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下期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
课时练习
?
1.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为画线的汉字注音。
(1)融雪处裸露(?
?
?
?
?
?
?
?)出大山黧黑(?
?
?
?
?
?
?
?)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
(2)此刻倒霉迹象
jiē
zhǒng
ér
zhì(?
?
?
?
?
?
?
?),频频小震
yùn
niàng(?
?
?
?
?
?
?
?)着某一两次大地震:手背生起冻疮,肩背脖颈疼痛得不敢活动,连夜高烧,不思饮食……
2.
根据拼音写汉字。
安营扎zhài(________)????
yì
yì(________)烁烁?????
懈dài(________)????
qián(________)诚
接zhǒng(________)而至???
lì
lì(________)在目?????
rú(________)动??????
zhòu(________)然
?
3.
下面一段话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写出修改意见。
????????①电信诈骗的泛滥和滋生使许多人成为受害者。②电信诈骗不仅损害了公民权益,而且扰乱了社会秩序。③开展防电信诈骗进校园,是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和维护社会秩序的需要。
(1)第___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
(2)第___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解释下列成语的意思。
(1)安营扎寨:
(2)气喘吁吁:
(3)接踵而至:
(4)川流不息:
5.
填入下面括号中最恰当的语句是
(
)
小河上的薄冰融化已尽,小草从暖湿的泥土中苏醒,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化的神功又一次使人们惊异了。
A.春风吹绿了柳枝。
B.春风把柳枝吹绿了。
C.柳枝被春风吹绿。
D.春风染绿了柳枝。?
6.
阅读《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回答下面的问题。
(1)本文记叙了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游览的经历,请理清文章的脉络。
(2)本文写各拉丹冬的冰塔林有什么特点?试结合课文内容具体分析。?
7.
在第46个世界环境日(每年6月5日)到来之际,学校组织开展了与保护环境相关的主题活动。请你参加该主题活动并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我设计】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2)【我参与】王同学为学校拟写了一份邀请函,请你指出其中的两处错误并改正。
邀请函
尊敬的李教授:
我校定于6月5日下午3时在育才楼报告厅举行《爱护环境》主题宣讲活动,特邀请您作为主讲人进行宣讲。请您莅临指导。
来宾市希望中学
5月30日
(3)【我思考】针对下面三则材料,就如何治理环境污染的问题,请你提出三条合理的建议。
材料一:为了经济效益,西南一些省份一直在砍伐原生态林,大力种植橡胶林和桉树林。而这两种速生丰产林都被形象地称为“掏水机”,其涵水能力差,大面积种植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此外,桉树还是“霸王树”,它生长了,其他物种就会慢慢地退化。最后造成桉树林里的地表都是光秃秃的,生态遭受颠覆性的破坏。
材料二:据监测,我国七大水系中,松花江和淮河、黄河和辽河、海河,分别为轻度、中度、重度污染,多数河流70%的河段受到污染。污染因素主要有工业排放、城乡污水排放、垃圾腐化、化肥农药及水土流失造成的氦、磷等污染。
材料三:1月28日,环境保护部通报了除夕至初一(27日19时至28日5时)全国城市空气质量状况。受烟花爆竹集中燃放影响,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259个城市出现不同程度的空气污染,其中124个城市为重度及以上污染,按PM2.5小时峰值浓度排序,受烟花爆竹燃放影响最大的十个城市分别为:大同市、来宾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岳阳市、赤峰市、通化市、贺州市、百色市、甘南州。
?
8.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这里便是著名的长江奇观之一的冰塔林。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历历在目。杰巴、安托、开大车的大胡子师傅,头戴狐皮帽,身裹羊皮袍,肩扛比人身还长的大冰凌,蠕动在巨大的冰谷里,一列小小身影。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天地间浩浩苍苍。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
是琼瑶仙境,静穆的晶莹和洁白。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小小的我便蜷卧在这巨人之发下。太阳偶一露面,这冰世界便熠熠烁烁,光彩夺目。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
(1)本文在景物描写方面有什么独到之处?
(2)本文的语言整体来看比较平实、自由、随性,但是作者在锤炼语言方面其实很下功夫,请结合选文举一例说明作者在语言表达上所下的功夫。
?
9.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①置身于冰窟,远比想象的要温暖,穿着件腈纶棉衣,外罩一件皮夹克,居然感觉不到冷。风声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它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把冰河上的雪粒纷纷扬扬地扫荡着,又纷纷扬扬地洒落在河滩上、冰缝里。渐渐地冰河已光滑难行。从北京来的摄影师大吴,负责拍一本有关于藏北的大型画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照相器材就装在一个很考究的箱子里,唯恐摔坏了,便推着箱子在冰面上爬行。他用奇怪的“鱼眼”为我拍了一张反转片,一部分精神和生命就寄存在这变了形的仙境中了。
②是琼瑶仙境,静穆的晶莹和洁白。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小小的我便蜷卧在这巨人之发下。太阳偶一露面,这冰世界便熠熠烁烁,光彩夺目。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
③第二天,仍随大部队进入冰塔林。在滑极了的冰河上一点点挪动,时而也需爬行——人们越发有经验了,在有坡度的地方,就翻身滚将起来——终于过了冰河,我便半卧在砾石堆上仔细寻找起来,看有没有贝壳、植物之类化石,或者古人类生活过的痕迹,可是很遗憾,没有。而我似乎已经衰竭,心想碰巧哪一口气上不来,就长眠于此吧。
④见我再也没有力气返回了,杰巴他们开着车过来,接我过这一段冰河。
⑤拍电影的那一伙不知又发现了什么新大陆,久久不回来。不甘心在车里闷坐,又挣扎着去那座冰河中间的砾石堆。过午的太阳强烈,冰面疏松多了,有流水漫溢出来。此刻除了风声,还有一种声音轻易便可辨别出来。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
(节选自《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①②段的主要内容。
(2)作者在游览的过程中多次写到自己在高原上的疼痛、恶心,甚至觉得“要死了”,这些内容与文中的写景有什么关系?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3)欣赏下面句子的妙处。
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
(4)“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你觉得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内涵?读完文章你在心中生发了怎样的情感?
10.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如何给地球降温
龙学峰
①气候学家已发出警告:未来100年,全球气温将升高1.5℃~6℃,海平面将升高154.5厘米,沙漠将更干燥,气候将更加恶劣,厄尔尼诺现象更为严重,全球变暖将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如何给地球降温?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奇思妙想。
②美国氢弹之父、物理学家爱德华·特勒去世以前曾有过设想:向空中抛洒铝和硫的粉末,给地球降温。按照他的计算,向空中抛洒100万吨铝硫粉末,可以使日照减少1%,从而起到降温作用。特勒提出的办法是要模仿大规模的火山爆发。1991年,波及范围达数百万千来的皮纳图博火山灰使地球气温下降了0.41℃,而且持续时间达好几个星期。特勒设想:可以用飞行于13千米高空的飞机和部署于赤道上的美国海军大炮,向空中抛“火山灰”。但生物化学家们却给这种主张泼冷水,他们认为,散布于空中的这些硫和铝的微粒,很可能会严重干扰同温层。特勒还与人合作研究过其他使地球降温的方法:在轨道上放置5万面反射镜;发射一颗巨大的卫星,悬于地球与太阳之间,以挡住部分太阳辐射。
③除了特勒以外,还有许多科学家也在苦苦思索,希望能找到奇妙的办法给地球降温。美国物理学家洛厄尔·伍德有一个同特勒的设想一样离奇的计划:在地球和太阳之间万有引力互相抵消处(即拉格朗日点),安装一面直径为2000公里的半透明镜子。他认为,这面巨大的滤光镜不但能减少温室效应,而且能充当地球的空调器:改变滤光镜的倾斜度,以增加或减少透过它的太阳辐射量。但谁来支付超过1000亿美元的巨额费用呢?此外,这面滤光镜不但会破坏同温层,而且还有可能妨碍紫外线的通过(紫外线具有清理太空的功效)
④有科学家从加强地球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的角度,探索给地球降温:将数以十亿计的白色聚苯乙烯高尔夫球投向海洋;将地球上的所有房屋的房顶都涂成白色。美国的一位科学家提出了一项更具有诗意的方案:将数千平方公里的阴云“染白”。通过向阴云喷—些微粒,使微小的雨滴数至少增加10%,这样,由于光学作用,层积云就会被照亮变白,就会反射更多的太阳光。
⑤还有人提出用深埋二氧化碳的办法给地球降温。美国和欧盟已拨巨款来研究在海洋和地层中埋藏二氧化碳的办法。从理论上讲,海洋和地层可以贮藏人类在几千年间生产的二氧化碳。研究人员要验证的是,二氧化碳溶解在海水中,是否会干扰海底生物的生存,因为二氧化碳溶解于海水后,会使海水酸化。
(1)文中第①段运用哪些方法说明了什么?
(2)科学家特勒为了给地球降温,提出了哪些奇思妙想?
(3)美国物理学家洛厄尔·伍德设想给地球降温的离奇计划是什么?被采用了吗?为什么?
(4)文中第②段画线词语“按照他的计算”能去掉吗?为什么?
(5)在日常生活中,你也许感受到了地球变暖的迹象。请你结合生活经验和了解的科学知识,想出一种给地球降温的办法。
参考答案
1.
【答案】
(1)luǒ
lù,lí
hēi
(2)接踵而至,酝酿
2.
【答案】
寨熠熠怠虔踵历历蠕骤
3.
【答案】
(1)第①句,,修改意见:泛滥和滋生对调位置。
(2)第③句,,修改意见:校园后加”的活动”。
4.
【答案】
(1)安营扎寨:
指军队驻扎下来。现在有时比喻建立临时的建设基地。
(2)气喘吁吁:
呼吸急促的样子,形容非常劳累。
(3)接踵而至:
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
(4)川流不息:
像河水那样流个不停。一般比喻来往的人或车辆、船只很多。
5.
【答案】
C
6.
【答案】
(1)本文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在各拉丹冬就近安营扎寨、第一次进入冰塔林、第二次进入冰塔林。其中,第一次进入冰塔林是写作的重点。先写在砾石堆旁看到的各拉丹冬奇美的景象;再写接近冰山、爬过冰洞时看见的奇景;接着写因滑倒摔断了尾椎骨留在冰窟时听到强烈的风声和看到的冰塔林仙境般的景象。
(2)①美丽。如“是琼瑶仙境,静穆的晶莹和洁白”“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作者通过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方法,塑造了一个美丽神异的童话世界。②威严。如“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天地间浩浩苍苍”“风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风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把冰河上的雪粒纷纷扬扬地扫荡着,又纷纷扬扬地洒落在河滩上、冰缝里”,写出了冰塔林严寒,凛冽,充满力量,令人敬畏。
7.
【答案】
(1)示例一:用我们的双手为地球撑起一把保护伞。
示例二: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
(2)①“尊敬的李教授”应顶格写;②《爱护环境》书名号应改为引号。
(3)①保护原生态林,涵养地下水,防止生态破坏;②杜绝污水入河,建立污水处理系统;③市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用电子烟花爆竹代替传统的烟花爆竹),防止空气污染。
8.
【答案】
(1)①作者善于捕捉所写景物的神韵。
②在写景时往往把主观的感受、想象与客观的描写融在一起(情景交融)。
(2)①“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用语精简而准确,形象性强,节奏张弛有度,形成一种音乐美。
②“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天地间浩浩苍苍。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眼前之景的壮美。
9.
【答案】
(1)“我”置身冰窟之中所见的美景。
(2)作者多次写到自己在高原上的疼痛、恶心,甚至觉得“要死了”,侧面写出了格拉丹东自然环境的艰险。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作者的身体状况构成了文章的一条潜在线索,随着身体状况越来越糟糕,作者对格拉丹东的感受与理解越来越细致,想象也越来越富有诗意。这样的写法,使读者体会到作者的乐观与坚强,也让文章显得更亲切、真实、可信。
(3)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风”比作刻刀,并将阳光和风人格化,形象地表现了它们缓慢而持久地改变着冰川的形状,创造了壮美的雪域高原风光,赞美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4)第一问:坚冰之下的流水,源源不断地流出,形成了波澜壮阔的万里长江。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哺育了中华儿女,是中国文化的发源地。
第二问:“我”被各拉丹东的奇异壮美景色深深地折服,也为祖国有如此的大好河山而无比骄傲。?
10.
【答案】
(1)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
作用:具体、准确地说明全球将变暖,给地球降温,迫在眉睫。
(2)①在空中抛洒铝和硫的粉末;
②在轨道上放置5万面反光镜;
③发射一颗巨大的卫星,悬于地球与太阳之间,以挡住部分太阳辐射。
(3)离奇计划是:在拉格朗日点(或在地球和太阳之间万有引力相互抵消处),安装一面直径为2000公里的半透明镜子。
没被采用,因为无人支付巨额费用;同时,滤光镜会破坏同温层,妨碍紫外线的通过。
(4)不能去掉。因为画线词语表明数据的来源,使文章语言表达更准确,更具有科学性。
(5)示例:①鼓励家庭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普及使用太阳能),用以吸收紫外线;
②加强环境保护,减少大气污染;
③给机动车辆安装吸收尾气设备,减少热量的排放;
④按国家提倡的度数使用空调,减少热量排放,节约能源;
⑤植树造林,调节气候。
试卷第4页,总9页
试卷第5页,总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