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检测卷——安徽省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检测卷——安徽省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07 09:43: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册·语文(RJ)
第三单元检测卷
(150分 150分钟)
题 号



总 分
得 分




  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1)   ,不可不学!(《孙权劝学》)?
(2)深林人不知,  。(王维《竹里馆》)?
(3)谁家玉笛暗飞声,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4)  ,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5)“扑朔迷离”这一成语出自《木兰诗》中的“   ,   ”。?
(6)“歌以咏志,诗以传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  ,   ”表现了浓郁深沉的思亲之情;岑参《逢入京使》中的“  ,   ”抒发了诗人远赴边塞时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
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12分)
  刘家的事办得很热闹。刘四爷很满意有这么多人来给他磕头祝寿。更足以自傲的是许多老朋友也赶着来贺喜。由这些老友,他看出自己这场事情    办得热闹,    “改良”。那些老友的穿戴已经落伍,而四爷的皮袍马褂都是新做的。以职业说,有好几位朋友在当年都比他阔,可是现在——经过这二三十年来的变迁——已越混越低,有的已很难吃上饱饭……可是,在这个热闹的局面中,他也感觉到一点儿凄凉难过。?
(1)以上文段选自《   》,作者是   。(2分)?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虽然 但是 B.不但 而且
C.因为 所以 D.除非 才
(3)加点字“阔”在句子中的意思是:  。(2分)?
(4)请结合原著回答:①在刘家办事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件事。②在这么热闹的场景中,刘四爷为什么会感到凄凉难过?(5分)


3.学校开展以“生活中的美”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13分)
(1)【发现美德】上学途中,小明将学生卡落在了公交车上,邻座的王大爷发现后冒着大雨将学生卡送到学校。专栏的记者得知消息后,特别感动于王大爷的做法,打算采访他,请你设计一个问题。(2分)


(2)【讨论美德】下面是两位同学关于“美德”的对话,请你将对话补充完整。(4分)
甲: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有哲人说:“容貌美莫过如形体美,形体美莫过如心灵美。”你能举一个事例印证这一观点吗?
乙:①  ?
甲:你讲的这个美德故事真让人感动。但有同学认为,作为学生的我们,首要任务是学习,美德应放在第二位,对此,你怎么看?
乙:② 
(3)【弘扬美德】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七年级(2)班组织同学们观看了中央电视台《寻找中国最美孝心少年》节目,下面是小明同学写的观后感中的部分内容,请你帮助修改。(4分)
【甲】“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是永远都报答不尽的,但如何尽孝,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深思熟虑。【乙】孝敬父母应从点滴小事做起,树立新时期孝心好少年,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尊老敬老爱老的社会风气得以弘扬。《寻找中国最美孝心少年》这一节目带来的不仅是几个精彩的片段,更是灵魂的洗涤。
①【甲】处画线句子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提出修改意见:   。(2分)?
②【乙】处画线句子成分残缺,请提出修改意见:  。(2分)?
(4)【感悟美德】活动中大家纷纷说出自己关于美德的感悟,小明准备分享下面一则名言,请你选出能诠释这则名言表现出来的美德的一项( )(3分)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孟子》
A.知恩图报   B.孝亲敬老   C.助人为乐   D.言传身教
二、阅读(55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23分)
半个奇遇
池 莉
①谁都有状态差的时候。状态极差时的那种郁闷、厌倦与绝望的感觉,真的很要命,难以言喻且神仙也救不了。医生与作家都是琢磨人的职业,我就有这两个职业人的习惯,所以成了一个喜欢琢磨人的人:当状态极差的时候,人是靠什么得救的?
②这一天我状态极差,双腿沉重,脑袋昏沉,走进北京西客站一看,离即将搭乘的列车发车时间还有两个多小时。生怕路上塞车,提前了很多出门,不料路上没塞,塞在了候车室。候车室人很多,加上大堆行李和随意伸出的腿,基本水泄不通。此番来京工作不顺,几晚失眠,竟愤而想去爬长城,觉得自己18岁时的心愿在几十年里赴京百趟都未落实,实乃人生一大失败。不料所乘的士,半路追尾,我再次失败。就这样,我身带多处擦伤和瘀斑,眼睛红肿酸涩,鼓起最后勇气,环顾候车室,想与他人对上眼神打个商量,看能不能挤出半个臀位,结果又是失败。满目的人,少数人发呆打盹,多数人埋头刷屏,间或抬起一张面孔,也是一脸麻木。人与人之间,没温度、没态度,人人都烦别人,人人都嫌人太多。讽刺的是,我正是其中一员。想到难熬的两个多小时,我的情绪一落千丈。我拿什么拯救你?我问自己,一遍又一遍。
③终于开闸放行,我被裹挟在争先恐后的人群之中,被推搡着进了车厢,扑面又是高声喧哗、呼朋唤友、叫嚷打牌声……天哪,这一瞬间,静息或睡觉的希望,又顿时破灭。我倍受打击,眼皮都没有力气抬起,完全不看人了,只顾低头对号入座。我在第一排,双人座的靠窗位置。我的邻座是一位中年男士,已入座,正在闭目养神。火车还没开动,这么快就进入状态?我略感惊异,仿佛他偷了我的构思。惊异之下,忽然发现:我似乎时来运转了。谢天谢地!该男士衣着洁净、质地优良、款式得体、头发不脏不腻、无烟臭、无异味,胳膊交叉收拢在自己胸前,双腿交叉收拢在自己座椅下,座椅靠背也是收拢竖起,尽管在假寐,也显然是一副文明礼貌生怕妨碍其他乘客的姿态。而整个车厢,大多数乘客都在挤来挤去,急忙坐下,急忙放下靠背,急忙敞开双腿,胳膊大幅度横架于两个座位之间的扶手上,急忙打起手机来,高声粗气,旁若无人……这不就是我们司空见惯的乘车环境吗?今天这位自律到堪称完美的邻座,我还真是第一次碰到,基于以上所有遭遇,不由心生感慨:或许在他,只是习惯与素养,在我,却是与祖国悠久古典礼仪的一种相遇;或许在他,只是安分守己,在我,已算看到高风亮节;或许在他,只是举止得体,在我,却是获得了尊重。验票的来了,邻座结束假寐。不知不觉,我们闲聊起来。这一聊,不仅十分投契,更有一种毫无顾忌的坦率——有些想法、观点、疑惑与苦闷,就连亲朋好友都不会诉说的,倒在这一刻因萍水相逢格外放松,说了就说了,随风飘散,无祸且得福——这福气叫作知音,竟是素昧平生来托底。
④邻座先到站,彼此道谢,老友般说再见。我继续行程,而此前的坏心情,已彻底消散。戴上耳机,音乐低回,远望窗外,看到的却不只是窗外景色,还有跃动在更加广阔时空的奇异美景,有静物、有人物、有声有色,光影交织,令我身心清澄,焕然一新。这样一种被激发、被打开、被链接的状态,简直妙不可言。原来拯救人的还是人。人啊人,我这一辈子,一直都葆有儿时天真幼稚的幻想,总幻想奇遇神迹,倒不曾料想,凡人凡事也会有不凡的光辉,这也算是半个奇遇了。尽管只是半个奇遇,我也感恩于心。
(有删改)
4.请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8分)
情 节
关键词语
“我”的心情
①   
(状态)极差、(双腿)沉重、(脑袋)昏沉、失败、(情绪)一落千丈
郁闷、厌倦、绝望
上车并入座后
希望破灭、倍受打击、惊异、时来运转
② 
与邻座闲聊
投契、毫无顾忌、坦率、放松、福气、知音

继续行程
④   ?
愉悦
5.请按要求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6分)
(1)生怕路上塞车,提前了很多出门,不料路上没塞,塞在了候车室。(从词语运用的角度)(3分)


(2)该男士衣着洁净、质地优良、款式得体、头发不脏不腻、无烟臭、无异味,胳膊交叉收拢在自己胸前,双腿交叉收拢在自己座椅下。(从描写方法的角度)(3分)


6.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用简练的语言对选文做批注,体现自己的理解、感悟、评价等。(3分)


7.“高风亮节”“完美”“感恩”“拯救”这些词分量都很重,是所谓的“大词”。“大词”意义比较“重”“大”,一般用在反映大场合、大事件等语言环境中,这里却用在这样一件小事(乘车)上,这样一个小人物(邻座)身上,作者为什么要“大词小用”?(6分)



[二](17分)
材料一
守时的末班车
张 翔
那天晚上十一点二十分,我从朋友的酒吧跑出来,赶上了最后一趟十一点三十分的末班车。我上去时,车已经挤满了人,我好不容易才挤上,在门边站稳了脚。司机是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人,他很友好地问我站好了没?我点头说好了,然后他关上了车门。
我以为这是要走了,但老人没有发动汽车,微笑着凝望车外没有赶上车的人,手摆着,示意坐不下了。有人敲打着车门的时候,他就大声告诉他们:“坐不下了,打的去吧。”
车外还有人有些不甘,骂骂咧咧地敲着车门,一副恼火的样子,但老人始终微笑着摆着手。而坐在车内的人也开始有些骚动了,叫嚷着要他开车,他就举起手,说:“到时间就开!”
“反正已经坐满了,你还不开车干什么……”车上的人开始有些不满,纷纷指责他,但老人显然没有当回事情,自己看着手表不吭声了。
直到时间到了十一点三十分,他准时发动了车子,这时车内的吵闹声才停了下来,只是有个打电话的人,还在电话里嘟囔着对老人的不满。
车行了一路,人们慢慢地下车了,我的住处在终点站,于是一直安稳地坐着。
到最后一站的时候,车上只剩下了我一个乘客,我开始和他攀谈起来。我问他:“你们公司对你们的时间安排要求很严格吗?每次发车都要准时吗?”
老人笑了,反问道:“哪有这么严格哦!每次路况都不一样,怎么可能准时呢?”
“那刚才坐满了人,你怎么还不走?”
“这你可能不知道了,因为这是末班啊!提前走了的话,那些准时来等车的人会以为我们迟到了,有的人可能就会一直等下去。这么凉的天,这样等下去多不好啊!所以我们必须等时间到了再走,哪怕让他们看到一辆载满了人的末班车死了心也好啊,起码他们可以早点安全回家。”
我顿然醒悟,心中升起一股暖流!原来老人背负着车外车内的人的误解和责骂,只为了给准时来坐车的人一个失望的答案,同时让更多的人早点回家!到站的时候,我起身下车。走到车门的时候,我回头对他真挚地说出了一句:“谢谢。”秋日的夜风已经有些寒冷,但是我的心暖意融融。
(有删改)
材料二
感 谢
魏海玲
  人生充满了不如意,我们习惯了抱怨。在抱怨中,对自己的幸福视而不见,一味地放大缺憾,于是我们变得痛苦而彷徨。
也许,改变我们心态的只是一件小事。
他是来城市打工的农村青年,装塑钢窗户的。那天,他一直在我们家闷头干活,黄昏将近,我们留他吃晚饭。在饭桌上他很拘谨,婆婆热情地招呼他,公公则与他扯家常。原来,他考上了大学,而那年他的弟弟也考上了县城的重点高中,家里太穷,他只好放弃了学业外出打工。婆婆翻拣出旧衣物,装了半袋子送给他。他涨红了脸,推辞了好久才肯收下。
半年后的一天,有人敲门。一个背着口袋的青年站在门口,他羞涩地说:“是我啊,给你家装窗户的。麦收了,全家人想表示感谢,却找不出合适的办法。商量了好久,最后娘说把家里新打的粮食拣好的带上点,让你们尝尝鲜。”那口袋里是新收的小米、黄豆、绿豆,还有新玉米面。
他放下东西走了,全家人却感慨不已。真不知道,在城市里辗转打工的他,事隔半年后是如何准确地找到我家;也不知道,害羞的他是如何鼓足勇气敲门。我所知道的是,跟他相比,我曾接受过更大更多的帮助,可没有像他这样执着地心存感激。那个羞涩的青年告别时的满足和幸福洋溢在脸上,我相信这一切源于他温暖的心态。
(有删改)
8.材料一的标题改为“守时的老人”好不好?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4分)


9.找出材料一中作者设置的悬念,并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其表达效果。(4分)


10.说说材料二中画线句子蕴含的情感。(4分)


11.两则材料都写到了“温暖的心态”,什么样的心态可以称为“温暖的心态”呢?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5分)


[三](15分)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欧阳修《卖油翁》)
【乙】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③,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④。
(节选自《宋史·陈尧咨传》)
[注]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的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务。③伎:同“技”。④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12.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但微颔之   颔:   ?
(2)但手熟尔 尔:  ?
(3)康肃笑而遣之 遣:  ?
(4)世以为神 以为:  ?
(5)及守荆南回 及:   ?
13.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尔安敢轻吾射!

(2)坐客罔不叹服。

14.【甲】文中,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的原因是“   ”;【乙】文中,陈尧咨之母“杖之,碎其金鱼”的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
15.通过阅读【甲】【乙】两文,我们可以看出陈尧咨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三、写作(55分)
16.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55分)
①做好每一件该做的事就是责任。——王爱珍
②如果一个人有了责任心,那么他会努力把每一件事做得完美。——周姿延
③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梁启超
你对“责任”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或者,在学习与生活中,你有哪些关于“责任”的经历和感悟?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和要求】
(1)自拟题目,自选文体。
(2)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
(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七年级下册·语文(RJ)
第三单元检测卷
(150分 150分钟)
题 号



总 分
得 分




  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1) 卿今当涂掌事 ,不可不学!(《孙权劝学》)?
(2)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3)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4)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5)“扑朔迷离”这一成语出自《木兰诗》中的“ 雄兔脚扑朔 , 雌兔眼迷离 ”。?
(6)“歌以咏志,诗以传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 此夜曲中闻折柳 , 何人不起故园情 ”表现了浓郁深沉的思亲之情;岑参《逢入京使》中的“ 马上相逢无纸笔 , 凭君传语报平安 ”抒发了诗人远赴边塞时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
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12分)
  刘家的事办得很热闹。刘四爷很满意有这么多人来给他磕头祝寿。更足以自傲的是许多老朋友也赶着来贺喜。由这些老友,他看出自己这场事情    办得热闹,    “改良”。那些老友的穿戴已经落伍,而四爷的皮袍马褂都是新做的。以职业说,有好几位朋友在当年都比他阔,可是现在——经过这二三十年来的变迁——已越混越低,有的已很难吃上饱饭……可是,在这个热闹的局面中,他也感觉到一点儿凄凉难过。?
(1)以上文段选自《 骆驼祥子 》,作者是 老舍(或:舒庆春) 。(2分)?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B )(3分)
A.虽然 但是 B.不但 而且
C.因为 所以 D.除非 才
(3)加点字“阔”在句子中的意思是: 富有 。(2分)?
(4)请结合原著回答:①在刘家办事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件事。②在这么热闹的场景中,刘四爷为什么会感到凄凉难过?(5分)
①早晨给车夫们摆饭的时候,车夫们就祥子和虎妞的关系对祥子冷嘲热讽,让祥子差点和他们打起来。(2分)②在祝寿时来了一些女客,这让刘四爷想起了自己孤独的独身生活,没有老伴儿,只有一个女儿,没有儿子,哀叹自己的孤苦和家业没有人来继承。(3分)
3.学校开展以“生活中的美”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13分)
(1)【发现美德】上学途中,小明将学生卡落在了公交车上,邻座的王大爷发现后冒着大雨将学生卡送到学校。专栏的记者得知消息后,特别感动于王大爷的做法,打算采访他,请你设计一个问题。(2分)
示例:王大爷您好!请问是什么原因让您冒着大雨也要把学生卡送还给这位学生呢?(2分)
(2)【讨论美德】下面是两位同学关于“美德”的对话,请你将对话补充完整。(4分)
甲: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有哲人说:“容貌美莫过如形体美,形体美莫过如心灵美。”你能举一个事例印证这一观点吗?
乙:① 示例:钱学森,以国为重,以名利为轻,放弃美国优厚待遇,克服重重困难回到祖国。(2分) ?
甲:你讲的这个美德故事真让人感动。但有同学认为,作为学生的我们,首要任务是学习,美德应放在第二位,对此,你怎么看?
乙:② 示例:这种看法不正确。这是将美德与学习看成是一对矛盾,要知道美德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养,若无美德,即使学习成绩再优秀,他将来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都不会有多大贡献。(2分) ?
(3)【弘扬美德】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七年级(2)班组织同学们观看了中央电视台《寻找中国最美孝心少年》节目,下面是小明同学写的观后感中的部分内容,请你帮助修改。(4分)
【甲】“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是永远都报答不尽的,但如何尽孝,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深思熟虑。【乙】孝敬父母应从点滴小事做起,树立新时期孝心好少年,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尊老敬老爱老的社会风气得以弘扬。《寻找中国最美孝心少年》这一节目带来的不仅是几个精彩的片段,更是灵魂的洗涤。
①【甲】处画线句子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提出修改意见: 将第二处逗号改为句号(或:将第二处逗号移至引号外) 。(2分)?
②【乙】处画线句子成分残缺,请提出修改意见: 在“少年”后加“的榜样” 。(2分)?
(4)【感悟美德】活动中大家纷纷说出自己关于美德的感悟,小明准备分享下面一则名言,请你选出能诠释这则名言表现出来的美德的一项( B )(3分)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孟子》
A.知恩图报   B.孝亲敬老   C.助人为乐   D.言传身教
二、阅读(55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23分)
半个奇遇
池 莉
①谁都有状态差的时候。状态极差时的那种郁闷、厌倦与绝望的感觉,真的很要命,难以言喻且神仙也救不了。医生与作家都是琢磨人的职业,我就有这两个职业人的习惯,所以成了一个喜欢琢磨人的人:当状态极差的时候,人是靠什么得救的?
②这一天我状态极差,双腿沉重,脑袋昏沉,走进北京西客站一看,离即将搭乘的列车发车时间还有两个多小时。生怕路上塞车,提前了很多出门,不料路上没塞,塞在了候车室。候车室人很多,加上大堆行李和随意伸出的腿,基本水泄不通。此番来京工作不顺,几晚失眠,竟愤而想去爬长城,觉得自己18岁时的心愿在几十年里赴京百趟都未落实,实乃人生一大失败。不料所乘的士,半路追尾,我再次失败。就这样,我身带多处擦伤和瘀斑,眼睛红肿酸涩,鼓起最后勇气,环顾候车室,想与他人对上眼神打个商量,看能不能挤出半个臀位,结果又是失败。满目的人,少数人发呆打盹,多数人埋头刷屏,间或抬起一张面孔,也是一脸麻木。人与人之间,没温度、没态度,人人都烦别人,人人都嫌人太多。讽刺的是,我正是其中一员。想到难熬的两个多小时,我的情绪一落千丈。我拿什么拯救你?我问自己,一遍又一遍。
③终于开闸放行,我被裹挟在争先恐后的人群之中,被推搡着进了车厢,扑面又是高声喧哗、呼朋唤友、叫嚷打牌声……天哪,这一瞬间,静息或睡觉的希望,又顿时破灭。我倍受打击,眼皮都没有力气抬起,完全不看人了,只顾低头对号入座。我在第一排,双人座的靠窗位置。我的邻座是一位中年男士,已入座,正在闭目养神。火车还没开动,这么快就进入状态?我略感惊异,仿佛他偷了我的构思。惊异之下,忽然发现:我似乎时来运转了。谢天谢地!该男士衣着洁净、质地优良、款式得体、头发不脏不腻、无烟臭、无异味,胳膊交叉收拢在自己胸前,双腿交叉收拢在自己座椅下,座椅靠背也是收拢竖起,尽管在假寐,也显然是一副文明礼貌生怕妨碍其他乘客的姿态。而整个车厢,大多数乘客都在挤来挤去,急忙坐下,急忙放下靠背,急忙敞开双腿,胳膊大幅度横架于两个座位之间的扶手上,急忙打起手机来,高声粗气,旁若无人……这不就是我们司空见惯的乘车环境吗?今天这位自律到堪称完美的邻座,我还真是第一次碰到,基于以上所有遭遇,不由心生感慨:或许在他,只是习惯与素养,在我,却是与祖国悠久古典礼仪的一种相遇;或许在他,只是安分守己,在我,已算看到高风亮节;或许在他,只是举止得体,在我,却是获得了尊重。验票的来了,邻座结束假寐。不知不觉,我们闲聊起来。这一聊,不仅十分投契,更有一种毫无顾忌的坦率——有些想法、观点、疑惑与苦闷,就连亲朋好友都不会诉说的,倒在这一刻因萍水相逢格外放松,说了就说了,随风飘散,无祸且得福——这福气叫作知音,竟是素昧平生来托底。
④邻座先到站,彼此道谢,老友般说再见。我继续行程,而此前的坏心情,已彻底消散。戴上耳机,音乐低回,远望窗外,看到的却不只是窗外景色,还有跃动在更加广阔时空的奇异美景,有静物、有人物、有声有色,光影交织,令我身心清澄,焕然一新。这样一种被激发、被打开、被链接的状态,简直妙不可言。原来拯救人的还是人。人啊人,我这一辈子,一直都葆有儿时天真幼稚的幻想,总幻想奇遇神迹,倒不曾料想,凡人凡事也会有不凡的光辉,这也算是半个奇遇了。尽管只是半个奇遇,我也感恩于心。
(有删改)
4.请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8分)
情 节
关键词语
“我”的心情
① 塞在候车室 
(状态)极差、(双腿)沉重、(脑袋)昏沉、失败、(情绪)一落千丈
郁闷、厌倦、绝望
上车并入座后
希望破灭、倍受打击、惊异、时来运转
② 从失望到看到希望
与邻座闲聊
投契、毫无顾忌、坦率、放松、福气、知音
③ 意外的欣喜
继续行程
④ 坏心情(彻底)消散、身心清澄、焕然一新、妙不可言 ?
愉悦
5.请按要求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6分)
(1)生怕路上塞车,提前了很多出门,不料路上没塞,塞在了候车室。(从词语运用的角度)(3分)
“塞”字本意是指填塞,充满。(1分)此处形象地表现出候车室环境的拥堵,(1分)表达了“我”失望、郁闷的心情。(1分)
(2)该男士衣着洁净、质地优良、款式得体、头发不脏不腻、无烟臭、无异味,胳膊交叉收拢在自己胸前,双腿交叉收拢在自己座椅下。(从描写方法的角度)(3分)
运用外貌描写与动作描写,(1分)从衣着、坐姿等方面写出该男子的良好习惯与素养给“我”带来的良好印象,(1分)为下文写“我”与之交流投契做铺垫。(1分)
6.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用简练的语言对选文做批注,体现自己的理解、感悟、评价等。(3分)
示例一:全文运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描述了“我”从一开始的“郁闷、厌倦与绝望”到后来的“身心清澄”的心情变化过程,使文章波澜起伏。
示例二:全文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其他乘客的不文明行为和邻座的文明状态进行对比,使作者的观点表达更鲜明,主旨更突出。
(说明具体表现手法1分,展开分析2分,共3分)
7.“高风亮节”“完美”“感恩”“拯救”这些词分量都很重,是所谓的“大词”。“大词”意义比较“重”“大”,一般用在反映大场合、大事件等语言环境中,这里却用在这样一件小事(乘车)上,这样一个小人物(邻座)身上,作者为什么要“大词小用”?(6分)
①突出“我”看到自律的邻座时的惊喜之情;②加大对现实生活中不文明、不尊重他人的现象的批判力度;③加大对祖国悠久古典礼仪没被大多数人传承的痛惜力度;④加大希望广大读者注重礼仪,做有修养的人的警醒力度。(答出三点即可;每点2分,共6分)
[二](17分)
材料一
守时的末班车
张 翔
那天晚上十一点二十分,我从朋友的酒吧跑出来,赶上了最后一趟十一点三十分的末班车。我上去时,车已经挤满了人,我好不容易才挤上,在门边站稳了脚。司机是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人,他很友好地问我站好了没?我点头说好了,然后他关上了车门。
我以为这是要走了,但老人没有发动汽车,微笑着凝望车外没有赶上车的人,手摆着,示意坐不下了。有人敲打着车门的时候,他就大声告诉他们:“坐不下了,打的去吧。”
车外还有人有些不甘,骂骂咧咧地敲着车门,一副恼火的样子,但老人始终微笑着摆着手。而坐在车内的人也开始有些骚动了,叫嚷着要他开车,他就举起手,说:“到时间就开!”
“反正已经坐满了,你还不开车干什么……”车上的人开始有些不满,纷纷指责他,但老人显然没有当回事情,自己看着手表不吭声了。
直到时间到了十一点三十分,他准时发动了车子,这时车内的吵闹声才停了下来,只是有个打电话的人,还在电话里嘟囔着对老人的不满。
车行了一路,人们慢慢地下车了,我的住处在终点站,于是一直安稳地坐着。
到最后一站的时候,车上只剩下了我一个乘客,我开始和他攀谈起来。我问他:“你们公司对你们的时间安排要求很严格吗?每次发车都要准时吗?”
老人笑了,反问道:“哪有这么严格哦!每次路况都不一样,怎么可能准时呢?”
“那刚才坐满了人,你怎么还不走?”
“这你可能不知道了,因为这是末班啊!提前走了的话,那些准时来等车的人会以为我们迟到了,有的人可能就会一直等下去。这么凉的天,这样等下去多不好啊!所以我们必须等时间到了再走,哪怕让他们看到一辆载满了人的末班车死了心也好啊,起码他们可以早点安全回家。”
我顿然醒悟,心中升起一股暖流!原来老人背负着车外车内的人的误解和责骂,只为了给准时来坐车的人一个失望的答案,同时让更多的人早点回家!到站的时候,我起身下车。走到车门的时候,我回头对他真挚地说出了一句:“谢谢。”秋日的夜风已经有些寒冷,但是我的心暖意融融。
(有删改)
材料二
感 谢
魏海玲
  人生充满了不如意,我们习惯了抱怨。在抱怨中,对自己的幸福视而不见,一味地放大缺憾,于是我们变得痛苦而彷徨。
也许,改变我们心态的只是一件小事。
他是来城市打工的农村青年,装塑钢窗户的。那天,他一直在我们家闷头干活,黄昏将近,我们留他吃晚饭。在饭桌上他很拘谨,婆婆热情地招呼他,公公则与他扯家常。原来,他考上了大学,而那年他的弟弟也考上了县城的重点高中,家里太穷,他只好放弃了学业外出打工。婆婆翻拣出旧衣物,装了半袋子送给他。他涨红了脸,推辞了好久才肯收下。
半年后的一天,有人敲门。一个背着口袋的青年站在门口,他羞涩地说:“是我啊,给你家装窗户的。麦收了,全家人想表示感谢,却找不出合适的办法。商量了好久,最后娘说把家里新打的粮食拣好的带上点,让你们尝尝鲜。”那口袋里是新收的小米、黄豆、绿豆,还有新玉米面。
他放下东西走了,全家人却感慨不已。真不知道,在城市里辗转打工的他,事隔半年后是如何准确地找到我家;也不知道,害羞的他是如何鼓足勇气敲门。我所知道的是,跟他相比,我曾接受过更大更多的帮助,可没有像他这样执着地心存感激。那个羞涩的青年告别时的满足和幸福洋溢在脸上,我相信这一切源于他温暖的心态。
(有删改)
8.材料一的标题改为“守时的老人”好不好?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4分)
不好。(1分)材料一主要写老人在开末班车时发车严格守时,原标题与文章内容相照应,且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分)改后的标题与文章内容不一致,且显得直白,缺乏感染力。(1分)
9.找出材料一中作者设置的悬念,并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其表达效果。(4分)
悬念:末班车坐满了人,乘客催促,老人却坚持准时发车。(2分)
表达效果:使得情节曲折,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突出老人真正关心他人的美德。(2分)
10.说说材料二中画线句子蕴含的情感。(4分)
这句话中既有“我”对害羞的青年半年后能登门感谢的赞誉之情,(2分)也有为自己在接受帮助后没有像他一样执着地心存感激而产生的愧疚之情。(2分)
11.两则材料都写到了“温暖的心态”,什么样的心态可以称为“温暖的心态”呢?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5分)
示例:能够像材料一中的老人一样,从他人角度考虑,真正关心他人,这样的心态可以称为“温暖的心态”;(2分)能够像材料一中的“我”、材料二中羞涩的青年一样,对帮助过自己的人怀有感恩之心,这样的心态也可以称为“温暖的心态”。(3分)
[三](15分)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欧阳修《卖油翁》)
【乙】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③,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④。
(节选自《宋史·陈尧咨传》)
[注]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的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务。③伎:同“技”。④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12.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但微颔之   颔: 点头 ?
(2)但手熟尔 尔: 同“耳”,相当于“罢了” ?
(3)康肃笑而遣之 遣: 打发 ?
(4)世以为神 以为: 把……当作 ?
(5)及守荆南回 及: 等到 ?
13.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尔安敢轻吾射!
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2分)
(2)坐客罔不叹服。
在座的宾客没有不赞叹佩服的。(2分)
14.【甲】文中,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的原因是“ 但手熟尔 ”;【乙】文中,陈尧咨之母“杖之,碎其金鱼”的原因是“ 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 ”。(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
15.通过阅读【甲】【乙】两文,我们可以看出陈尧咨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①易骄傲自满;②只图自己享受而荒废政事。(每点2分,共4分)
【参考译文】
【乙】陈尧咨擅长射箭,百发百中,世人把他当作神箭手,(他也)常常自称“小由基”。等到驻守荆南回到家中,他的母亲冯夫人问道:“你掌管郡务有什么新政?”陈尧咨说:“荆南位处显要,白天有宴会,我每每用射箭来取乐,在座的宾客没有不赞叹佩服的。”(他的)母亲说:“你的父亲教导你要以忠孝来报效国家,而今你不致力于施行仁化之政,却专注于个人的射箭技艺,这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母亲)用棒子杖打他,打碎了他的配饰。
三、写作(55分)
16.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55分)
①做好每一件该做的事就是责任。——王爱珍
②如果一个人有了责任心,那么他会努力把每一件事做得完美。——周姿延
③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梁启超
你对“责任”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或者,在学习与生活中,你有哪些关于“责任”的经历和感悟?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和要求】
(1)自拟题目,自选文体。
(2)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
(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的第①句谈什么是责任,第②句谈有责任心的表现,第③句谈负责任的苦与乐。三则材料谈论的中心均是“责任”。写作时首先要正确理解责任的内涵。负责任是个人必备的道德修养。它既包括对自己的责任,也包括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每个人都肩负着责任:父母有培养子女的责任,子女有赡养、孝敬长辈的责任,交通警察有维护交通安全的责任,教师有培养好下一代的责任,医生有救死扶伤的责任……责任心是促进我们每个人进步并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可以写成记叙文,记述自己或他人“尽责任”的事例,或是自己逃避责任后的内疚,写出自己的感悟;也可以写成议论文,论述“尽责任”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