罗马帝国 B.法兰克王国
C.拜占庭帝国 D.奥斯曼帝国
C
随堂巩固
D
3.武士是日本以武艺为专业的社会阶层,日本封建社会平安时代中期以后统治阶级的忠实仆从。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是
A.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B.庄园的形成与壮大
C.幕府政治在日本开始
D.西方殖民者入侵日本
4.中古时期的东亚,日本与朝鲜先后立国,两国共同的表现有( )
A. 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体制
B. 实行大化改新,推动社会发展
C. 建立幕府统治
D. 实行锁国体制,保护国家安全
B
A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