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检测卷——安徽省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检测卷——安徽省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07 09:49:03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七年级下册·语文(RJ)
第六单元检测卷
(150分 150分钟)
题 号



总 分
得 分
  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1)荡胸生曾云, 
 。(杜甫《望岳》)?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3) 
 ,赚得行人错喜欢。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4) 
 ,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约客》)?
(5)杜牧《泊秦淮》中,讽刺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 
 , 
 ”。?
(6)李商隐《贾生》中,表现汉文帝诚意十足、贾生才华横溢的句子是“ 
 , 
 ”。?
(7)同桌小明这几天心情苦闷,你便用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的诗句去安慰和鼓励他:“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相信吧, 
 。”?
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12分)
我们一进去,门就立即关上,发出很响亮的声音。
关在里面的,现在单单剩下我们了。在什么地方呢?我说不出来,甚至也猜不出来。只见一片漆黑,竟黑到这么一种程度:在几分钟后,就是通常在最黑暗的夜间浮来浮去的那种模糊光线,我的眼睛也一点没碰到。
尼德·兰对人家给我们的这种款待方式非常愤慨,尽情地发泄他的愤怒。
“混蛋!”他喊,“这儿的人待客不亚于喀里多尼亚人!他们只差吃人肉罢了!我才不奇怪呢,不过我要声明,我不会不反抗就让他们吃我!”
“安静些,尼德·兰好朋友,安静些,”康塞尔平心静气地说,“没到时候,您用不着冒火。我们还没有被放在烤盘里呢!”
“对,还没有放在烤盘里,”加拿大人答,“但是毫无疑问,我们已经在烤炉里了。这么黑。哼!好在我的尖板刀还带在身边,用得着它的时候,我是会看得清楚的。这些强盗,看他们谁敢先来向我下手吧……”
(1)选文中的三个人物身份分别是: 
 阿龙纳斯、 
 康塞尔和 
 尼德·兰。(3分)?
(2)“款待”在句子中的意思是: 
 。(2分)?
(3)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成反问句。(2分)
(4)请结合原著回答:①“我们”被关在什么地方?②为什么会被关?(5分)
3.(山东滨州中考改编)学校开展以“我的语文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13分)
(1)【我拟写】活动中,同学们走上街头调查广告招牌,看到一家钢笔书法工作室正在征集广告宣传语,请你帮助拟写一条。(2分)
(2)【我纠错】下面是某同学帮学校德育处写的一则启事,内容和格式上各有一处错误,请你提出修改意见。(4分)
寻物启事
七年级三班王××同学昨天下午在学校操场拾到运动衣一件,内装钥匙一串。望丢失者速来学校德育处认领。
学校德育处
①内容: 
 。(2分)?
②格式: 
。(2分)?
(3)【我发现】在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中,许多诗词都提到含有浓郁民俗特色的传统节日。请根据诗意选择合适的传统节日,将诗句补充完整。(只填选项)(4分)
①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 
 。?
②年年 
 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③爱 
 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④忆对 
 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
A.端午
B.中秋
C.元宵
D.清明
(4)【我运用】下图是一张火车票,请用简洁的语言向李明介绍与乘车有关的信息。(3分)
二、阅读(55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22分)
归来的沙克尔顿
晓 钧
①1914年8月1日,连沙克尔顿在内的28位勇士,乘木船离开伦敦,赴南极探险。沙克尔顿根据家庭的座右铭“坚毅必胜”,把木船命名为“坚毅号”。
②12月5日,“坚毅号”离开南乔治亚岛。第二年的1月8日,“坚毅号”到达南极洲边缘的威德尔海之后,就身陷冰川之中而动弹不得,并随冰雪漂移了10个月,其中包括南极长达数月的漫漫严冬。就在夜夜零下几十度的严寒中,聊以蔽体的船只最后也被巨大的冰坨压毁。10月27日,沙克尔顿下令弃船。11月8日,随队摄影师赫黎冒险潜入困陷冰海的木船,抢救回部分珍贵的底片。11月21日,“坚毅号”沉没。
③他们决定尝试徒步横越冰雪的大海,但每天的行程连三公里都走不出,体能消耗却无比巨大。最后,沙克尔顿毅然决定放弃前行,就在浮冰上扎营。
④在食品、衣服、遮蔽物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沙克尔顿和他的船员在冰天雪地中整整露营了五个月。这五个月中,为了鼓励船员的斗志,在与船员同样身心俱疲的情况下,沙克尔顿仍然谈笑风生,并不时在冰川上翩翩起舞,而这时,他们几乎所有的食品都已吃完,只能靠企鹅肉和冰雪维持生命。
⑤当探险队员随冰漂浮到北面开放水域后,他们立即用弃船时抢救出的三艘小救生艇,经过了七天艰苦的海上旅程,齐心协力勉强航行到荒芜的大象岛。而大象岛是一个远离航道的无人岛屿,留在那里也只有死路一条。
⑥眼见船员们的体能和精神都濒于极限,沙克尔顿知道不能再等了。1916年4月24日,沙克尔顿决定与另外四名船员乘坐一艘22英尺长的救生艇“加兰号”开始一项几乎是不可能的自救行动,目标是横渡约1300海里波浪滔天的海面,到设有捕鲸站的南乔治亚岛求救。
⑦5个人在狂风怒海中航行了17天,“加兰号”奇迹般地到达了南乔治亚岛人迹罕至的南岸。因风浪太大,“加兰号”无法靠岸,他们不得不又在一会儿飞上半空,一会又好像要沉入谷底的救生艇上苦熬过一个晚上。
⑧但是,捕鲸站设在南乔治亚岛的北岸。几个面带冰屑,手脚几近麻木的人在沙克尔顿的带领下,仅靠一根绳索、两把冰镐,在留下两个体弱的队员后,另两位队员随沙克尔顿在30小时内,奇迹般地横越了42公里被认为飞鸟都不能飞越的高山冰川,走过了从来无人涉足的南乔治亚内陆,准确抵达了北岸的当尼斯捕鲸站。
⑨捕鲸站站长目瞪口呆地望着3个像是从天而降、似人似鬼的物体发问道:“你们是谁?”
⑩走在最前面的人开口说话:“我是沙克尔顿。”
深知此行并相信“坚毅号”已无任何生还希望的捕鲸站站长、一个壮如铁塔的铮铮汉子闻言转身掩面而泣。
这一天已是1916年5月20日。
5月23日,尚未恢复的沙克尔顿急不可耐地在接到留在南乔治亚岛的两位队员后,又借船开往大象岛去营救留在那里的23个船员。所有人都劝阻他,要他留在捕鲸站休息,由别人前往营救,但沙克尔顿坚决不同意,他说他一定要亲自去,因为出发前他答应过他们。
8月30日,当第四次出发的营救船只终于驶进大象岛时,心情激越的沙克尔顿两眼直盯着前方,当隐约有人影可辨时,沙克尔顿便急着清点人数:1、2、3、4……23。
“他们都在那里!他们全都在!”
沙克尔顿因狂喜而泣,回头向营救船上的人们反复大喊:
“他们全都在!”
“他们全都在!”
“他们全都在!”
沙克尔顿终于如约接走了当初留在大象岛上的23名船员。
从1914年8月1日启航,到1916年8月30日救出所有队员,这场被永载史册的航行与绝境再生的故事共历时两年零一个月。
这是一次失败的航行,但却成为人类历史上英勇和顽强斗志的典范。
(有删改)
4.请依据文章内容,概括补全沙克尔顿的历险过程。(6分)
①尝试徒步横越冰雪的大海→② 
 →③ 
 →④到达南乔治亚岛的南岸→
⑤ 
 →⑥营救留在大象岛的23名船员?
5.第②段多处运用表示时间的数字有什么作用?(3分)
6.第⑨段中加点的“物体”一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捕鲸站站长目瞪口呆地望着3个像是从天而降、似人似鬼的物体发问道:“你们是谁?”
7.最后一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8.结合选文内容,说说沙克尔顿具有哪些优秀的品质。(6分)
[二](17分)(浙江衢州中考)
《科普时报》“媒眼看世界”专栏征稿启事
《科普时报》是由科技部主管、科技日报社主办的全国第一份综合性科普周报。秉持“以提高全民科学素养为使命,面向大众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的办报宗旨,为公众提供优质科普内容,助力提升公众科学素质,服务于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
栏目简介
为贯彻落实中国科协智库、学术、科普“三轮”驱动,国际化、信息化、协同化“三化”联动的工作布局,促进我国信息化及科学传播工作的开展,并固化研究成果,2020年1月,中国科技馆与《科普时报》合作开办“媒眼看世界”栏目。
栏目宗旨为“谈媒体发展,看世界变化”,重点围绕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主题,从以下选题方向撰写文章。
【科普影评】
以科学的视角,通过评论的形式,对热点影视作品进行解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重点阐述在影视作品中运用的媒体技术或信息技术,以展现技术的不断发展所带来的变化;二是挖掘影视作品中的科学元素,对其中蕴含的科学原理、科学事件进行解读。两个方面任选其一,鼓励对科幻类作品的解读。
【科技馆展品/展览解读】
以新颖、独特、有趣的方式对科普展品或展览进行介绍,重点解析信息技术和媒体技术在其中的应用、展示的原理以及在提高科普效果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本栏目形式为“融媒体专栏”,不仅在纸质媒介《科普时报》建立“媒眼看世界”专栏,同时在中国数字科技馆网站建立相应的数字专栏,为每期文章配以相应的音频,用二维码链接的形式,将报刊内容进行集成,丰富内容的展示手段,拓宽传播渠道。
刊期为每1~2周1期,发文1篇。
投稿要求
为进一步促进交流共享,提高科普从业者对媒体信息技术和科学传播促进作用的深入理解,学习先进的实践经验,同时丰富专栏稿源,现面向全国科普从业者及社会公众征稿。投稿要求如下:
1.符合《科普时报》及栏目定位,适合大众阅读,语言生动活泼。每文1600字左右,配图2~3张(无版权争议),每图下方标注一句图片说明。
2.文章标题格式不做特定要求,但需要明确写出文中案例或影视作品的名称,并对文章核心内容进行高度凝练的概括,如《从<阿丽塔:战斗天使>看赛博格技术的发展》。
3.文章作者需将最终版文稿内容录制成音频文件,与最终版文稿一并发送到指定邮箱。音频格式为.wav或.mp3,保证音频音质清晰,无须添加背景音乐或其他素材,待剪辑制作完毕后,将与文章一并发布在中国数字科技馆网站“媒眼看世界”专栏。
4.稿件需注明作者单位、部门、姓名、职务、职称等信息。
5.投稿邮箱:zhaozheng@cstm.。
文章参考范例:从《阿丽塔:战斗天使》看赛博格技术的发展
扫描识别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摘编自2020年1月30日“掌上科技馆①”微信公众号)
[注]①“掌上科技馆”是中国科技馆的微信公众号,以文章、音频、视频等方式发布科学资讯,传播科学知识。
9.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掌上科技馆”微信公众号内含有科普、资讯、展品、科技、活动等方面的内容。
B.“媒眼看世界”是中国科技馆与《科普时报》联办的,是促进信息化及科学传播的栏目。
C.征稿启事要求投稿者从“科普影评”和“科技馆展品/展览解读”两个方向选题。
D.为适合大众阅读,促进资源共享,本栏目面向全国科普爱好者及社会公众征稿。
10.从标题推断,下面哪篇来稿可能不符合栏目征稿的要求?简述理由。(4分)
A.《从影片<中国机长>看航空科学》
B.《<克隆人>——现实中的克隆技术》
C.《<流浪地球>——误会中的父与子》
11.中国科技馆通过“掌上科技馆”公众号发布这则征稿启事,你认为有哪些意图?(4分)
12.“掌上科技馆”计划增加短视频来提升关注度,请结合下图,给“掌上科技馆”提两条建议。(6分)
(摘自2020年1月23日《南方周末》)
[三](16分)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纪昀《河中石兽》)
【乙】鲁①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②有老父③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④而入?”遂依而截之。
(节选自《太平广记》)
[注]①鲁:鲁国,在现在的山东省南部一带。②俄:不久,一会儿。③老父:老人。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④中截:从中间截断。
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阅十余岁  
阅:
?
(2)是非木杮
是: 
 ?
(3)湮于沙上
湮: 
?
(4)计无所出
计: 
?
14.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可据理臆断欤?
(2)遂依而截之。
15.【甲】【乙】两文分别讽刺了“讲学家”和“老父”怎样的处事态度?(4分)
16.【甲】【乙】两文分别给了我们什么启示?(4分)
三、写作(55分)
17.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5分)
地球上只剩一个人?
把自己的生活投进艺术世界中?
这个暑假,我独自背包去旅行?
……
这,可能真的会发生!
请以“这,可能真的会发生!”为开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和要求】
(1)自拟题目,自选文体。
(2)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
(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写作助手】
  (1)你可以叙述事件,可以进行文学创作,可以发表观点展开论述,还可以……
  (2)你可以根据经验自由写作,如有困难,可参考下面表格内容进行构思。
明确所指
“这”指的是什么事情?什么问题?什么现象?……
探本溯源
是什么原因、什么契机、什么方法等让“这”可能真的会发生?
推想反思
如果真的发生,会有什么结果?带来怎样的影响?你有怎样的思考?
七年级下册·语文(RJ)
第六单元检测卷
(150分 150分钟)
题 号



总 分
得 分
  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1)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杜甫《望岳》)?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
(3) 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错喜欢。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4)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约客》)?
(5)杜牧《泊秦淮》中,讽刺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 商女不知亡国恨 , 隔江犹唱后庭花 ”。?
(6)李商隐《贾生》中,表现汉文帝诚意十足、贾生才华横溢的句子是“ 宣室求贤访逐臣 , 贾生才调更无伦 ”。?
(7)同桌小明这几天心情苦闷,你便用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的诗句去安慰和鼓励他:“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 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
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12分)
我们一进去,门就立即关上,发出很响亮的声音。
关在里面的,现在单单剩下我们了。在什么地方呢?我说不出来,甚至也猜不出来。只见一片漆黑,竟黑到这么一种程度:在几分钟后,就是通常在最黑暗的夜间浮来浮去的那种模糊光线,我的眼睛也一点没碰到。
尼德·兰对人家给我们的这种款待方式非常愤慨,尽情地发泄他的愤怒。
“混蛋!”他喊,“这儿的人待客不亚于喀里多尼亚人!他们只差吃人肉罢了!我才不奇怪呢,不过我要声明,我不会不反抗就让他们吃我!”
“安静些,尼德·兰好朋友,安静些,”康塞尔平心静气地说,“没到时候,您用不着冒火。我们还没有被放在烤盘里呢!”
“对,还没有放在烤盘里,”加拿大人答,“但是毫无疑问,我们已经在烤炉里了。这么黑。哼!好在我的尖板刀还带在身边,用得着它的时候,我是会看得清楚的。这些强盗,看他们谁敢先来向我下手吧……”
(1)选文中的三个人物身份分别是: 科学家(或:教授) 阿龙纳斯、 仆人 康塞尔和 捕鲸手 尼德·兰。(3分)?
(2)“款待”在句子中的意思是: 恶劣地对待 。(2分)?
(3)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成反问句。(2分)
这些强盗,难道有谁敢先来向我下手吗?(2分)
(4)请结合原著回答:①“我们”被关在什么地方?②为什么会被关?(5分)
①“我们”被关在一艘不为人知的潜水艇(“鹦鹉螺号”或“诺第留斯号”)上。(2分)②“我们”应邀参与“把那个怪物从海洋中清除出去”的活动。经过千辛万苦,“怪物”未被清除,驱逐舰反被“怪物”重创,“我们”都成了“怪物”的俘虏。(3分)
3.(山东滨州中考改编)学校开展以“我的语文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13分)
(1)【我拟写】活动中,同学们走上街头调查广告招牌,看到一家钢笔书法工作室正在征集广告宣传语,请你帮助拟写一条。(2分)
示例一:钢笔书法,开在纸上的花。(2分)
示例二:练好钢笔书法,传承汉字文化。(2分)
示例三:写漂亮钢笔字,做雅致文明人。(2分)
(2)【我纠错】下面是某同学帮学校德育处写的一则启事,内容和格式上各有一处错误,请你提出修改意见。(4分)
寻物启事
七年级三班王××同学昨天下午在学校操场拾到运动衣一件,内装钥匙一串。望丢失者速来学校德育处认领。
学校德育处
①内容: 标题应改为“招领启事” 。(2分)?
②格式: 署名(或:“学校德育处”)下面应标明日期 。(2分)?
(3)【我发现】在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中,许多诗词都提到含有浓郁民俗特色的传统节日。请根据诗意选择合适的传统节日,将诗句补充完整。(只填选项)(4分)
①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 
D
 。?
②年年 
A
 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③爱 
C
 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④忆对 
B
 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
A.端午
B.中秋
C.元宵
D.清明
(4)【我运用】下图是一张火车票,请用简洁的语言向李明介绍与乘车有关的信息。(3分)
示例:李明,你乘坐的兰州到陇南的K2618次列车于2021年6月16日8:09由兰州站开出,座位是4车厢59号,限乘当日当次车。(3分)
二、阅读(55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22分)
归来的沙克尔顿
晓 钧
①1914年8月1日,连沙克尔顿在内的28位勇士,乘木船离开伦敦,赴南极探险。沙克尔顿根据家庭的座右铭“坚毅必胜”,把木船命名为“坚毅号”。
②12月5日,“坚毅号”离开南乔治亚岛。第二年的1月8日,“坚毅号”到达南极洲边缘的威德尔海之后,就身陷冰川之中而动弹不得,并随冰雪漂移了10个月,其中包括南极长达数月的漫漫严冬。就在夜夜零下几十度的严寒中,聊以蔽体的船只最后也被巨大的冰坨压毁。10月27日,沙克尔顿下令弃船。11月8日,随队摄影师赫黎冒险潜入困陷冰海的木船,抢救回部分珍贵的底片。11月21日,“坚毅号”沉没。
③他们决定尝试徒步横越冰雪的大海,但每天的行程连三公里都走不出,体能消耗却无比巨大。最后,沙克尔顿毅然决定放弃前行,就在浮冰上扎营。
④在食品、衣服、遮蔽物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沙克尔顿和他的船员在冰天雪地中整整露营了五个月。这五个月中,为了鼓励船员的斗志,在与船员同样身心俱疲的情况下,沙克尔顿仍然谈笑风生,并不时在冰川上翩翩起舞,而这时,他们几乎所有的食品都已吃完,只能靠企鹅肉和冰雪维持生命。
⑤当探险队员随冰漂浮到北面开放水域后,他们立即用弃船时抢救出的三艘小救生艇,经过了七天艰苦的海上旅程,齐心协力勉强航行到荒芜的大象岛。而大象岛是一个远离航道的无人岛屿,留在那里也只有死路一条。
⑥眼见船员们的体能和精神都濒于极限,沙克尔顿知道不能再等了。1916年4月24日,沙克尔顿决定与另外四名船员乘坐一艘22英尺长的救生艇“加兰号”开始一项几乎是不可能的自救行动,目标是横渡约1300海里波浪滔天的海面,到设有捕鲸站的南乔治亚岛求救。
⑦5个人在狂风怒海中航行了17天,“加兰号”奇迹般地到达了南乔治亚岛人迹罕至的南岸。因风浪太大,“加兰号”无法靠岸,他们不得不又在一会儿飞上半空,一会又好像要沉入谷底的救生艇上苦熬过一个晚上。
⑧但是,捕鲸站设在南乔治亚岛的北岸。几个面带冰屑,手脚几近麻木的人在沙克尔顿的带领下,仅靠一根绳索、两把冰镐,在留下两个体弱的队员后,另两位队员随沙克尔顿在30小时内,奇迹般地横越了42公里被认为飞鸟都不能飞越的高山冰川,走过了从来无人涉足的南乔治亚内陆,准确抵达了北岸的当尼斯捕鲸站。
⑨捕鲸站站长目瞪口呆地望着3个像是从天而降、似人似鬼的物体发问道:“你们是谁?”
⑩走在最前面的人开口说话:“我是沙克尔顿。”
深知此行并相信“坚毅号”已无任何生还希望的捕鲸站站长、一个壮如铁塔的铮铮汉子闻言转身掩面而泣。
这一天已是1916年5月20日。
5月23日,尚未恢复的沙克尔顿急不可耐地在接到留在南乔治亚岛的两位队员后,又借船开往大象岛去营救留在那里的23个船员。所有人都劝阻他,要他留在捕鲸站休息,由别人前往营救,但沙克尔顿坚决不同意,他说他一定要亲自去,因为出发前他答应过他们。
8月30日,当第四次出发的营救船只终于驶进大象岛时,心情激越的沙克尔顿两眼直盯着前方,当隐约有人影可辨时,沙克尔顿便急着清点人数:1、2、3、4……23。
“他们都在那里!他们全都在!”
沙克尔顿因狂喜而泣,回头向营救船上的人们反复大喊:
“他们全都在!”
“他们全都在!”
“他们全都在!”
沙克尔顿终于如约接走了当初留在大象岛上的23名船员。
从1914年8月1日启航,到1916年8月30日救出所有队员,这场被永载史册的航行与绝境再生的故事共历时两年零一个月。
这是一次失败的航行,但却成为人类历史上英勇和顽强斗志的典范。
(有删改)
4.请依据文章内容,概括补全沙克尔顿的历险过程。(6分)
①尝试徒步横越冰雪的大海→② 在浮冰上露营五个月 →③ 航行到荒芜的大象岛 →④到达南乔治亚岛的南岸→⑤ 抵达南乔治亚岛北岸的捕鲸站 →⑥营救留在大象岛的23名船员?
5.第②段多处运用表示时间的数字有什么作用?(3分)
真实地记录了“坚毅号”从离开南乔治亚岛到沉没的全过程;表明“坚毅号”被困时间之长;突出随队摄影师赫黎冒险潜入困陷冰海的木船的艰难与底片的珍贵。(每点1分,共3分)
6.第⑨段中加点的“物体”一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捕鲸站站长目瞪口呆地望着3个像是从天而降、似人似鬼的物体发问道:“你们是谁?”
把他们三个人形容成“物体”,可见他们当时已不成人的样子,表明沙克尔顿等人一路经历了众多非人的磨难。(3分)
7.最后一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议论。(1分)点明了沙克尔顿一行没有顺利抵达南极,完成此次探险任务,但这一事件具有伟大意义,升华了文章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沙克尔顿等探险英雄英勇和顽强精神的赞美之情。(3分)
8.结合选文内容,说说沙克尔顿具有哪些优秀的品质。(6分)
从下令弃船,毅然决定放弃徒步横越冰雪而在浮冰上扎营,把握时机到达大象岛,决定到南乔治亚岛的捕鲸站求救,可见他临危不惧,有敏锐果敢的指挥能力;在最艰苦的条件下还谈笑风生,在冰川上翩翩起舞,鼓励队员的斗志,可见他镇定乐观;在身体虚弱的条件下坚持亲自去营救剩下的船员,可见他有诚信,有维系团队的领袖特质等。(每点2分,共6分)
[二](17分)(浙江衢州中考)
《科普时报》“媒眼看世界”专栏征稿启事
《科普时报》是由科技部主管、科技日报社主办的全国第一份综合性科普周报。秉持“以提高全民科学素养为使命,面向大众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的办报宗旨,为公众提供优质科普内容,助力提升公众科学素质,服务于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
栏目简介
为贯彻落实中国科协智库、学术、科普“三轮”驱动,国际化、信息化、协同化“三化”联动的工作布局,促进我国信息化及科学传播工作的开展,并固化研究成果,2020年1月,中国科技馆与《科普时报》合作开办“媒眼看世界”栏目。
栏目宗旨为“谈媒体发展,看世界变化”,重点围绕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主题,从以下选题方向撰写文章。
【科普影评】
以科学的视角,通过评论的形式,对热点影视作品进行解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重点阐述在影视作品中运用的媒体技术或信息技术,以展现技术的不断发展所带来的变化;二是挖掘影视作品中的科学元素,对其中蕴含的科学原理、科学事件进行解读。两个方面任选其一,鼓励对科幻类作品的解读。
【科技馆展品/展览解读】
以新颖、独特、有趣的方式对科普展品或展览进行介绍,重点解析信息技术和媒体技术在其中的应用、展示的原理以及在提高科普效果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本栏目形式为“融媒体专栏”,不仅在纸质媒介《科普时报》建立“媒眼看世界”专栏,同时在中国数字科技馆网站建立相应的数字专栏,为每期文章配以相应的音频,用二维码链接的形式,将报刊内容进行集成,丰富内容的展示手段,拓宽传播渠道。
刊期为每1~2周1期,发文1篇。
投稿要求
为进一步促进交流共享,提高科普从业者对媒体信息技术和科学传播促进作用的深入理解,学习先进的实践经验,同时丰富专栏稿源,现面向全国科普从业者及社会公众征稿。投稿要求如下:
1.符合《科普时报》及栏目定位,适合大众阅读,语言生动活泼。每文1600字左右,配图2~3张(无版权争议),每图下方标注一句图片说明。
2.文章标题格式不做特定要求,但需要明确写出文中案例或影视作品的名称,并对文章核心内容进行高度凝练的概括,如《从<阿丽塔:战斗天使>看赛博格技术的发展》。
3.文章作者需将最终版文稿内容录制成音频文件,与最终版文稿一并发送到指定邮箱。音频格式为.wav或.mp3,保证音频音质清晰,无须添加背景音乐或其他素材,待剪辑制作完毕后,将与文章一并发布在中国数字科技馆网站“媒眼看世界”专栏。
4.稿件需注明作者单位、部门、姓名、职务、职称等信息。
5.投稿邮箱:zhaozheng@cstm.。
文章参考范例:从《阿丽塔:战斗天使》看赛博格技术的发展
扫描识别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摘编自2020年1月30日“掌上科技馆①”微信公众号)
[注]①“掌上科技馆”是中国科技馆的微信公众号,以文章、音频、视频等方式发布科学资讯,传播科学知识。
9.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D
)(3分)
A.“掌上科技馆”微信公众号内含有科普、资讯、展品、科技、活动等方面的内容。
B.“媒眼看世界”是中国科技馆与《科普时报》联办的,是促进信息化及科学传播的栏目。
C.征稿启事要求投稿者从“科普影评”和“科技馆展品/展览解读”两个方向选题。
D.为适合大众阅读,促进资源共享,本栏目面向全国科普爱好者及社会公众征稿。
10.从标题推断,下面哪篇来稿可能不符合栏目征稿的要求?简述理由。(4分)
A.《从影片<中国机长>看航空科学》
B.《<克隆人>——现实中的克隆技术》
C.《<流浪地球>——误会中的父与子》
C
(1分) 理由:从标题推断,《<流浪地球>——误会中的父与子》并不是从科学的视角挖掘影视作品中的科学元素或媒体技术,而是从亲情的角度来写影评的,所以可能不符合征稿要求。(3分)
11.中国科技馆通过“掌上科技馆”公众号发布这则征稿启事,你认为有哪些意图?(4分)
①丰富稿源。②用公众号发布,受众多,便于交流推广。③扫码观看更便捷。④用公众号发布,与以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题的“媒眼看世界”栏目特点匹配。(每点1分,共4分)
12.“掌上科技馆”计划增加短视频来提升关注度,请结合下图,给“掌上科技馆”提两条建议。(6分)
(摘自2020年1月23日《南方周末》)
示例:①年龄在35岁以下的短视频用户比例近80%,公众号可针对年轻人追求时尚、关注热点等特点,多推出符合他们口味的科学短视频。②年龄在35岁以上的短视频用户比例小,公众号可依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开发科普生活类短视频来吸引他们的关注。③高中及以下学历短视频用户比例达到80.50%,公众号可设计趣味性较强、通俗易懂的科普短视频来吸引他们的关注。④本科以上学历短视频用户比例小,公众号可增加前沿科技等内容的短视频来吸引高学历人群的关注。(答出两点即可;每条建议3分,共6分)
[三](16分)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纪昀《河中石兽》)
【乙】鲁①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②有老父③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④而入?”遂依而截之。
(节选自《太平广记》)
[注]①鲁:鲁国,在现在的山东省南部一带。②俄:不久,一会儿。③老父:老人。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④中截:从中间截断。
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阅十余岁  
阅: 经过,经历 ?
(2)是非木杮
是: 这 ?
(3)湮于沙上
湮: 埋没 ?
(4)计无所出
计: 计谋,策略 ?
14.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可据理臆断欤?
怎么能(只)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2分)
(2)遂依而截之。
(那个鲁国人)于是依照(老人的办法)截断了长竿。(2分)
15.【甲】【乙】两文分别讽刺了“讲学家”和“老父”怎样的处事态度?(4分)
【甲】文讽刺了“讲学家”不联系实际而空谈事理、主观臆断的处事态度;(2分)【乙】文讽刺了“老父”自恃见多识广,实际并无真知灼见,而又好为人师、乱出主意的处事态度。(2分)
16.【甲】【乙】两文分别给了我们什么启示?(4分)
【甲】文:现实情况是复杂的,不能仅凭主观想法去判断事物,而要综合各种现实因素具体分析。(2分)【乙】文:要善于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防止主观执拗;在虚心求教的同时应积极动脑筋,决不能盲目轻信别人的意见。(2分)
【参考译文】
【乙】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只是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间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依照(老人的办法)截断了长竿。
三、写作(55分)
17.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5分)
地球上只剩一个人?
把自己的生活投进艺术世界中?
这个暑假,我独自背包去旅行?
……
这,可能真的会发生!
请以“这,可能真的会发生!”为开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和要求】
(1)自拟题目,自选文体。
(2)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
(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写作助手】
  (1)你可以叙述事件,可以进行文学创作,可以发表观点展开论述,还可以……
  (2)你可以根据经验自由写作,如有困难,可参考下面表格内容进行构思。
明确所指
“这”指的是什么事情?什么问题?什么现象?……
探本溯源
是什么原因、什么契机、什么方法等让“这”可能真的会发生?
推想反思
如果真的发生,会有什么结果?带来怎样的影响?你有怎样的思考?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想象作文题。题目中虽设置了几种情境,但开放度高,主要考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以“这,可能真的会发生!”为开头,透露出三个信息。其一,“这”对象较为宽泛,给学生带来广阔的写作空间。可以是事情,进行叙述;可以是问题,引发论述;可以是现象,揭示真理。其二,“可能真的”说明它是大概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而且在现实中具有一定的事实依据,能够预测到它的发生。因此,要合理想象,有一定的现实依据,不要完全虚构。其三,“!”表明它的发生能激起情感的波澜:激动、惊喜、震撼……写作时要注意,想象作文都要与生活相联系,想象不能脱离现实的土壤,要基于自己的体验和理解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