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 ——哈姆雷特
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恩格斯
四大悲剧:
《哈姆雷特》《奥赛罗》
《李尔王》《麦克白》
四大喜剧:
《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
《皆大欢喜》《无事生非》
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人文主义最杰出的代表,近代欧洲文学的奠基者之一。
马克思称 “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本琼斯称 “时代的灵魂”
莎士比亚作品简介
历史剧:《亨利四世》(上下)《亨利五世》
《亨利六世》(上中下)《理查二世》
《理查三世》《约翰王》
传奇剧:《辛白林》《冬天的故事》《暴风雨》
剧情介绍
《哈姆莱特》也译作《王子复仇记》,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报仇的故事。这出悲剧的情节是这样的:
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在威登堡大学读书期间突然遭遇了一系列不幸和家庭变故——
父亲暴亡,叔叔克劳狄斯篡位,母亲改嫁给了叔叔。这一切使他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之中。后来父亲的鬼魂告诉他自己是被他的叔父毒死的。哈姆莱特认为他现在的为父复仇不只是为了他自己,而是整个社会、国家的问题。他自己要肩负起这个重整乾坤的重任。
他考虑问题的各个方面,又怕泄露心事,又怕鬼魂是假的,怕落入坏人的圈套。
他心烦意乱,忧郁寡欢,只好装疯卖傻以迷惑仇敌,等待时机复仇。
克劳狄斯觉察到了危险,想方设法除掉他。而哈姆莱特为了进一步证实事实真相,也授意戏班进宫演了一出恶人杀兄、篡位、娶嫂的戏剧。克劳狄斯果然惊恐万分,仓皇退席。哈姆莱特的母亲企图劝说他忍让,却受到了他的指责,激愤中哈姆莱特误杀了情人奥菲利娅的父亲。狡猾的克劳狄斯这时派哈姆莱特出使英国,背后命人暗地将他处死。
哈姆莱特察觉内情后中途逃回丹麦。回来后知道情人奥菲利娅因父死、爱人远离而发疯落水溺死。
节选剧情结构
节选的部分是全剧的第五幕,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霍拉旭 不要作声!谁来了?”)回述哈姆莱特逃回丹麦的经过。
第二部分(从“奥斯里克上”到“他们的水泡就破灭了”)哈姆莱特对奥斯里克的嘲讽。奸臣奥斯里克激将哈姆莱特比剑.
第三部分(从“一贵族上”到结束)哈姆莱特与雷欧提斯比剑决斗,中了克劳狄斯的圈套。
尖锐的矛盾冲突
克劳狄斯 ——
哈姆莱特 —— 雷欧提斯
实行毒计——实现复仇
报仇雪恨
两重矛盾冲突产生强烈的碰撞,并紧紧围绕“比剑”(明)和“毒计”(暗)展开,悲剧由此产生!
William Shakespeare
一、梳理人物关系
剧中人物关系
哈姆莱特(丹麦王子)
克劳狄斯(丹麦国王)
乔特鲁德(哈姆莱特之母)
波洛涅斯(御前大臣)
奥菲利亚(波洛涅斯之女)
雷欧提斯(奥菲利亚的哥哥)
霍拉旭(哈姆雷特之友)
奥斯克里(宫廷大臣)
二、从“比剑”情节看人物内心
问题:用生动的语言讲一讲比武的情节,然后谈一谈几个主人公的内心发生的激烈的冲突
比剑时人物的语言
哈姆雷特 (二人比剑)又是一剑;你怎么说?
雷欧提斯还不能下定决心杀死哈姆雷特,希望从国王那里获得勇气。
雷欧提斯 陛下,现在我一定要击中他了。
哈姆雷特:得意 雷欧提斯:激怒,激起斗志
奥斯里克 两边都没有中。
体现奥斯里克胆小谨慎的个性。
国王 我怕你击不中他。
克劳狄斯使用激将法,迫使雷欧提斯下定决心杀死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 你怎么一点也不起劲?请你使出全身的本领来吧;我怕你在开我的玩笑哩。
哈姆雷特的话激怒了雷欧提斯,使他刺出致命的一剑。
哈姆雷特的语言:直率,不加掩饰;
克劳狄斯的语言:亲热,和善,阴毒,足见其是一个言不由衷、笑里藏刀的家伙。
品评人物形象的方法
听其言,观其行,
外貌心理和神情。
人物关系要理清,
勿忘体察作者情。
三、讨 论
在你的眼中,哈姆莱特是一个怎样的人?
哈姆雷特是一个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
基本特征:身穿墨黑的外套,脸色悲苦沮丧,酷爱思索而又一再延误行动的忧郁的王子。?
他是个有理想、好思索的人文主义者。?有崇高的理想目光敏锐,思考深刻,又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但过于内向,过于审慎。势单力薄的处境,造成行动上的延宕。有行动的决心,而且不断督促自己,但最后只能与敌人同归于尽。
?? 现在一般用“哈姆雷特”来比喻那些遇事犹豫不决、顾虑重重的人。
人文主义”一词源自”人文学”,在文艺复兴时期指古典学术的研究和重视人生现实的新思潮,当时的新文化人士则自称为”人文学者”。19世纪以后,欧洲学术界才开始用”人文主义”来称呼这种社会思潮。
人文主义的基本倾向是提倡”人道”以反对”神道”,提倡人权以反对君权,提倡个性解放以反对中世纪的宗教桎梏及其一切残余,因此也称为人道主义。为区别起见,中国习惯把文艺复兴时期的这种思潮称为人文主义,文艺复兴以后的则称人道主义。
哈姆雷特悲剧的根源
客观上讲,首先是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其次是哈姆雷特性格中的矛盾。哈姆雷特有美好的理想但不切实际;他受人民爱戴却又不相信群众,而是孤军奋战;他勇敢地担负起扭转乾坤的重任,却只相信自上而下的改良,而反对人民的暴动,摆脱不了宿命论的束缚。
哈姆雷特形象的意义
A、揭示了新旧交替时代尖锐的社会矛盾,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之间斗争的残酷性;
B、宣扬了人文主义思想;
C、起到了唤起民众,奋起反抗封建势力的作用。
名 家 观 点
“从天性上说,哈姆莱特是一个强有力的人,他精力充沛,灵魂伟大,他在软弱时也是伟大而强有力的,因为一个精神强大的人,即使跌倒,也比一个软弱的人奋起的时候高明。”
——别林斯基
“哈姆莱特像我们每一个人一样真实,但又要比我们伟大。他是一个巨人,却又是一个真实的人。因为哈姆莱特不是你,也不是我,而是我们大家。哈姆莱特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人。”
——雨果
课后阅读《哈姆莱特》全剧,
谈谈你心中的哈姆莱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