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一单元 测试题及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一单元 测试题及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07 09:52: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
第一单元测试题
(测评时间:150分钟;全卷满分:150分)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20分)
1.下列词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聚拢(lǒng)
锵然(qiāng)
衣襟(īng)
戛然而止(jiá)
B.竹篙(hāo)
斡旋(wò)
神龛(kān)
张灯结彩(jié)
C.家眷(quàn)
行辈(háng)
油馍(mó)
惊心动魄(jīng)
呵欠(hē)
冗杂(rǒng)
糜子(méi)
人情世故(shì)
2.下列句子中画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支乐曲,旋律急促,气势宏伟,当推向高潮时,又戛然而止,让人回味无穷!
看待问题不妨从多角度去想,一切便会豁然开朗,存在是有其合理性的。
C.他不懂古文,面对图书馆里满架的中国历史资料,只能叹为观止。
D.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为防止地球环境不恶化,我们应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B.我们从母亲那里得到的不只是爱的抚慰,往往还有做人的道理、处世的态度
C.学校经常开展安全常识教育活动,以增强同学们的自我保护。
D.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一生著述丰富,有小说、散文、散文诗、诗歌、杂文等。
B.《安塞腰鼓》是当代作家刘成章写的一篇著名散文。
C.《回延安》是贺敬之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的,富有浓郁的陕北风情,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延安”的深情。
D.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皆为我国传统节日。
5.结合下表,按要求简要作答。(8分
我市某初中学校对本校全体学生自主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作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1)请你根据调查表的内容写一条结论、不出现具体数字。(4分)
该校准备开展以“争做阳光少年”为主题的体育锻炼周活动,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20字(4分)
二、现代文阅读(36分)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9分)
人体的独特性
①全球有70亿人口分布在世界各地、而在过去的5万年、据估计共有1000亿人口在地球上生息过。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吗?随着生命科学对人体认识的日益深入,人类个体的独特性被越来越多的揭示出来。那么,人是个体的独特性和下可取代性究竟表现在哪里呢?
②人的光体现在DNA,即脱氧核糖核酸。它是人体所有遗传信息的原始备份。人类DNA中包含有大约32亿个碱基对,人类在基因上显示出的差异有0.5%,这0.5%就意味着大约有1600万个碱基对,它们的组合数则更多,所以任何人都没有机会和你的基因完全一样。
③与隐藏在体内的基因相比,我们更多的是从长相来确定他人是谁。对熟悉的人我们辨别的准确率可以达到66%,而对不熟的人、准确率为56%。好在有新的研究显示,其实人们并没有只依赖长相识别人。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人们的大脑还非常善于综合收集身体信息。当人的面孔被遮挡或者因距离太远而看不清时,大脑会通过身体的信息,例如个头和身材来识别人,而且效果通常很好。
④和长相相,、指纹似乎更加可靠。他们的形态更能显示人的独特性,所以指纹一直被用来确定一个人的身份。指纹的形成除了受基因的控制外,也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子宫内的压力和羊水的晃动都可能会影响胎儿指纹的形成,这意味着即使是同卵双肥胎,他们的指纹也不会完会一样。
⑤研究显示,每个人在走动的时候都有不同的步态。早在20世纪70年代,人们就已经意识到,步态足以帮助我们辨别一个人,且准确率至少可以达到90%。
⑥耳朵的形状也非常特,不仅每个人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个人,两双耳朵也各不相同。在美国和荷兰、甚至出现过根据耳朵留下的“耳纹”破获案件的实例。
⑦科学家用心电图记录人的心跳就能得到人们心脏活动的独特电脉冲,而这种特性也可以用于识别身份。据说苹果公司就曾尝试将心跳作为一种密码用于保护隐私。
⑧所有这一切都证明你是唯一的,没有人可以取代你。亘古至今,天地间只出现了一个现在的你,同样的事情以前没有发生过,未来也不会发生。
6.阅读选文、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过去的五万年间,有1000亿人口在地球上生息过.
B.每一个人都是唯一的、是无人可以取代的。
C.步态也可以帮助我们牌料一个人、且准确率有可能可以达到90%。
D.指纹的形态更能显示人的独特性、指纹的形成受基因的控制。
7.下列各项关于说明文知识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第⑥段的句子“在美国和荷兰,甚至出现过根据耳朵留下的‘耳纹’破获案件的实例”使用的说明方法是举例子。
B.本文是从DNA、长相、指纹、步态、耳朵的形状和心跳六个方面来说明人体独特性的。
C.本文是一篇逻辑说明文,说明的对象是人体独特性,
D.本文说明的语言准确、生动、形象。
8.第⑤段加点词语“至少”能否掉?为什么?(3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让传统文化成为日常课
①新学期伊始,“开学第一课”又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有媒体报道,最近上海一些中小学校吟诵经典、学民俗、精灯谜等传统活动与社团活动相结合,以此作为“开学第一课”的主要内容。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的积淀中,蕴藏着丰富的前人智慧,在中小学教育中加入传统文化的内容,在“开学第一课”中开宗明义地摆明它的重委性,让孩子们从小就熟悉、喜欢传统文化,当然是必要的。
③但问题并不止于此,中小学生传统文化这一课,关键还在于应该学什么、怎么学。进年来,国家大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传承。然而,大湖之中,泥沙俱下,一方面,传统文化然是宝库,但其中也不乏糟粕;另一方面是推广者、教育者在具体操作中的偏误。
④比如《三字经)和《弟子规)中,固然有教导人严于律己、敬亲尊师的一面,但也有强调绝对服从、愚忠愚孝的一面。古调栽呈夹,不儿儿古诗词数量庞大,不知凡几,情怀高蹈、意境开间的佳当然不少,但无病呻吟、闺阁艳情的作品就不适合孩子学习。传统民俗中,有很多老祖宗留下来的讲究,其中有很多色与现代生活不相适应。更有一些“学习”,流于哗众取宠和形式主,一说传统文化,就是穿汉服、行跪礼、拜孔子,重表而不重里,重仪式而轻内涵,有追逐热点之心,无真诚教导之意,并没有多少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⑤传统文化的学习,很容易形成风潮,但风潮,终有退去的时候。英语成了热门,大家都拼命学英语;诗词火了,不少人又开始背诵诗词;更有甚者,国学热中,有人将国学与升学挂起钩来,使它变成了学生们不得不完成的任务……这些都是对传统文化的误解,是功利而短视的。
⑥传统文化的学习,并非照搬照套,它是一个扬弃的过程,需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深刻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认真加以鉴别,在发展中脑承并创新。传统文的学习也不是一场“运动”,更不是检验学生的唯一标准。孩子们需要的是良好的文化氛图,是润物细无声的熏陶和浸润,这样才能潜移默化,久久为功。
⑦惟其如此,才可能真正领略到传统文化之美,让它成为自己精神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优秀传统文化,也才能发出新的生命力,在族文化血脉中继续滔滔奔流。
⑧中小学的“开学第一课”已经下课,但传统文化的大课堂还在进行。希望它不仅是“一课“、也是日常课:不仅是“泛读课“,也是“精品课”;不仅是“课内课",也是“生活课”、它其实也是社会、学校和家长一门共同的课程。
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中小学教育加人传统文化内容,让孩子们从小熟悉、喜欢传统文化是有必要的。
B.传统文化内容纳人中小学教育的关键,是解决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
C.传统文化的学习需要良好的文化氛围,需要润物无声的熏陶和浸润,
D.传统文化已经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正滔滔奔流在民族文化的血脉之中。
10.下列不属于在中小学教育中加人传统文化内容存在的问题的一项是(
)(3分)
A.一学校传统活动作为“开学第一课”的内容。
B.没有区分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糟粕。
C.具体操作流于形式、哔众取宠,重表不重里.
D.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容易出现跟风现象。
11.根据文章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①、②两投引出论题:在中小学教育中加人传统文化教育。
B.第③段模出分论点:传统文化的发展传承大潮中,泥沙俱下。
C、第⑥、⑦段指出了在传统文化学习中应该采取的正确方法。
D.最后一段发出呼吁,提出了让传统文化成为日常课等主张。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8分)
善良无须考核
①导消沃尔特在选角的时候,挑选了很多艺校里的学生,但都不够满意。
②一天,为此一筹其展的沃尔特到城市西郊办事,在火车站的站前广场上遇到了一个十多岁的擦鞋小男孩。小男孩问道:“先生,您需要擦鞋吗?”沃尔特低头看看自己脚上刚刚擦过不久的皮鞋,摇接头拒绝了。就在沃尔特转身走出十几步之际,忽然见到那个小男孩红着脸追上来,眸子里现出祈求的光:“先生,我整整一天没吃东西了,您能借给我几个钱吗?我从明天开始多多努力檫鞋,保证一周后把钱还给您!”沃尔特看着面前这个衣衫褴褛、肚子干瘪的小男孩,不由得动了怜悯之心,就掏出几枚硬币递到小男孩手里。小男孩感激地道了一声“谢谢”后,一溜烟地小跑着离开了。沃尔特摇了摇头,因为这样的街头小骗子他已经司空见惯了。
③半个月后,沃尔特已经将借钱给小男孩的事忘得一千二净。不料,在他又一次经过西郊火车站时,突然看到一个瘦小的身影离得老远就向他招手喊道:“先生,请等一等!”等到对方满头大汗地跑过来把几枚硬币交给他时,沃尔特才认出这是上次向他借钱的那个擦鞋小男孩。小男孩气喘呼吁地说:“先生,我在这里等您很久了,今天总算把钱还给您了!”沃尔特看着自己手里被汗水濡湿的硬币,心头陡然荡漾起一股暖暖的热流。
④沃尔特再次端详面前的小男孩,忽然发现他很符合自己脑海中构想的小男孩主人公的角色形象。沃尔特把几枚硬币塞进小男孩衣兜里:“这点零钱是我诚心诚意给你的,就不用还了。”沃尔特神秘地一笑,又说,“明天你到市中心的影业公司导演办公室来找
我,我会给你一个很大的惊喜。”
⑤第二天一大早,门卫就告诉沃尔特外面来了一大群孩子。他诧异地出去一看,那个小男孩兴奋地跑过来,一脸天真地说:“先生,这些孩子都是同我一样没有父母的流浪孩子,他们也渴望有惊喜!”
⑥沃尔特真没想到一个穷困流浪的孩子竟会有一颗如此善良的心!通过反复观察和筛选,沃尔特发现在这些孩子中,确实有几个比小男孩更机灵,更适合出演剧本中的小主人公,但他最后还是只把小男孩留了下来,并且在录用合同的免试原因一栏中只写了这样几个字:善良无须考核!因为他觉得小男孩在面临困境的时候,把本属于自己一个人的希望无私地分享给别人,这是怎样的一种善良啊!而电影中的孩子,正是这样一个善良、博大、无私的人。
⑦这个小男孩叫文尼西斯。在沃尔特的执导下,文尼西斯在剧中成功扮演了主人公约书亚的角色,他主演的电影《中央车站》也摘得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等诸多桂冠。
⑧若干年后,已成为一家影视文化公司董事长的文尼西斯写了一部自传体《我的演艺生涯》。在书的扉页,是沃尔特的亲笔题字:善良无须考核。下面则是他给予文尼西斯的评价:“是善良,曾经让他把机遇让给别的孩子;同样也是善良,让人生的机遇不曾错过他!”
12.根据小说情节,以“小男孩”为陈述对象,完成下列表格。(每空2分,共4分)
情节
主要事件
开端
向沃尔特借钱
发展
(1)
高潮
(2)
结局
被免试录用电影角色
尾声
成为一名成功的演员
第④段加横线的句子在情节设置上起什么作用?(4分)
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每小题3分,共6分)
(1)就在沃尔特转身走出十几步之际,忽然见到那个小男孩红着脸追上来,降子里现出祈求的光,
沃尔特看着自己手里被汗水濡湿的硬币,心头陡然荡漾起一股暖暖的热流。
文章结尾写“是善良,曾经让他把机遇让给别的孩子;同样也是善良,让人生的机遇不曾错过他”.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古诗文阅读(28分)
(一)文言文阅读(16分)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
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安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单于使卫律①治其事②,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
欲杀使者。左伊秩訾③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④
。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管。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注】①卫律:与下文的“胜”“武”“惠”“虞常”都是人名。②其事;指虞常与张胜私易谋划归汉一事。③左伊秩:匈奴的王号。④受辞:受审讯。
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岂不诚大丈夫诚:诚信
B.往之女家女:同“汝”,你
C.使卫律治其事使:派
D.宜皆降之宜:应当
17.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
B.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
C.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
D.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3分,共6分)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
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19.乙文苏武的行为符合孟子“大丈夫”的标准吗?请结合短文简要分析。(4分)
古代诗歌阅读(6分)
黄鹤楼
登金陵凤凰台
崔颢
李白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两首诗都有“使人愁”三个字,请指出两首诗中“愁”的内容各是什么?(2分)
两首诗在构思上有相似之处,请结合诗作内容简要分析。(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6分)
2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微君之故,
?
(2)微君之躬,

(3)《子衿》中的“



是女子表达对所爱之人期盼与思念,后来曹操在《短歌行》中借此来表达对贤才的渴望。
(4)请默写出《子衿》的最后二句。


名著阅读(旺空分、杰6分》
23.傅雷是一位杰出的
、特殊的
,他一生翻译
国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30余种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巴尔扎克的

》、罗曼
?
罗兰的《
》、丹纳的《
》等。
五、写作(60分)
24.小作文(10分)
小区内不少人遛狗时不栓绳以致有人被咬伤。请你撰写一份倡议书,从狗咬人说起,号大家文明养狗。
要求:
语言文雅得体;内容简明,有理有据。
25大作文(50分)
请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不少开600字的作文。
那一刻,几分甜蜜在心头
(2)何以解忧,唯有
部分参考答案
语文知识及运用
D;2.C;3.B;4,D;5.略。
现代文阅读
B;7;D;8.不能去,“至少”是不少于的意思,起限制作用,说明步态足以帮助我们辨别一个人,且准确辛不少于或超过90%。去掉之后就变成90%,太绝对了,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9.D;10.A;11.C(第⑦段讲的是意义)
12.(1)还钱给沃尔特
(2)带来一群渴望有惊喜的流浪儿
13.①内容上:设置悬念,既说是“惊喜”,又没有讲明惊喜的内容,引起读者往下阅读的兴趣。②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的沃尔特没有选到合适的演员,引起下文沃尔特
录用了文尼西斯这一情节。
14.(1)“祈求”属于神态描写,意思是“悬切地希望或请求”,写出了小男孩非常希望
得到沃尔特帮助的眼神,表达了他迫切的心情。
(2)“濡湿”的意思是“沾湿,变潮湿”,表明小男孩一直紧紧攒着硬币在等待沃尔特,
要把钱还给他,写出了他长久等待的情景。
金捌春圆
15.①这句话写出了文尼西斯性格中的善良让他既帮助了别人,又使他自己获益良多.②这句话总结全文的内容,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好人总有好报;机遇总是垂青心地善良的人。③照应题目,表明善良是人生的通行证。
古诗文阅读
16.A(诚:真正、确实)
17.A
18.(1)这怎么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
(2)单于认为他的气节很悲壮,早晚派人问候苏武,而速捕了张胜。
19.符合,乙文用精彩的笔墨描写了苏武反抗匈奴统治者招降的斗争情形。卫律软硬兼施想迫使苏武投降,被苏武正气凛然的怒斥所喝退,双方斗争激烈,场面紧张。苏武自刺之后,被置于地坎温火之上,蹈背出血,气绝复息,充满悲壮色彩。而周围人的反应是“卫律惊,自抱持武”“惠等哭,與归营”“单于壮其节”,这一惊、一哭、一壮的细节描写充分衬托出苏武的铮铮铁骨及高尚情操,体现了“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节。
20.崔诗抒发游子漂泊天涯的思乡之愁;李诗则抒发自己爱国忧国之情和报国无门之愁。
21.两诗首联都从楼台命名的传说落笔,然后展开想象;额联通过古与今、幻想与现实的对照,把古今盛衰的历史变化和人事兴亡的悲哀做了高度的艺术概括,为全诗定下吊古伤今的基调;颈联由古及今,极目远眺,着笔于眼前实景的描绘;尾联即景生情,都以“愁”字作结。从律诗的起、承、转、合来看,颇有章法。
22.(1)胡为乎中露(2)胡为乎泥中(3)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4)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
四、名著阅读
23.教育家
翻译家
法国
欧也妮·葛朗台
约翰·克利斯朵夫
艺术哲学五、写作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