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统编必修下册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课件(45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人教版统编必修下册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课件(45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6.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08 10:25: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巫山人
上古史(古代史):远古有人类开始--公元5世纪,这一时期形成了世界五大文明摇篮,并以此为中心向四周辐射。
中古史:公元5世纪--15世纪,散居的部落通过迁徙、战争,逐渐相对聚集靠拢,形成大大小小的邦国、王国和帝国。
近代史:1500年地理大发现--20世纪初。人类由分散走向整体,大国纷纷崛起,他们通过海洋进行殖民扩张,瓜分世界市场,争夺势力范围,最终确立了资本主义在世界的统治。
现代史:20世纪初--至今。资本主义发展遭遇一系列重大挫折,并相应进行一系列重大调整,至今仍影响世界。社会主义诞生,并与资本主义在对抗中并存、发展。人类命运公共体在经历一系列严重灾难后日益显现。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四、五、六单元
第七、八、九单元
世界历史的大致分期
第1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单元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目录
一 、探源——人类文明的产生
二 、探究——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三 、探讨——文明多元的原因
课程标准:
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
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探源——人类文明的产生
前提: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标志: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文字的出现

采集狩猎
农业、畜牧业
世界三大农业发源地:
西亚——大麦、小麦、豆
南亚—— 芋头
中国——水稻、粟
中南美洲——玉米、番薯、南瓜
文明是如何出现的呢?
前提:农耕和畜牧的产生
过程:社会大分工
标志: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和文字的出现
剩余产品——私有制——贫富分化——阶级——国家——文字(记事管理)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效率不断提高!
中华文明的起源
元谋人
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
河姆渡文化
旧石器时代
170万年前
70-20万年前
1万年前
前5000-3000年
前3000年
黄河 龙山文化
辽河 红山文化
长江 良渚文化
北京人
新石器时代
前2070年
夏建立
世袭取代禅让
早期文化
前1600年
商灭夏
前1046年
周灭商
奴隶制国家
渔猎采集
原始农业、手工业
私有制 阶级
早期国家
什么是文明?文明产生的标志是什么?
“文明是文化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当某个阶段的文化,比较广泛的使用了文字,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已经初步形成,社会成员被划分成了阶级或等级,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已经比较完备,出现了巨大的公用建筑甚至城市中心,那么发展到这种程度的文化,就可以称作文明。”
关于文明出现的判定标准,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标准,依据材料可以分析出,文明包含以下要素:国家、文字、制度、建筑等等。
探究——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两河流域——苏美尔文明与古巴比伦文明
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
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古印度文明
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古希腊文明

古巴比伦(产生于公元前3500年左右)
古埃及(兴起于公元前3500年左右)
古印度(公元前3千纪)
中国(公元前2070年开始)
古希腊(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
这是世界上的“五大文明发源地”。这是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说法。
结合上图分析古代文明区域在地理位置上有何特点?又可分为哪些类型?
特点:大多邻近大河流域;基本位于中纬度、北温带;
类型:海洋文明、大河文明(农耕文明)
地域
文明兴起的大致时间 及
基本统一时间
文明表现
政治
文化
古巴比伦
两河流域
约前3500年左右
约前18世纪
古埃及
尼罗河流域
约前3500年左右
约前3100年前
古印度
印度河、恒河流域
公元前3千纪
前6世纪
古希腊
巴尔干半岛南部爱琴海部分岛屿
公元前2千纪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自主学习
建立君主专制制度
《汉谟拉比法典》
⑴楔形文字
(2)创作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
(3)诞生洪水与方舟传说
(4)发明60进制
(1)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
(2)建造金字塔,体现法老至上权威
(1)象形文字
⑵生产主要书写材料莎草纸
⑶制定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
种姓制度
(1)佛教
(2)史诗《摩诃婆罗多》
《罗摩衍那》
(3)数字:1到9,发明了“0”,提出了按位计值的方法
①具有小国寡民特征的城邦
②斯巴达的寡头政治
③雅典的民主政治
①文学:神话、悲剧、喜剧
②历史:希罗多德、修昔底德
③哲学:苏、柏和亚
01
古巴比伦文明
“美索不达米亚”《圣经》称为“伊甸园”,古希腊语,意为“两条河中间的地方”,故又称为两河流域。
地理条件
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发源于小亚细亚东部(土耳其境内)亚美尼亚高原。
两河带来的巨量泥沙在下游不断淤积,形成了辽阔的大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两河提供的充足的水源把一片干早贫瘠的地区变成了西亚唯一的沃土肥田。
新月沃地
发展历程
(1)公元前3500年左右,产生了最初的文明
(2)公元前2900年—前2400年,苏美尔时代
(3)公元前2400年—前2200年,阿卡德时代
(4)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
文明表现
制度:国王汉谟拉比建立起君主专制制度
法律:《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第6条 如果一个人盗窃了寺庙或商行的货物,处死刑;接受赃物者也应处死刑。
第23条 如果没有抓获拦路的强盗,遭抢劫者须以发誓的形式说明自己的损失,然后由发生抢劫案的地方或地区的市长或地方长官偿还损失。
第196/197条 如果一个人伤了贵族的眼睛,还伤其眼。如果一个人折了贵族的手足,还折其手足。
第203/205条 如果贵族阶层的人打了贵族出身的人,须罚银一明那。如果任何人的奴隶打了自由民出身的人,处割耳制刑。
施行严格的、保护商业界财产的规定
颁行许多类似“福利国家”政策的规定
施行同态复仇法
明显的阶级歧视
——政治
刻在高2.25米,上周长1.65米,底部周长1.90米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故又名“石柱法”。
现存法国卢浮宫
君权神授
文明表现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楔形文字
世界上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
其中记录了洪水传说的神话并传到古希腊。
发明了60进位制
——文化
发明战车和车轮
02
古埃及文明
地理条件
发展历程
(1)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文明兴起。
(2)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
法老被视为神在人间的代表,掌握着最重要的权力。
到公元前30年罗马帝国屋大维攻占埃及,克利奥帕特拉七世自杀,托勒密王朝覆灭,埃及并入罗马帝国。
文明表现
——政治
1.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
2.法老被视为神在人间的代表,掌握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最重要的权力。法老之下,设有官员分别处理政务和地方事务。
文明表现
古埃及象形文字
制定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
①文字:
象形文字几乎和楔形文字一样古老,尼罗河畔的莎草纸是古代埃及主要的书写材料和重要的出口物资。
◎《亡灵书》残片
莎草纸质,有31行用黑色墨汁书写的祭司体象形文字
——文化
②历法
埃及人根据尼罗河水的涨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一年分为三季,分别是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每季四个月,年末另加五天为节日。
③数学:能够计算圆周率,开平方根
胡夫的儿子哈佛拉的金宇塔、它比胡夫塔低三米但有着完整壮观的附属建筑。即“狮身人面像”。整个狮身人面像是由一个大岩石雕刻而成,已有4500年的历史。
④建筑
金字塔中以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的金字塔为规模最大。塔底占地13英亩,塔高481英尺,全塔约用巨石2300000块砌成,平均每块约重2.5吨。……也许还可以设想,无论埃及的农民们对建造金字塔有无热情,他们在这件事上没有选择的余地——这一说法的确有力地表明了想象中的埃及王权的神威。……由于这个原因,埃及没有任何与美索不达米亚的法典相应的法律。法老作为神王,其权力亦被神化,他的话就是法律。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03
古印度文明
摩亨佐·达罗遗址:古印度河文明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城市遗址
地理条件
(1)约公元前3千纪诞生于印度河流域
(2)公元前6世纪,恒河流域成为中心
发展历程
……
第一个基本统一印度的政权
每次外来民族的人侵 ,都给印度文明带来了新的成份。他们与本土文化融为一体, 使之不断更新,不断丰富。与此同时,这些外来民族也无不在历史的长河中为印度民族所同化。……印度曾被称为是“人种的基因库”,几乎世界上所有的人种都能在印度被找到……另外,印度目前使用的语言共有18种之多, 并且每种语言都包含有其他语言的些许成份。
——《浅论印度文明的特征》刘湍康
古印度民族众多,语言不一
文明表现
——政治
种姓制度
特点: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
目的:维护印度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性质:严格的等级制度。
影响: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文明表现
——文化
①佛教 ----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1)创立: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创立。
(2)教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
(3)对种姓制度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③在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领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提出了按位计值的方法。
②《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世界上著名的史诗。
04
古希腊文明
克里特文明遗址
美丽的爱琴海
地理条件
四周封闭,内部广阔,水利资源发达
欧亚非三洲要冲,境内山多平原少,土地贫瘠,耕地十分有限。
海岸线曲折,港湾众多,岛屿密布,适宜航海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
陆上交通不便,不利于地区性的大国兴起。
影响:
经济:海外贸易、工商业发达,农业不发达
政治:城邦政治 小国寡民 民主政治
文化:自由 平等的观念
对外关系:海外殖民
民族精神:勇于进取、冒险的精神
迈锡尼古城
克里特文明遗址
发展历程
城邦制度:(公元前8—前6世纪)
特征:数量众多,小国寡民,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代表:斯巴达(少数人掌握政权的寡头政治的代表)
雅典(多数公民掌权的民主政治的典型)。在雅典,公民都有出席公民大会和担任公职的权利,直接决定城邦的大政方针。
局限性:……
文明表现
——政治
项目
梭伦改革
(奠基)
克利斯提尼改革
(确立)
伯里克利改革
(黄金时代)
选区
以血缘为基础的四个部落
以地域为基础的10个行政选区
公民权利
“解负令”划分四个等级,以财产来分配官职
五百人会议对全体公民开放
除十将军外以抽签方式担任各级官职,有发言权和表决权,享有津贴
常设机构
4个部落各选100人组成四百人会议
以抽签方式从10个选区中各选50人组成五百人会议
五百人会议,每个成员都有机会成为轮值主席
司法机构
陪审法庭
监督机制

陶片放逐法
1.保证公民身份
2.财产不平等
取代出身不平等
地域政治取代血缘政治
全体公民参政
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过程及其主要内容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直接民主
主权在民
轮番而治
法律至上
权力制约
材料一:雅典城邦的居民中的公民比例
②形式: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20万奴隶,3.2万异邦人,16.8万雅典人,成年人8.4万人,男性公民4.2万人
1.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
①范围:是奴隶主贵族的民主,是少数男性公民的民主。
(妇女、奴隶、外邦人、儿童没有民主权利)
材料三:苏格拉底(前469—前339年)古希腊哲学家。然而这位卓越哲学家却被雅典民主派起诉:“是一个作恶而怪异的人,不敬国家所奉的神而宣传其他的新神,反对民主,毒害青年……”公元前399年的春天,苏格拉底被501名雅典公民组成的民主陪审法庭以360票对140票判处死刑。
一个以言论自由著称的城市竟然对一个除了运用言论自由权以外,没有任何罪行的哲学家提出起诉并判处死刑!
④过滥的直接民主,成为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
材料二:“用豆子拈阄的方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非常愚蠢的,没有人用豆子拈阄的办法来雇佣一个舵手或吹笛子的人……而在这些事上如果做错了的话,其危害是要比在管理国务方面发生错误轻得多。 ” ——苏格拉底
③方式:轮番而治和抽签选举,不能保证参政人员的素质,易导致权力滥用和误用,导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
城邦为前提的直接民主
平等为基础的参与原则
多数为依据的决策方式
制衡为特征的制度架构
能够脱离城邦吗?
真的做到平等吗?
多数一定正确吗?
制衡能防错吗?
文明表现
——文化
(1)文学:神话、悲剧、喜剧等是世界文学的瑰宝,启迪了西方的文学创作和思想;
(2)历史学: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在西方被认为是“史学之父”;
修昔底德成为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
(3)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希腊三贤”)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都有自己的本色、长处、优点。文明无高低优劣之分,只有姹紫嫣红之别。
文明是平等的,要尊重各国各民族文明。
文明是包容的,要积极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主题升华〗

探讨——文明多元的原因
(4) :思想文化是文明多元的重要表现,也反过来深化了文明的多元。古希腊的人文主义思想、古印度的佛教、古代中国的儒家思想、罗马帝国的基督教都对世界文明的多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生产方式是造成古代文明多元的根本原因。
亚非文明古国以农业立国,形成了和平自守的大河文明(农耕文明);
古代希腊以工商业见长,形成了开拓进取的海洋文明。
(2) :在人类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时期,生产力相对落后,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巨大。
人类早期文明般分布在大河旁边,利用冲积平原的有利条件进行农业生产。
希腊港湾众多对希腊工商业的发展及海外贸易有很大的影响。
(3) :两河流城文明、埃及文明希腊文明交汇,一方面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流融合,但另一方面,不利于文明的稳定,朝代更替频繁。古代中国、印度文明周边压力较小,外部压力较轻,文明相对稳定。
生产方式
地理环境
周边环境
思想文化
……
小结
一 、探源——人类文明的产生
二 、探究——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三 、探讨——文明多元的原因
前提: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标志: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文字的出现
两河流域——苏美尔文明与古巴比伦文明
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
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古印度文明
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古希腊文明
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周边环境、思想文化
国家制度、经济类型、民族性格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