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0.2 液体的压强 高频易错题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水平桌面上的烧杯内盛有浓盐水,如果向烧杯内加水(如图),使盐水稀释,密度变小,当液体静止时,液体对烧杯底部的压强将(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变大或变小均有可能
2.如图,台秤上放置一个装有适量水的烧杯(烧杯质量不计),已知水的质量为600g,杯的底面积为100cm2,将一个质量为800g、体积为1000cm3的实心长方体A用细线系着,先将其一半浸入烧杯的水中(烧杯的厚度忽略不计,杯内水没有溢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浸入水的过程中,水对容器底压强变大
B.A的一半浸入水中前后,台秤的示数变化了5N
C.若剪断细线,A物体下表面受到的压强先变大后不变
D.若剪断细线,待液面静止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1600Pa
3.如图所示,两容器中都盛有水,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 )
A.甲大 B.乙大 C.一样大 D.无法确定
4.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轻质薄壁的容器(容器重力不计),其上部横截面积为下部横截面积的3倍,向容器内注入密度为ρ、重为G的某种液体时,上部柱形液体与下部柱形液体高均为h。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液体对容器内壁A处的压强为ρgh
B.液体对容器内壁B处的压强为2ρgh
C.液体对容器下底部的压力等于G
D.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G
5.如图所示,圆柱形容器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其中V甲大于V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等于p乙.若从容器内分别抽出部分液体甲和乙,此时,甲、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甲、乙剩余部分的体积分别为V甲′、V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p甲′小于p乙′,则V甲′一定等于V乙′
B.若p甲′小于p乙′,则V甲′一定小于V乙′
C.若p甲′大于p乙′,则V甲′一定大于V乙′
D.若p甲′大于p乙′,则V甲′一定小于V乙′
6.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里,分别盛有质量相同的水和酒精(ρ水>ρ酒精),A、B是两容器液体中离容器底相同高度的两点,某同学对一些物理量做出了如下的判断:①甲容器中装的是水,乙容器中装的是酒精;②A、B两点的压强相等;③A点压强小于B点压强;④两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7.明代洪武间,当时的浮梁县令向朱元璋进献了一件瓷器“九龙杯”。盛酒时只能浅平,不可过满,否则,杯中之酒便会全部漏掉,一滴不剩,所以又名“公道杯”。其内部结构如图所示,要使水从杯底流出,其液面必须高于(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8.连通器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图所示事例中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
A. 活塞式抽水机 B. 锅炉水位计
C. 茶壶 D. 三峡船闸
9.如图,弹簧测力计上端固定,下端挂一底面积已知的圆柱体(带有纵向刻度,零刻度在底端),盛有适量液体的透明玻璃杯置于升降台上,调节升降台高度从而改变圆柱体底面在液体中的深度。利用该装置探究圆柱体底面处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定量关系,实验中不需要测量(或读出)的是( )
A.液体的密度 B.底面所处深度
C.圆柱体重力 D.测力计的示数
10.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实验中。小华实验时的情形如图所示,四幅图中烧杯内的液面相平。(不考虑实验结论的偶然性)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在同种液体中,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应比较哪两个图( )
A.甲和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丙和丁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1.如图所示汽车落水还是遇雨被淹,乘客都应立刻开门逃生,越迟疑车门越难推开,因为车辆被淹越深, 。紧急情况下,应用逃生锤的 (A/B)端砸向玻璃窗的边角,破窗逃离,逃生锤应选择 大(填物质的物理属性)的材料来制作。
12.如图甲所示,密闭的容器中装有一定量的水,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内水面到容器底的距离为6cm,则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 Pa;若把该容器倒放在该桌面上,如图乙所示,那么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将 ,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3.一个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容器中立放着一个均匀实心圆柱体M,现慢慢向容器中加水,加入的水对容器底的压强p水与所加水的质量m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在整个过程中无水溢出,M的底面始终与容器中的水面平行,当加入的水等于3kg时,圆柱体M刚好漂浮,此时容器中水的深度h= m,圆柱形容器的内底面积S= m2。
14.如图是三峡船闸工作过程的示意图,它是利用 的原理来工作的,当船从下游驶向上游时,阀门A打开,阀门B关闭,水从 流向下游,当它的水面与下游 时,下游闸门打开,船驶入闸室。
15.如图所示为压强计的构造,通常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在实验中,某同学把橡皮膜直接放到水杯底部,这时A处的橡皮管与玻璃管互相脱开,他立即去观察玻璃管中的液体,看到的现象会是怎样的? 。之后他把橡皮管与玻璃管互相连接好,再缓慢提高橡皮膜,在此过程中观察到玻璃管中的液体又有怎样的现象? ,这位同学的操作方法能否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
三.解答题(共5小题)
16.如图是用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的一个重要工具,它叫 ;实验时把金属盒放入水中,通过观察两管中水面的 就可以反映橡皮膜受到水的压强的大小,这种方法在物理中叫 法;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写出一条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
17.质量为2kg、底面积为0.01m2 的容器放在水平地面上,容器内盛有质量为8kg的酒精。求:
(1)液面下0.1m处酒精产生的压强p酒精。
(2)容器对地面的压强P地(ρ酒精=0.8×103 kg/m3)。
18.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研究液体压强时,绘制的甲、乙两种液体的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知,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为ρ甲 ρ乙,其中甲液体的密度为 kg/m3。
19.阅读下文,并回答文后问题。
2016年5月,长沙雨水频发,湘江水位持续上涨。5月26目,天心区防汛指挥部联合大托铺街道、村两级防洪抢险应激分队80余人进行了一场防汛抢险实景模拟演练。这次演练以湘江长沙段黄合村长塘险段发生管涌漫溢为背景。
堤坝、水闸地基土壤级配缺少某些中间粒径的非粘性土壤,在上游水位升高,出逸点渗透坡降大于土壤允许值时,地基土体中较细的土粒被渗流推动带走形成管涌。管涌的抢救办法是反滤为井,即在管涌周围用土袋垒成围井,形成一个蓄水池(即养水盆),当蓄水池中的水位与河水一样高时,在管涌面上分层铺填粗沙、石屑、碎石,下细上粗,每层厚20cm左右,最后压石块或土袋。
(1)湘江水向北流是因为河水受到 的作用;
(2)管涌说明了水对河堤有 的作用;
(3)为什么要等蓄水池中的水位与河中的水位一样高时才开始堵管涌处? 。
20.在“研究液体的压强”实验中得到了如下几组数据,请根据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序号 液体 深度 橡皮膜方向 压强计液面高度差
1 水 5 朝上 4.8
2 水 5 朝下 4.8
3 水 5 朝前 4.8
4 水 10 朝前 9.5
5 水 15 朝前 14.2
6 酒精 15 朝前 11.4
(1)比较1、2、3三组数据得出结论是:在同一 ,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 ;
(2)比较3、4、5三组数据得出结论是:液体的压强随 增加而 ;
(3)比较 两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它的 有关系。
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水平桌面上的烧杯内盛有浓盐水,如果向烧杯内加水(如图),使盐水稀释,密度变小,当液体静止时,液体对烧杯底部的压强将(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变大或变小均有可能
解:向烧杯内加水,烧杯内水的重力变大,在柱形容器中,烧杯底部受到的压力F等于重力G,根据p=,底面积不变,压强变大。
故选:A。
2.如图,台秤上放置一个装有适量水的烧杯(烧杯质量不计),已知水的质量为600g,杯的底面积为100cm2,将一个质量为800g、体积为1000cm3的实心长方体A用细线系着,先将其一半浸入烧杯的水中(烧杯的厚度忽略不计,杯内水没有溢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浸入水的过程中,水对容器底压强变大
B.A的一半浸入水中前后,台秤的示数变化了5N
C.若剪断细线,A物体下表面受到的压强先变大后不变
D.若剪断细线,待液面静止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1600Pa
解:
A.浸入水的过程中,物体A排开水的体积变大,烧杯内水的深度变大,由p=ρgh可知,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大,故A正确;
B.物体A的一半浸入水中时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1000×10﹣6m3=5N,
由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知,物体A对水向下压力增加了5N,则烧杯对台秤的压力也增加了5N,所以台秤的示数变化了5N,故B正确;
C.物体A的重力G=mg=0.8kg×10N/kg=8N>F浮,
且实心长方体A的密度ρ===0.8g/cm3<1.0g/cm3,
则剪断细线后,实心长方体A静止时处于漂浮状态(此时F浮′=G=8N),
所以剪断细线后,长方体排开水的体积变大,受到的浮力变大,当浮力和重力相等时,长方体继续向下运动,受到的浮力继续变大,直至速度为零,然后物体向上运动,如此反复,最终静止;
所以,A物体下表面所处的深度先增大后变小,再变大后变小,最终静止不变,
由p=ρgh可知,A物体下表面受到的压强先变大后变小,往复后最终不变,故C正确;
D.因烧杯为柱形容器,所以若剪断细线,待液面静止后(物体漂浮),水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水和A物体的重力之和,
则水对容器底的压强p====1400Pa,故D错误。
故选:D。
3.如图所示,两容器中都盛有水,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 )
A.甲大 B.乙大 C.一样大 D.无法确定
解:
两个容器中都盛有水,所以密度相同,
从图可知,h甲<h乙,
根据P=ρgh可知,
两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关系为:P甲<P乙。
故选:B。
4.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轻质薄壁的容器(容器重力不计),其上部横截面积为下部横截面积的3倍,向容器内注入密度为ρ、重为G的某种液体时,上部柱形液体与下部柱形液体高均为h。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液体对容器内壁A处的压强为ρgh
B.液体对容器内壁B处的压强为2ρgh
C.液体对容器下底部的压力等于G
D.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G
解:
A、由图可知,容器内壁A处的深度为h,则液体对容器内壁A处的压强p=ρgh,故A正确;
B、由图可知,容器内壁B处的深度为2h,则液体对容器内壁B处的压强p=2ρgh,故B正确;
C、由下图可知,只有容器底部上面的柱形液体压在了容器底部,如图所示:
液体的总重力是G,则容器底部所受的液体压力小于G,故C错误;
D、由于容器的重力不计,所以此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就等于容器内液体的重力G,故D正确;
故选:C。
5.如图所示,圆柱形容器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其中V甲大于V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等于p乙.若从容器内分别抽出部分液体甲和乙,此时,甲、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甲、乙剩余部分的体积分别为V甲′、V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p甲′小于p乙′,则V甲′一定等于V乙′
B.若p甲′小于p乙′,则V甲′一定小于V乙′
C.若p甲′大于p乙′,则V甲′一定大于V乙′
D.若p甲′大于p乙′,则V甲′一定小于V乙′
解:AB、由于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
p甲=ρ甲gh甲=ρ甲g(1)
p乙=ρ乙gh乙=ρ乙g(2)
得:=1,因为V甲>V乙,即>1,所以<1;
抽取液体后,
p'甲=ρ甲gh甲′=ρ甲g(3)
p'乙=ρ乙gh乙′=ρ乙g(4)
得:,
推理:如果p'甲小于p'乙,<1,又因为<1,所以>1或≤1,所以V'甲、V'乙的大小关系无法确定,故AB错误;
CD、如果p'甲大于p'乙,>1,又因为<1,所以>1,所以V'甲>V'乙,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6.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里,分别盛有质量相同的水和酒精(ρ水>ρ酒精),A、B是两容器液体中离容器底相同高度的两点,某同学对一些物理量做出了如下的判断:①甲容器中装的是水,乙容器中装的是酒精;②A、B两点的压强相等;③A点压强小于B点压强;④两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1)由题意可知,水和酒精的质量相等,且两容器完全相同,
因ρ水>ρ酒精,
所以,由ρ=的变形式V=可知,V水<V酒精,
由图可知,甲中液体少为水,乙中液体多为酒精,故①正确;
(2)由图可知,容器为横截面积不变的容器,
由F=pS=ρghS=ρVg=mg可知,两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都等于液体的重力,
两容器的底面积相等,由p=可知,两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故④正确;
因A、B是两容器液体中离容器底相同高度的两点,
所以,由p=ρgh可知,AB两点下方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关系为pA下>pB下,
由p=p上+p下可知,A点压强小于B点压强,故②错误、③正确。
综上可知,①③④正确。
故选:D。
7.明代洪武间,当时的浮梁县令向朱元璋进献了一件瓷器“九龙杯”。盛酒时只能浅平,不可过满,否则,杯中之酒便会全部漏掉,一滴不剩,所以又名“公道杯”。其内部结构如图所示,要使水从杯底流出,其液面必须高于(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解:根据公道杯的简易模型图可知,杯体内部有倒扣的U形吸管,吸管的左端比右端出水口高,左端与杯中水连通,右端穿过杯底与杯外大气相通;
当杯中水位低于B点时,水还没有充满吸管,吸管内的水只能停留在倒U形吸管的左端,水不能从出水口排出;当杯中水位达到B位置时,吸管左端充满了水,并且左端偏高、压强大,此时水从出水口流出,直至杯内的水与吸管左端管口齐平为止。
故选:B。
8.连通器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图所示事例中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
A. 活塞式抽水机 B. 锅炉水位计
C. 茶壶 D. 三峡船闸
解:茶壶、船闸、锅炉水位计都是上端开口,下部连通,即都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制成的,活塞式抽水机是利用大气压来工作的。
故选:A。
9.如图,弹簧测力计上端固定,下端挂一底面积已知的圆柱体(带有纵向刻度,零刻度在底端),盛有适量液体的透明玻璃杯置于升降台上,调节升降台高度从而改变圆柱体底面在液体中的深度。利用该装置探究圆柱体底面处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定量关系,实验中不需要测量(或读出)的是( )
A.液体的密度 B.底面所处深度
C.圆柱体重力 D.测力计的示数
解:
弹簧测力计上端固定,下端挂一底面积已知的圆柱体,先读出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的示数即圆柱体的重力,然后读出圆柱体浸入水中后的示数,两者的差值即为圆柱体受到液体向上的作用力(即浮力),
又知道圆柱体的底面积,根据p=求出圆柱体底面处液体压强;
圆柱体带有纵向刻度且零刻度在底端,通过透明玻璃杯读出圆柱体底面所处的深度,
用同样的方法测出多组数据,然后求出圆柱体底面处液体压强p与深度h的比值,归纳总结得出圆柱体底面处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定量关系,
综上可知,实验中不需要测量(或读出)的是液体的密度。
故选:A。
10.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实验中。小华实验时的情形如图所示,四幅图中烧杯内的液面相平。(不考虑实验结论的偶然性)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在同种液体中,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应比较哪两个图( )
A.甲和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丙和丁
解:想探究液体内部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即需要保持液体的密度不变,保持方向不变,改变液体的深度,所以应该选择甲和乙两次实验装置。
故选:A。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1.如图所示汽车落水还是遇雨被淹,乘客都应立刻开门逃生,越迟疑车门越难推开,因为车辆被淹越深, 液体压强越大 。紧急情况下,应用逃生锤的 B (A/B)端砸向玻璃窗的边角,破窗逃离,逃生锤应选择 硬度 大(填物质的物理属性)的材料来制作。
解:
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所以车辆被淹越深,车门下部受到水的压强越大,门越难推开;
由图知,B处比A处的面积小,所以用B端砸向玻璃窗的边角,在用力相同的情况下,产生的压强越大,玻璃更容易破碎。
逃生锤能更好的砸开玻璃,所以逃生锤的材料的硬度必须大。
故答案为:液体压强越大;B;硬度。
12.如图甲所示,密闭的容器中装有一定量的水,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内水面到容器底的距离为6cm,则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 588 Pa;若把该容器倒放在该桌面上,如图乙所示,那么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将 变大 ,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将 变大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解:(1)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p=ρgh=1.0×103kg/m3×9.8N/kg×6×10﹣2m=588Pa;
(2)把该容器倒放在该桌面上后,容器内水的深度变大,容器与水平桌面的接触面积变小,
由p=ρgh可知,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大;
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所以,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不变,
由p=可知,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变大。
故答案为:588;变大;变大。
13.一个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容器中立放着一个均匀实心圆柱体M,现慢慢向容器中加水,加入的水对容器底的压强p水与所加水的质量m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在整个过程中无水溢出,M的底面始终与容器中的水面平行,当加入的水等于3kg时,圆柱体M刚好漂浮,此时容器中水的深度h= 0.06 m,圆柱形容器的内底面积S= 0.1 m2。
解:(1)由乙图可知,当m水=3kg时,p水=0.6×103Pa,
由p=ρgh可得,此时水的深度:h===0.06m;
(2)由乙图可知,当m水=7kg时,p水=1.0×103Pa,
圆柱体M漂浮之后,加入水的重力会均匀地施加在底部,由△p=得容器的内底面积:
S=====0.1m2。
故答案为:0.06;0.1。
14.如图是三峡船闸工作过程的示意图,它是利用 连通器 的原理来工作的,当船从下游驶向上游时,阀门A打开,阀门B关闭,水从 闸室 流向下游,当它的水面与下游 相平 时,下游闸门打开,船驶入闸室。
解:船闸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制成的,图中,阀门A打开,阀门B关闭,闸室内的水和下游水构成一个连通器,据其特点可知,水面会保持相平,所以水会从闸室流向下游。当它的水面与下游相平时,下游闸门打开,船驶入闸室。
故答案为:连通器;闸室;相平。
15.如图所示为压强计的构造,通常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在实验中,某同学把橡皮膜直接放到水杯底部,这时A处的橡皮管与玻璃管互相脱开,他立即去观察玻璃管中的液体,看到的现象会是怎样的? U形管左右两边的液面相平 。之后他把橡皮管与玻璃管互相连接好,再缓慢提高橡皮膜,在此过程中观察到玻璃管中的液体又有怎样的现象? 看到左边液面比右边液面高,随橡皮膜的升高,高度差增加 ,这位同学的操作方法能否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能够研究 。
解:
(1)把A处的橡皮管与玻璃管互相脱开后,这时U形管相当于一个连通器,所以U形管左右两边的液面相平;
(2)橡皮管和玻璃管未连接时,U形管内的液面是相平的;连接好,并将探头由水杯底部缓慢提升的过程中,探头处受到的压强会逐渐变小,因此液面会呈左高右低,且高度差随探头所处水深的减小而逐渐增大;
(3)橡皮膜放在相同液体的不同深度,U形管左右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反应了液体压强的大小变化,且液体密度一定时,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故答案为:(1)U形管左右两边的液面相平;(2)看到左边液面比右边液面高,随橡皮膜的升高,高度差增加;(3)能够研究。
三.解答题(共5小题)
16.如图是用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的一个重要工具,它叫 U形压强计 ;实验时把金属盒放入水中,通过观察两管中水面的 高度差 就可以反映橡皮膜受到水的压强的大小,这种方法在物理中叫 转换 法;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写出一条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液体内部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
解:由图是用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的一个重要工具,即U形压强计;实验时把金属盒放入水中,通过观察两管中水面的高度差就可以反映橡皮膜受到水的压强的大小,这种方法在物理中叫转换法;
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是:液体内部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不同液体内部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故答案为:U形压强计;高度差;转换;液体内部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不同液体内部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17.质量为2kg、底面积为0.01m2 的容器放在水平地面上,容器内盛有质量为8kg的酒精。求:
(1)液面下0.1m处酒精产生的压强p酒精。
(2)容器对地面的压强P地(ρ酒精=0.8×103 kg/m3)。
解:
(1)液面下0.1m处酒精产生的压强
p酒精=ρ酒精gh=0.8×103kg/m3×10N/kg×0.1m=800Pa;
(2)容器对地面的压力
F=G总=m总g=(m容器+m酒精)g=(2kg+8kg)×10N/kg=100N;
容器对地面的压强p===1×104Pa。
答:(1)液面下0.1m处酒精产生的压强p酒精=800Pa;
(2)容器对地面的压强p地=1×104Pa。
18.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研究液体压强时,绘制的甲、乙两种液体的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知,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为ρ甲 > ρ乙,其中甲液体的密度为 1.5×103 kg/m3。
解:由p﹣h图象可知,
①∵当深度h=4cm相同时,pA>pB,p=ρgh,
∴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ρA>ρB,
②∵当h=4cm时,pA=ρAgh=6×102Pa,
∴。
故答案为:>,1.5×103。
19.阅读下文,并回答文后问题。
2016年5月,长沙雨水频发,湘江水位持续上涨。5月26目,天心区防汛指挥部联合大托铺街道、村两级防洪抢险应激分队80余人进行了一场防汛抢险实景模拟演练。这次演练以湘江长沙段黄合村长塘险段发生管涌漫溢为背景。
堤坝、水闸地基土壤级配缺少某些中间粒径的非粘性土壤,在上游水位升高,出逸点渗透坡降大于土壤允许值时,地基土体中较细的土粒被渗流推动带走形成管涌。管涌的抢救办法是反滤为井,即在管涌周围用土袋垒成围井,形成一个蓄水池(即养水盆),当蓄水池中的水位与河水一样高时,在管涌面上分层铺填粗沙、石屑、碎石,下细上粗,每层厚20cm左右,最后压石块或土袋。
(1)湘江水向北流是因为河水受到 重力 的作用;
(2)管涌说明了水对河堤有 破坏 的作用;
(3)为什么要等蓄水池中的水位与河中的水位一样高时才开始堵管涌处? 连通器原理 。
解:(1)湘江水向北流是因为河水受到重力的作用;
(2)根据“在上游水位升高,出逸点渗透坡降大于土壤允许值时,地基土体中较细的土粒被渗流推动带走形成管涌”可知,管涌说明了水对河堤有破坏的作用;
(3)据题意可知,在上游水位升高,出逸点渗透坡降大于土壤允许值时,据连通器原理,水面相平的过程中,水带动地基土体中较细的土粒被渗流推动带走形成管涌。
故答案为:(1)重力;(2)破坏;(3)连通器原理;
20.在“研究液体的压强”实验中得到了如下几组数据,请根据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序号 液体 深度 橡皮膜方向 压强计液面高度差
1 水 5 朝上 4.8
2 水 5 朝下 4.8
3 水 5 朝前 4.8
4 水 10 朝前 9.5
5 水 15 朝前 14.2
6 酒精 15 朝前 11.4
(1)比较1、2、3三组数据得出结论是:在同一 深度 ,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 相等 ;
(2)比较3、4、5三组数据得出结论是:液体的压强随 深度 增加而 增大 ;
(3)比较 5、6 两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它的 密度 有关系。
解:(1)1、2、3中液体种类、液体的深度均相同,只是橡皮膜的方向不同,而液体产生的压强相同,说明在同一液体的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同;
(2)3、4、5中液体种类、橡皮膜的方向均相同,只是液体的深度不同,而产生的压强也不同,液体深度越大,产生的压强也越大,说明在同一液体中,液体的压强与深度有关,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3)5、6两组中只有液体种类不同,产生的压强也不同,说明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产生的压强越大。
故答案为:(1)深度;相等;(2)深度;增大;(3)5、6;密度。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