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教学设计
课题
16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道法
年级
七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知道万隆会议的概况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能够概括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
过程和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阅读、自学、知识概括和归纳能力;通过激励引导,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和中国的现实,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的成就,激发爱国热情
重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万隆会议”
难点
正确分析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所涉及的国内外复杂形势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
(1)为什么旧中国有海无防,而新中国海军能够保卫祖国的海疆?
(2)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
(3)新时期的五大兵种指哪些?五大战区指哪些?
导入新课
出示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的照片。
这张老照片,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这是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的照片,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从此,打开了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学生齐读诗歌,体悟情感。
倾听,思考
渲染气氛,放松学生心情。
引出主题,吸引学生兴趣。
讲授新课
一.明确目标
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
1.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
3.知道万隆会议的概况和“求同存异”
方针的含义
4.概括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
成就
实施目标
目标导学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勾画知识点。
出示《南京条约》等签定的图片,概括教材分析以下问题:
上述图片说明了什么?
近代中国外交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教师总结: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
(3)建国初期我国外交面临着怎样的严峻形势?
教师出示图片总结:
(4)假如你是当时的国家领导人,你会怎样去改变这种状况呢?
教师总结: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教师总结: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出示周恩来总理出席日内瓦会议的图片,请结合教材回答以下问题:
(1)请说说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提出的经过。
教师总结: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2)请说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内容。
(3)讨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有何意义?
教师总结: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成为现代国际法的基本内容;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4)请列举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应用情况。
教师总结: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
目标导学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历史再现:
A国发言人:我认为当今世界上存在着一股扰乱和平和谐的国际性势力,就是共产主义,共产党已经创造了一种“新形式的殖民主义”,我们要号召非共产党国家认真对待共产主义危险的严重性。
B国发言人:我认为:台湾应成为一个独立国家,将台湾置于联合国或者亚洲国家的共同托管之下。要向反对西方殖民主义一样反对苏联殖民主义。
C国发言人:我认为:亚非人民当前的任务不是反对殖民主义、争取独立,而是同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
D国发言人:我认为:中国成立傣族自治区使我们泰国受到颠覆活动的威胁。中国“没有宗教自由”,“利用国外1000多万华侨的双重国籍搞颠覆活动”
。
读万隆会议相关材料,结合教材讨论以下问题:
(1)来参加会议的有哪些国家?时间?
(2)这次会议的地位?
(3)这次会议的结果?
教师总结: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4)请归纳万隆会议的历史意义。
教师总结: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5)思考“求同存异”中的“同”和“异”各指什么?
教师总结:同:共同的历史遭遇
: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共同的现实问题
:如何发展国家经济,维护民族独立,促进世界和平
异: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
(6)本次会议形成了怎样的“万隆精神”?
教师引用联合国秘书长评价总结如下:
“他卓有成效地管理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自己却没有留下一个子女;他为中国巨大的国民经济殚精竭虑,不知经手过多少钱财,却没有在外国银行里给自己存入一分钱……”
——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
2.细研图片,结合教材,分析以下问题:
试比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求同存异”的方针
教师以图表方式总结如下:
链接现实:
中国代表石广生在卡塔尔多哈签字加入世贸组织(2001年11月11日)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3)有人说:“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你能说说五十年代中国外交取得成就的原因有哪些么?
教师提示如:民族的独立;国力的增强;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外交家的智慧
(4)拓展延伸:和为贵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尚书》
兼相爱,交相利。
——墨子?
学生齐读并理解学习目标
学生朗读教材,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探讨。
学生读图,回忆历史知识,回答如: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
学生读图,了解当时的形式,回答如:积极、主动,走向世界交朋友
学生读图结合教材回答,如: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1954年确立。
学生列举:相互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学生阅读历史再现材料,分析并尝试回答,如:“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学生举手汇报,如: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
间友谊的精神,称为“万隆精神”
学生读图,结合教材分析,尝试回答如:从影响角度来说,五项原则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学生列举如:国力的增强;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
明确目标,使学生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
设计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使学生通过读和小组交流,初步感知本节主要内容,便
于下面教师进行讲解。
通过图片:辛丑条约、马关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出示,引起学生对近代史的回忆,所以顺其自然的交待了新中国成立时的中国外交背景。
通过出示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的图片,使学生生动形象的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利于更好的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提出和发展等知识。
在学习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知识时,通过历史再现,出示各国发言人,使学生鲜明的感受到当时我国的国际关系。
由材料引出周恩来总理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同时归纳万隆会议的历史意义。
通过引用联合国秘书长对周恩来总理的评价,使学生更深刻的感受到周总理对我国外交的巨大贡献。
通过对比分析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理解和把握。
表格归纳,使条理更加清晰,易于理解和识记。
通过拓展延伸,对学生进行和为贵的思想教育。
复习巩固
1.新中国成立后,率先与我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是(
)
A.美国
B.印度
C.苏联
D.蒙古
2.下列对周恩来重大历史活动叙述正确是(
)
①任职黄埔军校,培养军事政治人才②参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的谈判和重庆谈判③访问印度和缅甸,提出“求同存异”方针④出席万隆会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3.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访问时发表了题为《尊重文明的多样性》的重要讲话,强调不同文明要在多样中求同一,在差异中求和谐,在交流中求发展。这传承了我国的哪一外交方针(
)
A.互不干涉内政原则
B.求同存异方针
C.互不侵犯原则
D.不结盟原则
4.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门户开放”的外交政策
C.大国结盟的防御外交政策
D.“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
5.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
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最典型范例是(
)
A.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B.抗美援朝的胜利
C.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
D.与苏联建交
以组为单位,分析思考问题,并以组为单位交流。
通过复习巩固环境,检测本节课的教与学内容。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知道新中国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以及万隆会议的求同存异方针,我们要培养知识迁移能力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谈收获和体会。
总结升华。
板书
知识导图的方式,呈现本节课的知识脉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