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统编必修下册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课件(27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人教版统编必修下册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课件(27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0.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08 10:03: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01 阿拉伯帝国
02 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中古时期亚洲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文明地区(亚洲)的多元面貌。
03 南亚与东亚的国家
历史放映室——亚洲文明群像
亚洲,别名“亚细亚洲”,是七大洲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洲。
问题思考:你印象中的阿拉伯是怎样的?
阿拉伯数字
一千零一夜
伊斯兰教
伊斯兰建筑
怛罗斯之战
穆罕默德
耶路撒冷
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7世纪初
穆罕默德去世,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632年
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8世纪中期
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建立政权,势力范围逐渐扩大
622年
大规模对外扩张,先后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广大地区
7世纪中期起
750年阿拉伯帝国全盛时的疆界
1.阿拉伯帝国的建立和发展
伊斯兰教的“五功”
念功:信徒一生必须完全理解、绝对接受地背诵“除安拉外,再无神灵,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
拜功:信徒每日礼拜5次,分别在晨、晌、晡、昏、宵5个时间内举行;脱掉鞋子,戴上头巾,在一张地毯上面朝麦加方向祈祷。
课功:穆斯林应慷慨施舍,作为献给安拉的贡品和虔诚的行为。
斋功:穆斯林必须在斋月每日从黎明到日落禁食。
朝功:穆斯林一生如条件允许应朝觐麦加一次。
◎圣城麦加
《古兰经》根据穆罕默德生前言行(启示)纪录编纂而成,共114章,6200余节,内容丰富,对虔诚徒众生活的各个方面,对风俗和卫生、结婚和离婚、商业和政治、犯罪及惩罚、和平与战争予以指导。
1.阿拉伯帝国的建立和发展
阿拉伯半岛统一与伊斯兰教的关系
伊斯兰教创立和传播的过程就是阿拉伯半岛统一、阿拉伯国家建立、扩张的过程;
伊斯兰教是一种宗教、行政、军事三位一体的组织,为统一国家的形成提供了组织形式;
阿拉伯帝国最高统治者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下设宰相、枢密院、财政部。
我们的宗教和我们的帝国是一对阿拉伯孪生兄弟。
——古代穆斯林作家比鲁尼
2.阿拉伯帝国的统治
(1)政治领域: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下设各部大臣,辅助哈里发分掌行政、财政和宗教等方面的事务,其中以掌管财务和税务的部门最为重要。
632
661
1258
750
四大哈里发时期
倭马亚王朝
(白衣大食)
阿拔斯王朝
(黑衣大食)
鼎 盛
(2)经济领域(阿拉伯商人):经济繁荣,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帝国境内城市繁多,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2.阿拉伯帝国的统治
632
661
1258
750
四大哈里发时期
倭马亚王朝
(白衣大食)
阿拔斯王朝
(黑衣大食)
鼎 盛
◎拉齐斯:巴格达国立医院院长,著名的临床外科专家。是外科串线法的发明者,著有《天花与麻疹》《医学集成》等重要著作,对西方医学产生很大影响
◎《一千零一夜》:又译《天方夜谭》,以波斯民间故事为蓝本,后又吸收印度、希腊、埃及等童话寓言以及大量阿拉伯故事而成
①吸收被征服地区文化: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古典著作,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
◎花刺子密:天文学家、数学家,曾对本初子午线一度之长进行测量,据此推算地球的圆周和体积;编写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表”。著有《积分和方程计算法》
◎清真寺:阿拉伯建筑艺术的集中体现,晚期受到印度建筑艺术的影响
(3)阿拉伯文化
2.阿拉伯帝国的统治
②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
◎阿拉伯数字:古代印度人首创,阿拉伯人将这种数字改进并传播到全世界
中国的造纸术、罗盘针、火药,印度的代数学、位置计算制和零的符号,都是通过阿拉伯人传入西方的。
2.阿拉伯帝国的统治
阿拉伯人在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 吸取亚非古国文明的营养, 融汇古希腊罗马文明的精华, 创造了兼容东西方文明的阿拉伯文化。
印度·泰姬陵
清真寺
从7世纪以来,一些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通过海陆两路来到我国,长期居住下来,与当地汉族和迁居而来的西域人、蒙古人等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在中国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13世纪
14世纪中期
1453年
16世纪后期
帝国兴起
土耳其人在两河流域发展起来,不断攻击拜占庭帝国,逐步征服小亚细亚
帝国发展
跨过今黑海海峡向欧洲进军,逐渐征服巴尔干和东南欧部分地区
继续发展
奥斯曼土耳其人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拜占庭帝国,将君士坦丁堡改为伊斯坦布尔,定位帝国首都
帝国极盛
先后征服西亚和北非部分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土耳其人建立的多民族帝国,因创立者为奥斯曼一世而得名。
1、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2、社会文明
政治:
经济:
政教合一,君主专制
苏丹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各级封建主也掌握土地,工商业者、农民承担沉重财税。
经济领域:15-16世纪,帝国一度经济繁荣,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
2、社会文明
【课堂探究】根据所学知识,比较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异同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比较项
内容
相同点
地理位置
宗教信仰
思想文化
对外政策
帝国疆域
国家性质
对外征服
不同点
阿拉伯帝国
奥斯曼帝国
都是发端于西亚的亚洲国家
都是伊斯兰国家,以战争为主要途径传播宗教
多元化
都实施对外扩张政策
均为地跨亚、非、洲三大洲的大帝国
均为军事封建国家
征服地区多为地中海国家
伊斯兰教对周边地区产生重大影响,具有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历史作用
使亚非欧地区的社会日趋不稳定,并且控制了亚欧商路,中断了亚欧在文化、经贸上的陆上交流
P13 列举古代世界上地跨三洲的六大帝国统治的时间、兴起地点、管理政策?
波斯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
罗马帝国
拜占庭帝国
阿拉伯帝国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前6世纪—前4世纪
公元前4世纪
前27年—395年
395年—1453年
7—13世纪
1299年—1922年
伊朗高原
巴尔干半岛北部
意大利半岛
巴尔干半岛东部
阿拉伯半岛
小亚细亚半岛
1、中古时期的印度
思考:阅读课本P20最后三段内容,完成下列表格内的知识填空
{DB4D7CE8-1919-4E65-A33B-A64DB5A73857}笈多帝国
建立
政治
宗教
德里苏丹国
建立
统治
中央
地方
{DB4D7CE8-1919-4E65-A33B-A64DB5A73857}笈多帝国
建立
4 世纪初,恒河中游兴起的笈多帝国经过多年征战,几乎征服了北印度。
政治
政局稳定,但国王直接控制的地区主要为恒河中下游,其余大部分地区仍保留原来的藩王,政令不够统一,仍处于分裂。
宗教
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的印度教得到统治阶级支持,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德里苏丹国
建立
11 世纪,突厥人入侵印度地区。13 世纪初,突厥人在印度建立德里苏丹国家。以伊斯兰教为国教。
统治
中央
最高统治者称苏丹,握有最高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权力。
地方划分为行省,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重要职位由穆斯林担任。
地方
2、中古时期的日本
材料:公元7-9世纪,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中国的许多律令制度、文化艺术、科学技术以及风俗习惯等,通过他们传入日本,对日本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645年,皇室中大兄皇子联合贵族中臣镰足发动政变夺取政权,拥立孝德天皇。孝德天皇即位后,宣布模仿中国建立年号,645年即为大化元年。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大化改新使得日本国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秦汉移民带去冶铁和水稻技术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
公元6—7世纪,日本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皇族中的改革者发动政变,孝德天皇即位。
宫廷政变
大化改新
大化二年正月初一,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正式开始改革。其主要内容是废除大贵族垄断政权的体制,向中国唐朝政治和经济体制学习,成立古代中央集权国家。大化革新解放了部分生产力,完善了日本的统治制度,奠定了日本的国家发展方向,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孝德天皇
2、中古时期的日本
幕府统治
日本古代有着长期军人干政的历史,幕府政治即为日本封建武士通过幕府实行的政治统治,又名武家政治。幕府是古时日本一种权力曾一度凌驾于天皇之上的中央政府机构。其最高权力者为征夷大将军,亦称幕府将军。大部分的幕府将军,形式上取得天皇授权,实为以军事统治进行封建采邑,凌驾正规的文人中央集权政府机构。也可以说是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式统治国家。
自镰仓幕府以来,日本历史上共经历了镰仓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三个幕府历史时期,始于1185年终于1867年。1867年,德川幕府的德川庆喜还政于天皇,幕府政治结束,共682年。
◎德川家康
结束了日本的战国时代
2、中古时期的日本
新罗人王建建立高丽王朝,仿效唐朝制度
高丽
10C初
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为朝鲜
朝鲜
14C末
日本丰臣秀吉派军侵略朝鲜,朝鲜请求中国支援,历经7年中朝军民取得胜利
共抗侵略
16C末
3、中古时期的朝鲜
新罗初步统一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新罗
7C末
新罗遗迹
高丽敬天寺石塔
朝鲜王朝宫殿
名将邓子龙◎
中古时期的亚洲
阿拉伯帝国
南亚与东亚的国家
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阿拉伯帝国的建立
阿拉伯帝国的鼎盛时期:政治领域、经济领域
阿拉伯帝国的文化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吸收被征服地区文化
奥斯曼帝国的建立
奥斯曼帝国的统治:政治领域、经济领域
中古时期的印度
(南亚次大陆)
中古时期的日本
中古时期的朝鲜
笈多帝国
得里苏丹国:建立、统治
笈多帝国的统治
印度教的兴起
大化改新
幕府时代的到来
背景:庄园经济、武士集团
形成:12世纪末,镰仓幕府的建立
结束:德川幕府——日本最后一个幕府
西亚
南亚
东亚
政教合一
多种宗教
中央集权
1.中世纪的西方文化,比起同时代的阿拉伯、印度和中国都要落后,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在那里几乎灭尽,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世纪的后期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阿拉伯文化的西传,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这表明阿拉伯文化( )
A.决定了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 B.直接促成了欧洲近代社会的转型
C.在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上影响深远 D.在沟通东西方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2.从存续时间看,最后一个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军事封建大帝国是( )
A.拜占庭帝国 B.西罗马帝国
C.奥斯曼帝国 D.阿拉伯帝国
C
C
3.穆罕默德说:“寻求真理,哪怕远在中国”,这句教诲对阿拉伯人及其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下列事例中能体现这种影响的是( )
A.借鉴印度数字发明了阿拉伯数字
B.全盘接受希腊罗马文化成果
C.承认基督教在阿拉伯帝国的地位
D.伊斯兰教吸收了孔子的思想
4.公元751年,唐将高仙芝征伐中亚,遭遇强大帝国战败,对他的敌人的正确的描述可是( )
A.突厥民族,骁勇善战 B.信仰耶稣,崇尚法律
C.信仰真主,政教合一 D.相信理性,要求民主
A
C
5.武士是日本以武艺为专业的社会阶层,日本封建社会平安时代中期以后统治阶级的忠实仆从。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是( )
A.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B.庄园的形成与壮大
C.幕府政治开始 D.西方殖民者入侵日本
6.高丽成宗时代(981年-997年),某大臣主张:“华夏之制,不可不遵,然四方习俗,各随土性。其礼乐诗书之教、君臣父子之道,宜法中华;其余车马衣服制度,可因土风,不必苟同。”这反映了该官员( )
A.主张全盘吸收中国文化 B.承认本国处于藩属地位
C.注意保持主体的选择性 D.主张习俗遵循自身传统
B
C
谢 谢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