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2019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册课时教学案 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2019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册课时教学案 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6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08 12:36: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对接
通过了解西方列强对亚非拉的殖民扩张、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以及亚非拉人民的抗争,理解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及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时空观念 15、16世纪西班牙、葡萄牙在美洲和亚洲的殖民扩张。
17世纪,英国、荷兰、法国成为殖民侵略活动的主角。
19世纪中后期,印度、印尼等国沦为殖民地,中国等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列强几乎把非洲瓜分完毕。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1804年海地独立,19世纪中后期,苏丹、埃及反抗斗争,19世纪末20世纪初,印度、伊朗、中国、墨西哥民族民主革命。
史料实证 殖民扩张与掠夺的表现;亚非拉人民的遭遇;《柏林会议总议定书》的内容;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表现。
历史解释 了解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含义;理解总督制度;知道农奴制、“有效占领”原则的内容;辨析民族革命与民主革命的区别。
唯物史观 从经济决定政治的角度入手,理解殖民扩张的必然性;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辩证认识殖民扩张的影响。
家国情怀 树立和平崛起、和谐共处的意识;培养国家主权意识和海洋意识;认识亚非拉人民为获得民族独立的斗争精神。
【学习目标初现】
本单元课标 21.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通过了解西方列强对亚非拉的殖民扩张、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以及亚非拉人民的抗争,理解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及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要点 学纲 学习重点
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一)西欧国家在拉美的殖民占有状况
(二)西、葡在拉美的统治制度及性质
(三)西、葡在拉美的经济政策、实质及影响 1.资本主义的发展与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2.工业文明时代,殖民地主义的双重后果
二、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一)△南亚:英国征服和掠夺印度
(二)东南亚:荷英法美对东南亚的侵略
(三)西亚:英法俄扩大在西亚的势力范围
(四)东亚:中国和朝鲜的命运
三、西方列强瓜分非洲 (一)工场手工业时代,欧洲列强侵略非洲的特征
(二)蒸汽时代,欧洲列强侵略非洲的特征和主要史实
(三)▲电气时代,欧洲列强侵略非洲的特征和主要史实
四、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一)标志
(二)原因
(三)▲影响
1.孕育着列强之间新的更大冲突;
2.世界紧密连为一体(政治、经济);
3.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高涨
【基础主干知识掌握记忆】
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1.1496年,西班牙在海地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圣多明各,到16世纪中叶,西班牙已经把除巴西以外的大部分南美洲、整个中美洲和部分北美洲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葡萄牙紧随西班牙之后侵入拉丁美洲,建立了巴西殖民地。
2.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拉丁美洲殖民地设立总督制度,总督由国王任命,在辖区内行使行政权等治权,殖民者在拉丁美洲实行(封建)专制统治。
3.15世纪末到18世纪晚期,拉丁美洲逐渐沦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其中绝大部分土地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小部分土地被荷兰、英国和法国占据。
4.殖民者在拉丁美洲推行农奴制,发展种植园经济,疯狂开采金银矿,掠夺了巨额财富;为保证殖民者利益,宗主国还禁止或限制殖民地同任何其他国家进行贸易,限制了殖民地经济的发展。
二、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表1)
地区 英国 法国 荷兰 美、日、俄等国
南亚 ⑴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从印度掠夺了大量财富和巨额利润;
⑵英国通过挑动印度人打印度人或者直接进行武力侵略,到19世纪中后期,英国几乎控制了印度全境 — — —
东南亚 到19世纪末,英国将缅甸和马来半岛的大部分变成殖民地 到19世纪末,法国侵占了越南、柬埔寨和老挝 荷兰占领整个印度尼西亚 美国从西班牙手里夺取菲律宾
西亚 18世纪末19世纪初,⑴英、法、俄等国在奥斯曼帝国扩大势力范围,分割领土;
⑵俄国在伊朗北部、英国在伊朗南部划分势力范围
东亚 中国沦为英法等国的半殖民地 — 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半岛
三、西方列强瓜分非洲(表2)
历史阶段 侵略非洲特征 主要史实
工场手工业时代 ⑴大多局限在沿海地区;
⑵在西非、中非和南非占领重要港口和城镇,持续进行奴隶贸易 —
蒸汽时代 ⑴逐渐放弃奴隶贸易,转而全面进行殖民入侵;
⑵欧洲探险者深入非洲腹地探险 北非:⑴英法争夺埃及和和苏伊士运河;
⑵英国侵占埃及和苏丹;
⑶法国入侵阿尔及利亚,并向突尼斯和摩洛哥扩张
电气时代 欧洲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加快(掀起瓜分非洲狂潮) ⑴英法德侵略非洲的计划(如英国的“2C”、法国的“2S”计划);
⑵1884年,欧洲列强召开柏林会议(召开背景、达成协议内容、影响);
⑶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殖民国家侵占了几乎整个非洲
四、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1.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是同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联系在一起的。在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中,资本主义各国越来越要求独占更大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因此,它们争先恐后地扩大自己的殖民帝国,更大规模地瓜分世界。
2.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的绝大多数地区已经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的绝大部分成为殖民地,独立的拉丁美洲国家实际也成为依附于欧美国家的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至此,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当中,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为一体。
【核心素养培育】
一、殖民主义改变世界
(学习提示:注意工场手工业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殖民主义的不同影响)
材料一:殖民者从拉丁美洲殖民地掠夺了巨额财富。据统计,16、17世纪时,西班牙在殖民地开采的黄金白银超过当时世界总产量的2/3。1500—1650年间,西班牙从美洲掠夺的黄金多达180吨,白银多达16000吨。
材料二:英国征服和抢劫印度
18世纪中后期,英国加紧了对印度的侵略,蚕食土地,抢掠财富,扩大殖民地。1757年,克莱武指挥英国殖民军队侵占了孟加拉,放手让部下抢劫,他自己一人就从当地土王的金库中抢夺了价值23万英镑的金银财宝。事后他曾说:“我出入于只为我敞开的金库……此刻,我对自己那时的节制大为惊奇。”英国议会因克莱武“对国家作出巨大的贡献”对他予以表彰。据统计,1757—1815年间,英国从印度攫取的财富不下10亿英镑。
⑴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殖民者的掠夺对殖民地和欧洲分别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8分)
对殖民地:殖民掠夺加深了拉美和印度人民的灾难和痛苦,也激起了拉美和印度人民的反抗斗争; (2分)
对欧洲:①从拉美掠夺的巨额财富运回欧洲,引进价格革命,搅乱了欧洲传统的经济关系;②对印度的掠夺加速了英国的资本原始积累进程,为工业革命开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条件。(6分)
材料三:1880年时,我们所面对的不完全是一个单一的世界,而是一个由两部分所合成的全球体系:一部分是已开发的、具有主宰性的、富有的;另一部分是落后的、依赖的、贫穷的。然而,即使是这样的说法也很容易导致误解。第一(较小的)世界,虽然其内部的差异悬殊,却因历史的关系而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共同支柱;而(大得多的)第二世界,除了其与第一世界的关系——也就是其对第一世界可能或实际的依赖——以外,几乎不存在任何可促成其走向一致的因素。
……
19世纪80年代,欧洲不仅是支配和改变世界的资本主义发展核心,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和资本主义社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英]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1875-1914》
⑵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推动“全球体系”形成的因素有哪些?(6分)
推动因素:①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②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③先进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进步;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等。(任答3点给6分)
⑶你如何认识材料三中的“两个世界”理论?(6分)
认识:①“两个世界”理论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历史事实;② “第一世界”(即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主宰“全球体系”:“第二世界”依赖“第一世界”,“第一世界”奴役和控制“第二世界”,欧洲是支配和改变世界的中心;③“两个世界”下,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6分)
⑶阅读材料三,查阅资料,请思考在世界殖民体系建立过程中,西方列强是如何改变世界的?(8分)又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6分)
改变世界:①一方面,资产阶级凭借生产工具的进步、低廉的商品和便利的交通、通讯,把一切民族卷进文明中来,迫使一切民族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和传播] ;(4分)②一方面,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工业革命提供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向世界各地大肆扩张,强行在拉丁美洲和亚洲、非洲的大部分地区建立起殖民统治,摧毁其传统的经济体制,逐渐形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格局。(4分)
影响:①孕育列强间新的更大冲突;②世界紧密连为一体(政治、经济);③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被压迫民族反抗斗争不断高涨。(每点2分共6分)
二、工业文明时代,殖民主义的双重后果
材料一:不列颠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英国起先是把印度的棉织品挤出了欧洲市场,然后是向印度斯坦输入棉纱,最后就是英国棉织品泛滥于这个棉织品的故乡。……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彻底摧毁了农业和制造业的结合。
材料二:英国在印度斯坦造成社会革命完全是受极卑鄙的利益所驱使,而且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也很愚蠢。但是问题不在这里。问题在于,如果亚洲的社会状态没有一个根本的革命,人类能不能实现自己的使命?如果不能,那么,英国不管犯下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材料一、二摘自[德]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
材料三:“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德]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⑴根据材料一,英国对印度的侵略使印度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这些变化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2分)
变化:①印度的传统手工业部门衰落下去(被冲垮);②(农业和制造业结合的)旧的经济体制被彻底摧毁;③印度由输出棉织品的国家变为输入棉织品的国家。(6分)
反映的实质:①印度逐步沦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或反映了先进生产方式对落后生产方式的征服;②或印度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2分)
⑵材料三中,马克思是用什么观点去分析殖民活动的?(2分)联系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破坏性”和“建设性”的含义是什么。(2分)
用辩证唯物主义一分为二的观点。(2分)
破坏性:是指冲击(破坏)了印度的封建社会(封建落后的经济体制);(2分)
建设性:是指客观上给印度输入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经济和文化)。(2分)
⑶联系材料一、三,你如何理解材料二的内容?(4分)
理解:英国在印度的扩张和统治给印度带来极大灾难;(1分)但同时在客观上又冲击了其落后的经济体制,传播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引起了印度经济的深刻变化,“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3分)
【知识升华与反馈】
【质疑与反思 启示与认识】
由学生在学习后,进一步提出质疑与反思,或总结学习启示与认识。
一、比较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英国殖民活动的不同
国家 时间 主要地点 手段 称号(地位)
葡萄牙 16世纪 西非海岸、东非海岸、马六甲、印度、印度尼西亚、巴西 暴力掠夺、敲诈勒索 印度洋海上霸主
西班牙 16世纪 中美洲、南美洲、菲律宾 掠夺金银、建立农业大庄园 —
荷兰 17世纪 非洲、亚洲、美洲(新大陆) 组建大型商业公司 “海上马车夫”
英国 18世纪 全球 海盗式掠夺、商业活动、黑奴贸易、商业战争 “海盗国家”、世界海上霸主、“日不落帝国”
二、16—18世纪早期殖民扩张中大国的兴衰
1.西班牙:掠夺了大量财富,但并未将这些财富转化为资本,是其最终被荷兰、英国先后打败的原因。封建制度是其衰落的根源。
2.荷兰:17世纪成为最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但其资本主义的发展特点是商业资本远比工业资本占优势。较弱的工业资本是其在与英国争霸中失败的根源,成为其以后经济发展的弱点。
3.法国:经济发展受到落后封建生产关系的严重阻碍,成为其在与英国的殖民争霸中失败的重要原因。
4.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达,综合国力强大。英国一贯重视海外事业,资产阶级革命后更是把争夺海上霸权放在首要位置,大力发展海军力量,最终成为“日不落帝国”。
【限时训练】限时20分钟。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20分。
1.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表3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表3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C)
表3
年份 1475 1521 1555 1558 1559 1595 1597
价格指数 100 167 270 370 400 515 685
A.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     B.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
C.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     D.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已经确立
2.17世纪,随着美洲种植园经济和金银矿的开发,欧洲国家确立了“非洲服务于美洲”的总政策。材料中所说的“总政策”体现为(C)
A.向美洲倾销廉价商品         B.引进非洲农作物品种
C.贩卖黑人奴隶到美洲         D.向美洲提供生产设备
3.促使19世纪七八十年代英法争夺埃及斗争趋于激烈的直接因素是(B)
A.埃及发现了大量法老金字塔      B.苏伊士运河的通航
C.深入尼罗河探险活动的开展      D.奴隶贸易逐渐废止
4.1885年,15个欧美国家在柏林会议签订的《总议定书》中规定:“任何国家……均应在进行新的(非洲)占领时,分别通知本议定书之其他缔约国,以便彼等在必要时得以提出彼等之权利主张。”这说明(B)
A.列强尽力避免战争          B.列强公开瓜分非洲
C.非洲已被分区占领          D.非洲掀起反抗斗争
5.19世纪70年代以前,欧洲殖民国家只侵占了10%左右的非洲土地;19世纪晚期,它们侵占了几乎整个非洲。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B)
A.深入非洲腹地探险的进行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C.欧洲大国实力对比的变化       D.1884年柏林会议的召开
6.图1阴影部分展示了19世纪中后期一个庞大帝国在全球的影响力。该帝国是(C)

图1
A.法国   B.荷兰   C.英国   D.美国
7.今天世界上讲葡语、西班牙语、法语的国家有很多,讲英语的国家更多。形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D)
A.工业革命推进  B.世界市场拓展  C.商贸中心变化  D.欧洲殖民扩张
8.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强国纷纷走上海外殖民扩张之路,西方早期殖民扩张的主要目的是( B )
A.发展世界贸易    B.直接掠夺财富
C.掠夺工业原料 D.倾销过剩商品
9.下图是北美洲海地岛1493—1570年人口变化图。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C )
A.环境恶化水灾泛滥 B.大批当地居民被卖为奴
C.殖民者掠夺和屠杀 D.工业污染损害健康
10.“科恩在任职期间把葡萄牙人从东印度群岛赶走,并使其后任们能够将葡萄牙人逐出马六甲(1641年)和锡兰(1658年)。科恩也骚扰英国人,阻止他们对印度尼西亚群岛的渗透,迫使他们退回到自己在印度的据点。”据此推断科恩有可能是( A )
A.荷兰的殖民官员 B.印尼的民族英雄
C.西班牙的探险家 D.法国的殖民总督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19世纪中期,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也是最强的国家。英国政府实行“炮舰政策”,强制推行“自由贸易”。……一个庞大的帝国在19世纪末登上顶峰。
——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二:英、德、美三国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产值中所占比重曲线示意图(图2)
图2
——根据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整理
材料三:1914年欧洲部分列强占有的殖民地统计表(表4)
国家 占有的殖民地数(个) 殖民地人口(人)
英国 55 3.9亿
法国 29 6 235万
德国 10 1 307万
材料四:1899年12月11日,德国外长皮洛夫在议会发表演说:“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任何国外的主神向我们说道:‘怎么办?世界已分割完了!’我们不愿阻挠任何人,但我们也不容许任何人妨碍我们的道路。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旁边……而让他人分割世界……我们在全世界各地有着自己的利益。如果英国人谈论建造大不列颠帝国,那么,我们要求建造大德意志帝国。……对我们来说,没有巨大的威力,没有强大的陆军,没有强大的海军,而要获得幸福,那是万万办不到的。”
——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下册)
回答:⑴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19世纪中期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到哪个阶段?(2分)分析同期英国对外扩张的目的。(2分)
自由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蒸汽)时代。(2分)
在世界范围内,强占殖民地与半殖民地,争夺原料产地与商品市场以发展资本主义。(2分)
⑵材料四中,皮洛夫提出了什么主张?根据二、三并结合所学,分析皮洛夫提出上述主张的背景。(6分)
主张:德国要求加入瓜分世界的行列。(2分)
提出背景:①德意志统一;②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德国工业增长迅速,殖民地占有较少;③垄断组织的出现和推动;④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任答2点给4分)
⑶根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皮洛夫上述主张及其实施对欧洲局势产生的重要影响。(6分)
影响: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德殖民地占有与经济实力不相匹配的倒挂现象(英国经济在世界制造业中所占比重不断下降,但仍拥有最广阔的殖民地;而德国经济在世界制造业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而拥有的殖民地较少),必然引起英德之间重分殖民地的矛盾和冲突;(2分)②随后德国加紧军备竞赛,英德矛盾尖锐(成为帝国主义间的主要矛盾),导致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随着列强扩张与争夺的加剧,欧洲孕育着新的更大冲突)。(4分)
同课章节目录