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地理旧高考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word文档)专题16落实国家战略 实现跨越发展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高考地理旧高考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word文档)专题16落实国家战略 实现跨越发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3-08 06:19:55

文档简介

(共85张PPT)
专题十六 落实国家战略 实现跨越发展
1
热点
2
专题检测
本课结束
解析
答案专题十六 落实国家战略 实现跨越发展
热点1 资源战略
2020年7月15日,自然资源部、工信部公布2020年度全国稀土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为14万吨,全国钨精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为10.5万吨。按要求,稀土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应集中下达给6家稀土集团下属矿山企业,两部门将加强核查检查和监督管理。数据显示,2018年度我国稀土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为12万吨,2019年度为13.2万吨。
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2年发布的《中国的稀土状况与政策》白皮书,中国拥有较为丰富的稀土资源,稀土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23%。同时,中国稀土行业的快速发展,也为全球稀土供应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以23%的稀土资源承担了世界90%以上的市场供应。中国生产的稀土永磁材料、发光材料、储氢材料、抛光材料等均占世界产量的70%以上。中国的稀土材料、器件以及节能灯、微特电机、镍氢电池等终端产品,满足了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需求。
1.稀土在工业领域的用途
(1)军事工业。与其他材料组成性能各异、品种繁多的新型材料,大幅度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如大幅度提高用于制造坦克、飞机、导弹的钢材、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的战术性能。
(2)冶金工业。稀土金属或氟化物、硅化物加入钢中,改善钢的加工性能;稀土硅铁合金、稀土硅镁合金作为球化剂生产稀土球墨铸铁,被广泛用于汽车、拖拉机、柴油机等机械制造业。
(3)石油化工。用稀土制成的催化剂,用于石油催化裂化过程,合成顺丁橡胶和异戊橡胶性能优良,具有设备挂胶少,运转稳定,后处理工序短等优点。
(4)农业。稀土元素可以提高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促进根系发育,增加根系对养分吸收;促进种子萌发,提高种子发芽率,促进幼苗生长;使某些作物增强抗病、抗寒、抗旱的能力。
2.我国稀土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我国稀土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百分比最高,但在不断降低;产量、销量居世界第一位;中国出口企业之间恶性竞争,中国稀土产品价格受国外商家控制。
(2)保护稀土的措施手段、政策不符合国际博弈的游戏规则,国际处境被动。
(3)开采、加工过程污染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3.我国稀土资源开发管理对策
禁止或限制稀土开采、出口;加强稀土资源储备;加强稀土企业联合,规范中国稀土开发经营秩序,促进中国稀土产业协调发展等。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稀土被称为是现代工业的“维生素”和“21世纪新材料宝库”,广泛应用于尖端科技领域,是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目前,中国以23%的稀土资源承担了世界90%的市场供应。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中国的稀土状况与政策》白皮书指出,中国的稀土行业存在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产业结构不合理、价格严重背离价值等问题。中国在减少出口的同时将继续向国际市场供应稀土。下图为我国稀土矿比重分布示意图。
(1)根据材料及相关知识,分析内蒙古发展稀土产业的有利条件。
(2)根据上图简述中国稀土的空间分布特点。
(3)分析中国限制稀土矿出口的目的。
答案 (1)稀土矿储量大、分布集中;煤炭等能源丰富;黄河提供工业用水;国家政策支持。
(2)中国稀土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稀土分布北多南少;北方以轻稀土为主,南方以重稀土为主;北方主要集中在内蒙古和山东两省区。
(3)稀土是不可再生资源,减少出口有利于保护稀土资源;减少出口有利于我国稀土工业的深加工发展(调整结构),提高稀土资源的附加值,增加收益;减少稀土出口也有利于保护环境。
解析 第(1)题,分析内蒙古发展稀土产业的有利条件,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内蒙古的稀土资源储量大,集中分布在白云鄂博,说明发展稀土产业的原料充足;此外,附近丰富的煤炭给稀土产业提供能源;靠近黄河,有工业用水;政策也是其发展的重要有利因素。第(2)题,描述稀土的空间分布特点,先要描述总体的分布特点,然后注意图例中稀土有轻稀土和重稀土之分,说明这两种分布的差异,最后描述稀土的集中程度即可。第(3)题,针对“中国的稀土行业存在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产业结构不合理、价格严重背离价值等问题”分析相对应的目的即可。
热点2 环境战略
2020年6月5日,新华社发表《大湖新歌——我国两大淡水湖全面生态修复进行时》,文章提到,鄱阳湖、洞庭湖,我国第一、第二大淡水湖,因其调蓄径流、净化环境、繁衍万物的综合机能,素有长江“双肾”之称。然而,长期以来,人类的掠夺式侵害,让长江“双肾”病了。
国家实施长江大保护战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发展理念,给长江“双肾”带来“历史性转机”——清理“私家湖泊”矮围、电鱼等掠夺式“开发”,狙击湖砂疯狂盗采,关停造纸等污染企业,促进渔民“上岸转业”……一揽子“铁腕治湖”措施,扭转“靠湖吃湖”的发展路径,两大湖区山、河、田、林、湖、草、大气生态体系正在修复,环湖可持续经济社会发展圈正逐步成形。
1.长江大保护战略由来
近现代以来,由于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水环境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之一。多年的监测数据显示,长江经济带面积虽只占全国的21%,但废水排放总量占全国的40%以上,单位面积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强度是全国平均水平1.5至2.0倍。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格局变化剧烈,农田、森林、草地、河湖、湿地等生态系统面积减少。上游水土流失严重,中下游湖泊萎缩、湿地生态系统功能退化。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指数持续下降,多种珍稀物种濒临灭绝。习近平总书记曾痛心地形容:“长江病了,病得不轻了”。
“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2016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的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由此,“长江大保护”成为基于长江经济带战略而提出来急需完成的一项严峻的任务。
2.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强调大保护,是要以大保护生态优先的规矩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不搞大开发,是要防止一哄而上,刹住无序开发、破坏性开发和超范围开发,实现科学、绿色、可持续的发展。
(2020·广西桂林、崇左、贺州第二次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长江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生物多样性指数持续下降,珍稀特有物种资源全面衰退,白鳍豚、白鲟、鲥、鲸等物种已多年未见,中华鲟、长江江豚等极度濒危。恢复水生生物资源及其栖息地是个长期过程,特别是部分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任务十分紧迫。
(1)说出导致长江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的人为原因。
(2)请为保护长江水生生物资源及修复其栖息地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 (1)拦河筑坝、水域污染、过度捕捞、航道整治、挖砂采石。
(2)在长江重点水域分类、分阶段实行禁捕;针对珍稀物种,采取加强人工繁育,人工增殖放流;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构建统一的长江水生生物调查监测平台;在重点水域配置渔政执法船艇、无人机和视频监控系统;引导退捕渔民参与巡查监督工作。
解析 第(1)题,导致长江水生生物生存环境恶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有拦河筑坝,影响水生生物的自然迁徙与洄游;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江面船舶作业导致水域污染;人类的过度捕捞;航道整治、挖沙采石等破坏了生物的生存环境等。第(2)题,对于水生生物的保护以及栖息地修复一般可采取完善法律法规与处罚措施,实行禁捕、人工繁殖和放流、加强监测监督、加强栖息地生态环境整治与修复、加大宣传,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等措施。
热点3 经济战略
大河网讯 2020年9月29日,郑州航空港实验区2020年第三批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举行,也标志着该区四季度重点项目建设攻坚战全面开启。据了解,本次集中开工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6个,总投资171.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7.2亿元,主要涵盖高端制造、生物医药、民生和社会事业、基础设施等领域。其中,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8个,3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个。
1.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建设的优越区位条件
(1)国家特殊的政策支持。积极支持和推动实验区先行先试,在航空管理、海关监管、口岸建设、通关便利化这些重点领域支持体制机制创新和探索;在金融、土地管理、服务外包、重大项目、财税政策安排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
(2)优越的地理区位。地处内陆腹地,空域条件较好,适宜衔接东西南北航线,开展联程联运,有利于辐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主要经济区。
(3)产业基础发展良好。区内电子信息、航空物流和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聚集,成为郑州机场空运货物的重要来源。郑州为全球重要的智能手机生产基地,航空枢纽建设和航空关联型产业同步发展。
(4)开放条件更加完善。
2.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产业发展的方向
(1)利用交通优势发展物流产业。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快递、航空、物流企业,为航空物流提供了配套服务,提高区域物流服务水平,加强国家机场战略联盟,合作建设航空货运、航空系统,实现信息共享。
(2)利用零部件产业基础,推进汽车零部件企业集聚,形成产业集聚链。
(3)以生物医药产业为基础,发展相关产业。
(4)利用发达的物流发展电子商务。网络平台的使用,未来物流产业的发展将会带动电子商务产业迅速增长。
(5)紧邻机场,发展中原文化。依靠毗邻郑州机场的区位优势,以机场的形象为先导,发展体现中原文化和具有国际品位的商务办公区及临空经济区的高档商业休闲区、人员办公、高端商务、餐饮、娱乐、休闲、住宿和旅游服务的功能。
智能终端制造是郑州航空港区的重要产业模块,2010年富士康签约入驻,苹果手机组装是富士康的主营业务之一,2016年郑州手机产量占全球七分之一。下图为2011~2017年郑州航空港区苹果手机产量及其占园区智能终端总产量比值的年变化统计。据此完成1~2题。
1.据图判断,郑州智能终端制造业趋于(  )
A.减产化
B.精细化
C.多元化
D.专业化
答案 C
解析 读图可知苹果手机的产量占比有所下降,其他智能终端产品的产量有所上升,不再单靠苹果手机出货量来拉高智能终端产品的产量,故郑州智能终端制造业趋于多元化,C项正确。
2.富士康入驻后,众多智能终端制造企业选址郑州航空港区的直接目的是(  )
A.共用产业基础
B.形成品牌效应
C.降低航空运输成本
D.支持中部崛起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可知富士康是一家大型手机装配企业,在其带动下形成了一系列的相关产业,生产协作条件较好,众多智能终端制造企业选址郑州航空港区的直接目的是共享这里较好的产业基础,故A项正确。
热点4 区域战略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继东京湾、纽约湾之后,又一个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将在中国南海之滨加速崛起……
2019年7月22日,美国《财富》(Fortune)杂志发布了最新的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在129家中国企业中有20家来自粤港澳大湾区。此次粤港澳大湾区内进入榜单的世界500强企业,涉及金融、通讯、互联网科技、企业服务、零售、房地产、汽车、制造业、有色金属、贸易等多个领域。值得注意的是,粤港澳大湾区内,通讯、互联网科技、现代服务业等具有较大的领先优势。
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定位
(1)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依托香港、澳门作为自由开放经济体和广东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优势,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成世界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建设世界级城市群。
(2)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瞄准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前沿,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动力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发挥粤港澳科技研发与产业创新优势,建成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
(3)“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发挥港澳在国家对外开放中的功能和作用,提高珠三角九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效对接,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交通物流枢纽和国际文化交往中心。
(4)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依托粤港澳良好合作基础,深化珠三角九市与港澳全面务实合作,促进人员、物资、资金、信息便捷有序流动,为粤港澳发展提供新动能,为内地与港澳更紧密合作提供示范。
(5)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生态文明理念,实现城市群智能管理,加强多元文化交流融合,建设生态安全、环境优美、社会安定、文化繁荣的美丽湾区。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8年10月23日上午,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特大型桥梁隧道结合工程,全长55千米。下图为粤港澳大湾区和港珠澳大桥示意图。
材料二 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其他大湾区基本情况对比表。
东京湾区
纽约湾区
粤港澳湾区
面积(万平方千米)
3.68
2.15
5.60
人口(万人)
4
383
2
340
6
671
GDP(万亿美元)
1.80
1.40
1.36
人均
GDP(万美元)
4.1
6.9
2.0
第三产业占比(%)
82.3
89.4
62.2
集装箱吞吐量(万标箱)
766
465
6
520
机场旅客吞吐量(亿人次)
1.12
1.30
1.75
世界500强企业数量(家)
60
28
16
(1)从自然角度,指出影响港珠澳大桥寿命的可能原因。
(2)简述港珠澳大桥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3)与东京、纽约湾区相比,指出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
(4)对比东京湾区,请你提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主要措施。
答案 (1)海洋风浪大;潮水涨落;海水腐蚀;易受台风灾害的影响。
(2)缩短了香港与珠海、澳门的陆上运输距离,节省运输时间;有利于珠江口东西两岸的经济联系与协作;利于提升该地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有利于区域整体对外的联系与合作;有利于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3)土地面积大,发展空间广阔;人口多,劳动力丰富,劳动力价格较低;海运、航空的吞吐能力强;交通便捷。
(4)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科技水平,提高国际竞争力,培育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加强协作与融合,支持重大合作平台建设,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重点培育新型产业,形成新型产业集群,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
解析 第(1)题,从自然条件看,该地纬度较低,气温高,蒸发量大,海水的含盐量大,对钢铁桥梁的腐蚀性较强,同时,夏秋季节多发台风,地震、海浪等影响大桥的寿命,而同时交通事故或者超载等人为因素也影响大桥的使用寿命。第(2)题,由图可知,大桥跨伶仃洋,直接连接港珠澳,缩短了香港与珠海、澳门的陆上运输距离,节省运输时间,有利于珠江口东西两岸的经济联系与协作,利于提升该地区整体竞争力以及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有利于区域整体对外的联系与合作,有利于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第(3)题,由表格可知,与其他两个大湾区相比:港珠澳大湾区土地面积大,发展空间广阔,人口多,劳动力丰富,劳动力价格相对较低,海运、航空的吞吐能力强,交通便捷。第(4)题,由表格对比东京大湾区可知,该地区世界500强企业较少,国际竞争力较弱,应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科技水平,提高国际竞争力,培育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将大湾区建设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构建开放型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优化区域创新环境,加强协作与融合,支持重大合作平台建设,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重点培育新型产业,形成新型产业集群,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
专题检测十六 落实国家战略 实现跨越发展
一、选择题(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0·江苏扬州期末)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从1996年开始,北京市开始对口帮扶内蒙古自治区。20多年来,北京、内蒙古区域合作硕果累累。下图示意北京、内蒙古之间部分领域的区域合作。读图完成1~2题。
1.北京、内蒙古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大战略表现在(  )
A.共同构筑区域山水林草绿色生态屏障
B.共同建设区域以水产品为主的产销体系
C.构建北京向内蒙古清洁能源输送通道
D.创建内蒙古向北京转移高新技术成果平台
答案 A
解析 北京和内蒙古地区气候较为干旱,植被稀少,冬春季多大风,多风沙天气;从内蒙古到北京之间属于高原山地向平原过渡地区,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亟需治理,两地共同构筑山水林草绿色生态屏障,A项正确;北京、内蒙古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气候较为干旱,建设以水产品为主的产销体系不符合该区域实际情况,B项错误;内蒙古地广人稀,煤炭、风能和太阳能丰富,北京人口众多,能源需求量大,应该构建内蒙古向北京清洁能源输送通道,C项错误;北京高等院校众多,技术力量雄厚,应创建北京向内蒙古转移高新技术成果平台,D项错误。
2.北京、内蒙古区域合作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是(  )
A.改变两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
B.促进两地区内部产业结构优化
C.完善了北京的公共基础设施
D.加快北京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
答案 B
解析 北京经济发达,工业基础雄厚,具备人才、资金和科技等优势,内蒙古地广人稀,农牧业占比高,矿产等自然资源丰富,两地可以优势互补,进行产业结构优化,B项正确。
湾区是由一个海湾或若干个相连的海湾、港湾、邻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部分湾区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重要的增长极和技术变革的领头羊。下图是某世界著名湾区发展演进路径。读图完成3~5题。
3.图中湾区核心城市最可能是(  )
A.纽约
B.旧金山
C.东京
D.杭州
答案 C
解析 该湾区从20世纪50年代由单级城市开始发展,从时间点上看日本东京最符合(纽约、旧金山早,杭州湾一带尚不足成为全球经济发展重要的增长极和技术变革的领头羊)。C项正确。
4.该湾区形成的基础条件是(  )
A.地形平坦
B.气候宜人
C.科技发达
D.交通便利
答案 D
解析 该湾区依托港口发展加工业,外贸发展,可知其形成的基础条件是交通便利。故D项正确。
5.我国粤港澳大湾区具备发展成为世界级湾区的条件,限制其发展升级的因素是(  )
A.产业趋同
B.环境污染
C.规模偏小
D.台风灾害
答案 A
解析 我国粤港澳大湾区具备发展成为世界级湾区的条件,限制其发展升级的因素是产业趋同。改革开放后,粤港澳大湾区一带城市在产业结构上由于重复建设,形成产业结构高度趋同的现状,限制了其自身发展升级。A项正确。
雄安新区的设立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具有重大意义。下图为雄安新区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6~8题。
6.国家在河北省新建雄安新区的首要目的是(  )
A.平衡京津冀区域发展
B.提高河北省城市化水平
C.减轻首都人口压力
D.吸引国内外投资
答案 C
解析 雄安新区这一国家级新区的成立,将在空间上与京津形成新三角空间联系,疏解北京人口和非首都功能,释放区域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要素活力,实现区域间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可见新建雄安新区的首要目的是减轻首都人口压力。故C项正确。
7.从长远来看,下列企业中最适宜入驻雄安新区的是(  )
A.生物制药
B.钢铁冶炼
C.农产品加工
D.建筑材料
答案 A
解析 生物制药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高,入驻雄安新区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A项正确;钢铁冶炼具有严重的环境污染,B项错误;农产品加工业,经济效益低下,产业层次低,不利于雄安新区的长远发展,C项错误;建筑材料工业也有严重的环境污染,D项错误。
8.与北京市相比,在河北省建设雄安新区的优势条件是(  )
A.劳动力充足
B.用地充足
C.基础设施完善
D.交通便利
答案 B
解析 劳动力是可以流动的生产要素,北京市经济发达,是我国的文化中心,人口数量和素质是雄安新区不能相比的,排除A项;河北的用地充足,B项正确;北京市基础设施较完善、交通便利,排除C、D两项。
我国东北地区(仅指黑吉辽三省)有58个国家级与省级贫困县,多分布于东北地区的东、西两翼(下图)。东北地区西部的贫困县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南麓及东北三省与内蒙古交界地带;东部的贫困县主要集中于中俄以及中朝边境地区,且多为人口密度小的少数民族集聚区。据此完成9~11题。
9.东北地区西部的贫困县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
A.物种灭绝
B.水质恶化
C.洪涝灾害频发
D.土地沙化和盐渍化
答案 D
解析 由材料可知,东北地区西部的贫困县分布在大兴安岭南麓和东北三省与内蒙古交界地带,这些地区位于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过渡地带,农业生产方式落后,易出现土地沙化和盐渍化,故D项正确。
10.目前中朝边境国贫县青年海外务工数量较多,其主要前往的国家最可能是(  )
A.朝鲜
B.韩国
C.俄罗斯
D.日本
答案 B
解析 韩国与朝鲜距离我国中朝边境国贫县较近,且与国贫县有相似的语言和文化背景,可能成为国贫县青年海外务工的选择地。韩国比朝鲜经济发达,因此最有可能成为国贫县青年海外务工的首选地,B项正确。
11.东北地区东、西两翼贫困县脱贫致富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
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②控制人口增长 ③引进外资发展高技术工业 ④发展现代绿色农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D
解析 东北地区东、西两翼的贫困县主要分布在山区,基础设施条件差,交通通达度低,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①正确;控制人口增长并不能促进当地脱贫致富,②错误;该地区经济技术水平低,不适合发展高技术工业,③错误;加快农村脱贫致富,应加快发展区域经济,现代绿色农业符合现代农村的发展要求,④正确。
二、综合题(共2题,共56分)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34分)
四川攀西地处长江上游川滇黔三省结合部,是我国钒钛磁铁矿、稀土、碲铋等战略资源富集区。其中,钒钛磁铁矿资源占全国52%、世界11.6%,石棉拥有世界首例大型独立(非伴生)碲铋矿。四川省建立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这是目前国家批准设立的唯一资源开发综合利用试验区。
(1)简述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的区位优势。(8分)
(2)指出与上海五钢公司、南宝色钛业(南京)有限公司等钛骨干企业相比,攀西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不利条件。(6分)
(3)近几年来,随着战略资源开发利用,与战略资源生产相关的企业在攀西集聚,分析其原因。(8分)
(4)请你为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12分)
答案 (1)钒钛磁铁矿、稀土、碲铋等资源储量巨大,分布集中,开发条件好;区域水能等能源丰富;劳动力资源丰富廉价;国家政策扶持。
(2)科技水平低、交通相对闭塞、远离消费市场等。
(3)接近原料产地,节省运输费用;利于企业间人员与信息的交流,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共享基础设施,节约生产成本。
(4)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发展深加工,完善产业链;调整优化园区布局,加强区域内同类园区的整合归并,推进相关产业和企业集中布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引导上下游产业及配套企业、废弃物产生及利用企业在园区关联布局,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推进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能力;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实行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
解析 第(1)题,区域开发的优势条件从资源条件、能源、劳动力、国家政策等方面回答。第(2)题,上海和南京位于长三角地带,科技发达,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市场广阔;而攀西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其科技水平、交通条件、市场条件均不及上海和南京。第(3)题,相关产业的集聚,能接近原料产地、节省运费,利于企业间信息交流,从而提高创新能力,共享基础设施、节约成本等。第(4)题,可持续发展涉及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进行深加工可增加附加值,发展循环经济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重视生态建设利于环境保护等。
13.(2020·浙江1月选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2分)
材料一 皖江城市带在长江经济带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皖江城市带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区域内长江水道、快速铁路、高速公路综合交通体系比较完善。它既是长三角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长三角城镇体系的延伸和补充,也是长江经济带中发达地区进一步扩张延伸与带动发展的纽带。
材料三 东部地区加快产业转型与升级,特别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对外来劳动力的需求将大大减少。皖江城市带是国家扩大内需、解决就业的重要载体。
(1)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提出的三大航运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2)与环鄱阳湖城市群相比,皖江城市带发展有哪些优势?(8分)
(3)分析皖江城市带吸纳劳动力就业的有利条件。(8分)
答案 (1)上海 武汉 重庆
(2)毗邻长三角;产业基础良好;交通条件优越;环境容量大。
(3)承接产业的能力强;地价水平相对较低,城市开发空间广;便于接纳长三角产业转型回流的劳动力。
解析 第(1)题,长江经济带中,上海要建成国际航运中心,上海是下游的航运中心;中游最大城市是武汉,是中游的航运中心;重庆是上游最大城市,是上游的航运中心。第(2)题,据图分析,与环鄱阳湖城市群相比,皖江城市带与长三角经济带地理位置更加邻近,区域内长江水道、快速铁路、高速公路综合交通体系比较完善,水陆运输更便利;邻近经济发达地区,受长三角地区辐射带动,经济发展快,产业基础比环鄱阳湖城市群好;资源丰富,环境容量大。第(3)题,皖江城市带既是长三角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长三角地区城镇体系的延伸和补充,也是长江经济带中发达地区进一步扩张延伸与带动发展的纽带,承接产业的能力强;地价水平相对长三角地区较低,土地面积广,城市开发空间广;长三角地区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对外来劳动力的需求将大大减少,将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外迁,皖江城市带便于接纳长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回流的劳动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