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科学第四章综合复习(一)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上)科学第四章综合复习(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2-01-04 17:55: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上)科学第四章综合复习(一)
班级 提高班 姓名
七大类营养素的作用。
糖类:是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蛋白质:是细胞生长和修补的主要原料;占干重的50%
脂肪:贮存能量的物质。
水: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人体2/3
无机盐: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粗纤维: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进肠道蠕动。
维生素:(缺乏症)维生素A夜盲症维生素D儿童佝偻病维生素B1脚气病维生素B2口角炎、唇裂症
维生素C坏血病
龋齿的形成:微生物分解食物中的糖类产生酸性物质
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和消化腺(分泌消化液)。消化道依次包括:口、咽、食管、胃、小肠、大肠 、肛门。消化腺: 消化液 进入场所 唾液腺:分泌唾液,口腔 ; 胃腺:分泌胃液,胃; 肠腺:分泌肠液,小肠;胰腺:分泌胰液,小肠。肝脏:分泌胆汁,小肠
三大类物质最终消化产物。
淀粉(糖类)→葡萄糖 [口腔] 蛋白质→氨基酸 [胃] 脂肪 →甘油 + 脂肪酸 [小肠]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酶:生物体所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
特点:专一性、高效性、多样性
影响因素有:pH、温度(37℃)
二、体内物质的运输
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血细胞:
红细胞:无细胞核、两面凹的圆盘形,最多,运输氧气和部分CO2
白细胞:有细胞核,最大,抗传染功能,“人体卫士”
血小板:无细胞核促进止血加速凝血,最小
血红蛋白的特点;在氧浓度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
贫血:红细胞或血红蛋白含量偏少 炎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增多
红骨髓担负血细胞的再生任务。
心脏的结构及血液循环的途径。
(区分血管、和心脏的结构)
血液循环:
体循环:
肺循环:
瓣膜的作用:保证血液朝一个方向流动。心房→心室→动脉
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成年人安静时心率为75次/分。
血压正常范围: 12~18.7千帕;舒张压 8~12千帕。
高血压;舒张压经常超过12千帕;收缩压持续高于18.7千帕
低血压:收缩压经常低于12千帕。
3.主要排泄途径.
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肾脏——产生尿液; 尿液的形成:
肾小球的 →形成原尿 血浆和原尿的区别:
肾小管的 →形成尿液 原尿与尿液的区别:
基础题:
一、选择题
1.产生尿液的器官是( d )
A 膀胱 B 尿道 C 输尿管 D 肾脏
2.下列血管的血液中,含废物尿素最少的是( d )
A 肺静脉 B 上腔静脉 C 肾动脉 D 肾静脉
3.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尿的排出是间断的,其原因是( c )
A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B 肾单位的过滤作用 C 膀胱的贮尿作用 D 输尿管输送得太慢
4.人体排出水分的途径正确的是( d )
A 通过呼吸系统排出 B 通过皮肤排出 C 通过泌尿系统排出 D 以上都对
5.在人体内不能贮存,也不能全部由其他营养物质转化而来的是( a )
A 蛋白质 B 糖类 C 脂肪 D 全部都是
6.血液经下列器官流出后,代谢废物减少的一组器官是( c )
A 肾、肝 B 肝、肠 C 肾、肺 D 胰、肝
7.关于新陈代谢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 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也就结束
B 新陈代谢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C 新陈代谢是先合成身体的组成部分,然后再分解身体的部分物质
D 每一个活着的人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新陈代谢
8.对人体内的水和盐的浓度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的器官是( b )
A 心脏 B 肾脏 C 肺 D 胃
9、早餐吃了油饼,经消化后可形成的物质是( a )
A、葡萄糖 B、甘油 C、脂肪酸 D、氨基酸
10、.人体的血液之所以是红色的,是因为下列哪种血细胞中含有哪种物质所致( d )
A、白细胞,纤维蛋白质 B、红细胞,纤维蛋白质
C、血小板,血红蛋白 D、红细胞,血红蛋白
11.某人手指不慎划破出血,血液中与止血和避免发炎有关的是( b )
A、血小板、血浆 B、血小板、白细胞 C、红细胞、血浆 D、白细胞、血浆
12、与心脏的右心房连通的血管是( c )
A、主动脉 B、肺动脉 C、上、下腔静脉 D、肺静脉
13、能够使血液在血液循环系统中的按一定方向流动的结构是( d )
A、房室瓣 B、动脉瓣 C、静脉瓣 D、房室瓣、动脉瓣和静脉瓣
14、心脏瓣膜只能朝一个方向开放,保证了血液的流动方向是( d )
A、由心室—心房—动脉 B、由心室—心房—静脉
C、由心房—心室—静脉 D、由心房—心室—动脉
15.如果把一个人的右臂动脉断裂,这时你正在旁边,你怎样紧急抢救( d )
A、包扎近手端的已断静脉 B、包扎近心端的已断静脉
C、包扎近手端的已断动脉 D、包扎近心端的已断动脉
16.测定某人当天的食物主要是蛋、鱼、肉的方法是( d )
A、测定尿液中的含糖量        B、测定尿液中的尿素含量
C、测定血糖浓度           D、测定血红蛋白含量
17.下表是某种哺乳动物体几种组织中血液内氧合血红蛋白的情况,其中代谢最旺盛的是( b )
组织名称 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率(%)
肺泡 96
组织甲 60
组织乙 50
组织丙 25
A、肺泡 B、组织甲 C、组织乙 D、组织丙
18.氧气进入人体最终要到达( )。
A.肺 B.血液 C.细胞 D.心脏
19.在病人上臂抽血、注射生理盐水,
选用的血管依次是 和 ( a)
A、静脉和静脉 B、动脉和动脉
C、静脉和动脉 D、动脉和毛细血管
20.登山运动员徒手攀登海拔较高的山峰,他在向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峰继续攀登时,尽管经过充足的休息,但越是往上走,越感到吃力。其中主要原因是( c )
A、呼吸越来越急促 B、 血液中CO2增多
C、组织细胞内O2含量降低 D、山地更加陡峭
21.制作泡菜时,泡菜毯坛子要密封,起原因是防止( d )
A、产生的乳酸跑掉 B、水分过度蒸发 C、坛内蔬菜萎蔫 D、氧气进入坛内发酵作用被抑制
2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排泄:( a )
A、粪便排出 B、尿液排出 C、汗液排出 D、呼出二氧化碳
23、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有15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液只有1.5升左右,主要原因是:( c )
A、消化作用 B、吸收作用 C、重吸收作用 D、滤过作用
24、人体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 ( d )
A、消化道内 B、呼吸道内 C、循环系统内 D、组织细胞内
25脉血是指:( b )
A、颜色鲜红,含养料丰富的血 B、颜色鲜红,含氧丰富的血
C、颜色暗红,含二氧化碳丰富的血 D、颜色暗红,含养料丰富的血
26细胞的功能是:( c )
A、运输氧气 B、运输氧料 C、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 D、运输养料和部分废物
27面对人体“动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A、流动脉血的血管 B、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C、将静脉血送入肺的血管 D、与心室直接相连的血管
28受轻伤流血时,能自动止血,这是血液中哪种成分的作用:( b )
A、血浆 B、血小板 C、白细胞 D、淋巴细胞
29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是: d( )
A 、唾液腺 B、胰腺 C、胃腺 D、肝脏
30血液流入小肠壁前与流出小肠壁后相比,所含成分的特点是 ( b )
A、氧增加了,养料增加了 B、氧减少了,养料增加了
C、氧增加了,养料减少了 D、氧减少了,养料减少了
31.中哪项不是物理性消化: ( d )
A、牙齿咀嚼 B、舌的搅拌 C、胃肠蠕动 D、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
32体内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 c )
A.口腔 B.胃 C.小肠 D.大肠
33.(011衢州卷)17.人体的每个肾脏是由约100万个肾单位组成的,如图为一个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以下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d)
A.流入的动脉血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B.流出的静脉血中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均较少
C.流入的动脉血和流出的静脉血中含氧量均较少
D.图中所示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34.肌肉注射青霉素后,若做跟踪检查,则最先应从心脏的哪个腔发现这种药物( c )
A.左心房 B.左心室 C.右心房 D.右心室
35.心脏四个腔中,侧壁最厚的是 ( c )
A.左心房 B.右心房 C.左心室 D.右心室
36.下列生理过程不属于排泄的是 ( d )
A.人体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 B.人体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尿液
C.人体通过汗腺分泌汗液 D.人体排出大便
37.一次手术中,外科医生从某人的消化道中取出流汁内容物,内含蛋白质,多肽、淀粉、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这些内容物可能从哪里取出 ( b )
A.口腔 B. 胃 C.小肠 D.大肠
38.在盛有一定量植物油的试管内,加入一组配制的消化液,充分震荡后置于37℃温水中,约1小时后,试管内植物油不见了,则这组配制的消化液可能是 ( b )
A.胰液 B.肠液、胆汁和胰液 C.唾液、胃液 D.胰液、肠液
39、有些药物常被封装在淀粉制成的胶囊中服用,以避免对胃产生刺激。从淀粉在消化道内的消化特点来看,其原因是( b )
A、胃能消化淀粉,使药物漫漫渗出 B、胃不能消化淀粉,胶囊可经胃进入小肠
C、胆汁不能消化淀粉 D、淀粉在口腔内初步消化,便于吞咽
40、人体吸收的氧的最终去向是( c )
A、用来构成组织 B、用来与血红蛋白结合 C、用来分解有机物 D、用来交换二氧化碳
41、吃馒头时,会觉得越嚼越甜,是因为( b )
A、淀粉本身有甜味 B、淀粉在口腔中被分解成了麦芽糖
C、唾液变成了葡萄糖 D、唾液变成了麦芽糖
42、在组织里发生气体交换后,血液的变化是( a )
A、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B、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C、动脉血没有发生变化 D、静脉血没有发生变化
43、血液流经肾脏后,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b )
A、养料增加 B、尿素减少 C、氧气增加 D、尿素增加
44.在静脉血变成动脉血的过程中,氧合血红蛋白的形成部位是( d )
A、组织周围的毛细血管 B、组织内 C、肺泡内 D、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
45.人体细胞要获得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必须经过如下①②③等过程来完成
外界空气 肺泡 血液 组织细胞
① ② ③
在这些过程中,发生气体交换的有( d )
A、①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46.组织细胞中的 CO2能进人组织液,其原因是( a )
A、细胞中的CO2含量比组织液高 B、组织液中的氧要进人组织细胞
C、细胞中的CO2含量比组织液低 D、CO2会与组织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47.近年来,老百姓颇为关心科学减肥的问题。从新陈代谢的角度看,身体长胖的原因是( a )
A、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 B、同化作用小于异化作用
C、能量贮存小于能量释放 D、物质分解大于物质合成
48.某人饥饿时吃了油饼,此油饼经人体消化、吸收、氧化分解后,其主要的终产物是CO2 、 H2O ,它们可经下列哪组器官或组织排出体外( b )
A 毛细血管、肾 B 肺、皮肤、肾
C鼻、血液、皮肤 D皮脂腺、肝脏、肾
49. 如图为人体血液循环时,血液中某物质的含量变化情况。若横 轴中的l段代表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III段代表组织处的毛细血管,则此物质最可能是( d )
A、尿素 B、葡萄糖 C、氧气 D、二氧化碳
50、人体内的葡萄糖主要来自( a)
A、食物中的淀粉 B、食物中的纤维素 C、肝糖元的分解 C、蛋白质的转化
51. 一所医院对志愿者进行了如下研究18名志愿者服用了等量的一种镇静剂,经过3小时测得志愿者血液及尿液中镇静剂的含量,数据见图。某人分析数据后得出下列结论,你认为错误的是( a )
A 大多数人血液中镇静剂的含量比尿液中的低
B 不同个体血液中存留的镇静剂含量不同
C大多数人血液中的镇静剂含量高,其尿液中的镇静剂含量也高
D血液中的镇静剂含量在每毫升5.0×10-8克~1.5×10-7克之间 的人占多数
52.若将下列四支试管放置在37℃的恒温箱中,一周后,其内生长微生物最多的是( c )
53、每天喝适量的开水的意义是( d )
A、摄取较多营养 B、清洁肾脏 C、清洁膀胱   D、使体内废物及时随尿排出
54、关于生物新陈代谢的叙说正确的是( b  )
A、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草食动物以绿色植物为食,将其化学能全部转变为自身的化学能贮存
B、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都是直接或间接取自太阳辐射能
C、呼吸作用释放的化学能全部用于生物生理活动所需
D、新陈代谢过程不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55、在显微镜下观察活金鱼尾部的毛细血管时,最好的方法去寻找(d )
A、血液流向头部的血管 B、血液流向尾部的血管
C、有搏动的微小的血管 D、红细胞成单行通过,血液缓慢的血管
56、新陈代谢过程的代谢终产物有( c )
A、水、无机盐、尿素 B、粪便、水、无机盐、尿素
C、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 D、葡萄糖、尿素、水、无机盐
57、甲血管与心室相连,流动着静脉血,乙血管与心房相连,流着动着动脉血,则这两条血管的名称依次是( c )
A、主动脉和肺静脉 B、肺动脉和上腔静脉 C、肺动脉和肺静脉 D、主动脉和下腔静脉
58、如果某人验尿发现其中有红细胞、蛋白质等,估计病变的部位可能是(c )
A、肾小体 B、肾小囊 C、肾小球 D、肾小管
59、小肠是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与此生理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中,不正确的是(a )
A、与胃相连接 B、小肠绒毛增大消化、吸收面积
C、有多种消化液 D、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部分
二、分析、筒答题
60、目前一种新型加酶洗衣粉,加的酶一般是蛋白质分解酶,能将衣服上发黄的汗迹、奶渍、血迹等污垢中的蛋白质被 。使用时忌水温过高而不能去污,因为___________ 。
61、小颖对酶的活性是否受PH值的影响进行了探究,请你根据他的探究回答问题:
⑴假设PH值可能会影响酶的催化作用:唾液淀粉酶在中性环境中具有较高的催化效率,过酸或过碱的环境都会影响酶的催化效率。
序号 项目 试 管
1 2 3
1 流入新鲜的淀粉酶溶液 1毫升 1毫升 1毫升
2 注入蒸馏水 1毫升 --- ---
3 注入氢氧化钠溶液 —— 1毫升 ——
4 注入盐酸 —— —— 1毫升
5 注入可溶性淀粉溶液 2毫升 2毫升 2毫升
⑵制订实验计划:
①取3支洁净的试管,编上号,并且分别按下表中序号1至5号的要求操作。
②振荡这3支试管,使试管内的混合均匀,然后,将3支试管的下半部浸入37℃的温水中,保温10分钟。
③取出试管,冷却,向3支试管滴加 2滴碘液,观察3支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④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
⑶讨论:
①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选择37℃恒温?
②该实验能不能按照表格中序号1、5、2、3、4的步骤操作?为什么?

③根据实验结果,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
其中2、3号试管与哪制试管进行对照? 。
62 、右图中的曲线表示食物通过消化道时,糖类、蛋白质和脂肪被消化过程中数量的变化,请
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l)甲表示(  )的消化曲线,因为其到了(   )才开始被消化。
(2)丙表示(  )消化曲线,因为其在(   )就开始被消化。
(3)这三种营养物质在(  )中都可以被消化,而在(  )中则都不能被消化。
101.认识化验报告
下面是王先生和王女士的验血报告。通过你仔细的阅读与比较,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样本A 样本B 正常(参考值)
姓名:王先生 年龄:53 姓名:王女士 年龄:45
葡萄糖(g/dm3) 105 85 85
红细胞(/L) 5.1×1012 4.0×1012 (4.6-6.5)×1012
白细胞(/L) 6.5×109 5.5×109 (4.0-11.0)×109
血小板(/L) 300×109 200×109 (150-400)×109
血红蛋白(g/dm3) 16 15 13.0-18.0
结论:病人王先生患有 病;病人王女士患有 。
(1)、医生对王女士说她的血糖水平正常,但王先生却患有糖尿病。验血报告的哪部分指出了这点?
(2)、医生告诉王女士她患有贫血,报告的哪部分指出了这点? 。
(3)、验血报告的哪部分指出王女士没有受到细菌感染? 。
(4)、验血报告的哪部分指出王女士的凝血功能是正常的? 。
63、下面是某医院提供的几个样本的原尿和尿液的化验数据,请分析并回答有关问题:
(注:表中“-”表示很少或无,“+”表示较多,“++”表示很多)
葡萄糖 蛋白质 无机盐 尿素 尿酸 红细胞 白细胞
样本A 1.6 2.0 0.0 - -
样本B 0.1 0.75 0.03 0.002 - -
样本C ++ 1.6 1.5 0.02 ++ ++
(1)原尿是样本 ,因为其中含有 。
(2)正常的尿液是样本 ,因为其中只含有 。
(3)肾小球发炎形成的不正常尿液是样本 ,因为其中含有 。
64、维生素C俗称抗坏血酸,常用于防治坏血病造成的血管破裂出血。为了解维生素C的化学性质,我们将6片维生素c压碎,溶于lO毫升水,然后过滤,取几毫升滤液,做了下列几个实验:
(1)将滤液滴到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呈红色;再用pH试纸测得维生素C溶液的pH在l至2之间。说明维生素C具有____性; 
(2)在CuSO4溶液中加入滤液并加热煮沸,发现有红色的铜析出。从氧化还原的角度说明维生素C具有_____性;
(3)把滤液加热煮沸5秒至lO秒,再重复做上述2个实验,发现维生素C性质与未加热时的性质一样,即在100℃以下不会发生分解。这说明维生素C的性质比较______。
104、下表是某成年男子血液和尿液化验的结果,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
化验项目 化验结果
血液 ①血红蛋自 11克/lOOml
②白细胞 16000个/毫升
③血糖 O.2%
尿液 ⑤葡萄糖 有
⑥白细胞 有
⑦蛋自质 有
⑧尿素 有
(1)依据化验项目第 项判断此人有炎症,
发炎的部位可能是 。
判断的依据是 。
(2)下列哪些食物,患者食用最为理想 。
A、面粉 B、黄豆粉
C、马铃薯 D、胡萝卜 
中考连接:
1.(09浙宁)29.如图表示血液流经人体某器官时所含某种物质浓度的变化曲线。
(1)若X为肺,则Y为 (填“氧气”或“二氧化碳”);
(2)若X为肾脏,则Y为 (填“尿素”或“葡萄糖”)
2.(2009浙教衢)31.在探究“温度影响酶催化作用"的活动中,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步骤1:取三支编号为 a、b、c的洁净试管并分别注入1%的淀粉溶液2毫升;
步骤2:在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毫升新鲜的唾液,并摇匀;
步骤3:将三支试管分别放人盛有沸水、恒为37℃的水和冰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
步骤4:在3支试管中各滴加1滴碘液,并摇匀;
步骤5:观察并记录这三支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
(1)在步骤4中,如果试管中滴入碘液后,溶液变成蓝色,说明该溶液中存在 ▲ ;
(2)该同学按上述方案进行实验,发现在三支试管中滴人碘液后,溶液都没有变成蓝色'针对这个问题,应对此实验方案作出的改进是 ▲ ;
(3)为了进一步探究唾液淀粉酶在25℃和37℃时的催化能力,按正确的方法实验,则可通过观察并比较实验中的 ▲ ,判断唾液淀粉酶在这两种温度时的催化能力强弱。【 淀粉   将步骤2和步骤3对调    观察蓝色褪去需要的时间(或相同时间后观察蓝色深浅程度) 】
3.(2010.浙江温州)30.检测发现许多蔬菜中含有亚硝酸盐,当亚硝酸盐达到一定量时,会对人体产生危害。生活中,蔬菜有室温贮存和低温贮存两种方式。蔬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在贮存过程中是如何变化的?某兴趣小组同学提出了两种假设:
假设一:蔬菜存放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一直升高。
假设二:蔬菜存放相同时间,冰箱贮存比室温贮存产生的亚硝酸盐要少。
他们选用新鲜的黄瓜、番茄、青椒三种蔬菜分别采用室温贮存、冰箱贮存进行研究。通过实验,获得数据整理如下表:
(1)有同学分析表中数据,认为实验结果不支持假设一,他的依据是: ▲ 。
(2)实验结果支持假设二。查阅资料得知,蔬菜中的硝酸盐通过代谢作用可转化为亚硝酸
盐。请你利用新陈代谢的相关知识,对“蔬菜存放相同时间,冰箱贮存比室温贮存产生
的亚硝酸盐要少”这一现象作出一种解释: ▲ 。
(3)结合本实验结果,对于新鲜的黄瓜、番茄、青椒,就亚硝酸盐含量而言,你认为何时食用比较合适? ▲ 。
30.(1)六组数据有五组数据跟他的假设不一致 (2) 低温时,新陈代谢比较较慢
(3)在低温保存的同时在第4天食用比较合适
尿液



动脉血
静脉血
第17题图
O2
CO2
O2
CO2
O2
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