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大小和轻重
教材分析 :
“比较大小和轻重”这节课课是一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学习内容“比较高矮、长短”的之后的一节课。内容选取学生身边的、常见的、较感兴趣的事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生活经验。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对物体的大小、轻重初步感知。并通过让孩子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最后称一称等方法,学会如何去判断物体的大小和轻重。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都是刚刚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孩子,他们天真活泼、爱说爱动,愿意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乐于动脑。他们在幼儿园的时候接触过物体的大小、轻重的比较,但仅仅是初步的感知,对比较方法了解还不是很深。另外,刚入学的孩子上课的良好习惯尚未形成,自控能力较差,需要有趣味性的学习方式。因此,采取一些身边常见的物体通过动手操作等有趣的学习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和自己的体验,认识物体的大小,感受物体的轻重,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亲自体验,感受物体的大小和轻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比一比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生活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能根据生活经验比较物体的大小、轻重。
教学难点:
建立比较意识,学会比较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饮料、面包、石头、皮球
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比较高矮、长短,在上课前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上节课学过的知识。
(1)比高矮
师:图上有什么?他们两个谁高谁矮?说一说你是怎么比较的?
课件出示:
师:比较高矮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两个比较的物体放在同一个水平面上,这样比出来的结果才是正确的)
(2)能看出来哪个长?哪个短吗?
师:你们是怎样进行比较的?
师:物体的长短,可以用一端对齐的方法比较。一段对齐,另外一段哪个长,哪一个物体就长。
课件出示:
师:我们比较了物体的高矮与长短,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自由说一说
引导学生得出:一个物体不能说它是高,还是矮(是长或是短)。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来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不仅考查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强调了比较的方法与规律,为后面学习新知奠定基础。
2.导入新课
师:物体不仅有长短、高矮之分,还有大小、轻重之别,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比较物体的大小、轻重?(板书课题:比较大小、轻重,齐读课题。)
讲授新课:
1.比较大小
课件出示情境图(饼干盒子、魔方)
师:哪个大?哪个小?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反馈。
师:能说说你的想法好吗?学生自由说一说。
设计意图:进一步建立大小的概念,体验大小的实际意义,初步渗透空间观念。引导学生得出:饼干盒所占的空间大,魔方所占的空间小,所以饼干盒大,魔方小;
公共汽车所占的空间大,小汽车所占的空间小,所以公共汽车大,小汽车小;
师小结:通过比较,我们知道了大小其实是指物体所占空间的多少,大的物体所占的空间多,小的物体所占的空间少。物体的大小是相对而言的,也就是最少也得有两个物体作比较,一个物体是没有大小而言的,所以可以用眼睛直接观察。
2.比较轻重
物体的大小我们刚才了解了,可以通过眼睛去观察比较,那么物体的轻重能不能用眼睛观察出来呢?接下来我们接着学习如何去比较物体的轻重。
课件出示情境图
(1)师拿出一个苹果和一个桔子,提问:哪个重?哪个轻?
学生独自比一比,然后反馈:西瓜重,苹果轻。
(2)师拿出一听饮料和一个面包。
师:能猜一猜哪个重?哪个轻?
学生自由猜一猜:饮料重,面包轻。
师:是这样吗?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到底谁轻谁重?(分发实物饮料和面包让学生自己感受)
学生:可以用手掂一掂。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亲自掂一掂,进一步感受物体的轻与重,建立轻重的概念,体验轻重的实际意义。
师:饮料和面包比较,面包很松软,看起来大但很轻,饮料是液体,装在易拉罐里,用手掂一掂,就知道面包轻而饮料重。
(3)拿出大小不同的两个圆形物体
师:它们俩哪个重?哪个轻?
学生自由猜测。
师:用我们的小手去掂一掂好吗?
学生独自掂一掂,然后反馈:石头重,大皮球轻。
师:所以说你的想法,为什么大的东西反而轻,校的东西反而重呢?
师小结:对,皮球虽然大,但里面是空的,一般比较轻,用手一拿,就知道铁球重,皮球轻。请记住:物体间的轻重与物体的大小没有关系,大的物体不一定重,小的物体不一定轻。
师:那么遇到像大象、犀牛这样的很大的物体或者重量很接近我们难以用手掂一掂比较的时候我们如何去比较呢?(学生说一说)
师小结:通过比较,我们知道了:轻重是指物体的质量,重的物体向下压的力量大,轻的物体向下压的力量小,所以可以用手掂一掂来比较。当难以区分物体的轻重时,可以借助工具(天平、秤、跷跷板等)测量。
注意:比较物体的大小、轻重,和上节课我们所学的比较物体的高矮、长短一样有一个相同点,那就是都是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一个物体是不存在大小、轻重的。
设计意图:进一步体验大小、轻重的实际意义,是学生认识到大的物体不一定重。
课堂练习:
1.哪个大?哪个小?
2.谁轻?谁重?
3.谁轻谁重?谁小谁大?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5.哪个重?
师: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独自说一说,然后同桌交流,并展示汇报。
学生:根据生活经脸可知,弹簧下面挂的物体越重,弹簧伸直的越长。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已经学习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敏性。
课堂小结:
学生自由说一说有什么收获?
师:比较大小用眼睛,比较轻重掂一掂。
设计意图:课后总结是帮助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帮助他们在脑海里建立知识的网络。
板书
比较比较大小、轻重
比大小→眼睛
比轻重→手(或工具)
板书设计意图:简洁有效的板书,可以帮助学生组建本节课的知识系统,让学生明确学习知识的重点与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