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一分 教学设计表
课题:分一分 课 时 量:1课时
教材分析: “分类”是把若干个研究对象按某种确定的标准分成两部分或几部分。按照这一标准,凡是分在同一部分的物体,都具有某个相同点;凡是分在不同部分的物体,都具有相异点。分类和比较是相随相伴的,分类离不开比较,分类能促进比较。所以,教科书在“比一比”之后及时编排“分一分”。
本单元把学生熟悉的物体作为分类的对象,如树叶、动物、交通工具、茶杯、文具等。大多数学生都知道这些物品的名称、特点和用途,具有把这些物品分类的条件。通过分一分,初步体验简单的分类活动,学习分类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学情分析: “分一分”是一年级课程,孩子刚进入小学且识字不多,孩子年龄较小,结合爱动手活动的特点,本次教学多以活动探究开展为主。先让探究一些常见物品的分类,联系生活感知分类的方法,再动手操作,在动手中体会分类标准的意义。最后可以体会分类好处,学以致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现象体会分类的含义,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使学生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分类现象与事实,初步养成通过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给物品分类
教学难点: 体会给物品分类要按一定的标准,但标准并不是唯一的,有时分的标准不同,分的结果也不相同。
教具准备: 课件、树叶模型
教学环节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谈话引入
课题揭示
新知探究1
(货物的摆放)
巩固练习1(交互游戏)
新知探究2
(动手操作,树叶的分类)
巩固练习2
(小组活动)
课堂小结
知识拓展(分类的好处)
课下活动
教师:同学们,之前我们学习了数一数和比一比,同学们增长了很多本领。今天啊,李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探索新的知识,好不好?
教师出示两张超市货架对比图,左边杂乱,右边整齐:1、看到两幅图有什么感受?右边超市阿姨为什么这摆这么整齐?
2、你们想知道超市售货阿姨的秘诀吗?我们走入今天的内容,板书课题(分一分)
教师出示课本例题两个货架,提问:1、两个货架有什么不同?
货架上的商品是怎么摆放的。(带着学生一层一层来看)
现在你知道售货阿姨的秘诀了吗。
这样放有什么好处
1.教师:有一群小动物知道同学们的本领,想找大家帮忙。原来他们找不到家了你们愿意帮帮它们吗?
出示交互游戏设计,新带孩子认识动物和两个房子:左边是住在水里,右边是住在陆地上。
2.趁热打铁,出示类似分类活动:蔬菜和水果的分类。
教师:学校的科学小分队收集了一些树叶,想考考我们小朋友,这些树叶真美呀!你会把它们分到三个筐里吗?
教师请学生说出不同的分类分法是按照什么标准来分的。(颜色、现状、红绿灯)分别说说有什么好处。
教师:都是分树叶,为什么结果不一样呢?
老师这里有一些水杯,你可以运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将他们分一分吗?同桌相互讨论,待会请派代表反馈。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教师展示生活中的分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类方便生活,美化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等。观看图图玩具分类视频,布置课下任务。
分类整理玩具和房间 学生:好
学生:左边好乱,右边整齐,看着舒服。
想买东西,很容易就能找到。
学生跟着老师思路回答:1、两个货架一个是玩具,一个是书。
分别回答每一层摆放的东西,发现每一次东西都是一样的。
秘诀就是把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方便买东西的人选择。
(总结:像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做分类)
请学生上讲台,动手分一分,连一连。
学生利用准备好的学具:树叶模型和筐来动手分一分。
(教师巡视,拍照展示不同分法)
学生自由回答,其他同学评判。
学生:分的标准不一样(请学生多说,教师总结:分类要按照一定的标准,标准不一样结果也就很容易不一样)
水杯分类标准:按颜色、按形状。
知道了分一分就是分类,
分类就是把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
分类要按照标准来分,不同的标准分类的结果就很容易不同。
请学生回去应用今天所学整理自己的玩具和房间,下节课分享 肯定学生之前所学,增强数学学习信心,激发新知识学习兴趣。
情景设置,引入课题和教学内容
探索例题,观察得出名词分类。学生在探寻超市货物摆放规律中主动得出:分类摆放。
初步体会分类的好处。
趣味游戏,活动课堂氛围,学生巩固新知。
分树叶动手活动,学生在不同分类结果中对比发现:分类标准不同结果就很容易不同。
学生小结,进一步深化知识
了解分类的意义,体会分类的美好
应用所学,学以致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