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1. ,弹琴复长啸。 (王维《竹里馆》)?
2. ,散入春风满洛城。?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马上相逢无纸笔, 。?
(岑参《逢入京使》)
4.杨花榆荚无才思, 。?
(韩愈《晚春》)
二、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5.王维在《竹里馆》中,描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诗句是“ , ”。?
6.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人物活动,体现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的句子是“ , ”。?
7.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中,用“ , ”表达了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
8.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写笛声暗送,似乎意在飞来给在外做客的人听,以触动其离愁别恨的句子是“ , ”。?
9.岑参《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 , ”。?
10.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的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句子是“ , ”。?
11.韩愈在《晚春》中,写百花盛开,万紫千红,花木像是知道春将归去的句子是“ , ”。?
12.韩愈在《晚春》一诗中表面揶揄“杨花榆荚”,实则是对它们更深层次赞许的句子是“ , ”。?
三、划分句子朗读节奏
13.下列诗句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弹琴/复长啸 B.散入/春风/满洛城
C.故/园东/望路漫漫 D.草树/知春/不久归
四、古代诗歌阅读
14.(四川南充中考)阅读《竹里馆》这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请你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该诗所展示的画面。
(2)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15.阅读《春夜洛城闻笛》这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折柳”,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叙述离别之情。
B.这首诗全篇紧扣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
C.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D.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全在于描写音乐之美,笛声之婉转。
(2)“散入春风满洛城”中的“散”字富有表现力,试简要赏析。
16.阅读《逢入京使》这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岑参,唐代诗人。天宝八载,作者在赴任安西节度使幕府书记途中写下这首诗。
B.第一句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在长安的家,“东望”点明了长安的位置。
C.“路漫漫”三字,说明离家之远。“漫漫”二字,给人以茫茫然的感觉。
D.第二句“双袖龙钟泪不干”带有夸张的意味,是在强调思念亲人的情感。“龙钟”,即年迈的意思。
(2)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17.(四川攀枝花中考)阅读《晚春》这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一手法。
(2)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1.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王维《竹里馆》)?
2.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
(岑参《逢入京使》)
4.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
(韩愈《晚春》)
二、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5.王维在《竹里馆》中,描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诗句是“ 深林人不知 , 明月来相照 ”。?
6.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人物活动,体现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的句子是“ 独坐幽篁里 , 弹琴复长啸 ”。?
7.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中,用“ 此夜曲中闻折柳 , 何人不起故园情 ”表达了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
8.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写笛声暗送,似乎意在飞来给在外做客的人听,以触动其离愁别恨的句子是“ 谁家玉笛暗飞声 , 散入春风满洛城 ”。?
9.岑参《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 故园东望路漫漫 , 双袖龙钟泪不干 ”。?
10.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的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句子是“ 马上相逢无纸笔 , 凭君传语报平安 ”。?
11.韩愈在《晚春》中,写百花盛开,万紫千红,花木像是知道春将归去的句子是“ 草树知春不久归 , 百般红紫斗芳菲 ”。?
12.韩愈在《晚春》一诗中表面揶揄“杨花榆荚”,实则是对它们更深层次赞许的句子是“ 杨花榆荚无才思 , 惟解漫天作雪飞 ”。?
三、划分句子朗读节奏
13.下列诗句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弹琴/复长啸 B.散入/春风/满洛城
C.故/园东/望路漫漫 D.草树/知春/不久归
【解析】C项,正确的划分应为“故园/东望/路/漫漫”。
四、古代诗歌阅读
14.(四川南充中考)阅读《竹里馆》这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请你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该诗所展示的画面。
诗人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吟唱。在茂密幽深的竹林里,皎洁的明月与之相伴。
(2)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宁静、淡泊、怡然自得。
15.阅读《春夜洛城闻笛》这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折柳”,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叙述离别之情。
B.这首诗全篇紧扣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
C.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D.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全在于描写音乐之美,笛声之婉转。
【解析】“它的意义全在于描写音乐之美,笛声之婉转”说法错误,诗人是借悠扬的笛声传达浓浓的思乡之情。
(2)“散入春风满洛城”中的“散”字富有表现力,试简要赏析。
“散”是均匀遍布的意思,准确地表现了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地的情形。
16.阅读《逢入京使》这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岑参,唐代诗人。天宝八载,作者在赴任安西节度使幕府书记途中写下这首诗。
B.第一句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在长安的家,“东望”点明了长安的位置。
C.“路漫漫”三字,说明离家之远。“漫漫”二字,给人以茫茫然的感觉。
D.第二句“双袖龙钟泪不干”带有夸张的意味,是在强调思念亲人的情感。“龙钟”,即年迈的意思。
【解析】“龙钟”是泪流纵横的样子。
(2)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表达了诗人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
17.(四川攀枝花中考)阅读《晚春》这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一手法。
主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草树”写得有知觉,知道春天将要归去;百花“斗”艳,写出花儿像人一般竞相展示自己的美丽;“无才思”“惟解”赋予了“杨花榆荚”人一般的情感。
(2)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对春天的喜爱(或:赞美)之情;②对春天将尽的留恋之情(或:惜春之情)。(意思相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