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黄河颂 课件(43张PPT)+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5 黄河颂 课件(43张PPT)+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5.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07 19:22:04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5
黄河颂
语文统编版
八年级下
预习案
导学案
检测案
光未然
5
黄河颂
预习案
学习目标
1.训练与提高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能力。
2.品读诗歌的语言。
3.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培养爱国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山巅(diān)
劈(pī)开
气魄(pò)
狂澜(lán)
浊(zhuó)流
宛(wǎn)转
屏障(pínɡ
zhànɡ)
哺(bǔ)育
榜(bǎnɡ)样
浩浩荡(hào
dànɡ)荡
九曲(qū)连环
1.
读读写写
diān


lán
zhuó
wǎn
pínɡ
zhànɡ

bǎnɡ
hào
dànɡ

2.多音字

弯曲(qū)
曲(qǔ)调

倔强(jiànɡ)
坚强
(qiánɡ

强(qiǎnɡ)迫


jiànɡ
qiánɡ
qiǎnɡ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比喻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狂澜: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哺育:喂养,比喻培养。
九曲连环:形容广阔或壮大。
一泻万丈:形容江河水流迅速,也形容文笔奔放、流畅。
3.重点词语
形容波浪互相撞击,比喻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喂养,比喻培养
形容广阔或壮大
形容江河水流迅速,也形容文笔奔放、流畅
光未然(
1913—2002),原名张光年,湖北省光化县(现老河口市)人,现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著作颇丰。著有歌词《五月的鲜花》,组诗歌词《黄河大合唱》等。
4.
作家作品
1938年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华北大地,全国
掀起了抗日救亡的高潮。诗人光未然奔赴延安,随八路军将士在黄河两岸抗击日寇。雄奇壮丽的山川,英勇抗敌的战士,强烈的感染了诗人。激动
之余
,光未然于1939年初写下组诗
《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传唱
全国,极大的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豪情。《黄河大合唱》共有8个乐章:
《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
《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5.写作背景
在《黄河颂》中,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颂黄河,实际上是歌颂中华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它旋律激昂,音乐壮阔,气势磅礴,热情深切,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歌颂了黄河气势宏伟,历史源远流长。
5.
内容速览
导学案
一、情境导入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古往今来,
有多少文人墨客用手中的生花妙笔挥洒激情赞美过它。可以说,与黄河有关的诗句数不胜数,现在我们来比一比,看准背诵的诗句多。
抗日战争时期,诗人光末然向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让我们共同倾听吧。
①听读:倾听视频朗读,注意节奏与重音。
二、自主学习
朗读课文
②练读:反复自由朗读,读出气势和感情。
③赛读:每组一人参赛,展示个性和风采。
示范朗读
朗诵配乐
朗读朗诵词部分,谈谈这一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该如何朗诵这一部分?
朗诵指导
齐读体会作用,读关键词句时加强语气
作用:铺垫、总起、引领下文
“伟大而又坚强”是中心句,关键句,要重读,加强语气,读出昂扬斗志,慷慨激情,这是我们民族的精神。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
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第一小节:
如“望、奔、掀、结、奔、劈”等动词,要读出黄河气势。如“奔”字读出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气势。
啊!黄河!
你是/我们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千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小结
第二三四小节:
历史贡献:摇篮———养育了中华民族———深情舒缓
地理特征:屏障———保卫了中华民族———坚定有力
自然特点:臂膀———恩泽、激励了中华民族———激昂高亢
描绘黄河状貌的抓体现气势的关键词;歌颂黄河精神的根据内容抓语气语调。
朗诵词:老师读
第一小节:男生读
第二小节,女生读
第三小节,男生读
第四小节,全班齐读
分角色朗读
三、合作探究
1.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民族魂
2.梳理这首诗的结构
序曲→黄河伟大坚强
主体→望黄河颂黄河
尾声→学习黄河精神



序曲
主体
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

望黄河颂黄河
学习黄河精神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3.诗人“望”黄河的视角有哪些?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近镜头特写
俯瞰全景式的总写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
远近结合,纵横交错,构成了一幅雄浑开阔、气势磅礴、一往无前、势不可挡、坚不可摧的黄河立体画卷。
4.作者是如何赞颂黄河的?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啊!黄河!
你是/我们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运用比喻,把黄河比作摇篮,形象地说明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
运用比喻
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运用比喻,把黄河比作屏障,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运用比喻
黄河保卫着中华民族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把黄河的无数支流比作黄河主流这一“巨人”躯干的“千万条铁的臂膀”,表明了黄河流域的宽广。同时,联系上句“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也体现了黄河气势磅礴、势不可挡的力量。
运用比喻
黄河激励中华民族
反复出现三次,结构上把主体部分分为了三个层次。
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A.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多侧面歌颂黄河
这首诗综合运用了排比、比喻、反复、拟人等修辞手法,借助对黄河的歌颂,热情赞美了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5.艺术特色探究
(1)如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滋养了世代中华儿女;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成为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2)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了黄河无限丰富的生命,使她像母亲一样亲切深情。
(3)“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起到了加强结构、渲染感情、突出主题的作用。
(1)这首诗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自由奔放并且错落整齐。在韵脚上,隔二、三句押韵,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韵脚上,先“an”后“ang”,隔二三句押韵,声音响亮,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
B.语言特色
(2)同时,十分注意刻画黄河的形象,注意营造诗歌的画面之美,如“黄河滚滚”“惊涛澎湃……结成九曲连环”等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
诗人借歌颂黄河来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我们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
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为振兴中华奉献自己的力量!
小结
1.搜集积累与黄河有关的:诗

、民间故事
、神话传说
、俗语
、谚

、成语

2.黄河
的水源
和周围的植被正在遭受着巨大的破坏,请你拟写一至两条标语,呼吁社会各界都来打一场新时代的保卫黄河的战役。
3.欣赏《黄河大合唱》乐
,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


四、拓展延伸
检测案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气魄(pò)
山巅(diān)
澎湃(péng
pài)
狂澜
(lán

浊(zhuó)流
构筑(zhù)
流泻(xiè)
哺(bǔ)育

diān
péng
pài
lán
zhuó
zhù
xiè

2.解释词语 
山巅:山顶。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比喻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狂澜: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浩浩荡荡:水势大,形容广阔或壮大。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哺育:喂养,也比喻培养。
体魄:体格和精力。
滋长:生长;产生(多用于抽象的事物)。
宛转:曲折流转。
复兴:衰落后再兴盛起来。
山顶
形容波浪互相撞击,比喻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水势大,形容广阔或壮大
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喂养,也比喻培养
体格和精力
生长;产生(多用于抽象的事物)
曲折流转
衰落后再兴盛起来
3.《黄河颂》由序曲、主体、尾声三部分组成,序曲展示了黄河的伟大坚强,主体歌颂了黄河的伟大精神,尾声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的精神。主体部分是由绘黄河、颂黄河两部分组成。望黄河,望出了黄河的磅礴气势;
颂黄河,颂出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序曲
主体
尾声
黄河的精神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C)
A.哺育(pǔ)
澎湃
(pài)
气魄(pò)
B.山巅(diān)
狂澜(lán)
屏障(pínɡ)
C.浩荡(shāng
)
浊流(zhuó)
滋长(zì)
D.赞歌(zàn)
发源(yuán)
宛转(wán)
解析:C
A.强占qiánɡ
B.乘船chénɡ
D.颤抖chàn
B
解析:A项“哺”应读bǔ
;
C项“荡”应读dàng
;“滋”应读zī;
D项“宛”应读wǎn

5.选出下面词语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赞歌
昆仑
掀起
扮演
B.倾卸
浩荡
臂膀
发源
c.坚强
惊涛
澎湃
中原
D.滋长
哺育
榜样
豪迈
解析:B项中“卸”应为“泻”。
B
6.对下列向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在这里是气势的意思)
B.掀起万丈狂澜(巨大的波浪)
C.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指屏风或阻挡之物,也有保护的含义)
D.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比喻文化的发源地)
解析:“摇篮”比喻事物的发源地;故答案选D。
C
7.下列诗句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B.我╱站在╱高山之巅
C.掀起/万丈狂澜
D.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D
解析:D应为“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解析:D应为“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8.对诗歌《黄河颂》的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D
)
A.第2节“望黄河”部分,一个“望”字统领下文,“望”的内容虚实结合,章法谨严。
B.诗中“啊!黄河!”反复出现,起到了分层的作用。
C.全诗都以第二人称“你”来称呼黄河,使感情抒发得更为直接、真切、浓烈!
D.诗歌写得明快雄健,以长句为主,长短结合,自由奔放且错落有致。
D
解析:D应为“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