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三节 探索碱的性质(2)
龙岗区坪地中学 袁明强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掌握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主要化学性质。能准确描述典型反应的实验现象,准确书写相应的方程式。继续练习试管和滴管进行物质(溶液)性质试验的操作。
(二)过程与方法:运用实验加强对典型反应现象的理解记忆,通过比较加强归纳总结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探索中获取学习科学的乐趣,学会对比分析以及从物质的个性来认识物质共性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
(一)重点: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主要化学性质。
(二)难点:碱的通性。
三、教学方法:探究、实验、讨论、总结。
四、教学准备:
(一)仪器:试管、试管架、瓶底烧瓶、滴管、单空塞、玻璃塞、塑料瓶、烧杯。
(二)药品:氢氧化钠、酚酞试液、氯化铁溶液、氯化铜溶液、澄清石灰水、石灰石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课堂引入:在上一节中介绍了碱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碱与酸的反应。那么,碱还能和什么物质反应呢?
回顾八年级学的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用对比的方式引出碱能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二)新课教学
1.碱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1)学生实验: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实验现象: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
反应的方程式:Ca(OH)2+CO2=== CaCO3↓+ H2O
应用: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2)模仿上述化学方程式,完成下列两个化学方程式
CO2+NaOH:CO2+2NaOH=Na2CO3+H2O。
SO2+NaOH:SO2+2NaOH=Na2SO3+H2O。
介绍:工业上常用碱溶液来吸收有毒的酸性气体,如:硫化氢,二氧化硫,氯化氢。
(3)根据上述化学方程式归纳出碱的通性3
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补充:此反应中,碱必须是可溶性的。
2.碱能和某些盐反应
(1)学生实验:氢氧化钠与氯化铜、氯化铁反应。
观察两支试管中的氯化铜溶液和氯化铁溶液,它们各显什么颜色
CuCl2: 蓝色 。FeCl3: 黄色 。
在上述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1毫升氢氧化钠溶液,试管中发生什么变化?
CuCl2: 蓝色絮状沉淀 。FeCl3: 红褐色絮状沉淀 。
尝试书写氯化铜、氯化铁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Cl2: CuCl2+2NaOH=2NaCl+Cu(OH)2↓ 。
FeCl3: FeCl3+3 NaOH=3NaCl+Fe(OH)3↓ 。
(2)归纳总结:根据上述化学方程式归纳出碱的通性3
碱+盐→新碱+新盐 补充:此反应中,反应的碱和盐必须是可溶性的。
3. 归纳总结:碱的通性
根据两节课的内容,归纳出碱的通性
(1)碱性物质能使紫色石蕊变 蓝 色,无色酚酞变 红 色。
(2)碱能和酸反应生成生成 盐 和 水 。
(3)碱能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生成 盐 和 水 。
(4)碱能和某些可溶性盐反应生成生成 新盐 和 新碱 。
分析:碱具有通性的原因是:碱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是: 氢氧根离子 。
注意:(1)只有可溶性碱才能满足以上四条性质,难溶性碱只能满足第二条。
(2)第四条参加反应的盐必须是可溶性的。
(三)当堂检测
完成当堂检测题1-5,小组竞争对子互相评改。
六、作业布置
作业本B P6—P7
七、教学反思
学生在学完酸的知识以后,再学习碱相对较容易。在初中阶段,电离的的问题不必深研,因为用一两句话说不清楚,以容易造成混乱。在设计学讲稿的时候主要注重了学习方法的传授,学习碱的知识与上一节学习酸的知识的学习方法基本类似,需要与前面的知识联系起来,这样学习轻松,又能复习酸的知识,效果较好。最后在当堂检测中增加了新授知识的应用,使新授知识能够得到及时的巩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3探索碱的性质(二)
姓名 班级 组号
一、学习目标:
1. 掌握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
2. 了解碱的通性
二、新知探索:
知识点一:碱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阅读书本P15
【活动一】1、向一支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 。
化学方程式: 。
利用这个性质,有什么用途? 。
2、模仿上述化学方程式,完成下列两个化学方程式
CO2+NaOH: 。
SO2+NaOH: 。
小知识:工业上常用碱溶液来吸收有毒的酸性气体,如:硫化氢,二氧化硫,氯化氢。
3、NaOH、Ca(OH)2都能和CO2反应,如果要吸收大量的CO2选择NaOH溶液还是Ca(OH)2溶液?为什么?(NaOH溶解度较大,Ca(OH)2微溶)
【归纳总结】请你找出上述化学方程式的共同点。(从物质的种类来分析)
共同点是: + = + 。
【即时反馈1】下列物质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发生化学变化而变质的是( )
A.食盐 B. 硫酸铜溶液 C.氧化铜粉末 D. 氢氧化钠固体
知识点二:碱能和某些盐反应
阅读书本P16
【活动二】1、观察两支试管中的氯化铜溶液和氯化铁溶液,它们各显什么颜色
CuCl2: 。FeCl3: 。
2、在上述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1毫升氢氧化钠溶液,试管中发生什么变化?
CuCl2: 。FeCl3: 。
3、尝试书写氯化铜、氯化铁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Cl2: 。FeCl3: 。
归纳总结:请你找出上述化学方程式的共同点。(从物质的种类来分析)
共同点是: + = + 。
【即时反馈2】下列物质加入氢氧化钙溶液中没有明显现象的是( )
A.稀盐酸 B. 硫酸铜溶液 C.二氧化碳 D.酚酞试液
三、归纳总结:碱的通性
1、碱性物质能使紫色石蕊变 色,无色酚酞变 色。
2、碱能和酸反应生成生成 和 。
3、碱能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生成 和 。
4、碱能和某些可溶性盐反应生成生成 和 。
分析:碱具有通性的原因是:碱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是: 。
注意:(1)只有可溶性碱才能满足以上四条性质,难溶性碱只能满足第二条。
(2)第四条参加反应的盐必须是可溶性的。
四、当堂检测:
1、土壤中经常施用化学肥料使土壤显酸性,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农业上施加 来降低土壤的酸性。
2、区分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可以用( )
A.紫色石蕊溶液 B.无色酚酞溶液 C.稀盐酸 D.二氧化碳
3、硫酸铜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立即生成( )
A .红褐色沉淀 B.蓝色沉淀 C.绿色沉淀 D. 白色沉淀
4、下列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NaOH + HCl ==== NaCl + H2O
B、2NaOH + CO2 ==== Na2CO3 + H2O
C、FeCl3 + 3NaOH ==== 3NaCl + Fe(OH)3
D、2NaOH+ SO2 ==== Na2SO3 + H2O
5、现有 a.NaOH b.CuCl2 c.NaCl三种溶液,不用外加试剂,用最简便的方法鉴别,正确的顺序是( )
A.a→b→c B.b→a→c C.c→b→a D.无法判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13张PPT)
②
八年级的时候,我们做过一个实验
在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加入水,振荡,过一会,瓶子会有什么变化?
水
瓶子会变瘪
我们来看看另一个实验
学习目标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
★归纳碱的通性
旧知回顾
1、碱性物质能使紫色石蕊变 色,无色酚酞变 色。
2、碱能和酸反应生成生成 和 。
蓝
红
盐
水
探索新的知识
知识点一:碱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阅读书本P15,动手做一做
完成学讲稿【活动一】 1、2、3题
归纳总结
请你找出上述化学方程式的共同点。
(从物质的种类来分析)
共同点是: + = + 。
Ca(OH)2 + CO2 ==== CaCO3 ↓+ H2O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2NaOH + SO2 ==== Na2SO3 + H2O
碱
非金属氧化物
盐
水
碱
非金属氧化物
盐
水
【即时反馈1】
下列物质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发生化学变化而变质的是( )
A.食盐
B.硫酸铜溶液
C.氧化铜粉末
D.氢氧化钠固体
D
探索新的知识
知识点二:碱能和某些盐反应
阅读书本P16,动手做一做
完成学讲稿【活动二】 1、2、3题
归纳总结
请你找出上述化学方程式的共同点。
(从物质的种类来分析)
共同点是: + = + 。
2NaOH+CuCl2====Cu(OH)2↓+NaCl2
3NaOH+FeCl3====Fe(OH)3↓+3NaCl
碱
盐
新碱
新盐
碱
盐
新碱
新盐
【即时反馈2】
下列物质加入氢氧化钙溶液中没有明显现象的是( )
A.稀盐酸
B. 硫酸铜溶液
C.二氧化碳
D.酚酞试液
A
归纳总结
碱的通性:回顾两节课所讲内容,归纳出碱的通性
1、碱性物质能使紫色石蕊变 色,无色酚酞变 色。
2、碱能和酸反应生成生成 和 。
3、碱能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生成 和 。
4、碱能和某些可溶性盐反应生成生成 和 。
碱具有通性的原因是:碱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是: 。
蓝
红
盐
水
盐
水
新碱
新盐
OH—
注意:(1)只有可溶性碱才能满足以上四条性质,
难溶性碱只能满足第二条。
(2)第四条参加反应的盐必须是可溶性的。
当堂检测
独立完成当堂检测1—5题
答案:1:熟石灰(主要成分Ca(OH)2)
2:D
3:B
4:C
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