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化学第11单元实验活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1.下列关于海水晒盐原理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利用光照和风力使水分蒸发得到食盐
B.利用海风使海水降温,从而使食盐结晶析出
C.利用光照使海水升温,从而使食盐析出
D.利用光照分解海水,从而制得食盐
2.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没有涉及到的实验步骤是(
)
A.蒸馏
B.过滤
C.蒸发
D.溶解
3.在粗盐提纯实验中使用次数最多的仪器是
A.烧杯
B.漏斗
C.玻璃棒
D.蒸发皿
4.下列有关海水晒盐的几种说法,错误的是(
)
A.海水成为食盐的饱和溶液后才能析出晶体
B.盐场必须建在阳光充足、雨量少的地区
C.结晶池中析出盐后的母液没有用途,为防止污染须排入大海
D.盐场利用日晒、风吹晒盐,采取的是蒸发结晶的方法
5.下列有关“粗盐中难落性杂质去除的实验”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解:向10m水中逐渐加入粗盐至恰好形成饱和溶液
B.过滤:为了加快过滤速度,应该用玻璃棒在漏斗中不断搅拌
C.蒸发:待蒸发皿中水分完全蒸干才能停止加热
D.误差分析:量取10m水时仰视读数,会使精盐产率偏低
6.如图是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根据海水晒盐的原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海水进入贮水池,海水的成分基本不变
B.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水的质量逐渐减少
C.粗盐中含有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
D.结晶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7.粗盐提纯实验必须使用的一组仪器是(
)
A.漏斗、玻璃棒、镊子、蒸发皿、铁架台
B.量筒、烧杯、试管夹、蒸发皿、铁架台
C.烧杯、玻璃棒、漏斗、蒸发皿、酒精灯
D.试管、量筒、药匙、玻璃棒、酒精灯
8.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下图是实验过程中的部分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取一定量粗盐
B.溶解
C.过滤
D.蒸发结晶
9.蒸发食盐水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防止局部温度过高
B.当蒸发皿中有少量固体析出时就停止加热
C.停止加热后蒸发皿不能直接放在桌面上
D.停止加热后还需要继续搅拌
10.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流程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经过第①步操作,海水中的成分基本不变
B.蒸发池中,氯化钠溶液逐渐变浓
C.经过第③步的操作,进入结晶池后,继续蒸发水,有④发生
D.析出食盐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11.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制备:用加热KCl和MnO2混合物的方法制O2
B.鉴别:用Na2CO3溶液鉴别稀盐酸、NaOH溶液和Ba(OH)2溶液
C.除杂:用溶解、蒸发的方法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D.检验: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甲烷燃烧的火焰上方,检验有水生成
12.从海水中得到的粗盐中往往含有可溶性杂质(主要有Na2SO4、MgCl2、CaCl2)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必须进行分离和提纯后才能使用。实验室粗盐提纯的部分流程如图,有关该流程说法错误的是()
A.不溶性杂质主要是泥沙
B.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
C.蒸发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D.操作①②③依次加入的试剂可以为Na2CO3溶液、NaOH溶液、BaCl2溶液。
13.为了除去粗盐中的泥沙、Ca2+、Mg2+、SO42-等杂质,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步操作①过滤 ②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③加适量盐酸 ④加过量的碳酸钠溶液 ⑤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⑤②④③
B.②④⑤①③
C.④⑤②①③
D.②⑤④①③
14.用下列实验操作可完成两个实验.甲实验为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乙实验为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实验各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都是相同的
B.甲实验的步骤是①④⑤,其中去除杂质的关键步骤是⑤
C.乙实验中,若①所用的烧杯内壁沾有水,对配制的溶液浓度无影响
D.乙实验按照②③①的步骤进行操作,则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ρ水=1g/cm3)
15.粗盐中含有泥沙及少量可溶性MgCl2、CaCl、Na2SO4等杂质,为获得精盐进行如下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根据NaCl的溶解度,可计算出溶解10g粗盐所需水的最少质量
B.只调换“过量的NaOH溶液”与“过量的BaCl2溶液”的顺序,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C.加入过量Na2CO3溶液的目的是除尽BaCl2和CaCl2
D.若称得精盐的质量为8.5g,则该粗盐样品中氯化钠的纯度是85%
16.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是
A.用Na2SO4除去NaCl中的BaCl2
B.用点燃的方法鉴别涤纶和羊毛绒
C.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的CO
D.用水鉴别NH4NO3和NaOH固体
17.分离混合物或提纯某物质时,常用到:①溶解②蒸发结晶③冷却结晶④过滤等操作方法,选择恰当操作序号并按操作顺序填空:
(1)除去石灰水中的碳酸钙_____;
(2)除去硫酸锌溶液中的水_____;
(3)除去硝酸钾固体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钠_____;
(4)粗盐提纯_____。
18.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将天然水变成纯水的方法是________.
利用蒸发原理可以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实验室蒸发食盐水时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填序号).①带铁圈的铁架台
②酒精灯
③漏斗
④玻璃棒
⑤量筒
⑥蒸发皿.天然水受到污染后,净化时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天然水污染的来源有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常用的净水方法有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19.食盐在生产和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海水中储量很丰富,通过晾晒海水可以得到粗盐和卤水.如图所示为NaCl及卤水主要成分的溶解度曲线图.
(1)海水晒盐的原理是_____;
(2)60℃时,100g水中加入80gKCl,充分搅拌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所形成的溶液是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3)90℃时,MgCl2溶液的最大浓度(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只列计算式,不需要计算结果).
(4)将90℃时,MgCl2、KCl和MgSO4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30℃时,没有晶体析出的是_____(填物质名称).
20.物质的变化
我们的家乡是座美丽的滨海小城,这里三面环海,海洋蕴含着丰富的资源,以下是人们从海洋中获取某些物质的方法:
①膜法淡化海水获得淡水;
②蒸馏法从海水中提取淡水;③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晒得粗盐;④开采出原油并进行分馏获得汽油、煤油等产品;⑤向粗盐的溶液中加入试剂制得精盐;⑥向海水中添加石灰乳,再向得到的沉淀中加稀盐酸,然后电解获得的氯化镁制得镁;⑦用贝壳(主要成分碳酸钙)制生石灰。
(1)请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对上述方法进行分类:一类是________(填写序号),另一类是________(填写序号),你的分类依据是________。
(2)和①膜法淡化海水原理相同的一个实验操作是________,原理都是依据________不同将混合物中的各成分分离。
(3)在②蒸馏法淡化海水时水的三态变化过程首先是由________态变为________态的蒸发过程,然后是由________态变为________态的冷凝过程,这与自然界中________循环的原理类似。请描述蒸馏法淡化海水的微观过程________。
(4)在③海水晒盐的过程中,钠离子、氯离子、水分子三种微粒的运动状态是:首先在海水中这三种微粒处于________的运动状态(选填“自由”或“在固定位置振动”,下同),在晒盐过程中,________(填微粒名称)不断运动到空气中去,另两种粒子结合后处于________的运动状态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跟该结晶微观过程正好相反的一个物理变化是________。
(5)在⑤粗盐精制的操作中为除去过量的碳酸钠、氢氧化钠,需要添加适量的稀盐酸,请写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中,有效作用的粒子有________。
(6)贝壳制得的生石灰可用来做干燥剂,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干燥剂除了生石灰干燥剂外,还有一种硅胶干燥剂,硅胶吸附性能高、化学性质稳定,其内部为毛孔网状结构,能够吸收水分,并将水分保留住。根据提供的信息分析他们的干燥原理是否相同?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21.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除去粗盐中泥沙等难溶性杂质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操作I的名称是________。
②在蒸发过程中,当蒸发皿中出现____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2)工业上制备粗盐时,通过晒盐或煮盐的方法,可以蒸发盐溶液中水分使之浓缩结晶,理由是_____________。
(3)由于粗盐中含有少量CaCl2等杂质,不能满足化工生产的要求。因此必须将粗盐进行精制。若要除去粗盐中的CaCl2,所用的试剂为________。
22.进行溶液的配制和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
(1)配制1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
①计算: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_____g;水的体积为_____mL(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cm3)。
②称量:调节托盘天平平衡后,将_____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量其质量。然后再右盘添加_____。最后添加氢氧化钠固体,直至天平平衡。
③溶解: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装有氢氧化钠固体的烧杯里,用玻璃棒_____,使其溶解,并冷却至室温。
④装瓶并贴标签: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塞好橡皮塞并_____,放到指定的地方。
(2)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
称取5.0g粗盐,用药匙逐步加入10mL水中,直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还需要进行的实验步骤的顺序为:称量剩余粗盐、_____(填编号)
A
过滤
B
计算产率
C
蒸发
D
称量精盐
23.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提纯NaCl的实验。
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②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操作②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操作③中,当看到____________时,应停止加热。
(2)若得到NaCl的产率偏低,则可能的原因是(填序号)____________。
(产率=提纯后盐的质量÷粗盐的质量×100%)
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
C把晶体从蒸发皿转移到天平上称量时,有少量沾在了蒸发皿上
D溶解11g含有泥沙的NaCl时,加入的水量不足
(3)用上述实验所得的NaCl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
溶液50g,不需要的仪器为(填序号)__________。
A量筒
B天平
C烧杯
D漏斗
E蒸发皿
F玻璃棒
G酒精灯
24.某兴趣小组进行粗盐提纯并配制NaCl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②、③依次为下图中的(填字母)___________。
(2)若NaCl的产率偏低(),则可能的原因是(填字母)_____。
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
C.溶解含有泥沙的粗食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
(3)用上述实验所得NaCl晶体配制5%NaCl溶液50.0g,需称取NaCl_____g,配制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滴管、_____。
25.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提纯
NaCl
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②、③依次为图中的(填序号)______.
(2)若得到
NaCl
的产率比实际值偏低,则可能的原因是(填序号)_______.
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
C.把晶体从蒸发皿转移到天平上称量时,有少量粘在了蒸发皿上
D.溶解
11g
含有泥沙的
NaCl
时,加入的水量不足
(3)用上述实验所得的氯化钠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
5%的氯化钠溶液
50g,不需
要的仪器为(填序号)_____.
A.量筒
B.天平
C.烧杯
D.漏斗
E.蒸发皿
F.玻璃棒
G.酒
精灯
(实验二)溶解和结晶
KNO3
请根据实验和
KNO3
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水的密度以
1g/mL
计):
实验操作
实验结果
取
100mL
水,加入
25g
KNO3,搅拌,20℃
全部溶解,得溶液①
再加
Xg
KNO3,搅拌,20℃
恰好饱和,得溶液②
再加
25g
KNO3,搅拌,20℃
得溶液③
加热
全部溶解,得溶液④
冷却至
20℃
晶体析出,得溶液⑤
(4)溶液③的质量为_____;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填数字序号)_____;
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的是(填序号)_____.
(5)析出晶体的质量为(填序号)_____.
A.25g
B.X+25g
C.X+100g.
26.某化学实验小组欲探究盐酸、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取8支试管分别用A﹣H编号后,做如下实验.
(1)实验中观察到有气泡出现的试管是_____,有沉淀生成的试管是______.
(2)写出实验中无明显现象产生的试管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后某试管中为红色溶液,当向其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___后,溶液变为蓝色.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盛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
(4)实验后某试管的底部有白色固体,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盐酸,一段时间后有气泡冒出,则该滤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化学第11单元实验活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1.下列关于海水晒盐原理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利用光照和风力使水分蒸发得到食盐
B.利用海风使海水降温,从而使食盐结晶析出
C.利用光照使海水升温,从而使食盐析出
D.利用光照分解海水,从而制得食盐
【来源】2017-2018学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第四节基础练习
【答案】A
【详解】
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主要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掉,使氯化钠结晶出来,利用了蒸发结晶
的原理。
A、海水晒盐是利用光照和风力使水分蒸发得到食盐,故选项正确。
B、海水晒盐是利用了蒸发结晶的原理,而不是利用海风使海水降温从而使食盐结晶析出,故选项错误。
C、海水晒盐是利用了蒸发结晶的原理,而不是利用光照使海水升温从而使食盐析出,故选项错误。
D、海水晒盐是利用了蒸发结晶的原理,而不是利用光照分解海水,故选项错误。
故选:A。
2.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没有涉及到的实验步骤是(
)
A.蒸馏
B.过滤
C.蒸发
D.溶解
【来源】2017-2018学年仁爱版九年级化学学生实验7《粗盐的提纯》基础题
【答案】A
【详解】
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涉及到的实验步骤有溶解、过滤、蒸发;没有涉及到蒸馏。故选A。
3.在粗盐提纯实验中使用次数最多的仪器是
A.烧杯
B.漏斗
C.玻璃棒
D.蒸发皿
【来源】鲁教版2018届九年级下册化学同步练习:第八单元
到实验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答案】C
在粗盐提纯实验中,先要将粗盐溶解,然后要过滤,最后还要蒸发,这些过程中都要使用玻璃棒,故在粗盐提纯实验中使用次数最多的仪器是玻璃棒。选C。
4.下列有关海水晒盐的几种说法,错误的是(
)
A.海水成为食盐的饱和溶液后才能析出晶体
B.盐场必须建在阳光充足、雨量少的地区
C.结晶池中析出盐后的母液没有用途,为防止污染须排入大海
D.盐场利用日晒、风吹晒盐,采取的是蒸发结晶的方法
【来源】2014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8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练习卷
【答案】C
海水晒盐后的母液中,盐类的浓度较大,可从中提取许多化工原料,例如将MgCl2的浓缩液用于海水制镁。
5.下列有关“粗盐中难落性杂质去除的实验”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解:向10m水中逐渐加入粗盐至恰好形成饱和溶液
B.过滤:为了加快过滤速度,应该用玻璃棒在漏斗中不断搅拌
C.蒸发:待蒸发皿中水分完全蒸干才能停止加热
D.误差分析:量取10m水时仰视读数,会使精盐产率偏低
【来源】11.1
生活中常见的盐-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课时同步练(人教版)
【答案】A
A、向10m水中逐渐加入粗盐至恰好形成饱和溶液,A正确。
B、过滤时玻璃棒作用是引流,不能搅拌,B错误。
C、待蒸发皿中较多固体出现时,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C错误。
D、量取10m水时仰视读数,读数偏小,水偏多,但是不会影响产率,D错误。
故选:A。
6.如图是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根据海水晒盐的原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海水进入贮水池,海水的成分基本不变
B.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水的质量逐渐减少
C.粗盐中含有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
D.结晶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来源】8.2.2
粗盐的提纯-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课时同步练(鲁科版)
【答案】D
根据流程图可知:
A、海水进入贮水池,海水的成分基本不变,A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水的质量逐渐减少,B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粗盐中含有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C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结晶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D选项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
7.粗盐提纯实验必须使用的一组仪器是(
)
A.漏斗、玻璃棒、镊子、蒸发皿、铁架台
B.量筒、烧杯、试管夹、蒸发皿、铁架台
C.烧杯、玻璃棒、漏斗、蒸发皿、酒精灯
D.试管、量筒、药匙、玻璃棒、酒精灯
【来源】2017-2018学年仁爱版九年级化学学生实验7《粗盐的提纯》基础题
【答案】C
【解析】
粗盐提纯的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根据粗盐提纯的每一步骤所用到的仪器来回答本题。
【详解】
粗盐提纯的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溶解中要用的烧杯、玻璃棒,过滤中还要用的漏斗、铁架台;蒸发中还要用到蒸发皿和酒精灯;故所用到的仪器是:烧杯、玻璃棒、漏斗、蒸发皿、酒精灯、铁架台。故选C。
8.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下图是实验过程中的部分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取一定量粗盐
B.溶解
C.过滤
D.蒸发结晶
【来源】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3
物质的提纯(练)-九年级化学沪教版第一学期(试用本)同步精品课堂(上海专用)
【答案】D
【解析】
A、取用固体药品时,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错误;B、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中进行,错误;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错误;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受热不均匀,造成液体飞溅,正确。
点睛:掌握粗盐提纯的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是解题关键。
9.蒸发食盐水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防止局部温度过高
B.当蒸发皿中有少量固体析出时就停止加热
C.停止加热后蒸发皿不能直接放在桌面上
D.停止加热后还需要继续搅拌
【来源】人教版2018届九年级上册化学同步练习:第一单元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答案】B
【解析】
分析:从玻璃棒的作用、蒸发皿的使用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解答:A.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防止局部温度过高,液滴飞溅,故A正确;
B.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其水分蒸干,故B错误;
C.停止加热后蒸发皿不能直接放在桌面上,应垫上石棉网,故C正确;
D.停止加热后还需要继续搅拌,防止液滴飞溅,故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10.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流程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经过第①步操作,海水中的成分基本不变
B.蒸发池中,氯化钠溶液逐渐变浓
C.经过第③步的操作,进入结晶池后,继续蒸发水,有④发生
D.析出食盐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来源】课题9.2
溶解度(练习)——2020-2021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精品课堂
【答案】D
A、第①步操作是将海水引入贮水池,经过第①步操作,海水中的成分基本不变,故A说法正确;
B、蒸发池中,水分蒸发,氯化钠溶液逐渐变浓,故B说法正确;
C、经过第③步的操作,进入结晶池后,继续蒸发水,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后,继续蒸发,有氯化钠晶体析出,故C说法正确;
D、析出食盐晶体后的母液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11.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制备:用加热KCl和MnO2混合物的方法制O2
B.鉴别:用Na2CO3溶液鉴别稀盐酸、NaOH溶液和Ba(OH)2溶液
C.除杂:用溶解、蒸发的方法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D.检验: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甲烷燃烧的火焰上方,检验有水生成
【来源】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第十一单元第63课时
课题
2
化学肥料(2)同步练
【答案】B
A、实验室可以加热KClO3和MnO2混合物制备氧气,不是KCl,选项A方案不正确;
B、Na2CO3溶液和稀盐酸反应产生CO2,会出现气泡明显的现象,Na2CO3溶液和NaOH溶液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因此不反应无明显现象,Na2CO3溶液和Ba(OH)2溶液反应生成不溶的碳酸钡,有明显的沉淀现象,三种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出来,选项B方案正确;
C、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可以通过溶解、过滤、蒸发除去,少了过滤,选项C方案不正确;
D、检验甲烷燃烧是否产生水,用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甲烷燃烧的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内壁是否有水雾产生,检验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甲烷燃烧的火焰上方,观察石灰水是否浑浊,选项D方案不正确。故选:B。
12.从海水中得到的粗盐中往往含有可溶性杂质(主要有Na2SO4、MgCl2、CaCl2)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必须进行分离和提纯后才能使用。实验室粗盐提纯的部分流程如图,有关该流程说法错误的是()
A.不溶性杂质主要是泥沙
B.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
C.蒸发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D.操作①②③依次加入的试剂可以为Na2CO3溶液、NaOH溶液、BaCl2溶液。
【来源】8.2.2
粗盐的提纯-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课时同步练(鲁科版)
【答案】D
A、粗盐中含有不溶性杂质(泥沙等),该不溶性杂质主要是泥沙,故A正确;
B、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故B正确;
C、蒸发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故C正确;
D、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将镁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至于先除镁离子,还是先除硫酸根离子都可以;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可以将钙离子转化为沉淀,但加入碳酸钠溶液要放在加入氯化钡溶液之后,这样碳酸钠还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否则过量的氯化钡与盐酸不反应无法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能与盐酸反应,可以用适量的盐酸除去;故操作①②③依次加入的试剂可以为BaCl2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或NaOH溶液、BaCl2溶液、Na2CO3溶液,故D不正确。故选D。
13.为了除去粗盐中的泥沙、Ca2+、Mg2+、SO42-等杂质,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步操作①过滤 ②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③加适量盐酸 ④加过量的碳酸钠溶液 ⑤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⑤②④③
B.②④⑤①③
C.④⑤②①③
D.②⑤④①③
【来源】人教版第十一单元《盐
化肥》河北省承德市宽城县2020届九年级导学案
【答案】D
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以将镁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至于先除镁离子,还是先除硫酸根离子都行,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碳酸钠转化为沉淀,但是加入的碳酸钠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离子都沉淀了,再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所以正确的顺序为:②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⑤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
④加过量的碳酸钠溶液 ①过滤 ③加适量盐酸。故选:D。
14.用下列实验操作可完成两个实验.甲实验为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乙实验为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实验各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都是相同的
B.甲实验的步骤是①④⑤,其中去除杂质的关键步骤是⑤
C.乙实验中,若①所用的烧杯内壁沾有水,对配制的溶液浓度无影响
D.乙实验按照②③①的步骤进行操作,则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ρ水=1g/cm3)
【来源】2017-2018学年仁爱版九年级化学学生实验7《粗盐的提纯》基础题
【答案】D
A、甲实验各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不同,所起的作用分别是:①中搅拌,促进粗盐的溶解;④中引流,使粗盐水顺着玻璃棒流进过滤器,防止粗盐水冲破滤纸层或流入滤纸外;⑤中搅拌,防止液体局部过热致使液滴飞溅,错误;B、甲实验的步骤是①④⑤,其中去除杂质的关键步骤是过滤,而蒸发只是除去水,错误;C、乙实验中,若①所用的烧杯内壁沾有水,会使所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错误;D、乙实验若按照②③①的步骤进行操作,因步骤③在读数时出现错误,眼睛的视线高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使实际量取水的体积偏小,会使所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正确。故选D。
15.粗盐中含有泥沙及少量可溶性MgCl2、CaCl、Na2SO4等杂质,为获得精盐进行如下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根据NaCl的溶解度,可计算出溶解10g粗盐所需水的最少质量
B.只调换“过量的NaOH溶液”与“过量的BaCl2溶液”的顺序,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C.加入过量Na2CO3溶液的目的是除尽BaCl2和CaCl2
D.若称得精盐的质量为8.5g,则该粗盐样品中氯化钠的纯度是85%
【来源】8.2.2
粗盐的提纯-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课时同步练(鲁科版)
【答案】D
A、粗盐提纯的实验是在常温条件下进行的,所以可以依据氯化钠的溶解度,把粗盐看出全部是氯化钠,可以计算出溶解10g粗盐所需水的最少质量,说法正确;
B、氢氧化钠的作用只是除去氯化镁,氯化钡可以除去硫酸钠,碳酸钠必须放在氯化钡的后面,除去过量的氯化钡和溶液中的氯化钙,所以只调换“过量的NaOH溶液”与“过量的BaCl2溶液”的顺序,也能达到实验目的,说法正确;
C、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钙离子会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碳酸钙沉淀,所以加入过量Na2CO3溶液的目的是除尽BaCl2和CaCl2,说法正确;
D、在粗盐提纯过程中,反应生成了氯化钠,所以称得精盐的质量为8.5g,该粗盐样品中氯化钠的纯度不能说是85%,说法错误。
故选:D。
16.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是
A.用Na2SO4除去NaCl中的BaCl2
B.用点燃的方法鉴别涤纶和羊毛绒
C.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的CO
D.用水鉴别NH4NO3和NaOH固体
【来源】人教版2018届九年级下册化学同步练习:第十一单元
滚动小专题(三)
物质的检验、分离与提纯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Na2SO4与BaCl2反应生成BaSO4沉淀和NaCl,过滤能得氯化钠,达到目的;.点燃涤纶和羊毛绒,闻气味能到达目的;用水鉴别NH4NO3和NaOH固体时,NH4NO3溶于水温度降低,NaOH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能达目的;点燃CO2中的CO,不能燃烧,达不到目的。
考点:物质的除杂、鉴别。
17.分离混合物或提纯某物质时,常用到:①溶解②蒸发结晶③冷却结晶④过滤等操作方法,选择恰当操作序号并按操作顺序填空:
(1)除去石灰水中的碳酸钙_____;
(2)除去硫酸锌溶液中的水_____;
(3)除去硝酸钾固体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钠_____;
(4)粗盐提纯_____。
【来源】江西省吉水中学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第六次小考试卷化学试题
【答案】④
②
①③④
①④②
(1)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碳酸钙不溶于水,除去石灰水中的碳酸钙可用过滤的方法。故填④;
(2)除去硫酸锌溶液中的水,可选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故填②;
(3)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可采取加热水溶解配成饱和溶液、冷却热饱和溶液使硝酸钾先结晶出来、再过滤的方法。故填①③④;
(4)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把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的过程,其操作顺序应为溶解、过滤、蒸发。故填①④②。
18.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将天然水变成纯水的方法是________.
利用蒸发原理可以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实验室蒸发食盐水时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填序号).①带铁圈的铁架台
②酒精灯
③漏斗
④玻璃棒
⑤量筒
⑥蒸发皿.天然水受到污染后,净化时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天然水污染的来源有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常用的净水方法有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来源】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
第2课时(练)
【答案】蒸馏
①②④⑥
工业污水的排放
过滤
【解析】
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将天然水变成纯水的方法是蒸馏;实验室蒸发食盐水时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和玻璃棒;天然水受到污染来源有工业废水的排放、农业污水的排放、生活污水的排放,常用的净水方法有沉降、过滤、吸附、蒸馏等。
19.食盐在生产和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海水中储量很丰富,通过晾晒海水可以得到粗盐和卤水.如图所示为NaCl及卤水主要成分的溶解度曲线图.
(1)海水晒盐的原理是_____;
(2)60℃时,100g水中加入80gKCl,充分搅拌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所形成的溶液是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3)90℃时,MgCl2溶液的最大浓度(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只列计算式,不需要计算结果).
(4)将90℃时,MgCl2、KCl和MgSO4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30℃时,没有晶体析出的是_____(填物质名称).
【来源】科粤版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第四节尖子生题
【答案】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掉,使氯化钠结晶出来
有部分
KCl
未溶解
饱和溶液
MgSO4
【详解】
(1)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主要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掉,使氯化钠结晶出来。
(2)由KCl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60℃时,KCl的溶解度是35.5g,100g水中加
入80gKCl,充分搅拌后观察到的现象是有部分KCl未溶解,所形成的溶液是饱和
溶液。
(3)由MgCl2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90℃时,MgCl2溶液的溶解度是70g,在
90℃时,MgCl2饱和溶液的浓度最大,为:。
(4)将90℃时,MgCl2、KCl和MgSO4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30℃时,由于MgSO430℃时溶解度大于90℃时的溶解度,没有晶体析出。
故答案为:(1)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掉,使氯化钠结晶出来.(2)有部分KCl未溶解,饱和溶液;(3);(4)MgSO4。
20.物质的变化
我们的家乡是座美丽的滨海小城,这里三面环海,海洋蕴含着丰富的资源,以下是人们从海洋中获取某些物质的方法:
①膜法淡化海水获得淡水;
②蒸馏法从海水中提取淡水;③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晒得粗盐;④开采出原油并进行分馏获得汽油、煤油等产品;⑤向粗盐的溶液中加入试剂制得精盐;⑥向海水中添加石灰乳,再向得到的沉淀中加稀盐酸,然后电解获得的氯化镁制得镁;⑦用贝壳(主要成分碳酸钙)制生石灰。
(1)请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对上述方法进行分类:一类是________(填写序号),另一类是________(填写序号),你的分类依据是________。
(2)和①膜法淡化海水原理相同的一个实验操作是________,原理都是依据________不同将混合物中的各成分分离。
(3)在②蒸馏法淡化海水时水的三态变化过程首先是由________态变为________态的蒸发过程,然后是由________态变为________态的冷凝过程,这与自然界中________循环的原理类似。请描述蒸馏法淡化海水的微观过程________。
(4)在③海水晒盐的过程中,钠离子、氯离子、水分子三种微粒的运动状态是:首先在海水中这三种微粒处于________的运动状态(选填“自由”或“在固定位置振动”,下同),在晒盐过程中,________(填微粒名称)不断运动到空气中去,另两种粒子结合后处于________的运动状态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跟该结晶微观过程正好相反的一个物理变化是________。
(5)在⑤粗盐精制的操作中为除去过量的碳酸钠、氢氧化钠,需要添加适量的稀盐酸,请写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中,有效作用的粒子有________。
(6)贝壳制得的生石灰可用来做干燥剂,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干燥剂除了生石灰干燥剂外,还有一种硅胶干燥剂,硅胶吸附性能高、化学性质稳定,其内部为毛孔网状结构,能够吸收水分,并将水分保留住。根据提供的信息分析他们的干燥原理是否相同?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来源】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1.3
物质的变化
同步练习题
【答案】①②③④
⑤⑥⑦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过滤
各成分颗粒大小的不同将混合物中的各成分进行分离
液
气
气
液
水循环
该微观过程是水分子获得能量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运动加快,克服了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变成水蒸气,在冷凝管中的水蒸气遇冷,能量变小,间隔变小,运动速率变慢,变成液态水
自由
水分子
在固定的位置
溶解
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
不同
生石灰做干燥剂是因为氧化钙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有新物质生成;而硅胶干燥剂能够吸收水分,并将水分保留住,没有生成新物质
【详解】
(1)①膜法淡化海水获得淡水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②蒸馏法从海水中提取淡水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是物理变化;③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晒得粗盐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是物理变化;④开采出原油并进行分馏获得汽油、煤油等产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⑤向粗盐的溶液中加入试剂制得精盐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故是化学变化;⑥向海水中添加石灰乳,再向得到的沉淀中加稀盐酸,然后电解获得的氯化镁制得镁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故是化学变化;⑦用贝壳(主要成分碳酸钙)制生石灰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故是化学变化。故一类是①②③④。一类是⑤⑥⑦,分类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过滤和膜法淡化海水的原理相同,都是依据各成分颗粒大小的不同将混合物中的各成分进行分离。
(3)在②蒸馏法淡化海水的三态变化过程首先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蒸发过程,然后是由气态变为液态的冷凝过程,这与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相似,从微观的角度看,该微观过程是水分子获得能量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运动加快,克服了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变成水蒸气,在冷凝管中的水蒸气遇冷,能量变小,间隔变小,运动速率变慢,变成液态水。
(4)在水溶液中粒子都是在自由运动的,在海水晒盐的过程中,水分子不断的运动到空气中,另两种粒子结合后处于在固定的位置振动的运动状态一晶体的形式析出,而溶解过程是与结晶过程正好相反的一个物理变化。
(5)由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可知,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中,有效作用的粒子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二者结合成水分子。
(6)生石灰做干燥剂是因为氧化钙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有新物质生成;而硅胶干燥剂能够吸收水分,并将水分保留住,没有生成新物质,故二者的干燥原理不同。
21.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除去粗盐中泥沙等难溶性杂质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操作I的名称是________。
②在蒸发过程中,当蒸发皿中出现____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2)工业上制备粗盐时,通过晒盐或煮盐的方法,可以蒸发盐溶液中水分使之浓缩结晶,理由是_____________。
(3)由于粗盐中含有少量CaCl2等杂质,不能满足化工生产的要求。因此必须将粗盐进行精制。若要除去粗盐中的CaCl2,所用的试剂为________。
【来源】鲁教版2018届九年级下册化学同步练习:第八单元
到实验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答案】过滤
较多固体
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Na2CO3
【详解】
(1)①
过滤可将难溶性固体与液体分离;②在蒸发过程中,当蒸发皿中出现大量晶体析出时,同时只有少量液体剩余时停止加热。(2)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降低温度的方法得到的氯化钠晶体很少,通常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使氯化钠析出;(3)Na2CO3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可以达到除杂目的。
22.进行溶液的配制和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
(1)配制1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
①计算: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_____g;水的体积为_____mL(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cm3)。
②称量:调节托盘天平平衡后,将_____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量其质量。然后再右盘添加_____。最后添加氢氧化钠固体,直至天平平衡。
③溶解: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装有氢氧化钠固体的烧杯里,用玻璃棒_____,使其溶解,并冷却至室温。
④装瓶并贴标签: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塞好橡皮塞并_____,放到指定的地方。
(2)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
称取5.0g粗盐,用药匙逐步加入10mL水中,直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还需要进行的实验步骤的顺序为:称量剩余粗盐、_____(填编号)
A
过滤
B
计算产率
C
蒸发
D
称量精盐
【来源】人教版第九单元《溶液》河北省承德市宽城县2020届九年级导学案
【答案】15
135
烧杯
砝码
搅拌
贴上标签
ACDB
(1)①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150g×10%=15g;
所需水的质量为:150g-15g=135g,即135mL;
②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烧杯中进行称量,故一开始要先称量烧杯的质量,然后称量所需的氢氧化钠,故调节托盘天平平衡后,将烧杯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量其质量。然后再右盘添加砝码。最后添加氢氧化钠固体,直至天平平衡;
③溶解时,应用玻璃棒搅拌,加快溶解速率,故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装有氢氧化钠固体的烧杯里,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
④配制好的溶液,要放入试剂瓶,并贴上标签,方便使用,故填:贴上标签;
(2)粗盐提纯的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为了计算产率,需要称量剩余粗盐的质量(为了得出使用粗盐的质量)、蒸发后,称量所得精盐的质量,然后计算得出产率,故顺序为:ACDB。
23.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提纯NaCl的实验。
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②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操作②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操作③中,当看到____________时,应停止加热。
(2)若得到NaCl的产率偏低,则可能的原因是(填序号)____________。
(产率=提纯后盐的质量÷粗盐的质量×100%)
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
C把晶体从蒸发皿转移到天平上称量时,有少量沾在了蒸发皿上
D溶解11g含有泥沙的NaCl时,加入的水量不足
(3)用上述实验所得的NaCl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
溶液50g,不需要的仪器为(填序号)__________。
A量筒
B天平
C烧杯
D漏斗
E蒸发皿
F玻璃棒
G酒精灯
【来源】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第十一单元第
59
课时 课题
1 生活中常见的盐(1)同步练
【答案】过滤
引流
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
BCD
DEG
(1)操作②实现了固液分离,故操作②的名称为过滤;
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操作③为蒸发,蒸发操作中,当看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
(2)A、过滤时,滤纸破损,会使提纯后盐的质量增加,使产率偏高,不符合题意;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会使提纯后盐的质量减少,使产率偏低,符合题意;
C、把晶体从蒸发皿转移到天平上称量时,有少量沾在了蒸发皿上,会使提纯后盐的质量减少,使产率偏低,符合题意;
D、溶解11g含有泥沙的NaCl时,加入的水量不足,可溶性盐未全部溶解,会使提纯后盐的质量减少,使产率偏低,符合题意。
故选BCD;
(3)用NaCl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
溶液50g,称量:需要用到托盘天平;量取:用到量筒;溶解:用到玻璃棒、烧杯。
故不需要的仪器为:DEG。
24.某兴趣小组进行粗盐提纯并配制NaCl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②、③依次为下图中的(填字母)___________。
(2)若NaCl的产率偏低(),则可能的原因是(填字母)_____。
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
C.溶解含有泥沙的粗食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
(3)用上述实验所得NaCl晶体配制5%NaCl溶液50.0g,需称取NaCl_____g,配制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滴管、_____。
【来源】2014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8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练习卷
【答案】C
B
A
B
C
2.5
量筒
分析:(1)操作①为:粗盐溶解;操作②含有泥沙的混合液经过过滤,得较纯净的氯化钠溶液;操作③蒸发滤液,得氯化钠晶体.
(2)若NaCl的产率偏低,可能原因:蒸发时有固体溅出,溶解含有泥沙的粗食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
(3)要配制5%NaCl溶液50.0g,则可求氯化钠的质量;熟记所需仪器.
解答:解:(1)图中:A、液体蒸发,B、过滤,C、溶解.故:操作①与C对应,操作②与B对应,操作③与A对应.
(2)若NaCl的产率偏低,可能原因:转移固体不彻底,蒸发时有固体溅出.
(3)50.0×5%=2.5克,配制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滴管、量筒.
故答为:(1)CBA;(2)BC;(3)2.5
量筒
25.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提纯
NaCl
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②、③依次为图中的(填序号)______.
(2)若得到
NaCl
的产率比实际值偏低,则可能的原因是(填序号)_______.
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
C.把晶体从蒸发皿转移到天平上称量时,有少量粘在了蒸发皿上
D.溶解
11g
含有泥沙的
NaCl
时,加入的水量不足
(3)用上述实验所得的氯化钠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
5%的氯化钠溶液
50g,不需
要的仪器为(填序号)_____.
A.量筒
B.天平
C.烧杯
D.漏斗
E.蒸发皿
F.玻璃棒
G.酒
精灯
(实验二)溶解和结晶
KNO3
请根据实验和
KNO3
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水的密度以
1g/mL
计):
实验操作
实验结果
取
100mL
水,加入
25g
KNO3,搅拌,20℃
全部溶解,得溶液①
再加
Xg
KNO3,搅拌,20℃
恰好饱和,得溶液②
再加
25g
KNO3,搅拌,20℃
得溶液③
加热
全部溶解,得溶液④
冷却至
20℃
晶体析出,得溶液⑤
(4)溶液③的质量为_____;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填数字序号)_____;
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的是(填序号)_____.
(5)析出晶体的质量为(填序号)_____.
A.25g
B.X+25g
C.X+100g.
【来源】2017-2018学年仁爱版九年级化学学生实验7《粗盐的提纯》基础题
【答案】CBA
.
BCD
.
DFG
.
131.6g
;
①
;
②③
.
A
.
(1)根据提纯的基本操作步骤包括溶解-过滤-蒸发分析;(2)A、根据过滤时滤纸有破损造成食盐有一部分进入滤液没有被蒸发分析;B、根据蒸发时有固体溅出导致原混合物中的食盐没有全部转化成产品分析;C、根据把晶体从蒸发皿转移到天平上称量时,有少量粘在了蒸发皿上,导致称量时质量减小分析;D、根据溶解11g含有泥沙的NaCl时,加入的水量不足导致食盐有一部分没被溶解分析。(3)根据配制溶液的步骤选择仪器;(4)根据溶解度分析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以及溶质质量分数;(5)根据溶解度定义分析析出晶体的质量。
【详解】
(1)提纯的基本操作步骤包括溶解-过滤-蒸发,从流程图可知操作①、②、③依次为图中的CBA;(2)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造成含泥沙的食盐有一部分进入滤液,被蒸发结晶析出导致产量偏高,错误;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导致原混合物中的食盐没有全部转到产品中,从而导致产率偏低,正确;C、把晶体从蒸发皿转移到天平上称量时,有少量粘在了蒸发皿上,导致称量时质量减小,从而导致产率偏低,正确;D、溶解11g含有泥沙的NaCl时,加入的水量不足导致食盐有一部分没被溶解,从而使食盐没有全部转化为产品,从而导致产率偏低,正确。故选BCD;(3)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因此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有漏斗、蒸发皿、酒精灯。故选DFG;(4)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因此取100mL水,加入25gKNO3,搅拌得到的溶液①是不饱和溶液,再加Xg?KNO3,搅拌得到的②溶液恰好饱和,因此X的值为6.6g,再加25g硝酸钾此时不能再溶解,因此得到的溶液③为饱和溶液且有25g固体剩余,②③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加热后固体全部溶解,得到的溶液④可能刚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再冷却到20℃时硝酸钾析出25g。故溶液③的质量为131.6g;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①;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的是(填序号)
②③;(5)析出晶体的质量为25g,选A。
26.某化学实验小组欲探究盐酸、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取8支试管分别用A﹣H编号后,做如下实验.
(1)实验中观察到有气泡出现的试管是_____,有沉淀生成的试管是______.
(2)写出实验中无明显现象产生的试管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后某试管中为红色溶液,当向其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___后,溶液变为蓝色.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盛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
(4)实验后某试管的底部有白色固体,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盐酸,一段时间后有气泡冒出,则该滤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4年九年级化学全册
阶段质量评估四练习卷
【答案】BD
GH
Ca(OH)2+2HCl=CaCl2+2H2O
NaOH溶液(其他答案合理亦可)
紫色石蕊溶液
NaOH和Na2CO3
【分析】
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详解】
(1)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所以有气泡出现的试管是BD;
(2)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有沉淀生成的试管是GH;
(3)指示剂能在酸性和碱性环境中分别呈现不同的颜色,在A试管中盛有紫色石蕊试液,加入盐酸后,显酸性,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再向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当氢氧化钠把盐酸反应掉后,显碱性时,碱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故当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变为蓝色.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盛有的物质是紫色石蕊溶液。
(4)反应后有白色沉淀产生,滤液中必须含有碳酸根离子,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盐酸,一段时间后有气泡冒出,说明滤液中含有碳酸根离子,所以H不可能;在G中必须是碳酸钠过量,因为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滤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又因为碳酸钠过量,所以滤液中还含有碳酸钠,故该滤液中的溶质是NaOH和Na2CO3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