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学年第二学期《科学》七年级下学生学习自测第4章不断运动的地球(5-7)单元练习(十二)

文档属性

名称 2010学年第二学期《科学》七年级下学生学习自测第4章不断运动的地球(5-7)单元练习(十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2-01-04 23:12: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0学年第二学期《科学》七年级下学生学习自测单元练习(十二)
第四章 5—7节
班级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
一、我会选(每小题2分,共50分)
1.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以下关于地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地球是一个椭球体 B. 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和地幔两层
C.火山和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 D.流水、风力、冰川是影响地形的外力因素
2.下列有关火山喷发、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火山、地震都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剧烈释放
B.火山、地震对地表形态的变化没有影响
C.火山、地震很少分布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
D.火山、地震总是同时发生的
3.我们通常把“海拔高,而相对高度小”的地区称为(  )
A.山地 B.高原 C.平原 D.丘陵
4.温州雁荡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地质公园”。雁荡山的岩石主要以火山活动形成的岩浆为主。火山活动是(  )
A.地表风化的结果 B.地表流水侵蚀的结果
C.冰川移动的结果 D.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
5.地球内部结构中最薄的部分是(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一样厚
6.加勒比岛国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16时53分(北京时间13日5时53分)发生里氏7.3级地震,首都太子港及全国大部分地区受灾情况严重。海地所处的伊斯帕尼奥拉岛是地震活跃地区,历史上曾多次经历过破坏性地震,海地多地震的原因是(  )
A.海地是个岛国 B.海地位于低纬度
C.海地的地形以山地为主 D.海地位于板块的交界处
7.下列自然现象可以反映地壳变动信息的是(  )
①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②华山北坡大断崖,③采石场上有弯曲的岩层,④青藏高原的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A.①④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按照板块构造学说,板块相撞形成的地形是(  )
A.海沟、弧岛 B.海岭、海岸山脉 C.裂谷、海洋 D.巨大的褶皱山脉
9.浙江省的地形,以下列哪两种为主(  )
A.高原、山地 B.高原、平原 C.平原、丘陵 D.丘陵、盆地
10.我国环渤海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的地形都以平原为主,形成这类地形的主要原因是(  )
A.风力作用 B.生物作用 C.流水作用 D.冰川作用
11.板块张裂形成的地形是(  )
A.海沟、弧岛 B.海岭、海岸山脉 C.裂谷、海洋 D.巨大的褶皱山脉
12.相对高度一般很大,峰峦高耸,沟谷幽深的地貌属于(  )
A.高原 B.丘陵 C.山地 D.丘陵和山地
13.火山喷发的岩浆来源于(  )
A.地壳 B.地核 C.地幔的底部 D.地幔的软流层
14.石灰岩地区所特有的溶洞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运动 B.板块移动 C.削低高山,填平低谷    D.水流的溶蚀
15.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的原因是(  )
A.非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 B.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
C.非洲板块和美洲板块张裂 D.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张裂
16.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由魏格纳创建的
②板块构造学说是依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性创立的
③地球的岩石圈被海沟、海岭和巨大的山脉分割成六大板块
④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
⑤板块的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17.下列具体做法不利于减少地震损失的是(  )
A.某中学每学期组织学生开展防震演习 B.某市放宽对新增建筑物防震设施要求
C.某省成立地震局
D.某市地震局制作地震科普之窗网页,并在网上发布
18.地震发生时,下确的逃生和自救措施非常重要,以下措施错误的是(  )
A.在室外跑到坚固的楼内躲避 B.快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
C.在室外,避开高大的建筑物或危险物,双手护头蹲下
D.被埋压在废墟下,不要急躁,想办法维持生命,寻求救援
19.地震和火山都是破坏性极大的自然灾害,其相同点是(  )
A.都对地形没有影响 B.能量都来自地球外部
C.能量都来自地球内部 D.都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20.造成地形变化的因素有(  )
A.只有来自地球内部的内力因素 B.主要来自地球外部的外力因素
C.内力因素和外力因素的同时作用 D.人类改造大自然的工程
21.不同强度的地震会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现在,地震学家已能通过地震仪准确地测量出世界上任何地区发生的地震。民间也有许多预测地震的方法,下列征兆是在地震前发生的是(  )
A.天气晴朗 B.马不进圈 C.狂风暴雨 D.气温骤降
22.小明同学暑假里跟随父母到新疆旅游,其中最难忘的就是沙漠的风光,有一群群载着游人的骆驼和一起一伏的沙丘,而且沙丘还会缓慢地移动。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沙丘流动的原因是(  )
A.流水的侵蚀作用 B.流水的搬运作用
C.风力的搬运作用 D.冰川的侵蚀作用
23.地壳中比较活跃的地带是(  )
A.板块内部 B.大陆内部
C.陆地与海洋的交界地带 D.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
24.观察右侧的等高线地形图,其中E点表示的地形部分是(  )
A.山顶 B.山脊
C.峭壁 D.鞍部
25.我国宋代科学家沈括在太行山的崖壁中曾看到一条条含有螺蚌壳和鹅卵石的条状岩层,这说明(  )
A.螺蚌等生物原来生活中山崖上的,后来才下水      
B.远古人类曾把螺蚌带上山崖
C.这里发生了海陆变迁的地形变化      
D.地形是稳定不变的
二、我会填(每空1分,共20分)
26.地球的岩石圈好像是一整块拼好的七巧板——板块。它们是被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分割而成的。
27.火山和地震都是__________的结果,它们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一带。
28.人们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创建了__________学说,其具体内容是:全球可分为__________大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__________上,不断地发生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9.在干旱地区,对地表影响最大的外力因子是__________;而在湿润地区,__________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最大。
30.地球上沧海桑田的变化,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地球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般来说,内力作用使地表起伏__________,外力作用使地表趋于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对地表的发展变化起着主导作用。
31.连线:
地形类型             地形特点
A.山地      a.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地势起伏较小,坡度较缓
B.丘陵      b.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坡度较陡
C.平原      c.中间低,四周高
D.高原      d.海拔200米以下,平坦,起伏很小
E.盆地      e.海拔500米以上,内部相对高度小,范围大
三、我会读图与填图(35题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30分)
32.右图是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通过观察,请回答:
(1)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__________作用下,发生__________或__________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2)地震的发源地称__________,一般位于地表以下0~300千米,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处叫__________,一般受地震的影响最__________(填“大”或“小”)。
(3)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__________地区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
(4)我国东汉时期科学家__________发明了世界
上最早的地震仪——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典型的火山一般由A__________、B 、
C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的。
(2)火山按活动情况可分为三类。世界著名的日本富士山
属于__________火山。
(3)火山喷发造成的危害可能有(  )
A.改变大气成分,影响天气和气候
B.破坏建筑和农田,威胁生命安全
C.火山灰土和硫磺矿污染了环境
D.地面裂缝或塌陷,造成海水倒灌
34.阅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问题。
(1)根据图上的数码代号,写出六大板块的名称: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
(2)我国属于六大板块中的__________板块。
35.抽水蓄能电站的工作原理是:用电低谷时,电站利用电网多余的电能把水抽到高处蓄水库中;用电高峰时,再利用蓄水库中的水发电。某地拟建一座抽水蓄能电站,如右图是该项工程所在地的等高线地形图。
(1)专家们经过研究,决定将蓄水库建在图中左边的
高地A上,原因是______________,蓄水库注水后,
水储存的重力势能更多,从而转化出来的电能就更
多。
(2)经过实地勘察,工程师们选择了两条线路AB、
CD,其中作为输送建筑材料的线路是________,理
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而另一线路将用于架设输水管道,理由是 。(每空2分)
参考答案
(十二)
一、1-5 BABDA 6-10 DDDCC 11-15 CCDDB 16-20 CBACC 21-25 BCDAC
二、26.海岭 海沟 巨大的山脉 27.地壳变化 环太平洋地区 地中海—喜马拉雅山
28.板块构造 六 软流层 碰撞 张裂 29.风力 流水 30.加大 平坦 内力作用
31.A—b B—a C—d D—e E—c
三、32、(1)内力 断裂 错位 (2)震源 震中 大 (3)汶川 (4)张衡 候风地动仪33.(1)岩浆通道 火山口 火山锥 (2)活 (3)A、B 34.(1)太平洋板块 美洲板块 非洲板块 南极洲板块 亚欧板块 印度洋板块 (2)亚欧 35.(1)左边A地海拔较高(2)CD 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 管道较短,节约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