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我们上一课学了《窦娥冤》,你们认为那是一个悲剧吗?
《窦娥冤》是悲剧,但它并不是一个彻底的悲剧。
那么,什么才是彻底的悲剧呢?
话
剧
雷雨
曹禺
PART.01
知
识
相
关
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1933年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完成了处女作多幕剧《雷雨》,一年后,时任《文学季刊》編委的巴金在编辑部的故纸堆里发现了它,并感动得为它掉下了激动的眼泪。它的发表立刻引起了中国剧坛的强烈震动。从1935年在日本东京第一次演出以来,我国许多重要剧团都竞相排演,并相继拍成电影、电视连续剧。继雷雨》之后,作家又写了《日出》、《北京人》、《原野》等剧本。解放后,有《胆剑篇》《明朗的天》《王昭君》等剧本
曹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青少年时代就目睹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经过几年的酝酿、构思,1933年在清华大学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雷雨》。作者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黑暗、腐朽,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后记》)。“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雷雨》序)。
语言、人物与戏剧突是构成一个剧本的三要素。其中,语言是剧本的基础,是第一要素。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语言也叫台词,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是人物心理、动作的外观。舞台说明是一种級述性语言,用来说明人物的动作、心理、布、环境等等,直接展示人物的性格和戏剧和情节。
戏剧的基本知识
中国式传统悲剧
在传统中国的戏曲里,是没有真正的悲剧的。即使是类似《梁祝》、《窦娥冤》、《长生殿》这样的悲剧,但仍然不算悲得很彻底。而且基本是人与人的冲突,而极少有命运和人的冲突。它们的过程虽然充满悲剧,但是结局是十分圆满的。
如窦娥最终沉冤得雪,梁祝死后化蝶成双,善恶到头终有报。归根到底,中国式悲剧的成因是人,故有可化解之法,有圆满的结局,是不彻底的悲剧。
该死的没有死,不该死的全死了
鲁迅说过,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西方戏剧的起源——古希腊戏剧,以英雄为主角,讲述其与命运作斗争的并最终失败过程。如俄狄浦斯,生为王子却因“弑父娶母”的诅咒而被父亲遗弃。他为与这个神谕式的诅咒对抗而离开自己的“养父母”,却在建立奇功成为国王的过程中误杀生父误娶生母。终导致瘟
疫降临大地,母亲羞愧自杀,他自
毁双目,最终死亡。
西方悲剧的核心是,人与命运
抗争却最终败阵下来。而《雷雨》
正是这样的一出戏剧。
《雷雨》由剧作家曹禺创作,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是命运对人残忍的作弄。《雷雨》是"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作者出于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以一种悲悯的情怀来俯视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通过两个在伦理血缘上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家庭,剖析了社会和历史的深重罪孽。
PART.02
剧
情
介
绍
雷
雨
20年代一个夏天,气候闷热逼人,室外没有阳光,天空昏暗,暴风雨即将来临。周公馆的老爷周朴园由于处理矿工罢工,一直忙于公务,回到家里没有看到太太蘩漪。客厅里侍女四凤正在滤药,她的父亲鲁贵昨天连喝带赌,欠了别人的债,正厚着脸皮向女儿要钱呢,"如果你不给,我就要把你和大少爷之间的私情张扬出去。"四凤无奈,只得给他钱打发他走,鲁贵一高兴,告诉四凤大少爷周萍和他的继母蘩漪有乱伦关系,正在这时蘩漪走进客厅,向四凤打听大少爷周萍的消息。太太这么一问,四凤心里更紧张了,太太又请她母亲来,不知安的什么心。
这时,蘩漪的亲生儿子周冲蹦蹦跳跳地跑进来,他对母亲说,他想把自己的学费分一半给四凤,好让她去上学,因为他正热恋着四凤。正当此时,周萍走进了客厅,他说他明天要离家到矿上去,找父亲谈一谈。
雷
雨
周萍是周朴园同他家的一个侍女生的孩子。那时候,周朴园还是个封建官僚家庭的大少爷,与仆人梅妈的女儿梅侍萍相爱,侍萍为他生了两个儿子,因周家老太爷不同意这门亲事,所以在侍萍生下第二个孩子第三天,大年夜的晚上被赶出家门,她抱着孩子冒着暴风雪投河自尽。后周家几次搬家。
蘩漪是周朴园的第三个太太,她只比周萍大7 岁,她脸色苍白,面部轮廓很美,眉目间显出忧郁,她有些神经症,得不到任何温情,因而爱上软弱的周萍。蘩漪让四凤的母亲鲁妈来,就是要让她把四凤带走,重新得到周萍。
午饭后天气更加阴沉郁闷。周萍走进客厅,打了个暗号,四凤从外面跑了进来,他们约定晚上11点到四凤的屋子相会。蘩漪希望周萍留下陪陪她,她指责周萍当初引诱她,使她母亲不像母亲,情妇不像情妇。周萍冷漠地说:"如果你以为你不是父亲的妻子,我自己还承认我是我父亲的儿子。""我盼望这一次的谈话是我们最后一次。"她对周萍说:"你不能就这么抛弃我,我不能受周家两代人的欺负。我要让你尝尝一个女人受伤害时的力量。"
雷
雨
鲁妈在四凤的陪同下来到了客厅,就是当年投河自尽的梅侍萍,当年她并没有死,被人救了,后来又嫁了两次,都是下等人。她万万没想到,三十年前她伺候周家的老爷,三十年后,她的女儿又伺候周家的少爷。
周朴园走进客厅,侍萍的无锡口音引起了他的注意,经过盘问,他认出了侍萍,在此之前,他很怀念侍萍,家里的一切都按照侍萍在时的布置,可当活着的侍萍站在他面前时,他却厉声说:"你来干什么?""是谁指使你来的?"侍萍愤怒地回答:"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周朴园决定用钱来解决他们的恩怨,侍萍当面撕碎了5000元支票,她说只想见见他的萍儿。
这时罢工代表鲁大海闯了进来,他就是侍萍和周朴园的第二个儿子。周朴园拿出复工合同,原来他用钱收买了另外三个罢工代表,而准备开除鲁大海。鲁大海非常愤怒地揭露他在哈尔滨江桥时,故意让江堤出险,淹死了三千多名工人,发了一笔绝子绝孙的昧心财。周萍上来打了鲁大海两个巴掌,侍萍看到父子、兄弟势不两立的惨剧。
雷
雨
晚上,电闪雷鸣,风雨交加。周冲奉母命来给侍萍送100 元钱。四凤拒绝接收,鲁贵却厚着脸收下了,鲁大海知道此事,带着鲁贵把钱退还给周冲,并把周冲赶出门。周萍也冒雨来到鲁家,周萍从窗子跳进四凤的房间,跟踪而来的蘩漪把窗子关死,进屋拿东西的大海发现了周萍,四凤羞愧地夺路而逃。
侍萍和鲁大海来到周公馆找四凤,侍萍要带四凤回家,四凤不得已向侍萍说出真相,她已经怀了周萍的孩子,侍萍如晴天霹雳,因为她知道四凤与周萍是同母异父的兄妹。在四凤的苦苦哀求下她答应让周萍带四凤走,永远不要再见到他们。
蘩漪带周冲来阻止周萍带四凤走,周朴园也闻声而至,他以为侍萍前来认儿子,让周萍跪下认自己的生母。严酷的现实让四凤无法承受,她冲向花园,碰到漏电的电线而死,周冲去救她也触电身亡。周萍开枪自杀了,善良的鲁妈痴呆了,阴鸷的蘩漪疯狂了,倔强的鲁大海出走了。
雷
雨
《雷雨》是彻底的悲剧。悲在该死的没有死,不该死的全死了。天真无邪的无辜的下一代统统死去,犯下罪孽的该死的上一代却活下来。
很多人在看戏,看电影的时候一般都是不知道剧情的,而好的悲剧,如希腊悲剧,观众不只是参与者,而是俯瞰者。如被命运玩弄的俄狄浦斯(杀父娶母那位),看着他从不知情赌咒杀死老王的凶手,一步一步得知自己的身世,终于明白过来——以为躲过了命运,谁知已经应验了预言。
命运不可反抗,反抗命运本身就是命运。这就是悲剧的彻底性。
《雷雨》里台词多次提到,过了今天就好了,熬过今天就完结了。周萍明天就走,去矿上去;鲁侍萍会离开,再也不见周家的人;鲁贵、四凤当天被辞退,如无意外再也不会踏入周家一步。然而观众都知道,谁也过不了今天。冲突无可避免,这一天必定要有一个最惨烈的结果。看着角色一步步踩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含含糊糊又隐晦的台词终于无法掩盖,一瞬间天崩地裂。
人物关系
人物关系
1、基本人物:两个家庭,八个成员。
鲁家:鲁贵、鲁侍萍、鲁大海、四凤。
周家:周朴园、周繁漪、周萍、周冲。
人物关系
⑴主仆:鲁贵、鲁侍萍、四凤是周家的仆役。
⑵夫妻:周朴园──鲁侍萍。周朴园──繁漪。鲁贵──鲁侍萍
⑶血缘:周萍与鲁大海,同父同母兄弟。
周萍与四凤,同母异父兄妹。
周萍与周冲,同父异母兄弟。
鲁大海与四凤,同母异父兄妹。
鲁大海与周冲,同父异母兄弟。
⑷不正当的性爱关系:
周萍──四凤,周萍──繁漪
人物关系
3、多种关系的交织:
周朴园──鲁侍萍:夫妻,主仆关系。
周朴园──鲁大海:父子,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
周繁漪──周萍:母子,情人关系。
周萍──四凤:兄妹,情人关系。
鲁大海──周萍、周冲:兄弟,下人与少爷关系。
鲁侍萍──周萍:母子,下人与少爷关系。
周冲──四凤:兄妹、恋爱关系。
PART.03
文
本
分
析
1. 课文开头有一段舞台说明,有何作用?
明确: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烘托舞台气氛。这种气氛同剧情紧密配合,烘托了人物烦躁、郁闷不安德情绪,预示着一场雷雨即将到来,同时也感染、影响了读者,让人产生一种压郁感,把读者带入戏中。
2. 为什么侍萍明明是婢女,周朴园却说是“小姐”,而侍萍自己却强调说“不是小姐”?
周朴园当年抛弃侍萍,他自己也知道这是一段不光彩的过去,说出来会影响自己的名声,而现在要跟人谈起,当然就得小心翼翼,维护自己。所以,他这里表面上像在赞扬侍萍,实则是想掩盖自己的罪行,表现出他“虚伪”。而鲁侍萍说不是“小姐”,表面上是否定自己,实则是想揭示出周朴园的隐私跟虚伪,表现出她的“正直”。
3.当周朴园知道鲁侍萍并不是为他而来,又面对她的强烈控诉,他又是怎样应对的?
周朴园先是想用缓和的语气“稳住”鲁侍萍,见鲁仍然很激动,又采取了“柔情攻势”,这种柔情其实是一种“哄骗”。我们不否认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有一定的真实性,可更要想到,这么多年来,周朴园的家庭生活并不愉快,他现任妻子骄傲、冷漠、倔强,他怀念印象中年轻美丽,温柔可人的侍萍是出于自己内心得需要,是一种“自我救赎”,使自己的心灵得到慰藉。这里体现出周朴园“伪善”的特点,而鲁侍萍却由于本性的“善良”,对他产生了一定的谅解,安定了情绪。
4. 本文以“雷雨”为题,有什么的含义?
一是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故事的高潮、悲剧的发生都集中在雷雨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
二是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沉闷抑郁的空气里,一场改变现实的大雷雨即将来临。
《雷雨》这个剧本正是通过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家庭内部错综复杂的矛盾,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冲突,反映了正在酝酿着一场大雷雨般的大变革的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社会现实。
5.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是不是真的?请大家在文中找出相关依据。
爱
不爱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分析全文。
情景一
朴:(沉思)无锡?嗯,无锡(忽而)你在无锡是什么时候?
鲁:光绪二十年,离现在有三十多年了。
朴:哦,三十年前你在无锡?
鲁: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
朴:(沉思)三十多年前,是的,很远啦,我想想,我大概是二十多岁的时候。那时候我还在无锡呢。
鲁:老爷是那个地方的人?
朴:嗯,(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
鲁:哦,好地方。
1、“我们”在表意上有什么作用?
(暗示两人有过不寻常的关系)
2、贯穿全戏的时间概念“三十年前”在文中一共出现多少次?
(“三十年前” 共出现12次)
明确:鲁侍萍被周家赶走是发生在27年前。
3.那作者为什么反复强调30年前,难道是作者记错了吗?
凡是你不想记忆的东西,你总是会忘记的
——(奥地利)弗洛伊德
周、鲁确实存在过真实的爱情。因为对他们而言,27年前是一个悲惨的时刻,根据弗洛伊德的推论,他俩潜意识里都记住的是30——27之间的三年幸福生活,所以他们对话中反复出现的是“三十年前这个时间概念,并不是作者记错了,而是更逼真了人物的心理。
关于洋火
朴:哦,三十年前你在无锡?
鲁: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
对于周朴园提出的这个问题,按理说,鲁侍萍回答只需“是的”两个字就很清楚了,可她为什么还要加上这样一句话呢?
①有意识:鲁主动地以无锡引起了两人的对话,当然希望这场有关往事的对话能持续下去,所以,有意识地提出30年前具体的生活细节,以勾起周的回忆,引发新的话题。
②无意识:说话过程中鲁的思绪不由自主地回到30年前的生活当中。
那为什么不是别的生活细节,而单提到“洋火”呢?
关于洋火
那为什么不是别的生活细节,而单提到“洋火”呢?
可能是与点火、点灯有关的情景。如侍萍生孩子受了病总要关窗户,所以室内经常点灯,周在灯下照顾鲁的情景。如鲁在灯下一针一线的绣那朵梅花的情景,或是共同照看当时尚小的周萍,其乐融融,其情温馨。用“我们”一词是那样的自然,实在是情不自禁啊对周、鲁来说,无锡,正是这段美好生活的见证。所以会说,无锡是个好地方。
可是,这段甜蜜的爱情没能持多久,因为后来发生了一件事而导致两人分手,是什么事呢?
情景二
鲁:哭?哼,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你大概已经忘了你做的事了!三十年前,过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下你的第二个儿子才三天,你为了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要我离开你们周家的门。
“你们”一词共出现多少次?有什么作用?
“你们”一词反复出现共六次,表明侍萍心中恨的对象除周朴园以外,还有其他人,那就是文中出现的“老太太”。故事发生在30年前,即文中的“光绪20年1894年”,在清末封建社会里,青年男女自由恋爱是不被传统认可的。周鲁二人的关系正如,《红楼梦》中的宝玉和晴雯,《家》中觉慧与鸣凤的关系。再看周朴园30年前的处境,他也不过20多岁的小伙子,在上面还有老头子、老太太、大家庭,他也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所以,“你们一词传递出来当时抛弃鲁的不只是周,更主要的是封建大家庭。
离
别
鲁侍萍被周家赶走,周朴园是不情愿的,但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可违的时代,他又是没有办法阻止的。何况在赶走之前,周家始终未让他与鲁侍萍见上面。
——曹禺《雷雨》创作回顾
1.“何况在赶走之前,周家始终未让他与鲁侍萍见上ー面。作者的补充很重要,那么,当周朴园后来得知侍萍被赶走,有没有行动呢?
“我看见她河边上的衣服,里面有她的绝命书。”
从这句话,可以想象周朴园当时沿着河失魂落魄地发疯一般地寻找,能感受周朴园内心极度痛苦状
情景三
周朴园:你静一静。把脑子放清醒点。你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你以为一个人做了一件于心不忍的事就会忘了么?你看这些家具都是你从前顶喜欢的东西,多少年我总是留着,为着纪念你。
周朴园: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一切都照着你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甚至于你因为生萍儿,受了病,总要关窗户,这些习惯我都保留着,为的是不忘你,弥补我的罪过。
1、讨论:这两段话你认为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是真实的吗?
真实:保留旧物三十年,保持旧习惯三十年:另外吃斋念经三十年,对现在的妻子非常冷漠,也都表明他已经是心如死灰了。“曾经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我们似乎看到的是一个爱得深、痛得切的周朴园。
虚伪:周朴园的怀念是虚伪的,他主要是为了弥补自己的罪过,掩盖他不光彩的过去,护他在家庭中的威严,显示周家是个体面的家庭,抬高他在社会上的地位。
他现在年纪大了,而他的妻子繁漪又是桀骜难驯的女人,他常感到家庭生活的不如意,时有孤独寂寞的感觉,“他对侍萍的思恋、怀念,便成了他后半生自欺欺人、经常咀嚼的一种情感了。这既可填补他那丑恶空虚的心灵,又可显示他的多情、高贵。”
引出:周朴园是不是一个有灵魂的人?
情景四
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鲁妈)
朴:(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不是我要来的。
朴:谁指使你来的?
?鲁:(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朴:(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1、为何周朴园会对昔日的恋人性情大变?
?
参考:俩人此时地位太悬殊了,他怕自己的财产、地位、名誉受到威胁,更不愿鲁侍萍来冲击他目前的家庭秩序。而且他发现眼前的老妈子已不是过去年轻漂亮的梅侍萍了,使周从怀旧的感情回到了现实,在现实中经过情感与理智的较量,最终理智战胜了情感,所以周用如此绝情的方式来结束对梅侍萍的幻想。这非常符合周的身份和心理特征的。如果周和鲁相认、抱头痛哭,那是有违人性发展的,是不可想象的。
?
当周朴园弄明白鲁侍萍这次的出现纯粹是邂逅相遇,他又是怎么表现的?
情景五
周朴园: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我叫他下来,你看一看他,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鲁侍萍:好,我希望这一生不要再见你。
?
周朴园(由衣内取出皮夹的支票,签好) :很好,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
?
鲁侍萍(接过支票) :谢谢你。(慢慢撕碎支票)
周朴园:侍萍
?
鲁侍萍: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就算得清的。
1、通过支票这一解决的方式,你对眼前的周朴园有什么看法?
①为自己:用钱将鲁家人打发走,封住他们的嘴,让“鲁家的人以后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免除后患。(自私、冷酷)
②为自己:真正的要弥补罪过,表达忏悔之意,求得内心的安宁。③为侍萍:想让鲁安度余生,为她提供生活保障。(有温情、有良知)
2.“五千块钱的支票对周、鲁而言,是一个什么概念?
3.就周朴园赚的一次昧心财来看,五千块钱的支票等于总收入的七百五十七分之ー;就鲁侍萍一月八块钱而言,五千块钱的支票等于她五十二年的收入。两者比较后,你能对周朴园有什么新的认识?
周朴园的内心世界极为复杂,在他身上,这种多情与绝情、温情与冷酷、人情味与铜臭味,时时交织在一起。难怪曹禺会说:
? “周朴园也是一个人,不能认为资本家就没有人性。为了钱,故意淹死两千多个小工,这是他的人生;爱他所爱的人,在他生活的圈子里需要感情的温暖,这也是他的人性。”
PART.04
艺
术
特
色
潜台词
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意现象。“潜”,是隐藏的意思。即语言的表层意思之内还含有别的不愿说或不便说意思。潜台词不仅充分体现了语言的魅力,而且通过它还可以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一人读原句,其他同学补出潜台词
?(1)“三十年的功夫你还是到这儿来了!”
潜台词:为了敲诈我,你可真费尽了心机啊
(2)“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
?潜台词:说出我们过去的丑事,不仅会让外人笑话,也会让你我的子女笑话的,如果我这张脸没有地方摆的话,你那一张老脸就更没有地方可摆了,因为我毕竟是男人,你毕竟是女人啊
(3)“我们可以明明白白地谈一设”
潜台词:你大不了想敲诈我几个钱,好吧,你开个价吧
(4)“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明确:潜台词:你我以前的事,干万别让他知道;否则,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
(5)“不过是一一(顿)他很大了,并且他以为他母亲死了的。”
?潜台词:你千万别让他认你为母亲,这会影响他前途的
PART.05
人
的
悲
剧
悲剧,这是一个起源于西方的概念,本是戏剧的一种大的类型和剧种。古希腊命运悲剧紧紧依托着神话传说,它来自对人生痛苦与邪恶的一种敏锐的认识。古希腊神话中负责正视、死亡、罪行、恐惧和绝望的复仇女神,她曾掌管预言的,后来虽被光明之神所代替,但她还是占有一席之地。阿波罗的预言代表着理性的选择,但却不能完全掌握,因为复仇女神保留她对命运的预言及因果报应权──她的预言实现就是一种惩罚,这样,命运就变得难以理解和很难掌握。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主张的“人”为本,以“人”为中心;强调和颂扬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力量,提倡人性,反对神性,提倡人权,反对神权,人的地位大大提高了。人开始自己主宰自己,因而,悲剧的根源也就是转向了人本身,也就出现了“性格悲剧而《雷雨》,超越了“命运悲剧”与“性格悲剧”两种模式,体现了叔本华所谓的第三种悲剧情形:“生存的悲剧”。
历来,《雷雨》都被认为是一出命运的悲剧,人物布局及其错综复杂的冲突,只被套认为是一种巧合,一种“命运”带来的悲剧。
《雷雨》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悲剧的承担者,无论是贫是富,是好是坏,都上演着悲剧的角色。剧中八个人物,都有各自的强烈意向和欲望,并各自为自己所追求的目的而行动着。仅表层结构中,就可以看到:
周朴园所追求的是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家庭秩序;
繁漪所追求的是要留住周萍,让周萍永远陪伴自己;
周萍则想避开繁漪,逃出周公馆;
四凤又想跟周萍一起走,想跟周萍结合;
周冲在追着四凤的爱;
而侍萍却要把四凤带出周公馆,使她脱离险地;
鲁贵想能够永远保住在周公馆的饭碗;
而鲁大海则要为工人阶级的利益而向周朴园进行坚决的斗争。
他们把自己作为扭结点,与他人构成多层的网状矛盾关系,而且其中任何一组矛盾冲突的出现与展开,都与其它矛盾交织关联。深层结构中三十年来所酝酿而成的潜在冲突,又使这一切纠葛在一瞬间爆发。极端复杂、极端紧张的冲突,最后是八个人都失败了,繁漪留不住周萍,周萍也走不了;侍萍带不走四凤,四凤也不能与周萍结合;周冲得不到四凤的爱,鲁贵也不能重返周家;鲁大海的罢工失败了,而周朴园也完全失去了家庭的秩序和自己的尊严。这个家庭,死的死,疯的疯,活着的人也陷入了无法自拔的痛苦之中。
结语
人性本身是矛盾的,即超我,自我,本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性与社会道德秩序和理性法则之间冲突着。周朴园与侍萍如此,在四凤、周萍、繁漪之间也惊心动魄地存在着,而且也难以冲破人性的情感左右。于是八人各走各的路,却不可避免的互相纠缠成一张大网,互相挣扎,却越收越紧,灵魂的煎熬下必然导致一切都毁灭了。《雷雨》纠集了各种力量不同阶级,不同地位冲突,人与人之间复杂的关系和伦理关系的冲突的矛盾表现,它已超越了现实功利层面,上升到作家对人类生存之更高层次的揭示和探索,其内涵更为深邃。
《雷雨》就这样展示了人间最惨烈的悲剧,它发生于每一个普通的人,不是帝王国君(如俄狄浦斯),也不是拯救世界的英雄(如哈姆雷特),它更没有让我们到世界之外去寻求什么悲剧的根源,因为悲剧就在生存本身。内含着人性生存的本身的悲剧。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