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件(共46张PPT+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件(共46张PPT+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06 23:03:38

文档简介

(共46张PPT)
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它们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它们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作用又是如何体现的?
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学习目标
1.掌握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及其指导地位的确立。
2.识记中共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的召开时间和主要内容。
3.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提出改革开放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邓小平就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提出四项基本原则
实行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邓小平作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
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
材料研读:
在粉碎了“四人帮”后,社会上和党内出现一些思想动向。一方面,在一部分人中,仍然存在着思想僵化或半僵化状态,阻碍着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贯彻;另一方面,极少数“四人帮”的党羽,利用中国共产党发扬民主的机会和“文化大革命”给党和国家造成的困难,宣扬无政府主义和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主张,反对社会主义制度,反对共产党的领导,反对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反对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从“右”的方面歪曲和反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在这样两种思想倾向的影响下,造成了一部分青年思想混乱。针对这种情况,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作了题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
阅读材料,说出邓小平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原因是什么?
1.一部分人思想僵化
2.党内出现了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
3.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阶段
阅读材料及教材,说出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十三大上分别提出了什么理论?这两次会议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致开幕词第一次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整个新时期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胡耀邦在会上作“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政治报告。
在中共十三大上,邓小平系统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并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容作了系统概括。
十二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材料二
材料一
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时间
主要内容
1982年
中共十二大
邓小平明确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时间
主要内容
中共十三大
1987年
邓小平为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作出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还比较落后、商品经济还不够发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知识拓展:
中共十三大的中心内容是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路线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经济建设——中心任务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
坚持改革开放——强国之路
共产党的领导是核心
社会主义道路是方向
人民民主专政是保证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指导思想
知识拓展:
“三步走”战略部署
邓小平1987年提出的三步走的总体战略部署:第一步目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这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已基本实现;第二步目标,到二十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这也已在1995年提前完成;第三步目标,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
中共十四大进一步提出,要在20世纪90年代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实现第二步发展目标;同时,也对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提出初步设想。
中共十五大又将第三步目标进一步具体化:到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基本上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相关链接: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我国出现的两条总路线的名称、制度时间及影响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958年制定,在其引导下,我国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给国民经济带来严重影响,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1987年,中共十三大制定并通过。这条路线是在科学分析国情、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我国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大幅度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目前正向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迈进。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遇到姓“资”姓“社”等问题的困扰。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就会影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这关键时刻,邓小平于1992年初到南方视察。
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重要谈话
相关链接:
解决姓“社”姓“资”问题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到底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三个有利于”)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材料一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通称“南方谈话”。重申了深化改革、加速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这个重要讲话,不仅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最终成熟和形成,而且也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第二次浪潮的掀起。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对中国90年代的经济改革与社会进步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对21世纪中国的改革与发展,仍将产生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材料二
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对的就坚持,不对的就赶快改,新问题出来加紧解决。
材料研读:
阅读材料及教材,说出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
邓小平和广东省委书记谢非交谈
邓小平南巡期间视察深圳
邓小平考察上海
“南方谈话”
(1992年)
(1)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2)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4)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
(5)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6)发展才是硬道理。
材料研读: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结合材料,谈谈邓小平南方谈话对改革开放的影响。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民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4.邓小平的评价
邓小平(1904---1997)
16岁赴法国勤工俭学,在欧洲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洗礼,投身于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在枪林弹雨中参与创建了新中国。在新中国的初期岁月,参与筹划巩固政权和经济建设。在文革浩劫中,曾受到错误批判,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从1978年以后,他成为中共的主要决策人。
邓小平同志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合作探究:
为什么说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1)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邓小平提出实行改革开放。
(2)改革开放后,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经济发展分三步走。
总之,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所以说,他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5.邓小平的贡献
邓小平最重要的思想和政治遗产,是他带领党和人民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他创立的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的地位: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巩固和发展的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6.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中共十四大
中共十五大
时间
内容
意义
1992年
1997年
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江泽民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大会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此后,我国加快了发展步伐,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邓小平理论形成和指导地位的确立
邓小平理论形成和指导地位的确立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共十五大
中共十二大
中共十三大
南方谈话
工作中心转移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等
确立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中共十四大
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二、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1997年邓小平再次登上《时代周刊》
1997年3月3日。
标题:
下一个中国:邓的继任者能否把中国变成一个为世界所接受或喜欢的超级力量。
200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江泽民在会上作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报告
大会主题: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奋斗目标: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经过这一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阅读材料及教材,说出在中共十六大上,哪一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这一思想的内容,意义是什么?
材料一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内容
意义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它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思维延伸: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1)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顶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入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三、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胡锦涛在会上作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工作报告
大会主题: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相关史事: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说出在中共十七大上,哪一观点被提出,它的内涵是什么?并举例说明你所知道的哪些事例体现这个观点,哪些违背这个观点?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内涵:
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意义:
思维延伸:
1.科学发展观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第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第二,全面发展观;第三,协调发展观;第四,可持续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低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科学发展观的地位。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的党的指导思想,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讲话
大会主题: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相关史事:
中共十七大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在此基础上,中共十八大又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新高度,指出要“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部将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会议内容:
(1)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
(3)确立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4)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全面部署;
(5)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
中共十八大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在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五、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报告
大会主题: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习近平在会上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
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近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阅读材料,说出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九大召开时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什么?联系中共八大与十九大召开的背景,思考回答为什么主要矛盾变化了。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材料二
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上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多种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名列前茅。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综合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但是我国在地域上、程度上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现象,需要国家调整国家政策,促使人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实现共同富裕。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比较低下,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
中共八大
中共十九大
原因: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同
十九大指导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
(2)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3)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4)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5)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含什么,并说出其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①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②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意义
课后活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邓小平同志这样说过: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我们中国人民至少还要在黑暗中搜索更长的时间。我们今天同样应当说,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江泽民《在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
结合课文,谈谈邓小平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作用。
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可以说他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